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储能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突破1亿千瓦时!
中国电力报· 2025-08-18 16:26
项目运营表现 - 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南方电网宝池储能站充放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1] - 电站于5月25日投产 占地50亩 规模达200兆瓦/400兆瓦时 配备52套独立接受电网调度的储能系统[3] - 累计启动272次 长期保持单日"两充两放"高频调用 迎峰度夏期间每日高功率运行[3] 技术突破与创新 - 全球首套构网型钠离子储能系统及全球最大单机高压直挂式构网型储能系统在站内投用[5] - 应用5种差异化构网型储能技术路线 实现锂钠两种电力储能材料同站性能对比[5] - 构网型储能通过算法模块实时调整输出电压频率 支撑电网稳定运行[6] 新能源支持效能 - 电站助力周边30多个风电光伏厂站绿电稳定接入电网[3] - 提供相当40万台家用空调同时开启的调节能力[3] - 云南新能源装机达6800万千瓦 电网渗透率近70% 构网型储能有效应对波动性[6] 行业实证意义 - 钠离子电池运行性能通过实证检验 具备慢充慢放/快充慢放/快充快放多种工作模式[5] - 当前锂离子电池储能占全国投运新型储能项目96% 钠离子电池占比不足1%[5] - 电站完成国内最大规模构网型储能黑启动试验 功率调节速度显著优于传统电源[6]
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全球占比超40%
科技日报· 2025-08-12 10:2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1] - 2024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 较2023年底增长超130% [1] - 累计装机规模为"十三五"末(2020年)的20倍 [1] 技术路线分布 -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 占已投产装机比例的96.4% [2] - 压缩空气储能与液流电池储能各占比1.0% [2] - 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等创新技术加速应用 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 [2] 运营效率指标 - 2024年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 较2023年增加0.2小时 [1] - 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911小时 较2023年提升约300小时 [1] - 年均等效充放电次数221次 较2023年提升59次 [1] 区域应用表现 - 浙江、江苏、重庆、新疆、广东等省份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超1000小时 [1] - 新型储能调用情况较2023年大幅提升 [1] 政策与产业生态 - "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发展政策框架初步构建 产业稳步发展 [2] - 技术路线涵盖全球工程应用主要类型 调度运用水平稳步提高 [2]
5.98GW/19.89GWh!新疆电网储能装机创新高
新疆储能装机规模增长 - 截至7月底新疆电网储能装机规模达1241.18万千瓦/4121.03万千瓦时 同比增长93.3%创历史新高 [2] - 前7个月新增储能装机规模598.13万千瓦/1989.18万千瓦时 [2] - 装机规模相当于为200万户家庭配备一级能效3匹空调 支持连续制冷约30小时 [2] 储能技术应用与电网调节 - 新疆形成磷酸铁锂/全钒液流/飞轮/超级电容等多元技术并存格局 装机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跃居西部第一 [3] - 12座独立储能电站与219座风光配套储能电站协同发力 通过"低谷充电、高峰放电"机制上半年释放电量5.7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90% [2] - 新型储能技术包括光伏+储能/风电+储能/风光储一体化/独立储能/源网荷储等多种形式 [2] 行业发展与政策动态 - 第十届储能西部论坛将于2025年8月19-20日在呼和浩特举办 包含数据发布会/研讨会/项目路演等配套活动 [3] - 新疆调峰补偿上限设定为0.262元/kWh 调频补偿为0.015元/kW [5] - 新疆2025年新能源装机目标达50GW 已投运100MW/400MWh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 [5]
广州白云推出新型储能装备产业人才政策,个人奖励最高30万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20:32
大赛概况 - 广州市白云区启动2025年"储云杯"创新创业大赛 最高奖励创业项目230万元并提供最高2000万元产业投资基金支持 [1] - 大赛重点瞄准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宽温域电池、超级电容器、氢储能、高效集成和智慧调控技术等领域 [5] - 晋级总决赛项目可入驻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储云创享空间"专业孵化器 [5] 产业政策支持 - 白云区新型储能装备产业人才政策涵盖"引、育、留、用"各环节 个人奖励最高30万元 [1][5] - 设置特聘岗位、突出贡献、青年后备、企业人才培养四项奖励机制 [6] - 同步推出"英才赋能""创业聚能"两大实施办法加速人才集聚 [6] 产业发展现状 - 白云区新型储能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已集聚东阳光、海四达等50余家企业 [2] -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全国唯一)落户白云区 纳入"6+6+X"现代产业体系 [2][5] - 规划5000余亩用地打造"总部+基地"全产业链生态 目标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6] 战略布局 - 加快构建"2+3"产业空间布局 依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白云湖先进制造产业园等平台 [6] - 大赛核心目标是汇聚全球人才团队 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深度融合 [5]
华体科技投资成立新型储能技术公司,持股55%
企查查· 2025-08-01 14:49
公司动态 - 华体科技联合海南诺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华体新型储能技术(四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1] - 新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梁熹,华体科技持股55%,海南诺基投资持股45% [1] 业务布局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储能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等领域 [1]
国家能源局: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同比翻一番
第一财经· 2025-07-31 14:38
