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社会
搜索文档
第四届“标准化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在杭举办 发布《数字化改革的浙江样本和典型经验研究》丛书
中国经济网· 2025-11-18 10:49
中国经济网杭州11月18日讯(记者宋雅静)2025年11月15日至16日,第四届"标准化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数字化改革的浙江样 本和典型经验研究》丛书发布会在杭州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指导,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标准化理论与政策专业委员 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联合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数据科学与智能决策实验中心、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刘东女士、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宋东总编辑、丛书指导专家陈畴镛教授、周青教授及作者代表共同启动发布会。现场, 周青教授代表项目组向浙江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图书馆赠送丛书,助力浙江数字化改革实践经验广泛传播。 权威专家主旨分享 解码标准赋能高质量发展路径 11月15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如期举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周青教授、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标准化理论与政策专委会主任(原中国计量大学校 长)宋明顺教授、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二级巡视员刘东女士先后致辞。周青副校长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结合浙江省社科联第九次代表大会参会感 悟 ...
“202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论坛”在京举行
搜狐财经· 2025-11-16 09:07
论坛概况与核心主题 - 论坛于2025年11月15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新形态”,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1] - 论坛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精神,旨在为“人工智能+”及数字经济发展贡献智慧 [1] 政策与法治建设方向 - 强调需构建中国智能法治的自主知识体系,发挥智库作用以服务法治实践,推动智能经济和社会规范有序发展 [3] - 指出法治是智能经济与社会变革持续稳定可控的关键,不仅是外部保障更是内在核心要素 [4] - 提出要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法律制度、政策、伦理准则,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 [4] - 面对工业社会与智能社会并存的法律治理要求,需坚持价值对齐原则,通过增量扩容促进法律变革,形成新法治范式 [7] 教育与人才培养举措 - 中央财经大学设立“人工智能+税收”、“人工智能+保险”、“金融科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培养驾驭数字经济复杂场景的卓越人才 [4] - 推出“法学+会计学”、“法学+工商管理”等双学士学位项目,精准对标数字经济时代对法治人才的需求 [4] 技术发展与科研范式变革 -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正催生科学研究新范式,AI for Sciences的核心是智能驱动创新,是一场认识论上的范式革命 [9] - 人工智能不仅是科研工具,更是科学发现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法治化制度护航 [9][10] - 数据被视为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人工智能是模型与数据集的耦合,领域数据集的治理是实现大模型行业赋能的基础 [10] 产业与市场发展重点 - 将持续推动政策资源、创新要素、产业力量向人工智能领域集聚,促进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安全规范发展 [4] - 需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形成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以实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动态平衡 [4] - 探索降低数据集构建成本,推动数据元件在数据流通和领域数据集构建中的应用,使人工智能在各行业赋能真正落地 [10] 重大影响力事件 - 论坛发布了“2025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十大事件,包括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出台 [12] - 技术领域重大事件包括DeepSeek开源模型发布、鸿蒙生态关键进阶、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创造新纪录 [12] - 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均位居全球首位,同时司法领域发布了数据权益保护及“AI换脸”著作权侵权等典型案例 [12]
多部门推动“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建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
第一财经· 2025-09-26 17:05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到2027年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行业典型场景广泛应用,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体系落地部署,建成一批标志性创新工程 [1] - 到2030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总体水平位于世界前列 [1] - 构建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机制,促进人工智能普及应用 [1] 重点任务部署 - 开展应用技术攻关、加快智能产品创新、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等3项重点任务 [2] - 从组合辅助驾驶、智能铁路、智慧航运、智慧民航、智慧邮政、智能建养、联程联运与智慧物流等领域部署7项重点任务 [2] - 以场景创新为牵引,以试点示范为抓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案例 [2] 具体应用领域与技术方向 - 