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少子化
icon
搜索文档
原新:打破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分工,男性参与育儿对提升生育意愿有积极作用
凤凰网财经· 2025-07-30 07:13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 - 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育儿补贴制度,符合规定的生育新生儿每年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3周岁,三年共计10800元/孩 [1] - 补贴标准为全国性最低标准,允许地方政府根据财政状况提高但不能降低,采用分年度发放方式缓解财政压力 [1][4] - 政策首次在国家层面推出直接现金补贴,区别于以往地方差异化补贴模式,体现普惠性和公平性 [2][3] 人口发展趋势 - 预测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将维持在12-13亿,但后期可能因低生育率导致加速衰减 [1][7] - 15-49岁育龄女性数量将从3.2亿降至2亿左右,生育意愿代际递减:80后约2孩,90后1.6孩以下,00后不足1.5孩 [5] - 女性初婚年龄从2010年24岁推迟至28岁以上,初育年龄升至29-30岁,时间压缩效应限制生育潜力 [5] 老龄化挑战 - 2024年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22%,2035年突破4亿占30%,2050年超5亿占40% [8] - 老龄化受婴儿潮人口进入老年期影响,本世纪70年代前中国将保持全球最大老年人口规模 [8] - 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升至79岁,预计2050年达84岁,老年抚养期拉长加重社保负担 [8] 生育支持体系 - 需构建系统性支持体系,包括提升结婚率、建立婚育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促进政策协同等 [6] - 建议采取"顶层设计+基层创新"模式,覆盖婚恋、生育、养育、教育全过程 [6] - 政策价值应从"促进婚育"转向"支持家庭发展",为年轻人创造公平生活环境 [6] 性别平等与生育 - 打破"男主外女主内"传统分工,男性参与育儿对提升生育意愿有积极作用 [3][10] - 国际经验显示强制男性参与育儿的制度设计能促进家庭性别平等 [10] - 生育保险制度需改革以覆盖灵活就业者等群体 [9]
每孩每年3600元,你生吗?
虎嗅· 2025-07-28 20:32
育儿补贴政策 - 国家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按年发放至婴幼儿年满三岁[2][3] - 部分地方性补贴叠加国家补贴后更高,例如呼和浩特生育一孩可获20800元(国家10800元+地方10000元)[7] - 补贴标准未来可能上调,预计从3600元逐步提高至1万或2万元[8] 生育成本分析 - 全国0-17岁孩子平均养育成本为53.8万元,其中北京、上海分别达93.6万元和101万元[21][22] - 分阶段成本显示:6-14岁占比最高(45.15%,24.3万元),0-2岁年均24538元(合计73614元)[25] - 低收入家庭0-17岁养育成本约12.6万元,3600元年补贴对月薪≤2000家庭更具实质帮助[27][28]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 高收入国家生育率普遍低于低收入国家,如尼日尔生育率6.64,而发达国家多在2以下[42][45] - 女性受教育年限与生育率呈负相关,社会代际向上流动显著降低生育意愿[45][54] - 中国养育成本/GDP比值达6.3倍,显著高于美国(4.11倍)、日本(4.26倍)等国家[22] 政策与社会争议 - 部分群体认为补贴力度不足,网友理想生育津贴要求集中在百万级或房产[9][10][14] - 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因人口净流入特性,生育率压力小于其他区域[16][17] - 专家建议通过单身税等强制手段刺激生育,但舆论认为应优先改善就业、住房等基础条件[63][68][72]
国常会定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专家建言:要算好三本账
南方都市报· 2025-07-26 12:26
政策部署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强调这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重要惠民举措,要求各地细化工作方案并确保补助资金按时足额拨付 [1] - 政策要求加强动态监测评估,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公办和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做好特殊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 [1] - 2024年《学前教育法》通过,以法律形式固化"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目标,并提出有条件地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3] - 2024年《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3] 试点进展 - 