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而美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到底美不美
经济观察报· 2025-07-07 20:11
产业政策 - "大而美法案"通过税收减免和政府支出调节 旨在增加居民收入并引导产业发展方向 其中前5条亮点均针对居民税收减免 第一条强调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减税 [5] - 法案在医疗领域引发争议 规定从2026年12月起 无子女无残疾的成年人需每月工作至少80小时才能获得医疗补助资格 民意调查显示47%支持 46%反对 [6][7][8] - 法案最受争议的部分是打压新能源产业并扶持传统能源 这导致马斯克与特朗普关系破裂 并遭到民主党及专家学者的猛烈批评 [1][9] 能源政策 - 特朗普的能源政策被批评为过度依赖化石燃料 忽视可再生能源潜力 尤其在人工智能竞赛需要大量电力的背景下显得不合时宜 [12] - 国际媒体如《纽约时报》和《经济学人》批评该政策将导致能源成本上升 清洁能源岗位减少 并可能削弱美国汽车工业竞争力 同时有利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 [11][12] 关税政策 - 特朗普计划在2025年7月9日公布针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的关税政策 具体内容尚未明确但已引发全球关注 [4] 国际影响 - 中国被视为该法案的潜在受益者 国际舆论认为特朗普的能源政策是战略失误 将增强中国在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优势 [11][12]
特朗普祭出关税大招,除了中国以外,170多国都要给美国一个交代
搜狐财经· 2025-07-07 19:46
特朗普关税政策最新进展 - 特朗普计划最早于7月4日向170多个贸易伙伴发送信函,直接告知各国与美国贸易需支付的关税税率,预计每天发送10封 [1] - 已达成协议的国家仅英国(接受10%关税)和越南(接受20%关税),其他谈判进展缓慢 [1] - 拟议关税税率区间为20%-30%,对日本可能加征30%-35%关税,因日本在汽车和大米问题上态度强硬 [3] 主要贸易伙伴反应 - 欧盟采取双轨策略:派遣代表团谈判争取原则性协议,同时准备对中国式反制措施保护欧洲经济 [3] - 印度延长代表团访美时间但谈判失败,面临500%关税威胁 [3] - 韩国因大选后政局影响,仅寻求延长谈判期限而非达成协议 [3] - 中国成为唯一例外,因中美关税暂停期至8月初且双方贸易依存度高 [7] 政策驱动因素 - "大而美法案"7月3日以218-214票通过众议院,为特朗普提供财政支持,法案包含减税、增加开支及提高债务上限内容 [3] - 法案通过后特朗普态度更趋强硬,计划直接实施关税而非延长暂停期,利用关税收入填补财政缺口 [4][5][7] 行业影响分析 - 对美国企业:短期增加财政收入,但长期推高进口商品价格导致通胀,损害消费者利益 [10] - 对贸易伙伴国:出口成本上升削弱产品竞争力,影响经济增长与就业,可能引发连锁反制 [10] - 半导体行业出现缓和迹象,美国取消对中国芯片设计软件、乙烷及C919发动机的出口禁令 [8]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 - 中国通过果断反制展示谈判实力,促使美方调整策略,近期贸易战呈现降温趋势 [8] - 多国可能加强合作应对美国关税压力,中国倡导的平等互利谈判模式成为潜在解决方案 [10]
机构:“大而美”法案对美国经济的实际拉动作用有限
快讯· 2025-07-07 16:59
法案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美国政府提出的财政计划被称作"一项宏大而美丽的法案",但机构认为其在宏观经济层面几乎没有提振作用 [1] - 该法案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使联邦赤字扩大约4万亿美元,若减税措施永久化,赤字规模可能更高 [1] - 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预计将在2034年前后攀升至119% [1] 财政压力与收入来源 - 关税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但效果有限 [1] - 最大的支出削减将集中在医疗保障和食品补助领域 [1] 对消费和经济增速的影响 - 大多数减税措施不太可能显著提振消费 [1] - 机构维持对美国经济增速的预测:2025年增长1 3%,2026年增长1 4% [1]
美媒: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美国人“吃不饱饭”,“大而美”法案可能加剧饥饿问题
环球网· 2025-07-07 16:26