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等地依法依规推进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示范应用 [3] - 支持具身智能列车与自主协同控制系统研发,推进港口智能感知网络和码头设备设施智能化升级 [3] -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飞行流量管理、航迹预测等应用,推进技术在空管的智能化应用及交通基础设施建养管维 [3] 实施保障与生态建设 - 组织实施“十百千”创新行动,整合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头部公司、行业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 [4] - 通过共享算力、共建语料、共训模型,培育开放融合的共赢生态,支持建设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 [4] - 鼓励企业牵头制定标准规范,并鼓励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产学研用联合培养机制 [4]
商汤2025上半年业绩超预期,与“人工智能+”高度共振
中国经营报· 2025-09-04 21:19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围绕科技 产业 消费 民生 治理 全球合作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1] - 政策明确2027年 2030年和2035年三阶段目标 2027年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2030年超90% 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5] - 政策要求强化八大基础支持能力 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家居 推广智能健康助手和适老化应用 [5][8][9] 公司战略契合度 - 商汤科技三位一体战略与政策高度吻合 涵盖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应用完整生态 [6] - 公司1+X战略以生成式AI与视觉AI为双引擎 X创新板块包含绝影汽车 智慧医疗 家用机器人和智慧零售等创新业务 [6] - 业务布局全面覆盖人工智能+六大领域 在工业智能化 民生服务 城市治理等领域形成行业标杆案例 [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营收24亿元 同比增长36% 超出市场预期 [3] - 生成式AI收入超18亿元 同比增长73% 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77% [6] - 经调整后亏损同比收窄50% 总现金储备达132亿元 [3] 技术能力 - 商汤大装置运营总算力突破2.5万PetaFLOPS 使用5000卡国产芯片 异构集群利用率80% 效率达同构算力95% [8] - 日日新V6.5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智慧城市管理和病理切片分析 支持文本 音视频融合实时交互 [8][9] - SenseCore 2.0平台获中国泰尔实验室首个大模型推理平台通用能力成熟度4+级认证 [10] 各领域落地成果 - 科学技术领域:大模型驱动科研范式创新 与上海新华医院合作病理分析 [8] - 产业发展领域:方舟平台服务华建集团推出工程图纸大模型 悟能平台助力机器人企业规模化生产 智慧零售方案落地美的 统一等头部客户 [8] - 消费提质领域:绝影新增赋能车舱出货量突破100万辆 赋能安卓智能手机超2.5亿台 赋能智能门锁超100万套 [9] - 民生福祉领域:善萃医疗覆盖全国200余家医院 小浣熊教育版服务500余所院校25万师生 元萝卜家用机器人居智能棋牌机器人销量榜首 [9] - 治理能力领域:方舟城市平台接入近200座城市 智能体日均调用超1亿次 政务助手实现数据不出内网安全运行 [9] - 全球合作领域:与印尼政府签署AI合作框架 参与14项国际标准和23项国内标准制定 海外智慧城市落地沙特和东南亚 [11] 市场地位与机遇 - 视觉AI服务客户超660家 复购率57% 海外新订单同比显著增长 [6][11] - 政策推动下六大重点领域蕴含万亿级市场规模 产业迎来关键窗口期 [12] - 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跨学科应用突破 加强国际合作输出技术+治理+人才系统方案 [13] 未来规划 - 持续迭代日日新大模型 扩大强推理和智能体领域技术领先性 [13] - 推进临港AIDC二期建设 提升算力规模与绿色效能 [13] - 深化工业 汽车 医疗等重点领域场景落地 提升市场份额 [13]
中央重磅部署“人工智能+”,长城基金刘疆最新解读!
新浪基金· 2025-09-03 16:58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目标到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 [1] - 文件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纲领性指导,确立2027年、2030年和2035年三阶段发展目标 [1] - 清晰定义"人工智能+"六大重点领域,包括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和全球合作 [1][2] 产业链投资逻辑 -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是核心投资方向,包括算力建设与统筹、模型能力发展和数据供给创新 [2] - "AI+"六大重点行动覆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各方面,将孕育广泛多元的投资机会 [2] - 算力产业链直接受益,包括算力芯片、服务器生产、光通信、PCB、液冷散热及电源等细分板块 [3] 基础支撑能力受益方向 - 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国产算力芯片产业链有望长足发展 [3] - 国内模型能力显著进步,DeepSeek等模型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底座 [3] - 数据成为重要产业基石,从中央到地方成立专门大数据部门 [3] 重点应用领域机会 - "AI+科学技术"是基础推动力,与人工智能发展相辅相成 [4] - "AI+产业发展"催生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并对工业、农业与服务业升级改造 [4] - "AI+消费提质"创造新场景和新需求,包括智能汽车、AI手机电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及脑机接口等领域 [4] 产业端最新进展 - 国内外大模型持续进化迭代,多模态能力飞跃 [5] - 用户使用频率和Token调用量爆发式增长,驱动推理算力需求大幅上升 [5] - 自动驾驶、无人车、无人机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大踏步发展 [5] - AI应用和终端创新层出不穷,Agent被认为是AI时代新生态 [5] 估值与投资策略 - AI板块估值水平总体处于合理范围,随着行业景气度上升和产业规模壮大,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6] - 投资策略聚焦算力基础设施(算力芯片、光通信、PCB、液冷等)、端侧产品与云端应用生态、以及具身智能场景(人形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 [6] 行业核心驱动因素 - 大模型迭代进步和多模态能力发展 [7] - 政府及科技厂商在人工智能和算力领域的投资建设计划 [7] - 算力芯片、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迭代 [7] - 下游应用迭代创新与落地进展 [7]
