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
搜索文档
她刺破的母职真相,多少东亚家庭都难以逃脱
36氪· 2025-09-24 08:45
小说核心主题与创作背景 - 作品聚焦母女关系、老龄化及少子化等社会议题 通过架空设定探讨母职惩罚与代际冲突 [1][3] - 新作《水在岛中央》延续前作《在小山和小山之间》的母女关系主题 但将视角扩展至社会结构层面 [1][2] - 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生活观察 如养老院志愿者经历、孤独症家庭困境及跨国文化差异 [3][6][15] 社会议题映射 - 小说虚构养老院改造为儿童院的情节 反映老龄化与低生育率背景下资源向年轻人倾斜的现实趋势 [3] - 通过"空岛疗养院"设定批判对特殊儿童的标签化隔离 灵感来源于作者接触的孤独症家庭实际困境 [15] - 描写儿童部与专家对母亲的监控 折射现实社会中母职面临的严苛评判体系 [12][16] 创作理念与个人经历 - 作者强调写作动机源于真实情感共鸣 如远嫁网友对"不体面"母亲的评论触发为其发声的创作冲动 [8] - 通过双视角叙事展现代际理解 如母亲任蓉蓉视角揭示育儿细节中的隐性付出 [8][10] - 个人跨国经历影响创作 日本家庭关系的边界感与中国家庭紧密羁绊形成对比 体现在作品文化冲突设计中 [23] 人物塑造与情感内核 - 主角珍因原生家庭创伤选择丁克 其母亲因送特殊孩童哥哥至空岛而终生自责 体现母职自责的循环性 [8][12] - 通过"当然"等关键词设计展现母爱无需言说的自然特质 如母亲下意识指出适合女儿的颜色化解其心结 [18] - 孩童视角加入增强真实感 如三岁孩子观察母亲未吃饭的细节 印证子女对母亲情绪的敏锐感知 [10][11] 文学与现实关联 - 作品未设定具体时代与地域 意图呈现具有普适性的情感共鸣 如经纪人反馈日本经济学家提议与小说情节高度吻合 [3] - 创作受经济学思维影响 导师提出"经济学是最低俗的文学" 启发作品中对人物关系与社会逻辑的构建 [19] - 写作坚持非任务化原则 仅表达"非写不可"的内容 以保护创作真诚度与个人生活形态 [24]
幼儿师专在生存冲击中探索转型
中国青年报· 2025-09-22 15:22
行业宏观背景 - 全国幼儿园总数从2023年的27.44万所锐减至2024年的25.33万所[2] - 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人数连续下降,从2022年的324万余人降至2024年的283万余人[2] - 2024年湖南省新生儿数量为38.6万,创1978年以来最低纪录[2] - 全国共有59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湖南省就有6所幼专,居全国首位[2] 学校转型路径与策略 - 湖南省提出的转型路径包括并入省属师范类本科高校、与市州本科或高职院校合并、结合地方产业自我转型发展[3] - 部分学校已采取行动,如湖南某幼专决定并入当地一所专科高职院校,另一所幼专则停止了师范教育类的大专层次招生,4个专业停招,两个专业缩减至各招40人[3] -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使师范类专业在校生占比降至约30%,2024年招生专业中师范类仅占2个[5] -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削减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计划,从每年600多人削减255人,目标三年内清零,同时削减三年制招生计划,目标三年内减半[8] - 转型方向包括向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医学营养、动漫设计、艺术设计、音乐治疗等非师范专业拓展[7][12] 创新业务模式探索 - 多地探索“托幼一体化”和“老幼共托”新模式,例如杭州市2023年提供托育服务的幼儿园占比达50%,计划三年新增托位数1万个,厦门有203所幼儿园转型托育,上海推行社区养老中心与幼儿园共享场地的“老幼同养”模式[6][7] - 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例如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在无人机应用方面联合办学[11] - 部分学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教育中介机构及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解决向工科专业转型投入过高的问题[11] -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展海外业务,成立宁波—东南亚学前教育研训中心,与韩国、泰国高校合作开发课程,面向东南亚教师培训330余人次,中韩合作办学班已招收145名学生[14] 转型成效与挑战 - 长沙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因其转型成效,获得了“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荣誉称号[5] - 该校率先开设的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毕业即被“一抢而空”[12] - 师资结构改变是转型的首要制约条件,有学校通过加速教师从师范专业向非师范专业转型,并根据需要引进人才来应对[11][18] - 行业面临教师学历要求提升的趋势,公办幼儿园基本要求本科学历,部分政府机关幼儿园甚至录用研究生,导致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17] - 有建议指出转型应遵循“一校一策”原则,避免形成新的同质化,并呼吁人社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教师在高校间合理流动[18]
不需要那么多小学老师了,他们都去做什么?
