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自主贡献
icon
搜索文档
贝伦气候峰会中方提3点建议:把握正确方向、落实气候行动、深化开放合作
环球时报· 2025-11-08 06:43
《经济学人》称,各国尚未实现经济脱碳,核心原因是缺乏可行的技术手段,而中国正在向世界提供越 来越多的清洁能源产能,"世界需要中国提供的技术,也应该勇敢地接纳它"。 在6日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气候与安全问题公开会上,面对美国代表发言中的无理指责推责,中国常驻 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两次追加发言予以驳斥,批评美国公然称"气候变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骗局",大开 历史倒车,还两度退出《巴黎协定》,严重破坏全球气候治理的努力,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 最大的障碍。耿爽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团结合作,而不是指责和推责。 据《环球时报》记者在贝伦峰会现场观察,遏制气候变暖是该峰会的核心话题。今年正值《巴黎协定》 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重要节点。国家自主贡献是《巴黎协定》的核心机 制,主要内容是各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承诺。巴西亚马孙环境研究所刊文称,截至11月6日,包 括中国、巴西在内的72个国家已公布各自的国家自主贡献更新方案,占全球碳排放量的62%,与上一轮 国家自主贡献承诺相比,潜在年减排量达3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报道称,全球四大碳排放国中,仅剩印 度尚未作出承诺。 据报道 ...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意味着什么?看专家解读
人民日报· 2025-10-11 07:08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核心目标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 目标体系与意义 - 2035年目标为“1+3+3”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一揽子目标,其中“1”指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2] - 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标志着碳排放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的重大跨越 [2][3] - 系统性构建了涵盖能源和产业转型、政策工具创新等多维度指标的行动纲领 [3] 可再生能源与产业基础 -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5] - 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5] - 近10年来,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5]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已达到19.8% [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全国碳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建成了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5] - 2025年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5] 实现路径与挑战 - 完成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并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 [6] - 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能源转型,提升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 [7] -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以公平、有序、公正的方式加速能源转型 [7]
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
人民日报· 2025-10-10 08:51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核心观点 - 中国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提出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的绝对量减排目标,标志着碳排放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的重大跨越 [1][2] - 目标体系为“1+3+3”一揽子方案,包含1个总量减排目标、3个量化指标和3个定性指标,系统性构建了涵盖能源转型、产业转型和政策创新的行动纲领 [2][3] - 此次目标是基于国情和发展阶段,统筹发展与减排后制定的,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确定性和稳定性,并彰显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作用 [2][4] 量化目标与指标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1][2]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2][4]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2] - 中国已提前完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目标 [4] 定性目标与方向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1][2]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1][2] -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2] 政策与市场机制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了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5] - 全国碳市场是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5] 现有基础与进展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4] - 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4] - 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近10年来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4]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 [4] 行业影响与转型路径 - 新一轮目标涵盖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业等部门,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经济环节 [3] - 目标首次将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3] - 需要加快能源转型,提升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并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促进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 [7]
为全球气候治理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2