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份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启动实施“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发展网· 2025-09-02 12:25
人工智能+行动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旨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推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 [1] - 《意见》聚焦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 围绕模型、数据、算力、应用、开源、人才、政策法规、安全等8个方面开展六大行动 [2] - 提出三阶段目标:2027年人工智能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 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2030年普及率超90% 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2][3] 政策实施路径 - 通过配套政策体系推进 包括制定分行业实施方案、政策指引和加快标准建设以促进要素协同 [4] - 布局重大项目:优化智算资源 发放"人工智能券"降低研发成本 建设应用中试基地 创新智能终端消费补贴方式 [4] - 加强示范引领:组建交叉团队挖掘高价值场景 鼓励地方在供需对接和考核激励方面探索新模式 [5] 招投标制度改革 - 实施评标专家管理新国标 制定中央企业采购新指引 修订废止违反公平竞争政策文件500余件 [7] - 全面实行全流程电子化 2024年1-7月发布招标计划公告12万件 提前公示招标文件4.8万件 [8] - 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展智能评标 2024年1-7月远程异地评标4.2万次(同比+27.3%) "双盲"评审5.3万次(同比+32.5%) [8] - 搭建移动数字证书"一张网" 2024年1-7月实现异地CA互认25.3万余次 数字证书使用成本降低约50% [8] 灾后重建工作 - 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30亿元支持居民住房重建 9.4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6] - 在重建项目中推广以工代赈 开展技能培训超5800人次 累计为2.53万名本地群众提供工作岗位 [6] - 力争2024年10月底前完成居民住房重建 年底前使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 [6]
问:“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有何区别?
搜狐财经· 2025-09-01 00:06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核心差异 - 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 通过构建信息网络将分散资源和需求聚合 大幅提高效率[4] -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智能赋能 让机器具备理解信息和创造能力 直接参与生产决策过程[6] 技术演进路径对比 - 互联网+带来量的扩张 实现信息更快更远传递和生活便捷化[7] - 人工智能+带来质的飞跃 具备决策支持、规律发现和产业创新功能[8] 经济形态演变 - 互联网+形成平台经济模式 电商、出行、外卖等平台成为主要交易场所[10] - 人工智能+催生智能赋能经济 改造传统行业并创造自动驾驶、AI制药等新行业[10] 社会发展阶段特征 - 互联网+推动进入信息社会 实现人人在线和万物互联[11] - 人工智能+引领智能社会建设 重新定义人机协同的生产生活治理方式[12] 革命性质定位 - 互联网+属于连接革命 解决"彼此可见"的基础设施问题[13] - 人工智能+属于思考革命 解决"彼此协作"的智能升级问题[13] 发展关系界定 - 两者形成接力赛关系 互联网+为数字经济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接棒推动高质量发展[13]
AI周报 | 寒武纪成A股“股王”;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
第一财经· 2025-08-31 09:17
人工智能行业动态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提出AI覆盖各行各业 划出科学技术 产业发展 消费提质 民生福祉 治理能力 全球合作六大重点行动领域 并设定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2030年超90% 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的目标 [3] - 天使投资人郭涛认为 通过顶层设计与市场机制融合 可激活多元主体创新活力 推动我国从AI应用大国向AI创新强国跨越 [3] 公司表现与市场动态 - 寒武纪8月27日股价涨10.01%至1462元/股 超过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价最高个股 8月28日再涨15.73%至1587.91元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50亿元至70亿元 [2] - 高盛将寒武纪目标价从1223元上调50%至1835元 原因包括中国云服务提供商增加资本开支 如腾讯第二季度资本支出同比增长119% 以及芯片平台多样化 [2] - 工业富联8月29日涨9.99% 股价53.83元/股 市值达1.07万亿元 年初至8月28日股价累计上涨155.24%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5.58% 净利润同比增长38.61% 双双创同期历史新高 [11][12] - 摩根士丹利预估2024年英伟达HGX/DGX服务器中28%来自鸿海及工业富联 [12] 技术进展与产品发布 - 谷歌发布图像生成和编辑模型Gemini 2.5 Flash Image 在LMArena文生图与图像编辑场景均获全球第一 图像编辑榜单得分1362 领先第二名171分 但对中国用户不支持中文输入 [8] - 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467.43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净利润264.22亿美元 同比增长59% 毛利率72.4% 数据中心收入411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略低于市场预期 [13] - 英伟达CFO表示Blackwell GB300芯片正在全面生产 第三财季产量会进一步增大 Rubin架构芯片计划明年量产 今年有望实现超200亿美元主权AI收入 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13] - 