虎嗅· 2025-09-16 07:46
小学教育行业生源变化趋势 - 全国小学招生人数在2024年为1616.63万人,较上年减少261.25万人[3] - 全国普通小学数量在2024年为13.63万所,较上年减少7200所[3] - 小学在学规模已于2023年达到峰值,此后将快速下降[4][7]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预测显示,2023年至2035年,中国小学学龄人口规模将减少约5216万,减幅达48.14%[9] - 北京大学研究预测,2023年至2027年,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6个省份的小学在校生预计将减少超15%,其中江西减少60多万人,湖南减少80多万人[10] 教师资源供需状况 - 2024年普通小学师生比为1:16.06,为过去十年最低,低于规定的1:19标准[10] - 2024年全国共有小学阶段教育专任教师659.01万人,较2023年减少6.62万人[10] - 上海大学研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基础教育师资总需求将从2025年的1569.97万人下降至2035年的1036.53万人,需求总量减少533.45万人[5] - 北京师范大学团队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过剩[12] - 2025年以来,江西南昌、瑞金等多地已暂停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11] 教师转岗与资源配置调整 - 教师转岗主要分为三类:转岗至其他事业单位、转岗至生源富余的市区小学、经过遴选去教初中或高中生,以第三种为主[18] - 2025年8月,湖南省衡山县发布通知,涉及93名待转岗教师,转岗单位包括网信办、发改局等25个机关事业单位[15][16] - 多地发布小学教师转岗初中任教公告,涉及福建、江西、湖北、安徽、广西等地,要求教师具备初中及以上教师资格证和本科学历[19][20] -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2025年8月计划遴选30名小学教师到初中学校任教[20] - 专家指出,教师队伍建设存在“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的问题,重新调配现有师资资源是可行方式[22] 小班化教学改革探索 - 小班化教学通常指控制班级学生数量在35人以内,以实现因材施教和提高教学质量[33] - 2025年秋季起,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在4所学校的一年级启动小班化教学试点,将班额控制在35人以内[33] - 专家指出小班化意味着更高的教育经费投入,在地方财力充裕地区更容易实施,但对中部地区难度较大[35] - 上海三桥小学关闭前曾长期坚持小班化教学,2024年有5个班级、30名学生和24名专职教师,师生比极高[36] -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2023年底确定16所试点校启动小班化教学改革,鹤岗市则通过“县管校聘”改革对5084名教师重新竞聘上岗,641名教师纳入储备库管理[37] 教师流动机制与政策建议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明确要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24] - 专家建议建立正常的、受认可的教师流动机制,如在农村工作一定年限后再到城市工作,以实现相对公平[29] - 学者提出教师流动政策应由“利”向“义”转化,通过制度设计引导教师承担公共责任,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30] - 针对未来师资过剩情况,建议研制教师转岗分流和淘汰退出机制,对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实行提前退休或转岗分流[37] - 低生育率国家如韩国和日本应对教师过剩的主要办法是让教师自然退休并停止新教师招聘,行业需控制教师总量并在存量上做文章[38]
日媒:超五成招生难,日本私立大学瞄上“故乡税”
环球时报· 2025-09-16 06:48
行业核心问题 - 日本私立大学招生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已有53%的私立大学未能完成既定招生计划 [1] - 问题根源在于国内少子化趋势加剧 [1] - 私立大学运营收入高度依赖学费 招生缺口直接引发普遍的经营困境 [1] 行业结构与收入构成 - 2025年度日本私立大学数量达607所 远超179所国立和公立大学 [1] - 2022年度私立大学总收入约3.6万亿日元 其中77%来自学生缴费 [1] - 政府补助仅占收入11% 捐款为2% [1] 新兴收入渠道 - 约两成大学运营法人开始将“故乡税”视为新的收入支援渠道 [1] - “故乡税”政策中设有“大学支援”类别 越来越多大学关注此份额 [1] - 日本文部科学省支持私立大学将资金来源多元化 认为“故乡税”作为其中一环值得共同推动施行 [2] 个案分析 - 鸟取县仓吉市的鸟取看护大学和鸟取短期大学为例 校内超八成学生来自本地 [1] - 受少子化影响 该大学已连续多年招生不足 近6年学费收入累计减少6600万日元 占两校年收入的6% [1] - 2023年两校依托“故乡税”新增“大学支援”类别 截至2024年已获得1700万日元补助金 [1]