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核心目标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1]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 [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1] -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1] 目标特点与意义 - 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是碳排放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的重大跨越 [2] - 构建了“1+3+3”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一揽子目标,为绿色低碳转型指明方向 [2][3] - 涵盖了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业等部门,并首次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总量控制范围 [4] 现有基础与进展 - 已构建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6] - 为全球提供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近10年来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 [6] - 202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8%,已提前完成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和森林蓄积量目标 [6] - 全国碳市场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6] 实现路径与挑战 - 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能源转型,提升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比重 [8] - 统筹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任务艰巨,需明确“十五五”碳排放控制的相关指标 [7] -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以公平、有序、公正的方式加速能源转型,推动低碳技术和产业协作 [8]
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9月全国碳市场放量下跌
财富在线· 2025-09-29 15:36
复旦碳价指数核心发布 - 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25年10月的多项碳相关价格指数,包括全国碳排放配额(CEA)、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和中国绿色电力证书(GEC)的价格预期 [1] 2025年10月CEA与CCER价格指数 - 2025年10月全国CEA买入价格预期为55.39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60.63元/吨,中间价为58.00元/吨 [2] - 2025年10月CEA买入价格指数为138.48,较前期下跌19.09%,卖出价格指数为136.80,下跌16.23%,中间价格指数为137.57,下跌17.64% [2] - 2025年12月全国CEA买入价格预期为62.10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70.45元/吨,中间价为66.28元/吨 [2] - 2025年10月全国CCER买入价格预期为69.00元/吨,卖出价格预期为76.83元/吨,中间价为72.92元/吨 [2] - 2025年10月CCER买入价格指数为173.45,下跌7.75%,卖出价格指数为184.82,下跌9.29%,中间价格指数为179.27,下跌8.57% [2] 2025年10月GEC价格指数 - 市场预期2025年10月交易的2024年生产的集中式项目绿证价格为3.11元/个,分布式项目为2.82元/个,生物质发电为1.84元/个 [4] - 市场预期2025年10月交易的2025年生产的集中式项目绿证价格为5.45元/个,分布式项目为5.20元/个,生物质发电为5.55元/个 [4] - 除2024年生产的集中式项目绿证外,其余各项2025年10月GEC价格指数均较9月回调 [4] - 2025年生产的绿证中,生物质绿证价格实现反超,高于集中式和分布式项目 [4] 2024年9月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 - 2024年9月全国碳市场CEA日均收盘价为62.94元/吨,相较于8月的71.12元/吨下跌11.5% [6] - 9月碳价呈震荡下行走势,从月初69.41元/吨逐步走低至月末59.16元/吨 [6] - 9月碳配额日均成交量为136.78万吨,相较8月的71.95万吨增加约90% [6] - 四分之三的交易日成交量破百万吨,单日成交最高峰为9月26日的318.29万吨 [6] 2024年9月全球主要碳市场运行情况 - 欧盟碳市场9月日均成交量环比上升30.02%,英国碳市场日均成交量环比上升12.11%,韩国碳市场日均成交量环比下跌49.10% [7] - 欧盟碳市场9月成交价从86.18美元/吨上升至88.90美元/吨,但日均成交价环比下跌8.58% [7] - 英国碳市场9月成交价从73.04美元/吨上升至75.99美元/吨,日均成交价环比上升10.81% [7] - 韩国碳市场9月收盘价从6.67美元/吨上升至7.41美元/吨,日均收盘价环比上升17.81% [7] - 新西兰碳市场9月收盘价从34.25美元/吨下跌至33.11美元/吨,但日均收盘价环比上升2.36% [7]
中金 • 联合研究 | 解读我国最新国家自主贡献:减排力度不降,彰显大国担当
中金点睛· 2025-09-29 09:4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光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36亿千瓦)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12][13] - 新目标意味着达峰后减排力度不减反增 碳强度年均降幅需从过去十年的3.3%提升至5%左右 到2035年碳排放量预计降至102-105亿吨(回归2022年水平)[6][17] - 实现新目标需2026-2035年绿色投资规模36-38万亿元(年均3.6-3.8万亿元) 可拉动GDP年增长1.5-2% 目前年融资规模仅2.5万亿元 绿色金融需持续扩张[6][26] 总量目标与减排路径 - 首次设定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相对总量目标 涵盖非二氧化碳气体(占温室气体总量20.1%) 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战略[12][19][20] - 碳强度与总量双控制度衔接:"十五五"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 达峰后以总量控制为主[7][28] - 非二氧化碳气体管控聚焦能源活动(46.44%甲烷排放)、农业活动(41.4%氧化亚氮排放)和工业生产过程 通过协同控制技术提升减排效率[20][24] 行业投资与市场机遇 公用事业 - 新能源装机目标战略预留充足:2025年末累计装机预计18-19亿千瓦 2026-2035年需新增13-18亿千瓦(年均1.3-1.8亿千瓦) 低于"十四五"年均新增规模[8][34] - 结构优化:新能源聚焦大基地和海上风电(经济性优) 煤电/储能/抽水蓄能迎调峰机遇 核电核准高峰后密集投产(2035年发电量占比目标10%)[8][35][36] - 消纳为核心:电气化率预计2035年达35% 政策压实高耗能行业绿电消纳责任 绿氢/绿氨技术拓宽非电应用场景[8][36][37] 电力设备新能源 - 风光装机2035年目标3600GW以上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迫在眉睫 储能与电网成为核心环节[9][37] - 储能规模化发展: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目标180GW 2024年装机42.37GW/101.13GWh 商业模式成熟推动经济性提升[9][38] - 电网投资强劲:"十五五"期间复合增速预计5-7% 重点投向特高压外送通道和配电网智能化改造[9][39] 汽车及出行设备 - 新能源汽车2035年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2025年渗透率已突破50% 8M25纯电增速32%快于混动[10][41] - 政策持续支持:中央政府138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 2026年新能源销量增速预计10-15% 2030年渗透率有望达70%[10][42] - 出海加速:中国车企凭借成本与性能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预计2030年海外销量超900万辆(新能源占550万辆)[42] 碳市场发展 - 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延伸至2035年 2027年聚焦行业覆盖度 2030年完善基础设施与交易制度 2035年发展碳金融[7][30] - 温室气体种类可能扩大 当前覆盖发电/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 新增碳计量规范为非二氧化碳气体纳入提供基础[7][31]
