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

搜索文档
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更厚实
经济日报· 2025-09-11 09:44
自然资源保护与调查监测 - 动态掌握九类自然资源状况 包括土地 矿产 海洋 水 森林 草原 湿地 荒漠和国家公园 [2]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 内蒙古 河南 吉林 新疆等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 [2] - 林地 草地 湿地 沙化土地面积分别达42.53亿亩 39.12亿亩 8.34亿亩 25.09亿亩 [2] - 森林覆盖率25.09% 较2020年提高2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209.88亿立方米 [2] - 首批5个国家公园涵盖近30%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2] 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修复 -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批复实施 [2] - 累计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超1000万亩 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3] - 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6% [3] - 发布实施125个矿种"三率"标准 建成1000多家国家级绿色矿山 [3]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7.8% [4]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较"十三五"末增长34% [4] - 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 [4] -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4] -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日290万吨 [4]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5]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5] - 海洋药物自主研发品类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5] 海洋科技与装备 - 首艘42600吨排水量 11000米钻深"梦想号"正式入列 [5] - 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建成使用 [5] - 浙江舟山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并网时间和发电量居世界前列 [5] 矿产资源勘探突破 -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 [6] - 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 19个大型气田 [6] - 鄂尔多斯盆地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 [6] - 支撑石油稳产2亿吨 天然气产量超2400亿立方米 [6] - 山西孝义铝土矿 山东胶东金矿 辽宁鞍本铁矿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 西藏巨龙铜矿新增储量可观 [6] - 辽宁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 [6] 战略新兴矿产供应 - 发现横跨四川 青海 西藏 新疆4省区的2800公里"亚洲锂腰带" [7] - 在成矿带找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 [7]
全球能源体系深刻调整,“中国方案”受广泛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06:43
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由合作组织主办,本届大会为第七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近 千名嘉宾与会。本届大会期间,合作组织发布《全球电力发展转型报告2025》《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与 展望2025》《能源绿色发展促进全球南方现代化》等多项研究成果,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 银行等8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联合国副秘书长、西亚经济兼社会委员会执秘罗拉·达什提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是 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旨在通过能源互联互通实现共同繁荣。"10年来,我们见证了它从理念发 展为全球行动,连接各国加快可再生能源应用,并证明集体行动能够将气候挑战转化为机遇。" 为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组织主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辛保安表示,要加快推动各类 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效开发,提高清洁能源发电经济性与可靠性,从增量到存量、从电量到容量实现对化 石能源的全面替代;同时,要推动以绿色电能和电制氢等对化石能源的全面深度替代,形成以电为中 心,绿色低碳、高效便捷、智能灵活的新型用能方式。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为全球能源转 型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 ...
报告显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华社· 2025-09-10 19:57
重点领域绿色发展持续推进。2024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16.9亿平方米,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面 积的97.9%。构建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2024年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约70%,民航绿色转 型成效突出。同时,全国碳市场逐步完善,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深入推进,基础能力稳步夯实,科技创新 和政策激励不断强化,中国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任重道远。"黄润秋表示,我国碳排放强度控制难度大,要用全 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碳强度降幅,任务十分艰巨。同时,持续推进绿 色低碳转型面临挑战,国际气候治理形势复杂严峻。 报告指出,要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编制2035年 NDC目标并推动落实,形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高敬)今年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五周年。10日,国务院关于 应对气候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报告显示,我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 业链,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色面积。碳强度下降、非化 ...
