Workflow
增材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汇纳科技(300609):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实控人拟变更,有望切入3D打印领域
华鑫证券· 2025-06-29 14: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投资评级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传统主业逐步好转,同时有望拓展 3D 打印业务带来新的增长机会 [8] 各部分总结 实控人变更情况 - 5 月 9 日公司公告,原实控人张宏俊将部分股份转让给金石一号和宝金石一号,江泽星拟认购定增股票,完成后实控人将变更为江泽星 [4] 新实控人背景 - 江泽星是金石三维董事长,该公司是领先的增材制造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路线广、产品系列全,近年复合增长率超 50%,净利润规模全国前三,SLA 光固化打印机出货量行业第一 [5] 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 汇纳科技拟借助实控人变更和募资机遇,开展增材制造业务,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 [6] 公司现有业务情况 - 公司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方案提供商,有商业服务与公共服务两大业务板块,营收从 2020 年到 2024 年 CAGR 为 13.53%,2022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亏损逐年收窄 [7] 盈利预测 - 暂不考虑拓展 3D 打印业务,预测 2025 - 2027 年净利润分别为 0.09、0.27、0.43 亿元,EPS 分别为 0.08、0.23、0.36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433、146、93 倍 [8] 财务预测 - 给出 2024A - 2027E 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指标预测,如营收增长率、归母净利润增长率、毛利率等 [10][11]
甲烷革命:价值向上游转移,重塑太空发射投资版图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7 17: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处于由成本结构革命催生的结构性扩张周期,正从国家预算主导转向商业资本驱动,未来十年发射需求由商业宽带星座部署、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科学与深空探索任务复兴支撑 [1][7][10] - 当前发射市场竞争本质是底层推进技术竞争,行业技术路径收敛于“甲烷液氧 + 可重复使用 + 增材制造”黄金组合 [2][13] - 发动机技术变革沿供应链向上游传导,重塑行业价值链,附加值向“微笑曲线”两端集中,投资应聚焦上游供应商 [3][34][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一、行业背景与市场驱动力 - 全球航天发射市场处于结构性扩张周期,从国家预算主导转向商业资本驱动,2024 年全球完成创纪录 259 次轨道级发射,预计 2025 年突破 300 次 [7] - SpaceX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实现颠覆性成本削减,2024 年独立完成 138 次发射,为市场设立新基准,影响参与者战略决策 [7] - 未来十年发射需求由商业宽带星座部署、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科学与深空探索任务复兴支撑 [10] 二、核心技术路径深度分析 - 发射市场竞争本质是底层推进技术竞争,行业围绕液体燃料“甲烷革命”、固体燃料战略性聚焦、增材制造演进 [13] - 液体燃料领域,甲烷液氧崛起,其在性能、成本和可操作性间达“甜蜜点”,结合先进发动机循环技术解决可重复使用火箭核心痛点 [15][19][20] - 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大型运载火箭助推阶段不可或缺,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有新增长曲线 [21][22] - 增材制造从根本上改变发动机“实现方式”,能力从“外包选项”转变为“内生能力”,投资机会在高端金属粉末原材料和核心增材制造工艺头部企业 [23][25] 三、产业链、供应链影响与价值链分析 - 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中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发动机总成、下游运载工具与发射服务,上游原材料为技术基石,中上游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与价值集中 [29][30] - 发动机技术变革使价值链核心向上游高精尖零部件转移,先进材料、关键动态部件、传感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有机会,传统铸造和锻造企业有风险 [34][35] - 行业附加值呈“微笑曲线”形态,上游供应商是高利润“技术赋能者”,中游发动机总成是“价值洼地” [36][37][38] - 终端客户需求决定产业链形态,商业、政府国家安全、科学探索三类客户需求不同,共同构成健康分层市场结构 [40][43][45] 四、竞争格局 - 上游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呈寡头格局,竞争体现在技术“护城河”,参与者地位稳固 [46] - 中游发动机总成是新旧势力正面战场,传统军工巨头面临适应新规则挑战,新兴阵营以“甲烷 + 可复用”颠覆成本曲线 [47][48] - 下游发射服务是垂直整合与专业分工终极对决,垂直整合阵营有成本和效率优势,传统专业分工阵营依赖上游供应商 [49] 五、投资结论与建议关注 - 行业技术路径收敛于“甲烷液氧 + 可重复使用 + 增材制造”,投资应聚焦上游供应商 [50] - 建议关注 Howmet Aerospace、HEICO、Safran、Rolls - Royce、BAE Systems、LOAR、VSE Corporation [52] - 投资者应关注 SpaceX 星舰商业运营节奏、ULA“火神”火箭发射成功率和量产爬坡情况、NASA 的 DRACO 核热推进演示任务和旋转爆震发动机技术突破 [52]