英伟达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开发套件和生产模块上市 FP4精度下算力2070TFLOPS 过去十年Jetson平台AI性能提升7000倍 [14] - 荣耀宣布Magic V5海外版搭载全球首个端侧语音大模型MagicSpeech 可实现离线实时多语种通话翻译 2024年荣耀折叠屏销量同比增长377% 市场份额达34% [9] 人才与竞争格局 -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近期入职的3名研究员辞职 其中两名曾在OpenAI工作 任职不足一个月便重返OpenAI Meta称部分人员流动属正常现象 [3] - 扎克伯格正投入数十亿美元缩小与OpenAI Anthropic及谷歌的AI差距 为组建超级智能实验室开出数亿美元天价薪酬从OpenAI 谷歌DeepMind 苹果等挖来顶尖AI人才 但高薪员工加入引发内部紧张氛围 挖人热潮已开始降温 [4] - 美国《时代》杂志发布2025年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AI人物 包括华为任正非 DeepSeek梁文锋 宇树科技王兴兴 小马智行彭军等华人面孔 [5] - 编辑部观察AI人才争夺像职业体育 扎克伯格开出九位数价格挖人 AI投资规模可能达到曼哈顿计划的25倍 调整通胀后仍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资本部署 [5] - a16z报告显示ChatGPT领跑优势正在缩小 谷歌Gemini xAI的Grok和MetaAI等竞品加速追赶 移动端Top 50中中国厂商占据22席 其中19家以全球化为目标 [6][7] - 马斯克宣布xAI的Grok-2.5正式开源 Grok-3将在6个月内开源 他表示xAI将很快超越除谷歌外的任何公司 然后超越谷歌 但中国公司是最强劲竞争对手 因为电力比美国多得多且硬件建设实力超强 [10] - OpenAI CEO奥尔特曼提到中国模型的竞争 尤其是DeepSeek等开源系统 是OpenAI决定推出开放权重模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10] 芯片公司业绩 - 寒武纪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净利润10.38亿元 同比扭亏 已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15] - 海光信息上半年营收54.64亿元 同比增长45.21% 净利润12.01亿元 同比增长40.78% [15] - 云天励飞上半年营收6.46亿元 同比增长123.1% 亏损2.06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 公司提醒有尚未盈利的风险 [15]
十年跨入智能社会,你准备好了吗
经济日报· 2025-08-31 07:20
政策目标与时间框架 - 2027年实现人工智能与重点行业深度融合 [1] - 2030年智能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1] - 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1] 产业转型路径 - 工业领域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加快AI落地应用 [2] - 农业领域实现育种、农机、农事管理全部AI化 [2] - 服务业向"无人+有人"混合模式演进 [2] 企业形态变革 - 智能原生企业基于AI底层架构运行 区别于传统企业"外挂式"AI改造 [2] - 智能原生企业将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并催生新业态 [2] - 率先完成原生切换的企业将掌握下一代产业标准话语权 [2] 技术治理体系 - 构建面向自然人、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的多元一体公共安全治理体系 [3] - 部署数据供给、算力统筹、开源生态等8项支撑措施 [3] - 建立"价值贡献度"数据成本补偿机制 [3] - 鼓励高校将开源贡献纳入学分认证和教师成果认定 [3] 民生应用场景 - 创造智能工作方式并探索人机协同组织架构 [4] - 推行智能学伴、智能教师促进终身学习和教育公平 [4] - 在医疗、养老、物业、托育等高频生活场景推动AI应用 [4] - 实现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4] 技术定位演进 - AI从效率工具进化为社会基础设施 [4] - 决策主体从人向"人机协同"转移 [1] - 技术从"极客玩具"转变为"公共产品" [4]
“人工智能+”推进再细化 各行业配套政策将加快出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8:39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开展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安全治理、全球合作等6大行动 [1] - 设定三阶段目标: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2030年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应用普及率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3] - 未来一到两年是人工智能落地关键窗口期,需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聚焦6大领域形成发展合力 [1][4] 实施路径与资源支持 -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用好"两重"建设、"两新"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1][7] - 持续在算力领域发放"人工智能券"推动降低创新主体研发使用成本,优化智算资源布局 [7] - 坚持因地制宜和分业施策,推动各地形成特色发展态势,避免无序竞争 [5] 行业应用与投资机会 - 工业领域投资空间集中在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工业大模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等软件与平台环节 [2][8] - 消费领域将拓展文娱、电商、家政、出行等服务消费新场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产品普及 [9] - 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推动新产品形态涌现 [9] 标准化与生态建设 - 需制定端-云一致的互操作标准解决跨终端"孤岛效应",实现不同品牌设备无缝联动 [2][11] - 建立行业级"可复用智能体"组件库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完善数据治理与合规沙盒机制 [11] - 加强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进行业职称评定体系建设 [6] 政策细化与产业协同 - 围绕6大行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1][6] - 创新人工智能终端消费补贴方式促进技术产品普及,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 [10] - 消费端需求倒逼产业升级,产业智能化通过提升效率降低产品成本进一步刺激消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