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创新高
新华社· 2025-09-14 21:20
人口结构变化 - 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3619万人 占总人口比例29.4%创历史新高[1] - 65岁以上人口较去年减少5万人但占比上升0.1个百分点[1] - 在全球人口超4000万的38国中日本老年人口占比最高[1] 年龄与性别分布 - 65岁以上男性1568万人 女性2051万人[1] - 70岁以上人口2901万人 75岁以上2124万人 80岁以上1289万人 各年龄段均较上年增加[1] 老年就业趋势 - 65岁以上就业人数达930万人 较前一年增加16万人 连续21年刷新纪录[1] - 老年就业者占总就业人口比例13.7%创历史新高[1] - 因人手不足和退休年龄延后等因素 预计老年就业人数将持续增长[1] 未来人口预测 -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推算 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或将达37.1%[1]
人口灰犀牛:现状、影响和应对(国金宏观张馨月)
雪涛宏观笔记· 2025-09-13 13:04
文章核心观点 - 面对人口加速老龄化趋势 保持产出增长的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应技术进步 提高劳动参与率 出海三条路径 [2][51] - 人口老龄化是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将对经济增长 通胀 政策和资产配置产生深远影响 [4][15][31] - 中国已进入加速老龄化时期 面临未富先老 少子化严峻等挑战 应对时间窗口可能更短 [16][18][20] 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 - 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0.2% 步入轻度老龄化社会 预计2035年达到13.1% 接近中度老龄化水平 [10] - 发达经济体老龄化问题严重 2024年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美国和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分别为29.8% 23.2% 22.2% 19.5% 17.9%和15.6% 均处于中度或重度老龄化社会 [10] - 全球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60年代峰值5.32人下降至2024年2.25人 逼近2.1人的世代更替水平 发达经济体生育率更低 2023年美国 欧盟 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6 1.4 1.2和0.7人 [11] 人口转型理论 - 人口转型分为四个阶段:前工业化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工业化初中期加速增长阶段(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工业化中后期减速增长阶段(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后工业化增长停滞阶段(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可能负增长) [5][6] - 人口红利理论认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提升带来经济增长额外源泉 但随着经济体完成工业化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9] 中国人口现状与挑战 - 中国2024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5.6% 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预计2032年步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2035年占比达22.8% [16] - 2025-2035年中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以年均0.3%和0.6%速度下降 65岁以上人口以年均4%速度增长 [16] - 中国总和生育率2023年降至1.0人 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仅略高于韩国 育儿补贴制度已落地 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 [18] - 中国面临未富先老挑战 2024年人均GDP约13100美元 仅为日本同等老龄化水平的三分之一 [20] 人口结构变化的宏观影响 供给侧影响 -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萎缩 给潜在增长率带来下行压力 中国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达74.5%峰值后持续回落 2024年降至68.3% 劳动年龄人口总量2013年见顶后2024年下降至9.6亿人 较峰值回落4.8% [31][34] - 预计2026-2030年中国潜在增长率中枢下降至5.0%左右 2031-2035年进一步回落至4.5%左右 [34] - 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率显著降低 当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5%后 储蓄率通常进入下行区间 日本 韩国 美国 法国等发达经济体都经历此过程 [35] - 人口老龄化导致经常项目顺差收窄 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S-I=NX 储蓄率下降导致经常项目顺差减少 [35] 需求侧影响 - 人口老龄化加剧总需求不足 表现为负产出缺口 日本跨过第一人口转折点后 实际经济增长持续低于潜在增长 1993年1季度到2024年4季度间128个季度中88个季度录得负增长缺口 占比高达69% [36] - 人口老龄化提高服务消费占比 日本1994-2005年服务消费占比提高3.8个百分点 2024年中国服务消费占比仅46.1% 显著低于发达经济体同等老龄化水平 [36][39] 通胀影响 - 人口老龄化对通胀影响表现为先下后上 对劳动力供给冲击滞后于需求侧收缩 短期内对总需求负面影响更显著 对通胀形成压制 长期看劳动力短缺和不可贸易服务需求增加将带来通胀上行压力 [42][43][45] - 2023年以来美国 欧盟 日本通胀率保持在2%以上 表面是服务需求旺盛和劳动力市场强韧 本质是老龄化带来劳动供给短缺和不可贸易服务需求增加 [44] 日本经验借鉴 - 日本1990-1995年跨过第一人口转折点 1992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见顶回落 1995年总量达峰后持续萎缩 2010年总人口达峰后下降 [22] - 1995年日本劳动年龄人口达8746万人峰值 2024年降至7288万人 较峰值回落17% 潜在增长率降至0.61% [23] - 日本人口老龄化导致低经济增长率 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利率特征 1996-2024年实际GDP年均增速0.7% CPI长期低于2%通胀目标 政策利率长期徘徊零利率附近 [28] - 日本政府债务率从1990年69.4%攀升至2024年236.7% 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政府债务率呈正相关趋势 [28] - 2000-2024年日本15-64岁劳动人口以年均-0.7%速度减少 总产出以年均0.6%速度增长 劳动生产率以1.3%以上速度增长 劳动人口人均GDP累计增幅37.1% [46][48] - 日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 1996-2024年以日元计价对外直接投资增长11倍 年均复合增速9.0% 2024年底海外净资产达533.05万亿日元 创历史新高 [48] 应对人口老龄化路径 技术进步 - 利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 物联网 云计算等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替代重复性 低附加值劳动岗位 [52] - 2023年中国安装工业机器人27.6万台 占全球安装量51% 预计到2027年年均增长率5%至10% 医疗机器人安装量约6200台 同比增长36% 是增长最快领域 [52] 提高劳动参与率 - 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可增加就业人数对潜在增长率贡献 2024年中国男性和女性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分别为79.4%和69.7% 较日本低8.1和6.5个百分点 [57] - 中国已出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有助于应对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和产出增长的挑战 [57] 出海策略 - 将资本投向海外 在当地配置生产要素 利用当地劳动力和资源 通过贸易 利润分红 技术回流等方式回流本国 [59] -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趋势愈发明显 预计十五五时期将出台更多系统性政策支持企业出海 [60]
日本1~6月出生33.9万人再创新低
日经中文网· 2025-09-01 11:18
