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主权

搜索文档
不服就干!德国通告全球,打响反击第一枪,特朗普彻底失算了
搜狐财经· 2025-09-05 10:25
贸易政策升级 - 美国对欧盟输美商品统一加征30%惩罚性关税 为第三轮关税升级措施[3] - 此前美国已对欧盟钢铝产品征收50%高额关税 对汽车及零部件课以25%特别关税 其他工业品普遍适用10%基础税率[3] - 美方要求将协议最低关税门槛从10%提升至15-20%[3] 德国经济影响 - 2025年6月德国工业产出环比同比均下滑3.6%[6] - 工业部门就业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2.1% 相当于11.4万产业工人失业[6] - 德国对美出口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主要汽车制造商上半年利润平均缩水18%[6] - 若30%关税实施 2025年德国经济将陷入停滞 2026年增速压制在1.2%左右[15] - 关税计划可能导致德国经济增长率下降0.5-0.6个百分点[15] 欧盟反制措施 - 欧盟将立即对价值约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8] - 欧盟正酝酿提高关税和限制数字服务的组合拳反制方案[20] - 德国反制将精准打击美国中西部农业州农产品出口和硅谷科技巨头数字服务[21] 数字监管政策 - 欧盟严格执行《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 任何在欧盟运营数字平台都必须遵守[10] - 《数字市场法》将谷歌、苹果、Meta列为"守门人"平台 限制垄断行为[12] - 新规强制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12] 产业损害评估 - 美欧贸易协定被指严重损害德国核心产业利益 汽车制造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3] - 美国从德国进口商品中54%为精密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中间产品 在美国本土缺乏替代产能[15] - 2023-2024年德国GDP连续两年负增长 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被下调至零[15] 战略调整 - 德国采取"软硬兼施"复合策略 在数字税领域保持强硬立场 在传统贸易领域留有余地[17][18] - 欧盟积极推进与南方共同市场、印度自贸协定谈判 寻求深化与中国经贸合作[21] - 欧盟通过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美依赖 可能重塑全球贸易格局[21]
埃琳娜·季诺维耶娃:有人试图在网络领域孤立俄罗斯,这激起了我们的政治觉醒
观察者网· 2025-08-29 10:28
数字主权概念框架 - 数字主权被视为技术主权和数字国际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强调国家对数字空间的控制权[2] - 主权分为内部主权和外部主权 内部主权涵盖对领土、领空及数字空间的控制 外部主权涉及通过多边合作表达数字主权理念[3] - 数字主权需通过控制应用程序、基础设施和数据来实现 数据被视作与石油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3] 俄罗斯数字主权实践 - 实施数据本地化法律 要求俄罗斯公民数据必须存储在境内服务器 例如2015年《个人数据本地化法》[15][16] - 开发自主互联网基础设施(RuNet) 包括《主权互联网法》和国内云系统(GosCloud)以应对断网风险[15][16] - 推动硬件软件自主化 在编程和网络安全领域形成优势 例如卡巴斯基反病毒软件不向西方传输数据[12][13] - 通过立法禁止外国平台运营 如2022年《外国互联网平台规范》禁止Meta在俄业务[16] 地缘政治与技术竞争 - 西方技术制裁促使俄罗斯加强技术自给自足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编程领域[6][11] - 倡导多极数字秩序 通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平台推动替代性技术生态系统合作[5][11][19] - 新冠疫情加速数字化转型 凸显数字技术对教育、科技发展的关键作用[6] 人工智能发展态势 - 人工智能经历指数级增长 被视为第五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改变人机协作模式[7][8] - 俄罗斯开发国家大语言模型(如Yandex和Sber) 预计2030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增长5倍[26][27] - 神经形态计算等新兴技术从医疗领域向大众市场扩展 预计五年内实现普及[10] 国际合作与治理机制 - 俄罗斯1999年率先在联合国提出国际信息安全议题 相关决议获多数国家支持[17][18] - 推动联合国层面互联网治理改革 主张由国际电信联盟替代现有基于非政府组织的治理模式[22][24] - 金砖国家等区域组织成为数字主权规范制定重要平台 涉及基础设施合作与数据安全标准[19][25] 安全与威胁维度 - 识别三大国际信息安全威胁:ICT军事化应用、人工智能犯罪活动及恐怖主义内容传播[20] - 强调人工智能军民两用属性 需建立国际伦理准则和行为规范[20][26] - 混合战争中数字技术作用凸显 例如乌克兰冲突中卫星技术对作战的影响[11]