全国已有超20个省份启动免费学前教育试点,覆盖约30%适龄儿童,重点在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 [1] - 教育部认定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共301个,仍需进一步扩围 [1] - 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城市试点3年免费学前教育,浙江、福建厦门已实现3-6岁儿童全覆盖 [1] 政策影响 -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将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例较高,政策实施可能促进居民非教育消费 [3] - 政策实施需考虑少子化背景下人口变化,2026年在园幼儿预计比2023年减少1200万左右 [6] - 2024年全国幼儿园数量同比减少2万多所,在园儿童数量减少500多万,普惠性幼儿园数量由2023年23.64万所降至22.10万所 [6] 实施建议 - 专家建议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需算好三本账:成本账、长远账和统筹账 [2][4] - 成本账要求科学核算幼儿园成本,避免无谓浪费,合理调配公办幼儿园资源特别是师资 [4] - 长远账需动态掌握区域人口变化,科学测算幼儿教育需求,合理布局规划幼儿园 [4] - 统筹账需均衡公办民办关系,避免民办园大规模关停导致未来公办园资源浪费 [4][5] - 建议让民办幼儿园幼儿也享受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生均拨款覆盖保教费的免缴保教费,不能覆盖的缴纳差额部分 [7]
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日本从职业棒球“入手”
36氪· 2025-07-22 11:13
日本职业棒球联赛(NPB)制度变革 - 大谷翔平在美国MLB享受72小时陪产假后返回赛场 触发日本球员对NPB僵化制度的反思 [1][3][6] - NPB现行规定要求球员从一线队名单撤下后需等待10天才能回归 导致核心球员可能错过至少6场比赛 [4][6] - 日本职业棒球选手协会2024年6月正式提出引入"产休制度" NPB已接受提议并考虑实施 [7][9] 制度变革的深层动因 - 日本2024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70万 结婚率降至0.39%的战后第二低水平 形成"少子化"社会压力 [11][13] - 日本政府2022年推行男性育儿假政策 NPB作为顶级职业联赛需配合国家政策导向 [13] - 联赛管理理念转向人性化 平衡球员职业与家庭角色 有助于吸引年轻选手和塑造正面形象 [9] 体育联赛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 日本学生运动员依赖社区支持成长 职业体育无法脱离社会结构孤立存在 [15][17] - 全球体育联赛出现制度革新趋势:WTA提供12个月带薪产假 NBA配备心理医师 NFL提高球员收入 [17] - NPB改革反映体育从"牺牲叙事"转向"人文关怀" 回应公众对公平正义的社会期待 [17][19] 赛程安排现状 - NPB常规赛典型安排为每周6天连续比赛 表格显示7月13-19日每天均有赛事在不同场馆举行 [5] - 密集赛程加剧球员缺阵影响 10天缺席可能涉及6-7场比赛 对球队战绩构成直接压力 [4][5]
花式催生30年,日本年轻人心态彻底崩了
36氪· 2025-07-15 09:22
日本育儿支援金制度 - 日本将于2026年4月推行"儿童·育儿支援金"新制度,要求缴纳医保的民众按收入阶梯每年最高缴纳12000日元(约人民币588元),用于向有娃家庭发放专项育儿补贴[3] - 缴费标准根据年收入分为5档:200万日元年收入者缴纳2400日元,1000万日元以上者缴纳12000日元,金额将逐年递增[4] - 新政覆盖所有参与医保的民众,年收入超过200万日元(约人民币9.79万元)即需缴费,相当于日本最低工资全职工作者(年收入约219万日元)也需缴纳[7][8] 政策争议焦点 - 该制度被外界解读为"单身税",因其要求未育人士为有娃家庭提供补贴,引发广泛不满[4] - 补助发放采取"多生多补"原则,三个孩子家庭可获最高补助,但实际受益者多为经济条件优越的富裕家庭[10] - 民众批评政策实质是"穷人打工挣钱给富人孩子上学",加剧社会不公平[13] 日本人口危机现状 - 日本儿童数量连续44年下降,2024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70万,总和生育率降至1.15创历史新低[5] - 实际人口下降速度远超预期,原预测2038年才会跌破70万关口,实际提前14年实现[32] - 过去20年日本政府累计支出超66万亿日元(占公共支出总额一半)用于少子化对策,但成效不彰[49] 政策制定背景 - 该制度是前首相岸田文雄"异次元少子化对策"的一部分,核心是通过全民社保/医保缴费增加新生儿家庭补助[46] - 日本自1994年"天使计划"起实施催生政策已30年,累计推出多项育儿补助措施但未能逆转生育率下滑趋势[49] - 为缓解劳动力短缺,日本近年已打破传统开始广泛引入外国劳工[50] 社会反应 - 政策公布当天即引发社交媒体大规模抗议,相关推文阅读量超1400万[3][19] - 民众质疑政府将少子化对策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借口,30年催生政策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51] - 民调显示近8成日本年轻人因教育住房压力不愿生育,仅2成是主观上不想生孩子[52]
国家级催婚:日本「单身税」要来了,影响有多大?
