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央广财评|深挖“三新”产业富矿 打开就业广阔空间
央广网· 2025-06-15 21:34
平台经济与数字经济就业效应 - 平台经济普惠特质释放就业倍增效应 用户基数大 商户多 空间广 为低成本创业和灵活就业创造可能性 [1] - 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 占比21% [1] - 腾讯微信生态拉动直接间接就业机会超5000万个 数字生态连接线上线下创造新就业机遇 [1] 人工智能驱动的就业新机遇 -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突破500万 创造新岗位潜力巨大 [2] - AI辅助诊断技术催生医疗数据分析师 AI训练师需求 智能驾驶技术推动自动驾驶安全员 高精地图工程师等新职业 [2] - 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业增长显著 2025年2月汽车机械工程师招聘同比涨40.2% 充电桩设计岗增31.2% [2] 产业升级与就业结构优化 - 2024年"三新"经济占GDP比重超18% 产业"向新""向智"发展为就业市场提供持续动力 [3] - 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启动 推动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深度协同 [2] - 产业转型升级需加强人才培训服务 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民生同频共振 [3]
坚定稳就业的决心信心(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6-09 06:03
就业政策与成效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稳就业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着力通过高质量发展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1] - 2024年1-5月各部门密集推出就业支持政策 包括春风行动(农村劳动者)、17条高校毕业生就业举措、20条公共服务优化措施等 [1] - 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至5.1%(环比降0.1个百分点) 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4.7% 16-24岁青年失业率连续2月下降 [1] 就业压力与结构性挑战 - 202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历史新高) 需维持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000万人以上 [2] - 工资性收入占居民消费主要来源 就业稳定直接关联经济预期和消费动力 [2] -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 海南完善"1+N"人才政策 显示地方政府加速青年人才储备 [2] 就业增长新动能 - 新产业(直播带货/跨境电商)和服务业(家政/养老)创造就业新空间 [3] - 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基建投资将带动就业 未来5年仅管道更新需求达60万公里 [3] - 中西部城镇化率提升空间大 农民工市民化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并刺激区域消费 [2][3] 长期发展支撑 - 产业-教育-就业联动机制可适配新职业需求 [3] - 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链为就业提供蓄水池 [3]
稳就业,抓好存量、增量、质量(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就业形势分析 - 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同比增加5万人,快于时序进度 [2] - 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3%,低于预期控制目标 [2] - 福建一季度职业供求分析显示"快递员""营销员"需求缺口大,而"会计专业人员"供大于求,反映结构性矛盾 [2] 重点人群就业支持 - 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长,需加强就业指导和供需适配 [3] - 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稳定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至关重要 [3] - 农村转移劳动力需通过就业实现"出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3] 稳就业政策举措 稳住存量 - 外贸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容量大,需解决其因外部不确定性导致的经营困难 [3] - 广东深圳发布"稳外贸十条",资助展位费并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3] - 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政策协同发力 [3] 扩展增量 - "四好农村路"建设创造管护需求,交通运输部计划稳定农村公路管护岗位85万个 [4] - 广东、贵州、云南等地推动以工代赈应对重大工程用工需求 [4] -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领域岗位需求旺盛,平台企业加大招聘力度 [4] 提高质量 - 需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以匹配产业需求,完善培训项目 [4] - 推出全链条就业服务机制,衔接校内校外支持体系 [4] - 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矛盾 [4] 行业潜力与政策工具 -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带来就业潜力 [5] - 政策工具箱充足,需稳住存量、扩展增量、提升质量应对内外环境变化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