70页|2025中国AI企业出海系列研究:印尼篇
搜狐财经· 2025-08-28 08:30
印尼2025年经济表现 - 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4.87% 低于去年同期5%以上水平 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和出口放缓拖累 但农业增长10.5% 交通仓储等服务业维持两位数扩张 显示内需基本盘稳固 [1] - 二季度GDP同比增长5.12% 高于市场预期 在东盟国家中增速位列第二 仅次于越南的7.96%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别录得4.50%和4.30%的增速 [1] - 2025年经济引擎更多依赖国内驱动 包括公共基建与新设主权基金的投资托底 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性消费支撑 以及镍电池 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结构性贡献 [1] 中印尼双边合作 - 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和首要出口目的地 为印尼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印尼是中国在东南亚重要贸易伙伴和优先投资目的国 [6] - 双边贸易呈现多层次 宽领域 强互补特征 覆盖农林渔产品 矿产资源 机电与数字产品等多个领域 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经济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车产业 [7]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仍是印尼外资主要来源国 同期印尼全社会投资约574亿美元 其中海外直接投资263.4亿美元 占比45.9% 前三大来源地为新加坡88亿美元 中国香港46亿美元和中国内地36亿美元 工业下游化领域投资171亿美元 中国投资占比约12% 集中于矿产 油气及农林渔政府重点产业 [30] 印尼重点产业投资与政策 - 浙江华友钴业将替代韩国LG成为印尼约84.2亿美元电动汽车电池关键项目的新战略投资者 该项目旨在推动印尼下游电池产业链自主化发展 [18][19] - 印尼国家主权财富基金Danantara首轮融资30亿美元将流向AI领域 部分资金进入AI芯片供应链与本地AI初创企业孵化 [28] - 印尼公布首个国家级AI战略 旨在构建AI基础设施 支持计算集群建设 并明确面向健康 农业等行业的AI应用方向 核心目标是吸引外国投资 建立完整AI生态体系 [32] 印尼基础设施与重大项目 - 印尼宣布总额约24.44万亿盾 相当于15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 包括交通票价补贴 工资支持 通行费减免与食品援助等 以提升居民购买力 拉动国内需求 [21] - 爪哇北岸启动长约700公里的爪哇海项目 总投资约800亿美元 以防治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问题 政府寻求国际投资合作 尤其邀请中国 日本参与融资与建设 [24] - 世界银行宣布支持总额21.3亿美元的混合融资方案 用于印尼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24] 印尼人口与经济结构 -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国 2024年人口达到2.81亿 约占东盟总人口的40% 一半总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 七成为适龄工作人口 [52] - 到2025年 印尼人口中位数预计升至30.4岁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高达68.1% 超过1.9亿 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带来消费力增长 劳动力充沛和参与率提升潜力大三大利好 [54][55]
巴帕·辛哈:印度在半导体领域一度领先中韩,直到美国放了一把大火
观察者网· 2025-08-24 13:23
印度自力更生政策历史演变 - 1947年独立后制定新工业政策 国家主导快速工业化 借鉴苏联五年计划模式[1] - 1950-1980年代依靠苏联技术转让建立钢铁厂和发电厂等关键产业 掌握完整供应链[3] - 1990年代实施新自由主义改革 国有部门私有化 自力更生体制被废除[3][4] - 2014年莫迪政府关闭计划委员会 转向"在印度制造"战略 依赖外资设厂但缺乏技术转让[4][5] 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 - 1984年成立半导体综合有限公司(SCL) 投资5000万美元发展微处理器技术[7] - 10年内从5微米进步到800纳米技术 仅落后国际先进水平两年 领先中国和韩国[8] - 1989年SCL工厂烧毁后政府失去兴趣 目前仅能生产180纳米芯片 落后多个技术周期[8] - 2021年宣布100亿美元半导体激励计划 2024年追加至250亿美元 提供70%建厂补贴[11] - 实施4年仅吸引美光建立测试组装厂 无实际芯片制造 富士康/韦丹塔等合作均失败[11][12] 