36氪· 2025-07-05 20:26
日本人口危机与生育政策 核心观点 - 日本面临严峻人口危机,总人口连续14年下降,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创新低[17][18] - 政府计划2026年实施"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按收入阶梯征收2400-12000日元/年税费补贴育儿家庭[5][6] - 30年累计投入超66万亿日元(约3万亿人民币)刺激生育,但生育率仍持续下滑[31][37] 人口现状 - 总人口从1.28亿降至1.238亿,国民人数萎缩至1.2亿,2023年减少近90万人[17][18] - 2023年结婚登记数不足50万对创1945年来新低,独居家庭占比达38%[24][25] - 预测2035年15岁以上人口半数单身,1/3男性和1/5女性终身不婚[26] 生育刺激政策 - 现行补贴:一次性生育补贴5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0-3岁儿童每年12-18万日元补贴[33] - 教育支持:幼儿园至高中免费,三孩家庭公立大学学费全免(含医科)[34][35] - 新征税方案:2026年起年收入200万日元者缴2400日元,1000万日元者缴12000日元,逐年递增[6] 社会文化因素 - "三不主义"(不结婚/不生育/不买房)盛行,东京52%家庭为独居[22][25] - 经济停滞、阶层固化、职场内卷成为隐性生育抑制因素[41] - 政策仅能减缓下滑速度,难以逆转代际生育惯性[38][42] 国际比较 - 历史案例:苏联曾征"无孩税",韩国21%民众支持"单身税"[13][14] - 日本特殊性:生育率世界垫底+老龄化率全球第一+单身比例最高[20]
日本计划征收单身税!靠惩罚和奖励能解决老龄化问题吗?
搜狐财经· 2025-06-30 23:17
政策设计 - 日本政府将于2026年4月起实施"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要求年满20岁、无子女且年收入超200万日元的居民每月缴纳200-1000日元,高收入者(年入1000万日元)到2028年需缴1650日元 [1] - 征收对象覆盖所有公共医疗保险参保者,包括在日外国人,但资金仅流向育儿家庭,形成单向财富转移 [3] - 单身者成为纯粹贡献者,无子女夫妇更需双倍缴纳,而育儿家庭通过补贴变相"回收"支出 [3] 社会反应 - 政策一出,日本社交网络瞬间被"单身税"标签淹没,超过60%的民众明确反对 [1] - 年轻人怒斥"加班没时间恋爱,却要替别人养孩子",甚至有人策划"反复假结婚"避税 [1] - 共同社民调显示,30岁以下群体的反对率高达42.1%,远超32.8%的支持率 [9] 经济背景 - 当前日本物价持续上涨,东京米价一年飙升93.7%,实际工资却停滞三十年 [3] - 日本30-39岁人群中43%属于非正式雇佣,68%因"经济不稳定"主动延迟生育 [6] - 养育一个孩子至大学毕业需2000万日元,而新政策提供的352万日元补贴仅覆盖其六分之一 [6] 文化因素 - 东亚社会特有的"育儿完美主义"要求父母承担无限责任,从天价补习班(高中三年补课费可达36万人民币)到终身职业扶持 [6] - 日本男性终身未婚率从1980年的2.6%飙升至2020年的25%,女性接近20% [7] - 约75%的18-34岁未婚者与父母同住,依靠"寄生单身"模式维持基本生存 [7] 国际经验 - 韩国实施高额育儿补贴(1岁以下婴儿每月5000元人民币),但同步向未婚者征收实额"单身税",结果2024年生育率仍仅1.05 [9] - 法国生育三胎家庭每月补贴7000元人民币,生育率仅1.87,主要依赖移民支撑人口 [9] 系统性解药 - 重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日本年均有10万人因照顾家人离职,经济损失达6500亿日元 [11] - 打破代际转移的恶性循环:当前日本养老金占老年人家庭收入100%的比例达41.7% [11] - 构建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将公共教育支出从GDP的2.8%提至OECD平均的4% [12]
日本“单身税”来袭!中国网友瑟瑟发抖!