第二波30+嘉宾剧透!2025(第四届)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7.18-20︱杭州)
DT新材料· 2025-06-22 21:19
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概述 - 论坛聚焦航空航天、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生物医疗等高端应用场景,探讨一体化、轻量化、高性能及定制化需求 [2] - 主题为"智汇3D打印,AI驱动创新",强调增材制造技术在AI赋能下的智能化升级机遇 [1] - 主办方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协办单位包括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等6家机构 [4][5] 技术发展趋势 - 当前技术在多品种、大批量、难加工、低成本、大尺寸、高精度及多材料功能3D打印等领域仍存在挑战 [1] - 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粉末床熔融激光增材制造(已产业化并出口美英德澳)[7]、连续复合材料3D打印工艺优化(机器学习驱动)[9]、氮化硅基陶瓷增材制造 [10] - 新兴领域涵盖:4D打印智能材料(78篇高被引论文)[15]、生物3D打印器官再造 [8]、电场驱动喷射沉积高分辨率打印 [18] 核心应用领域 - **生物医疗**:涉及骨软骨再生医学 [30]、PEEK医疗植入 [31]、载细胞生物打印 [20]、3D打印人造眼球(被《国家地理》评为未来医疗创新技术)[26] - **工业制造**:包括颗粒料PEEK加工 [31]、陶瓷3D打印在半导体/消费电子应用 [29]、Carbon公司高速光固化技术(全球十大3D打印公司)[33] - **新材料开发**:生物基光固化材料(国家优青项目)[27][28]、聚硅氮烷先驱体陶瓷 [10]、智能形状记忆复合材料 [35] 产学研合作动态 - 23位演讲嘉宾来自浙江大学(5人)、华中科大、西安交大等高校,覆盖国家杰青7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4人 [6][7][8][9][10] - 企业代表包括清锋科技(H指数78)[15]、博世陶瓷(半导体领域案例)[29]、阿博格机械(医疗解决方案)[31] - 研究机构展示前沿成果:南方科技大学软体机器人 [19]、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仿生摩擦材料 [23]、香港科大灰度光固化多材料打印 [37] 会议运营信息 - 早鸟注册价:企业代表2500元/人,学生1500元/人(原价分别为2800元和1800元)[43] - 技术交流形式包含主题报告与海报展示(建议尺寸85×115cm)[41] - 合作媒体涵盖DT新材料、Carbontech等12家专业平台 [6]
全球与中国粉末冶金粉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6-11 16:35
粉末冶金粉行业概述 - 粉末冶金粉是通过特定工艺制成的金属或合金粉末,具有高纯度、均匀粒度分布和良好流动性,用于制造粉末冶金零件或制品 [1] 全球粉末冶金粉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粉末冶金粉市场营业额为8,861.38百万美元,预计2031年将达到15,006.38百万美元,2025-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7.55% [8] - 铁基粉末是主要类型,2024年营业额为7,253.89百万美元,占全球市场的81.86% [12] 行业驱动因素 - 汽车行业增长:粉末冶金粉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应用广泛,如发动机零件、排气系统、油泵等,满足轻量化和环保要求 [13] - 航空航天工业发展:粉末冶金技术可制造高强度、耐高温材料,满足航空航天部件需求 [13] - 电子电气行业需求:粉末冶金粉用于生产高精度磁性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满足小型化、高性能电子元件需求 [13][15] - 增材制造技术进步:3D打印技术与粉末冶金结合,推动复杂零部件制造,粉末冶金粉是金属3D打印的重要原材料 [15] - 新能源产业崛起:粉末冶金粉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极材料和燃料电池催化剂载体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15] 行业主要企业 - 全球主要生产企业包括Hoganas AB、Sumitomo Metal Mining、有研粉材、章源钨业、GKN Powder Metallurgy等 [9][20] 产品类型与应用领域 - 产品类型:铁基粉末、有色金属粉末 [21] - 应用领域:汽车、电工电子、工业机械等 [21] 重点关注地区 - 北美、欧洲、中国、日本、东南亚、印度 [21]
阿博格:3D打印驱动PEEK进入医疗植入新纪元!