电信设备产业发展对比 - 1984年成立C-DOT比华为早3年 从农村交换机起步 5年内取得重大进展[10] - 1990年代政策转变导致资金枯竭 私有化后允许进口外国设备[10] - 中国保持国有电信服务商 激励国产设备采购 华为成为全球领先企业[10] - 印度电信设备市场现被爱立信/诺基亚主导 华为份额因中印关系紧张下降[15] 数字基础设施依赖现状 - 个人电脑市场由美国/中国/中国台湾公司主导[15] - 服务器市场被外国企业控制[15] - 手机市场65%为中国品牌 三星和苹果份额落后[15] - 移动平台95%为安卓 5%为iOS[15] - 浏览器90%为谷歌 Chrome[15] - 搜索引擎97%为谷歌[15] - 电子商务沃尔玛Flipkart占38% 亚马逊占35%[15] - 网约车优占50% 印度Ola占30-40%[15] - 社交媒体被美国公司垄断 WhatsApp用户8.53亿 Facebook用户5亿 Instagram用户4.13亿 YouTube用户4.91亿[18] - 云计算由亚马逊/谷歌/Azure主导[18] 数字支付与数据主权 - UPI支付系统由印度国家支付研究所开发 但终端应用被沃尔玛PhonePe和Google Pay主导[18] - 2019年数据主权法案被淡化 取消数据本地化要求 允许数据存储在美国[19] - 与美国/英国协议放弃政府合同保护 允许外国公司竞标IT项目[20] - 放弃敏感产品软件检查权 政府数据需提供给英国[22] 人工智能研发投入 - 行业领袖Infosys和TCS坚持服务提供商定位 不开发基础大模型[22] - DeepSeek发布后研发资金从2000万美元增至2.35亿美元 增长10倍[23] - 国家人工智能使命聚焦应用开发而非基础研究 托管3个Llama开源模型[23] 技术人才与研究基础 - 印度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在64项关键技术中45项排名全球前5[26] - 拥有庞大软件/硬件/半导体领域人才库 但缺乏产业化转化[28][29] 地方开源技术实践 - 喀拉拉邦2001年采用开源软件 14000所学校使用开源系统[14] - 国家层面2015年发布开源政策但未执行 政府系统仍依赖微软/谷歌专有软件[14][15]
印度在半导体领域一度领先中韩,直到美国放了一把大火
观察者网· 2025-08-24 13:15
印度数字主权历史背景 - 印度独立后实施国家主导的工业化战略 借鉴苏联模式 通过五年计划发展重工业 建立科技机构支持本土研发[1][2][4] - 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向印度转让技术 支持建设大型钢铁厂和发电厂 提供机械设备和技术人员培训[4][5] - 1990年代新自由主义改革取消国家主导角色 国有部门私有化 自力更生体制被废除[5][6] 数字技术领域发展历程 - 半导体领域1984年成立半导体综合有限公司(SCL) 投资5000万美元 从5微米技术发展到800纳米技术 曾领先中国和韩国[9][10] - 电信领域1984年成立C-DOT 比华为早3年成立 早期农村交换机技术领先 但因政策变化资金枯竭[13] - 当前半导体制造技术落后 仅能生产180纳米制程芯片 落后领先技术多个周期[11] 现行制造业政策成效 - "在印度制造"战略依赖外国资本 提供补贴/廉价土地/劳动力 但缺乏技术转让[7] - 半导体激励计划4年未取得实质进展 仅美光建立测试组装厂 富士康/韦丹塔/塔塔合作均失败[14][15] - 电子制造激励计划推动手机组装 但零部件依赖中国/台湾/东南亚 五年期满后成本效益存疑[16] 技术依赖现状 - 硬件市场完全依赖外国公司: 个人电脑(美/中/台企主导) 服务器(同前) 电信设备(爱立信/诺基亚) 手机(中国品牌占65%)[19] - 软件平台被西方垄断: 安卓占移动平台95% 谷歌占搜索引擎97% 谷歌浏览器占90% 电商(Flipkart38%/亚马逊35%) 网约车(优步50%)[20][22] - 云计算由亚马逊/谷歌/Azure主导 社交媒体无印度公司: WhatsApp8.53亿用户 Facebook5亿 Instagram4.13亿 YouTube4.91亿[22] 本土技术亮点 - 数字支付系统UPI由印度国家支付研究所开发 被广泛使用 但终端应用被沃尔玛PhonePe和Google Pay主导[22] - 喀拉拉邦推行开源技术: 14000所学校使用开源软件 政府系统采用开源方案超20年[18] - 研究机构取得进展: IIT马德拉斯为ISRO开发18/22纳米Shakti芯片(美国制造) 推出BOSS操作系统和BharOS移动系统[18] 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 行业龙头Infosys/TCS坚持服务商定位 不开发基础大语言模型 专注应用集成[27] - 政府人工智能使命资金增至2.35亿美元 重点构建应用能力而非基础研究 托管Llama开源模型[28] - DeepSeek问世后研发投入增10倍 但资金规模仍不足[27] 数据主权与政策挑战 - 2019年数据主权法案被淡化 数据本地化要求取消 允许数据存储于美国[23] - 与英国协议放弃政府合同保护 允许外国公司竞标IT项目 放弃软件检查权[24][26] - 美国法律对印度用户数据无保护 国家监控加强而隐私保护薄弱[23] 国际合作与未来方向 - 需与全球南方国家组建技术开发联盟 特别是金砖国家 实现技术交换与协作[32][33] - 依托现有世界级研究机构(IIT/IISc/IISER) 在64项关键技术中45项排名全球前五[30] - 需重建国家主导的技术开发战略 利用本土人才库实现技术自主 摆脱西方依赖[32][33]
这是“协议”还是欧盟的“损失控制文件”?