美国食品短缺问题 - 晨间咨询公司调查显示,2024年5月有15.6%的美国成年人面临食品短缺问题,几乎是2021年水平的两倍 [3] - 美国联邦政府数据显示,2023年食品短缺数据已高于新冠疫情前水平 [3] - 费城地区食品银行的需求较三年前增长120%,2022年政府支持措施收紧后需求开始上升 [3] 补充营养援助计划(SNAP)变化 - 特朗普政府"大而美"法案要求各州为SNAP负担更多资金并收紧援助要求 [3] - 预计数百万家庭将失去援助,更多家庭获得的援助将减少 [3] - 2025年3月有超过4200万美国人接受SNAP补助,该计划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关键支持 [4] 政策争议 - 特朗普政府和共和党人认为削减福利可促使更多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减少政府依赖和福利滥用 [3] - 当前美国人越来越难以负担食品开支,预计未来几年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3] - "大而美"法案对SNAP的削减可能对美国人的打击最为严重 [4]
摩根资管:大而美法案料托底美国经济 投资者要聚焦针对行业的关税
智通财经· 2025-07-07 15:30
关税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 关税战的不确定性预计将拖慢美国2023年下半年经济增长 但"大而美法案"的财政扩张和监管放宽将在今年稍后见效 并在2024年持续推动经济增长 [1] - 美国与越南的贸易协议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确定性 但针对特定行业(如欧盟药品、日韩汽车)的关税可能在特朗普2.0时代持续 [1] - 特朗普对中国以外贸易伙伴的关税宽限期即将结束 但单边关税税率要到8月1日才生效 风险被延后了大半个月 [1] 美国股市与资金流向 - "大而美法案"将为股市提供正面催化剂 近期资金流出美国股市主要由于贸易谈判风险、美元走弱和"美国例外论"消退 [1] - 市场不再认为美国经济独好 导致资金流向美国以外市场 [1] AI行业投资机会 - AI板块近期表现强劲 反映市场认同AI普及将显著提高效益 抑制物价并刺激消费 [2] - 投资机会正从大型科技公司转向能有效应用AI的企业 AI正从单一主题转变为提升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 [2] - 金融、工业和医疗等行业日益运用AI 企业优劣将取决于AI应用效率 [2] 中资股与科技行业发展 - 中资股在全球资产配置中仍占重要地位 中国政府通过放宽监管和更透明的反垄断框架提振民企信心 [2] - DeepSeek等技术突破和国产动画成功显示积极迹象 中央潜在加码政策刺激和AI发展短期利好科技股 [2] - 长期来看AI技术将惠及更广泛经济领域 对注重股东回报和治理的国企保持乐观 [2]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到底美不美
经济观察网· 2025-07-07 14:47
特朗普"大而美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包含针对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的税收减免措施 被称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政策 [3] - 法案包含医疗补助资格调整 要求无子女无残疾成年人每月工作至少80小时才能获得补助 [4] - 法案在能源政策上倾向传统能源 被批评可能削弱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6][7] 税收政策影响 - 法案前5条亮点均涉及居民税收减免 重点针对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 [3] - 白宫宣称该法案将实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减税 [3] 医疗政策调整 - 法案规定从2026年12月起 健康成年人需每月工作80小时才能获得医疗补助 [4] - 民意调查显示47%支持该政策 46%反对 [5] 能源产业影响 - 法案被指打压新能源产业 扶持传统化石能源 [6] - 政策引发科技行业不满 马斯克因此与特朗普关系恶化 [6] - 批评者认为该政策可能使美国在人工智能竞赛中处于不利地位 [7] 国际竞争影响 - 法案能源政策被《纽约时报》批评可能强化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优势 [7] - 评论认为政策将导致美国清洁能源岗位减少 同时增加中国竞争优势 [7] - 《经济学人》指出特朗普忽视可再生能源潜力 在AGI竞赛中可能处于劣势 [7]
马斯克:贝森特是索罗斯的傀儡,甚至不会数学
华尔街见闻· 2025-07-07 13:00