DT新材料· 2025-06-11 00:29
3D打印技术在PEEK医疗应用中的变革 - 聚醚醚酮(PEEK)作为高端特种工程塑料,正通过3D打印技术推动医疗植入领域的变革,替代传统钛合金材料 [1] - PEEK具有耐辐照性、绝缘性稳定、耐水解、抗压、耐腐蚀等特性,适合替代人体内大部分骨头 [1] - 传统钛合金存在弹性模量高、不耐人体体液腐蚀、长期释放金属离子等问题,PEEK成为理想替代材料 [1] 3D打印技术对PEEK产业链的赋能 - 3D打印技术加速PEEK在异形且强度要求不高部位的替代,提供有效的个性化产品定制方案 [2] - 3D打印通过数字化模型直接制造,将PEEK植入物设计优化周期从数月缩短至数天,极大加速临床验证与改进流程 [2] - 阿博格的Freeformer系列打印机采用无模成型技术(APF),支持多种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的3D打印 [2] 阿博格在PEEK增材制造领域的参与 - 阿博格将出席2025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分享"推动颗粒料PEEK在医疗方向的增材制造的发展" [1][5] - 阿博格展示了基于VICTREX威格斯的PAEK 103GRA和EMS艾曼斯的PA12 Grilamid TR90等材料的3D打印产品 [2] - 阿博格增材制造经理季仲恺将在论坛上探讨PEEK医用材料的重要性、高性能专用料开发及批量制造突破等议题 [5] 2025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概况 - 论坛将于2025年7月18-20日在浙江杭州召开,聚焦航空航天、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生物医疗等高端应用场景 [11] - 论坛旨在搭建材料科学、尖端技术、先进装备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流平台,推动增材制造产业上下游深度合作 [11] - 核心议题包括增材制造的机遇与挑战、工业领域3D打印技术创新、生物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前沿热点等 [15][16][17] 增材制造技术的行业应用与挑战 - 增材制造技术凭借高度设计自由度、卓越材料利用率及强大定制化能力,成为驱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领域发展的重要技术 [10] - 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增材制造技术为产业智能化升级带来新机遇,但仍面临多品种、大批量、难加工等挑战 [10][11] - 生物医疗领域议题涵盖生物墨水研发、个性化医疗植入物应用、组织工程异质结构设计等前沿方向 [17]
工业汽轮机产业链结构与核心部件市场格局探析
中国能源网· 2025-06-10 18:52
工业汽轮机产业链与技术特征 - 工业汽轮机产业链呈现高度专业化与协同化特征,涵盖原材料供应、核心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集成 [1] - 铸钢件与转子锻件在产业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属性和技术壁垒,占据显著市场地位与价值份额 [1] - 工业汽轮机运行于高温、高压、高转速极端工况,核心部件的材料性能与制造精度直接决定整机可靠性、效率与寿命 [1] 核心部件技术细节 - 铸钢件包括汽缸、阀门壳体、隔板套等大型复杂结构件,承担高温蒸汽密封、导流与承压功能,制造涉及精密铸造、热处理、无损检测等复杂工艺 [1] - 转子锻件是传递扭矩、承受离心力与热应力的核心旋转部件,需具备超高纯净度、抗蠕变断裂韧性及均匀微观组织 [1] - 转子锻件制造过程涵盖巨型钢锭冶炼、万吨级压机锻造、深孔加工及精密动平衡等尖端技术 [1] 市场价值与驱动因素 - 铸钢件与转子锻件市场规模约占工业汽轮机体量的20%,是产业链中价值高度凝聚的环节 [2] - 全球工业能效升级与"双碳"目标推动高参数、大容量、灵活调峰型工业汽轮机需求激增,提升高端特种铸锻件技术溢价 [2] - 增材制造、数值模拟优化铸造工艺、新型耐热合金开发等创新技术正突破传统制造瓶颈,重塑供应链格局 [2] 未来发展趋势 - 铸钢件与转子锻件的技术突破将持续牵引整机性能跃迁,未来市场将聚焦材料极限性能提升 [3] - 需构建贯穿设计-制造-检测的全流程数字化质量保障体系,支撑工业动力装备向高效、智能、可靠方向演进 [3] - 该高价值环节的健康发展对保障国家重大装备产业链安全与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 [3]
7月18-20日 杭州丨2025(第四届)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
DT新材料· 2025-06-06 23:51