搜狐财经· 2025-06-30 17:21
日本"儿童未来战略"政策 - 日本政府计划从2026年起通过医疗保险附加费形式征收"支援金",每人每月负担250至450日元,2027年增至350至550日元,2028年达450至700日元 [3] - 以年收入400万日元工薪族为例,2028年全年需缴纳7800日元(约388元人民币)[3] - 每个孩子从出生至18岁可获得约352万日元(约17.5万元人民币)生活补助,比现行政策增加146万日元(约7.3万元人民币)[3] 日本人口现状 -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跌破70万,出生率降至1.2以下,创历史新低 [5] - 少子化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企业招工难,制约经济发展 [5] - 老年人口增多使养老金、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增加,财政压力加剧 [5] 中国人口现状 - 2023年末中国人口14.0967亿人,比上年减少2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15‰ [5] - 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人,占总人口19.8% [5] -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较上年减少58万人 [5] 中国单身人口情况 - 2022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4亿,其中独居人口超7700万 [6] - 中国孩子从出生到18岁家庭平均支出约48万元,大城市更高 [6] 中国生育支持政策 - 全面实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延长产假、陪产假,提供生育津贴补贴 [7] -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约7.5万家,提供托位数约350万个 [7] - 推进"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 [7]
最新统计出炉:幼儿园一年关掉2万所,民办校少了1.5万所
南方都市报· 2025-06-15 17:34
教育行业整体发展 - 202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 00万所 其中幼儿园25 33万所 民办校15 28万所 延续了2023年以来的万余所降幅 [1] - 特殊教育学校及在教学生数量保持上升走势 202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396所 较上年增加51所 在校生91 59万人 较上年增加0 39万人 [3] 学前教育领域 - 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 33万所 较2023年减少2万多所 在园幼儿3583 99万人 较上年减少500多万人 [1] - 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从2023年的23 64万所减少至2024年的22 10万所 降幅超1 5万所 占全国幼儿园比例87 26% [1] -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 00% 较2023年统计公报数据有所下降 [1] 民办教育领域 - 202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5 28万所 较上年减少近1 5万所 降幅超过2023年的1 1万余所 占全国学校总数32 52% [2] - 民办学校在校生4621 59万人 较上年减少超300万人 占全国在校生比例16 13% 较上年降低0 83% [2] - 民办高校803所 占全国高校总数25 75% [2] 人口变化对教育行业影响 - 2023年、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分别为902万、954万 预计2025年可能降至800万至850万 并将在800万以下规模持续多年 [2] - 少子化导致适龄生源池持续收缩 民办教育行业将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 提前储备现金流、构建特色壁垒、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学校更具竞争力 [3]
全球平均生育率大降!为什么不生?联合国报告这么说→
第一财经· 2025-06-12 20:41
全球生育率下降趋势 -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约为68.6万人,较2023年减少4.12万人,自1899年以来首次跌破70万大关,比预期提前14年 [1] - 全球平均生育率从1990年的3.31个孩子降至2024年的2.3个孩子,55%的国家和地区生育率低于代际更替水平2.1 [2] - 韩国已进入"人口紧急状态",但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单月出生人口连续9个月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生育率高于去年同期 [9] 生育率下降的核心原因 - 经济因素占比最高:39%受访者将"财务限制"列为主因,韩国比例达58%;21%担忧就业保障,19%认为住房压力影响生育 [5] - 其他因素包括:缺乏高质量幼儿照护服务(12%)、健康状况、配偶意愿分歧、家务分配不均、气候变化与冲突担忧 [5] - 联合国报告指出,阻碍生育的主要是外部条件(如育儿成本、职业不稳定)而非生育意愿缺失 [2] 人口结构变化与挑战 - 全球1/4人口居住在已达规模顶峰的地区,未来将形成"老年人社区规模>年轻人社区>劳动力群体"的倒金字塔结构 [4] - 世界人口预计在2080年代中期达103亿峰值,世纪末回落至102亿,老龄化速度超出部分国家应对准备 [4] - 调查显示:近1/5受访者未达成理想家庭规模,仅7%认为会生育更多孩子 [5] 政策应对措施 - 经济支持:瑞典2024年新法允许祖父母领取育儿报酬,日本对立即休陪产假的男性增加福利补贴 [7][8] - 制度创新:日本男性育儿假休假率2023年达30.1%(同比+13.0个百分点),目标2025年提升至50%,2030年达80% [8] - 韩国通过现金奖励新婚夫妇、延长休假、纳税减免等政策刺激生育率回升 [9] - 建议方案:推行带薪育儿假、可负担生育医疗、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女性就业率(可提振经济增长)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