赵乐际主持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八次委员长会议 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8日至12日在京举行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5:26
立法审议动态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将于9月8日至12日举行,审议原子能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国家公园法、仲裁法修订、法治宣传教育法、食品安全法修正、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国家发展规划法、监狱法修订等13项法律草案[1] - 会议将审议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草案及环境保护税法修正草案[1] - 拟批准中塞两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及引渡条约[1] 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 - 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2] - 讨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等专项报告[2] - 听取"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汇报[2] 监督与检查工作 - 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工会法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2] - 全国人大财经委提交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机关信访工作报告涵盖2025年2月以来群众信访情况[2] 外交与人事安排 - 审议赵乐际委员长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瑞士及出席第六次世界议长大会的书面报告[2] - 处理个别代表资格审议及任免案等程序性事项[2][3]
【环球财经】第三届联合国内陆发展中国家问题会议聚焦内陆国家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8-09 05:30
会议概况 - 第三届联合国内陆发展中国家问题会议在土库曼斯坦土库曼巴什举行 为期四天 [1] - 来自30多个内陆国的国家元首 政府首脑 国际组织代表 商界人士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专家出席 [1] - 会议探讨扩大内陆国家合作 制定综合方案应对经济 社会和环境问题 [1] 会议成果 - 通过两份文件 《2024-2034年阿瓦扎行动纲领》和《阿瓦扎政治宣言》 [1] - 文件旨在改善交通运输系统 实现经济多元化 数字化转型 增强气候变化韧性和吸引可持续融资 [1] - 土库曼斯坦副总理兼外长梅列多夫称会议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1] 内陆国家现状 - 全球有32个国家被联合国认定为内陆发展中国家 [2] - 这些国家面临物流瓶颈 运输成本高企和对邻国过境运输的依赖 [2] 国际社会呼吁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资金短缺困境 [1] - 呼吁国际社会构建包容性机制 确保内陆国家平等分享科技进步红利 [1]
风雨50年,中欧关系如何“穿越迷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23:09
中欧经贸合作规模与结构 - 中欧货物贸易额从1975年2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7858亿美元,服务贸易达1448亿美元,双边贸易总额超9300亿美元[1][2] - 2024年一季度中欧进出口额达1.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分钟超1000万元人民币贸易往来[2] - 截至2024年底欧盟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500亿美元,中国对欧直接投资近110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达2600亿美元[2] 产业合作领域演变 - 贸易结构从服装鞋帽玩具拓展至机械设备、汽车、光伏产品等高端制造业[2] - 中国在光伏、电动车等绿色制造领域占据全球70%市场份额[3] - 2024年4月中欧签署《绿色科技合作备忘录》,计划三年共同投资150亿欧元聚焦氢能、储能、碳捕集等六大领域[5] 经贸关系韧性表现 - 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及新冠疫情等多重挑战[2] - 双边经贸投资由单向流动发展为双向格局,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联系[2] - 中欧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贸易量超全球四分之一,人口总和占世界近四分之一[1] 气候变化合作机遇 - 2024年7月发布《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确认绿色为中欧合作鲜明底色[4] -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与欧洲在新技术部署领域存在合作空间[5] - 双方计划通过技术资金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特别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建筑节能改造项目[6] 竞争格局与摩擦成因 - 欧委会报告承认欧洲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落后于中美[3] - 全球贸易增长放缓及保护主义抬头对欧洲经济构成压力[3] - 欧盟委员会权力上升背景下,中国着力强化与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成员国双边经贸纽带[3]
世界青年和平倡议(全文)
新华社· 2025-07-29 22:10
世界青年和平倡议背景 -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 纪念历史事件并强调和平与团结的重要性 [2] - 人类物质文明空前繁荣 世界互联互通程度空前加深 在科技创新浪潮推动下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2] - 百年变局加速演进 世界面临团结与分裂、对话与对抗、共赢与零和的关键抉择 [2] 青年核心行动纲领 - 做世界和平维护者 反对战争暴力和单边主义 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及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3] - 做文明互鉴先行者 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文明观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共存 [3] - 做合作共赢倡导者 深化青年合作 参与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及未来峰会成果 [3] - 做气变应对行动者 以"同球共济"精神参与全球气候变化行动 完善生态治理 [4] - 做科技向善促进者 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承担责任 促进科技普惠发展及完善全球科技治理 [4] 倡议总体目标 - 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为新起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 - 全球青年团结起来共护和平、共促发展、共创未来 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青春力量 [2][3][4]
中欧领导人展望下一个50年
环球时报· 2025-07-25 07:11
中欧领导人会晤核心成果 -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欧建交50年来的合作成果丰硕,提出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未来关系发展原则 [1] - 双方共同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承诺维护《巴黎协定》并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1][4][5] - 欧盟领导人明确表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欢迎中国企业投资欧洲 [3] 中欧经贸关系动态 - 习近平指出中欧经贸本质是优势互补,中国高质量发展将为欧洲提供新机遇 [2] - 李强总理强调中欧合作顺畅与否取决于相互开放程度,历史证明隔阂会导致双方受损 [3] - 中国德国商会呼吁德国总理尽快访华,指出中国是德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9] 气候变化领域合作 - 联合声明确立绿色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核心,覆盖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减排 [4][5] - 国际机构评价称中欧气候领导力填补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空缺,将加速全球清洁能源转型 [4][6] - 中国清洁技术出口使全球排放减少1%,太阳能板、电池和电动汽车成为经济增长动力 [7] 国际舆论反应 - 外媒认为联合声明与美方政策形成对比,展现中欧在多边主义中的建设性作用 [5][6] - 专家指出中欧气候合作超越地缘政治分歧,为COP30达成具体成果奠定基础 [6] - 德媒呼吁欧盟调整对华战略,建议将"对手"表述从政策文件中移除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