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概述 - 2025年第四届论坛将于7月18-20日在杭州举办,聚焦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高端应用领域,探讨增材制造技术的设计自由度、材料利用率及定制化能力优势 [2][3] - 论坛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主办,四川大学、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机构联合承办,汇聚产学研专家推动产业链合作 [4][5] 技术发展现状与挑战 - 增材制造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加速智能化升级,但面临多品种大批量生产、高精度高速打印、多材料功能化等技术难题 [2] - 核心议题包括:AI与3D打印融合、工业/生物医疗领域创新应用、陶瓷增材制造技术突破,覆盖聚合物基材料、连续纤维打印、生物墨水研发等细分方向 [7][8][9][10][12] 行业应用方向 - **工业领域**:鞋服家具消费级应用、航空航天连续纤维打印、汽车轻量化集成、人形机器人关节材料设计 [8][12] - **生物医疗**:个性化齿科/骨科植入物、组织工程异质结构、PETG/PEEK等材料在手术模型中的应用,4D打印拓展至软机器人领域 [9][12] - **陶瓷技术**:氧化物/氮化物陶瓷高温应用、碳化硅半导体工艺优化、生物陶瓷多功能化发展 [10][12] 论坛议程与参与方式 - 主论坛将研判国际政策导向下的行业趋势,专题报告涵盖材料前沿研究、核心部件国产化、"3D打印+"产业化进展 [6][12] - 设置海报展示环节(尺寸85×115cm),企业代表注册费2500-2800元/人,学生1500-1800元/人 [13][15] - 往届论坛已在宁波、北京、东莞举办,覆盖材料端、设备端、应用端全产业链交流 [17]
第一轮通知 | 2025(第四届)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
DT新材料· 2025-06-05 00:34
行业趋势与论坛背景 - 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凭借设计自由度、材料利用率及定制化能力,成为驱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在"人工智能+"赋能下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 [2] - 当前技术在多品种、大批量、难加工、低成本、大尺寸、高精度、超高速及多材料功能3D打印等方面仍存在待攻克难题 [2] - 论坛聚焦航空航天、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生物医疗等高端场景,围绕一体化、轻量化、高性能及定制化需求,从材料、结构、工艺多维度展开讨论 [3] 论坛核心议题 主论坛方向 - 探讨国际局势与政策导向下的增材制造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与3D打印技术融合、材料前沿研究、核心部件国产化及产业化应用进展 [9] 技术细分主题 1. **人工智能+3D打印** - 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体系与智能改性技术、多材料跨尺度协同制造、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AI创新应用 [9] 2. **工业领域应用** - 聚合物基3D打印在消费领域(鞋服、家具、玩具)、连续纤维打印在航空航天/无人机、汽车轻量化与一体化集成、人形机器人关节材料设计 [15] 3. **生物医疗领域** - 生物墨水与复杂器官打印、个性化医疗植入物(齿科/骨科)、组织工程异质结构开发、PETG/PEEK/PA等材料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15] 4. **陶瓷增材制造** - 氧化物/氮化物陶瓷应用、碳化硅陶瓷高温环境创新、生物陶瓷多功能化、多材料/多尺度复合技术及半导体领域高精度工艺优化 [15] 论坛组织与参与 - 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分会主办,联合江苏集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南京墨分三维科技等协办,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等承办 [4][5] - 设置企业/科研代表(早鸟价2500元)和学生(早鸟价1500元)两档注册费,含资料及餐费 [16] - 开放海报投稿(尺寸85cm×115cm),鼓励产业技术交流 [13] 往届与行业联动 - 论坛此前在宁波、北京、东莞举办,覆盖材料端、设备端、服务端、应用端全产业链专家与企业精英 [17]
巴斯夫3D打印材料业务分拆后破产,龙头出手收购
DT新材料· 2025-05-25 22:58