人口出生情况 - 日本上半年出生人数为33.928万人 同比减少3.1% 创196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最低纪录 [2][4] - 若按当前速度持续 全年出生人数极可能创历史新低 [2][4] - 出生人数降幅较疫情后超过5%的水平有所放缓 但少子化趋势未得到遏制 [2][7] 人口自然变动 - 上半年死亡人数达83.6818万人 同比增加3.1% [4] - 自然增减人数为负49.7538万人 日本已连续21年出现人口自然减少 [4] - 所有都道府县均出现人口自然减少现象 [6] 婚姻状况 - 上半年结婚数量为23.8561万对 同比减少4.0% 两年来首次转为下降 [2][4] - 新冠疫情导致行动限制 交友机会减少 结婚数量低迷 [6] - 结婚人数减少与出生人数下降存在强相关性 [6] 政府政策措施 - 日本政府推出"异次元少子化对策" 计划在2028年度前投入约3.6万亿日元 [6] - 将2030年之前定位为扭转少子化趋势的最后机会 [6] - 自2025年度起提高保育所整合废除的国库补贴率 从1/2提高到2/3 [10] 保育所供需状况 - 2025年4月待入园儿童数量为2254人 较2017年峰值2.6081万人减少90%以上 [8][10] - 全国1741个市町村中87.9%的地区待入园儿童为零 [8] - 隐性待入园儿童达6.4489万人 虽较上年减少6543人但仍居高不下 [10] 地区差异与挑战 - 大津市待入园儿童132人 为唯一超过100人的地区 因难以确保保育人才 [10] - 人口稀疏地区出现保育所招不满人现象 设施整合与废止成为课题 [10] - 存在故意申请落选保育所以延长育儿休假补贴期限的问题 [11] 专家分析预测 - 2025年全年出生人数降幅预计仍达3%以上 高于2000年代1%以上的水平 [7] - 已婚女性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 出生动向难有明显改善 [7] - 30多岁人口因1990年代出生稳定而未减少 对出生人数起到支撑作用 [6]
日媒:日本少子化进程加速
新华社· 2025-08-30 11:14
人口统计数据 - 2024年上半年日本新生儿数量为33.9万人 创1969年有半年可比数据以来同期最低值[1] - 新生儿数量较去年同期减少3.1% 连续4年低于40万大关[1] - 同期死亡人数达83.7万人 同比增长3.1%[1] 少子化趋势特征 - 2023年全年新生儿数量68.6万人 首次跌破70万大关 创1899年有全年数据以来新低[1] - 2023年总和生育率降至1.15 创1947年有统计以来最低水平[1] - 东京都总和生育率仅0.96 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最低水平[1] 人口结构变化原因 - 年轻人口数量持续减少导致新生儿数量下降[1] - 晚婚晚育趋势加剧进一步抑制生育率[1] - 2024年上半年结婚登记数仅23.9万对 同比减少9952对[1]
日本今年上半年出生人口为33.9万人 创同期新低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00:23
人口统计数据 - 2024年上半年日本出生人口为33.9万人,同比减少3.1%,创1969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值 [1] - 死亡人口达83.7万人,同比增加3.1%,自然减少人口为49.8万人 [1] - 结婚登记数同比减少4.0%至23.9万对,减少9952对 [1] 社会趋势影响 - 少子化进程加速,全年新生儿数量预计再创新低 [1] - 年轻人口减少及晚婚晚育趋势加剧导致少子化危机持续恶化 [1] - 政府计划加强少子化对策以应对人口结构挑战 [1]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讨论结婚、生娃、买房这些话题的时候,大家的眼神里都带着一种无力感
搜狐财经· 2025-08-27 00:31
人口结构变化趋势 - 2023年中国新生人口902万 较2022年956万减少54万 七年内较2016年1786万下降近50% [3] - 202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79万 较上年增加21万 与出生人口形成422万缺口 [1][3] - 青年失业率数据显示16至24岁群体失业率达21.3% 劳动力市场吸纳能力不足 [8] 教育行业影响 - 学前教育出现招生困难 幼儿园从摇号录取转为主动招揽生源 [6] - 办学资源从扩张转向收缩 中小学及高等院校面临生源短缺挑战 [3] - 未来十年教育需求持续萎缩 学校运营压力加剧 [3][9] 婚育与房地产市场 - 2023年结婚登记683万对 较2013年1346万对下降50% [4] - 学区房需求结构性萎缩 婚房刚需属性减弱 [4][9] - 房地产开发商需调整以学区逻辑为核心的营销策略 [4] 消费产业链冲击 - 婴儿相关产业包括家电 奶粉 玩具直接受人口下滑冲击 [6] - 韩国2023年总和生育率0.72预示东亚地区普遍趋势 中国基数更大震荡更剧烈 [6] - 消费场景持续转变 儿童娱乐设施运营压力增大 宠物经济替代效应显现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