习近平主席视频致辞为全球气候治理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新华网· 2025-09-28 08:43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 [1][2] - 中国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5] - 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制定体现最大努力的目标 [6] 全球气候治理主张 - 习近平主席提出三点主张:坚定信心、担当尽责、深化合作 [2] - 全球绿色转型应坚持公平公正 充分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权 [3] - 各国应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 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 [3] 国际社会评价与反响 - 巴基斯坦环保智库专家认为中国证明"发展与减排并行"完全可能 [2]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赞赏中国实现并超额完成气候目标的长期卓越纪录 [4] -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认为中国为世界提供确定性 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5] 清洁能源与绿色技术发展 - 中国以空前规模提供清洁可靠可负担的能源 [4] - 能源目标蕴含史无前例的投资规模 将推动全球技术创新 [4] - 中国新能源汽车目标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墨西哥专家深有感触 [5] 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 -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 推动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7] - 南非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成为维护《巴黎协定》有效性的中流砥柱 [8] - 泰国专家指出致辞体现全球治理倡议思想精髓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8]
首次覆盖全经济范围 我国提出一揽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央视新闻· 2025-09-27 11:45
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中国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并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1] -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1] -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1] 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 - 中国在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中首次提出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2] - 十四五时期印发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 明确中长期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任务 深化39个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 [2] 全球气候治理参与 -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承诺 每五年更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3] - 中国提出2035年目标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特别强调力争做得更好体现积极进取的战略决心 [3] - 中国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4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 开展70多个项目培训2300余名人员 十四五期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41亿吨 [3] 可再生能源与产业链基础 -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和新能源车产业链 为实现2035年目标奠定重要基础 [4] - 为全球特别是南方国家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新的技术体系 [4]
我国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新华社· 2025-09-27 01:25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核心内容 - 中国宣布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的绝对量减排目标 实现从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的重大跨越 [2] - 目标首次覆盖所有温室气体(包括甲烷、氧化亚氮、含氟气体)和历史性纳入非二氧化碳气体 贯穿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农林业等所有经济部门 [2][3] - 提出"1+3+3"定性定量结合的一揽子目标体系 包括1个总量减排目标+3个量化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风电太阳能装机量、森林蓄积量)+3个定性指标(新能源汽车、碳市场、气候适应型社会) [2] 能源与产业转型具体指标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量、森林蓄积量三项量化指标较2030年目标进一步提升 [2] - 新能源汽车发展被列为新定性指标 预示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加速 [2]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成为政策工具创新重点 推动市场化减排机制完善 [2] 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规划 - 计划2035年基本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要求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 [4] - 构建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 重点防控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 [4] - 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科技支撑 减少气候风险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4] 全球气候治理影响 - 目标为《巴黎协定》长期目标实现提供实质性支持 增强全球气候治理确定性和稳定性 [1][6] - 推动国际社会加强低碳技术协作和绿色产品流通 要求建立公平有序的能源转型国际合作机制 [6][7] - 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需统筹发展与减排 面临短期与中长期目标协调的挑战 [6]
中国更新NDC3.0,进一步提升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力
中邮证券· 2025-09-26 16:05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 且维持该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中国宣布NDC3 0目标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 森林蓄积量达240亿立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4] - 全球气候治理需要深化合作 中国绿色产能将有效弥补缺口 以新能源车 光伏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技术是优质绿色技术 中国的绿色产能将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有利工具 [5] - 在NDC3 0承诺下 各缔约国将陆续更新NDC3 0 需求端迎来改善 叠加反内卷 相关绿色产业链盈利有望进一步提升 [6] 行业基本情况 - 电力设备行业收盘点位为9725 34 52周最高9725 34 52周最低5804 61 [1] 行业表现 - 电力设备行业相对沪深300指数表现出超额收益 具体相对值数据未提供但图表显示增长趋势 [2][3] 政策与事件驱动 - 2025年9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宣布NDC3 0目标 [4] - 2025年4月23日中国提出在COP30前宣布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5] - 2025年1月20日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 并将缺席COP30 [5] - 2024年被确认为史上最热年 全球平均气温首次突破1 5℃温控目标 [5] - 2025年9月22日国家能源局等部门提出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及异质结 背接触等光伏组件技术 [6] 投资建议与聚焦方向 - 建议聚焦新技术方向 包括钙钛矿叠层方向如协鑫科技 天合光能等 BC方向如爱旭股份 隆基绿能等 异质结方向如东方日升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