Stratasys收购Forward AM - Stratasys近期收购德国Forward AM核心资产与业务,并计划评估收购其荷兰和中国子公司事宜,这是公司在材料领域扩张的关键一步[1] - Forward AM曾是巴斯夫增材制造业务核心板块,成立于2019年,产品线包括长丝、粉末、树脂等材料,通过多次产业链收购迅速占据市场地位[1] - Forward AM在2024年7月收购巴斯夫增材制造业务后市场地位短暂巩固,但4个月后申请破产,主要由于分拆缓慢导致资金链紧张和德国能源成本飙升[1] - Forward AM脱离巴斯夫后失去资源支持,抗风险能力减弱,在"哑铃型"竞争格局中未能找到差异化路径,30%年增长率依赖存量客户缺乏新市场开拓[1] - Stratasys收购Forward AM基于行业趋势洞察和战略需求,Forward AM材料产品线与Stratasys设备高度互补,可提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2] - Forward AM在德国和法国的成熟渠道网络为Stratasys增强欧洲市场竞争力提供支持,Stratasys以低成本获得其专利技术和成熟供应链体系[2] 3D打印行业趋势 - 3D打印行业垂直整合趋势明显,企业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强化竞争力,如Nano Dimension收购Desktop Metal[2] - 行业正从综合化向专业化转型,化工巨头退出与专业材料商崛起形成对比,反映市场对专业化、差异化产品需求增长[2] - Forward AM兴衰轨迹是3D打印行业从狂热扩张到理性整合转型阵痛的真实写照[2] - 3D打印企业要在竞争中胜出,需在技术深度、生态协同与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寻求突破[3] 主要3D打印企业动态 - 华曙高科研发制造总部启用,推出首个自主研发国产控制卡和冷金属熔融技术CMF,独创高强度碳纤维PA6碳纤复合材料FS6130CF-F,推出智能化生产过程管理系统MES[4] - 光华伟业2024年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29.85%,净利润2689.24万元同比下降39.01%,上市辅导持续推进[5] - Stratasys成为NASCAR官方独家3D打印合作伙伴,推出SAF ReLife软件解决方案,收购Forward AM加强材料领域布局[6] - EOS推出EOS P3 NEXT提升聚合物快速成型制造水平,安装第5,000台工业3D打印机[7] 2025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 - 论坛将于2025年7月在浙江杭州召开,聚焦航空航天、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生物医疗等高端应用场景[10] - 论坛旨在搭建材料科学、尖端技术、先进装备于一体的交流平台,推动增材制造产业上下游深度合作[11] - 主论坛议题包括增材制造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与3D打印关键共性难点突破,工业领域3D打印技术创新与应用等[15][16][17] - 分论坛议题涵盖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体系、多材料跨尺度协同制造、3D打印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等[19] - 生物医疗领域议题包括生物墨水研发、个性化医疗植入物应用、组织工程异质结构开发等[21] - 陶瓷增材制造技术议题包括氧化物/氮化物陶瓷应用、高性能碳化硅陶瓷技术创新、生物陶瓷多功能化发展等[20][21]
科创板航空航天企业积极拓展新应用场景
中国证券报· 2025-05-23 05:02
行业概况 - 航空航天行业上市公司展现出强劲的自主研发实力,推动技术成果密集落地 [1] - 通过技术自主创新与多元化应用场景拓展,相关上市公司以高质量产品巩固行业地位 [1] - 行业公司强调将通过业绩增长与分红规划实现长期价值回报 [1] 长盈通 - 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光纤陀螺核心器件光纤环及其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 - 2024年研发投入3387.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0.24% [2] - 在空芯反谐振光纤、超细径保偏光子晶体光纤环等产品研发中取得系列进展 [2] - 完成飞秒激光光纤刻栅装置及空芯光纤耦合输出模块的开发与应用 [2] - 制定三大增长曲线规划:传感产业、传能产业、热管理与下一代光通信产业 [4] - 计划推进并购项目整改落地,切入光通信行业并提升第三代光纤陀螺光子芯片竞争力 [5] 铂力特 - 2024年研发投入2.11亿元,同比增长15.17% [3] - 实现钛合金粉末材料大批量生产及销售,多项装备及工艺技术研发成果直接应用 [3] - 金属增材技术从航空航天扩展到医疗、模具、汽车、新能源等8个领域 [3] - 在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应用领域获得多项进展 [4] - 与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合作开发机器人增材制造应用场景 [4] 震有科技 - 2024年末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负值,未进行现金分红 [6] - 已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计划提升经营业绩并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 [6] 航亚科技 - 重点把握国产民用飞机发动机发展机遇,加强海外客户合作 [7] - 通过组织转型、精益管理、数字化工具等实现经济效益新突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