马斯克与贝森特的冲突 -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评论贝森特是索罗斯的傀儡并质疑其学术能力 [1] - 贝森特在采访中表示DOGE原则受欢迎但马斯克不受欢迎 [3] - 马斯克与贝森特曾在白宫发生激烈争执 包括对骂和肢体冲突 [5][6] - 冲突导火索是美国国税局领导人任命分歧 贝森特的人选最终获得特朗普支持 [7] 马斯克与特朗普的政策分歧 - 马斯克公开抨击特朗普签署的3 3万亿美元支出法案 称将加剧美国债务危机 [8] - 马斯克威胁要资助反对该法案的国会议员初选对手 [8] - 马斯克宣布成立独立于两党的新政党"美国党" 声称代表80%中间选民 [9] - 特朗普回应称马斯克成立新政党"荒谬" [10]
倒数10天,特朗普改变主意,不需各国作出妥协,日本成首个冤大头
搜狐财经· 2025-07-07 12:08
关税政策影响 - 特朗普政府决定不延长关税期限 将向包括日本在内的数百个国家发送税率变动通知 而非寻求贸易谈判[1][3] - 美国对日本汽车关税从2.5%提升至25% 增幅达10倍 可能导致日本对美出口产业链重组[5][7] - 日本成为新政策首要目标 因美日磋商中美国希望将防务和货币问题纳入谈判框架但条件过于苛刻[7] 美国经济策略 - 特朗普政府采取"温水煮青蛙"方式逐步实现关税目标 避免通胀数据出现灾难性后果[2] - 关税政策是"让美国再次伟大"承诺的体现 但特朗普政治阵营开始松动 新兴科技企业对持续增加的债务表示不满[4] - 特朗普提高债务上限但未实际动用5万亿美元债务 通过调整关税减轻政府支出压力[4] 行业影响 - 日本汽车行业面临毁灭性打击 25%关税可能迫使产业链彻底重组[5][7] - 若特朗普强硬征税成功 可能给其他国家带来"效仿"压力 减少逐国谈判需求[10] - 日本可能在其他领域寻求援助 美日关系进入新阶段[9]
突发!特朗普回应:荒谬
证券时报网· 2025-07-07 08:21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事件 - 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党"美国党",声称代表美国社会80%的中间选民,目标是争取在国会中占得一席之地 [1][3] -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起投票,约124.9万网民参与,65.4%支持成立新党,34.6%反对 [3] - 马斯克表示未来12个月重点是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支持总统候选人并非不可能 [1][3]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分歧 - 特朗普称马斯克在过去五周"脱轨",认为成立第三政党在美国从未成功过 [2] - 两人核心矛盾源于"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该法案取消了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 [1][2][5] - 法案还计划将NASA科学预算从73亿美元砍至39亿美元,直接影响SpaceX的政府合同 [6] "大而美"法案的影响 - 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将导致特斯拉年损12亿美元 [6] - 特斯拉2023年销售业绩已大幅下滑,该政策直接重创公司核心利益 [6] - NASA预算削减将精准打击SpaceX赖以生存的政府合同 [6] 双方政治立场差异 - 特朗普代表共和党内的民粹与安全力量 [6] - 马斯克倡导自由市场与科技未来 [6] - 核心利益不一致导致双方矛盾升级 [6] 资金承诺问题 - 马斯克曾承诺2024年大选期间向特朗普提供2.75亿美元支持 [6] - 后又承诺2026年中期选举前支持1亿美元,但资金至今未到账 [6]
突发!特朗普回应:荒谬!
证券时报· 2025-07-07 08:02
特朗普与马斯克的政治分歧 - 特朗普称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的想法"荒谬",并认为其过去五周行为"脱轨"[2][3][4] - 特朗普指出美国历史上第三政党从未成功,并质疑马斯克民主党背景的NASA人选提名[4] - 两人矛盾核心源于"大而美"法案取消电动汽车强制令及税收抵免政策[4][9] "美国党"成立背景与计划 - 马斯克因反对"大而美"法案宣布成立"美国党",声称代表80%中间选民[2][6] - 社交媒体投票显示65.4%网民支持成立新党,马斯克称首要目标是2024年国会选举[6][7] - 美国法律要求政党需经复杂认证程序,目前未确认"美国党"是否启动相关流程[8] "大而美"法案对特斯拉及SpaceX的影响 - 法案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摩根大通估算特斯拉年损12亿美元[9][10] - NASA科学预算或从73亿美元砍至39亿美元,直接影响SpaceX政府合同[10] - 特斯拉2023年销售已大幅下滑,政策变动进一步冲击其核心利益[10] 特朗普与马斯克关系破裂的深层原因 - 双方代表共和党内不同力量:特朗普侧重民粹安全,马斯克倡导科技自由市场[10] - 马斯克曾承诺向特朗普提供3.75亿美元选举资金但未兑现[10] - 矛盾升级源于权力争夺、政策分歧及未兑现的金钱承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