央视新闻· 2025-08-24 08:44
贸易协议核心条款 - 美国将对大多数欧盟输美商品征收15%关税 涵盖汽车 药品 半导体和木材等行业 但豁免稀缺自然资源 飞机及零部件和仿制药 [1] - 欧盟取消对美国产工业品关税 并为美国海产品和农产品提供优惠市场准入 [1] - 欧盟计划到2028年前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 石油和核能产品 [1] - 欧盟采购400亿美元美国人工智能芯片 [1] - 欧盟计划大幅增加对美军工和防务装备采购 [1] - 欧盟企业将在美国战略性行业新增6000亿美元投资 [2] 协议执行与法律效力 - 协议缺乏法律约束力 美国最高法院可能推翻特朗普全球关税 从而否定协议部分内容 [20][21] - 欧盟需获得成员国和欧洲议会批准才能全面实施 常规立法程序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23] - 欧盟期待立法要求美国将汽车关税降低启动时间追溯至8月1日 [23] 行业影响与分歧 - 钢铁和铝关税未明确解决方案 欧洲钢铁可能通过免关税配额避免50%关税但实际税率未确定 [9] - 数字监管领域分歧未解决 欧盟《数字服务法》被美方视为歧视美国科技企业 但未被纳入协议优先事项 [11] - 葡萄酒和烈酒产品未被纳入降税清单 法国和意大利等国表示失望 [13] 经济影响评估 - 协议可能对美国企业产生积极影响 但更高关税将导致美国家庭额外花费数十亿美元 [19] - 近500万个欧洲工作岗位面临风险 协议避免了关税战对就业和增长的损害 [6] - 协议被部分欧洲媒体和专家视为"不平衡" 欧盟对美国依赖加深 且缺乏互惠性 [8][16][23]
德国政府正计划淘汰微软,德媒:罪魁祸首是特朗普
观察者网· 2025-08-22 21:22
德国政府软件替代计划 - 德国联邦数字事务和国家现代化部确认计划在政府运作中增加欧洲解决方案和开源软件的使用 覆盖数万名公共员工包括教师、公务员和警察 [1] - 已开始测试Open Desk作为微软Office替代品 可能预示Outlook、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微软产品在德国联邦政府机构的终结 [1] -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正逐步淘汰微软产品 用LibreOffice替代Office、Linux替代Windows、Nextcloud/Open-Xchange/Thunderbird替代Microsoft Exchange/Outlook [3] 全球数字主权趋势 - 法国警方、丹麦数字事务部及奥地利西班牙行政部门已引入开源系统替代微软产品 [5] - 巴西、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实施类似替代计划 印度国防部推出基于Linux的Maya OS操作系统取代Windows [5] - 俄罗斯加速用国产软件替代外国软件 西方公司缩减在俄业务加速其数字主权进程 [5] 政策驱动因素 - 特朗普政府经济政治"曲折路线"带来不确定性 依赖美国产品被视为存在风险 [3] - 美国科技供应商退出俄罗斯凸显依赖不可预测外国供应商的风险 强化确保数字主权的必要性 [5]
在欧盟服软、美国硬气,苹果面对的问题并不相同
36氪· 2025-08-08 19:53
苹果税政策调整 - 苹果在美国输掉与Epic Games的官司后被迫调整App Store规则 包括取消对应用外购买行为征收27%抽成 并禁止限制开发者引导用户进行应用外购买 [1] - 苹果正寻求推翻美国法院的惩罚性反导向禁令 理由是判决覆盖范围超出了仅涉及苹果和Epic Games两家公司的诉讼权限 [1] - 在欧洲 苹果对欧盟地区App Store规则及抽成协议进行了重大调整 预计将免于因违反《数字市场法案》而面临每日高达5000万欧元的罚款 [1] 欧美市场差异 - 在欧洲市场 苹果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开发者通过App Store完成交易支付20%通道费 引导至第三方渠道支付5%-15%费用 且不再限制导流链接数量 [3] - 苹果在欧洲市场份额为26% 但App Store营收规模仅为中国市场的27.4% 美国市场的36.4% 2024年欧洲App Store规模为1480亿美元 [5][7] - 美国市场App Store规模达4060亿美元 苹果在美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高达57% 若失去征收苹果税权力 其服务业务可能面临重大风险 [8][10] 营收影响分析 - 2024年苹果从App Store美区理论上获得121.8亿美元收益 占可抽成收入406亿美元的30% [10] - 游戏厂商通过应用外支付可提升利润率5-8% 为美国手游厂商释放数十亿美元级收入增长空间 [12] - 苹果对小型开发者收取12%-15%的"税率" 但对游戏巨头等主要征收对象面临更大收入损失风险 [10][12] 政策背景 - 欧盟以《数字市场法》和《数字服务法》强化数字主权 苹果在欧洲的妥协与其数字主权决心相关 [3][7] -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 苹果在该市场的利益巨大且无数字主权问题掣肘 因此选择强硬立场 [8][12]
稳定币:全球货币体系的“数字补丁”,还是中国突围的“新战场”?
