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

搜索文档
从2024年财报看我武生物的确定性和成长性
证券之星· 2025-04-27 10:39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9.25亿元,同比增长9.10%,归母净利润3.18亿元,同比增长2.46%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5.7%,扣非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1.5%,经营现金流净额8588万元,同比增长96.2% [1] - 自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总额超8.5亿元,相当于首发募集资金4倍,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实施后分红总额将超9亿元 [1] 竞争壁垒 - 技术创新壁垒:2024年研发投入1.25亿元,占营收比13.48%,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2] - 产品稀缺性壁垒:粉尘螨滴剂是国内唯一舌下含服脱敏药物,相比皮下注射药物具有安全性和使用方便性优势 [3] - 行业龙头壁垒:粉尘螨滴剂2021年市场占有率达81.72%,2024年毛利率达95.52% [4] 过敏赛道发展 - 中国约40%人口患有过敏性疾病,儿童哮喘患病率10年间暴涨43.4% [5] - 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2024年增速达76.43%,皮肤点刺液业务增长103.08% [5] - 2024年12月新增悬铃木花粉等三种变应原皮肤点刺液获得上市许可 [5] 第二增长曲线 - 干细胞领域:子公司仿生培养技术可最大限度保持细胞干性和分化潜力,适用于多种疾病治疗 [6] - 天然药物领域:已确定第一个抗耐药结核药物分子并推进临床前研究 [6] - 前瞻布局干细胞治疗药物和抗耐药抗生素领域 [6] 战略定位 - 从"单点突破"向"多维进化"战略升维,维持过敏主航道增长同时开拓增量空间 [7] - 通过技术迭代巩固过敏领域优势,以多管线创新布局生命科学前沿 [7] - 从细分龙头向创新平台跃迁,构建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7]
日本团队将开展尝试根治1型糖尿病的临床试验
日经中文网· 2025-03-28 15:12
治疗方法 - 德岛大学医院开发了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干细胞制成胰岛素生成细胞并移植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提取约1克皮下脂肪分离干细胞 经特殊化学物质培养约一个月形成胰岛素生成细胞 再通过手术注入肠系膜内 [1] - 该方法相比iPS细胞治疗的优势在于几乎不会出现排异反应 且不需要进行基因导入 不易产生基因错误 [1][2] 临床试验计划 - 计划2025年8月开始招募3名18~65岁患者进行临床试验 第一次临床试验将在3年内完成 目标2030年左右完成最终临床试验并实现实用化 [2] - 已向日本医药品医疗机器综合机构(PMDA)提交临床试验计划书 [2] 行业竞争 - 京都大学医院也计划2025年开始移植利用iPS细胞制成的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的临床试验 显示该领域治疗方法开发竞争日益激烈 [2] 疾病背景 - 1型糖尿病是因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素生成细胞受损的疾病 日本国内患者约10万~14万人 多发于年轻人 与2型糖尿病不同 可能导致失明及心肌梗塞等并发症 患者需自行注射胰岛素 [1]
贝达药业投资瑞普晨创,拟合作开发糖尿病领域干细胞治疗
IPO早知道· 2024-11-03 21:35
贝达药业与瑞普晨创战略合作 - 贝达药业拟与瑞普晨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开发干细胞治疗业务,重点在人多能干细胞向胰岛细胞诱导分化技术领域 [2] - 贝达药业拟出资2000万元投资瑞普晨创,投后占比0.9390% [2] - 贝达药业关联人贝橙创投拟出资2000万元,投后占比0.9390% [2] - 瑞普晨创现股东宁波六谷出资500万元,投后总占比10.3756% [2] - 此次投资为瑞普晨创A轮融资,总额超亿元,由中国风投领投,跟投方包括联想创投、荷塘创投等 [2] 瑞普晨创业务与技术 - 瑞普晨创专注于干细胞再生技术创新,由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博士于2014年联合创立,丁列明直接持有46.80%出资额,为实控人 [3] - 公司基于国内首创的人多能干细胞技术的细胞治疗药物,已在治疗糖尿病方向规划多条管线,主干线中美IND双报已进入轨道 [3] - 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RGB-5088胰岛细胞注射液的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受理,为中国首个获IND受理的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多能干细胞产品 [3] - 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北京大学在Cell上发表论文,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证明化学重编程诱导多能干细胞制备的胰岛细胞疗法安全有效,实现1型糖尿病临床功能性治愈 [3] - 首位患者在移植后恢复内源性血糖调控,移植75天后完全脱离胰岛素注射治疗,疗效稳定持续1年以上 [3] 贝达药业战略布局 - 贝达药业拟通过此次投资与合作布局糖尿病治疗市场,并逐步进军细胞和基因治疗领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