环球网· 2025-07-31 14:32
中国对稳定币的立场与监管框架 - 中国拒绝稳定币的"捷径",选择自主研发央行数字货币(CBDC)路径,以阻断境外资本通过稳定币进行无序流动的潜在通道 [1][2][3] - 2021年出台《关于进一步防范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将稳定币定性为"虚拟货币",坚决切断其与法定货币的直接兑换通道 [3] - 监管层在2021年将算法稳定币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2023年《金融稳定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要求稳定币发行方满足"实缴资本10亿+"和"100%准备金"等硬性条件 [5][7][9] 稳定币的三种模式及其风险 - USDT抵押资产中仅有6%为现金及等价物,其余94%为商业票据、债券等高风险资产,构成"虚拟美元"体系,本质是美元霸权在数字时代的延伸 [2] - DAI等加密货币抵押型稳定币在2022年ETH价格暴跌50%时引发大规模清算和连锁市场恐慌,暴露算法无法替代人性对"信任"需求的问题 [3][5] - 算法稳定币UST与LUNA的"双币套利机制"在2022年崩盘,导致400亿美元财富蒸发,证明数学平衡在极端情绪面前脆弱不堪 [5] 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与优势 - 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由央行提供100%国家信用背书,并通过"可控匿名"技术平衡用户隐私与金融监管需求 [5] -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已覆盖"一带一路"21国,交易额突破800亿元人民币 [7] - 技术路线图显示:短期(2025年)完成"多CBDC桥"项目实现与泰国、阿联酋等国互操作;中期(2030年)构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生态;长期(2035年)形成"以CBDC为核心、稳定币为补充"的全球数字货币体系 [10] 香港与内地的协同战略 - 香港稳定币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达80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25%,与内地形成"数字联动" [7][8] - 香港作为"数字离岸市场"试验田探索稳定币合规与创新,内地通过数字人民币构建"技术标准输出"核心体系,实行"差异化管理"策略 [8][9] - 2023年批准香港与内地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钱包"试点,体现"不禁止技术创新但不容忍系统性风险"的"三不原则" [9] 全球货币竞争格局 - 稳定币与CBDC的未来可能走向"双轨制"并行或"大一统",中国致力于用自主技术规则定义未来货币格局 [9][10] - 中国CBDC发展道路既是对传统货币体系的数字化升级,也是对新兴金融技术的主动驾驭与引领,重新定义21世纪全球经济格局与权力版图 [10]
【环球财经】金砖多极合作谋新局 中巴金融伙伴关系添动能
新华财经· 2025-07-28 13:49
金砖国家合作 - 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正成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 [1] - 中巴可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领域深化协作 [1] - "大金砖"合作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领导力 [1] 经济与金融合作 -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旨在构建更具多元性的国际支付和储备体系 [1] - 中巴通过本币结算和本币贷款机制尝试构建"去美元化"路径 [2] - 人民币与雷亚尔直接结算可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汇兑损失、优化融资结构并提升议价能力 [2] 企业合作与金融服务 - 中巴企业在电力、农业、装备制造等领域推进本币结算 [2] - 中国农业银行加大对巴西本地企业的人民币融资支持 [2] - 新开发银行(NDB)增加对金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本币贷款比例 [2] 新兴技术领域 - 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数字主权、绿色科技等新兴议题 [2] - Whale Cloud、SHEIN等中资科技企业分享中巴技术协作经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