能源供应与结构优化 - 全国能源供应充足且供需总体宽松 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1] -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突破六成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1]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 占新增装机总量的91.5%[1]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 截至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同比增长30.6%) 占总装机容量59.2%[1] - 水电装机4.4亿千瓦 风电装机5.73亿千瓦 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 生物质发电装机0.47亿千瓦[1] -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上半年新增装机规模较去年同期翻一番[1] 绿证市场发展 - 全国已核发分布式发电项目绿证8927万个 上半年共计核发绿证13.71亿个[2] - 可交易绿证达9.58亿个(同比增长1.49倍) 绿证交易价格逐步回归合理[2] - 2025年上半年绿证均价5元/个 6月均价6.5元/个(较最低价增长4.4倍)[2] 分布式发电与绿证核发 - 分布式发电项目数量巨大但核发覆盖率仍需提升[3] - 在浙江/河南/广东三省开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试点 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3] 新型储能发展 - 新型储能技术创新突破和管理体系完善成为年度关键任务[4] - 能源局将强化顶层设计 研究编制新型储能实施方案 统筹技术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4]
银川经开区抢滩下一代电池材料产业
银川经开区下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布局 - 银川经开区以"双碳"目标为指引,前瞻性布局下一代电池材料产业,探索融合资本、绿电与资源的绿色发展路径 [1] - 新型储能技术成为园区核心焦点,重点发展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锰基材料,响应国家能源转型战略 [1]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已建成万吨级生产线,突破效率衰减、电压稳定性等瓶颈,批量供货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 [1] 绿电资源与产业协同优势 - 截至2024年11月底,银川市光伏、风电装机容量达978.85万千瓦,绿电园区试点落地银川经开区 [1] - 宁国运灵武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为园区提供低价绿电,使电池材料生产综合电价降低20%以上 [1] - 园区充分利用本地绿电资源与材料生产的耦合优势,形成独特竞争力 [1] 创新招商与产业链培育 - 采用"融资前置"机制,将"先落地后融资"改为"融资落地双轨并行",1个月内促成30余家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 [2] - 以汉尧为标杆,带动"原材料-前驱体-正极材料-回收利用"全产业闭环 [2] - 吸引电解液、集流体、设备制造、储能系统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培育链主企业生态 [2] 产业生态圈构建 - 依托绿电降本与政策赋能,构建"资源-绿电-产业-市场"四维协同体系 [2] - 探索从材料端到电池制造再到储能应用的产业链闭环 [2] - 打造具备核心技术、成本优势和低碳竞争力的下一代电池产业生态圈 [2]
龙源技术(300105) - 300105龙源技术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03
2025-07-03 16:18
业务类型 - 公司与火电厂直接签约项目包括直接供货、EP、EPC 类 [2] 等离子体点火业务 - 近几年签约因基建机组项目审批加快呈增长趋势,收入确认与签约时间间隔长 [2] - 若基建项目按预期进度实施,2025 年前期签约的基建项目将有部分确认收入 [3] - 备件业务中,等离子体点火业务相关备件占比较大,订单近几年稳中有升 [6] 综合节能改造业务 - 2024 年抢抓国家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窗口期,实现收入大幅增长 [3] - 火电抽汽熔盐储能项目收入规模大、毛利低,扣除此项目后毛利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3] 递延所得税资产 - 2025 年一季度比年初增加 717.43 万元,增长 50.62%,原因是可弥补亏损金额较年初增加 [4] 海外业务 - 2024 年海外项目实现收入约 45.5 万元,2025 年计划在南非成立分公司,推广等离子体点火、锅炉节能环保改造业务 [5] 政策影响 - 《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发布后,机组可能需进行更个性化、复杂、综合的技术改造 [7][8] - 公司提出透明锅炉概念,实现锅炉运行数字化、可视化,支持远程控制与系统诊断 [8]
宁夏:废止两项储能政策,涉及新能源配储/调峰补偿等
宁夏储能政策废止事件 核心观点 - 宁夏发改委于2025年7月2日废止两项储能政策文件 涉及新能源配储比例 储能项目调用机制及试点项目补偿等关键内容 [1][10] - 废止原因与《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相关 旨在清理市场准入壁垒 [10] 已废止政策关键内容 《关于加快促进储能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2021年) - **强制配储要求**:新能源项目需配置不低于10%容量 连续储能时长2小时以上 新建项目同步投运 存量项目需在2022年底前完成 [3] - **市场机制**:允许储能以独立身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明确交易品种和价格机制 [4] - **调用保障**:电网优先调用储能设施 年完全充放电次数不低于250次 [5] 《2022年新型储能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 - **试点规模**:吴忠 中卫 宁东基地每地不超过200MW/400MWh 其他地市不超过100MW/200MWh 先进技术项目单个体量限100MW/200MWh [6][7] - **补偿政策**:试点项目调峰补偿0 8元 千瓦时 前600次充放电优先调用且不受价格排序限制 纳入新能源消纳补偿机制 [7] - **惩罚措施**:未按期投运储能电站的企业 其新能源场站优先发电计划将被核减 [7] 政策影响范围 - 涉及宁夏五市及宁东基地 覆盖新能源企业 电网公司及储能电站运营商 [9][10] - 原政策中关于配储比例 调用次数 补偿标准等条款均失效 [2][8]
15.85GWh,储能新增装机同比增长228%!5月新型储能项目分析
核心观点 - 2025年5月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6.32GW/15.85GWh,同比+193%/+228%,表前储能增速超200%主导增长[1] - 用户侧储能新增装机150MW/473MWh功率同比-19%,但数据中心应用占比首次超40%[1][7] - 锂电池技术占比96%主导市场,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及混合技术加速落地[10] - 短期受"531"节点政策驱动装机将持续增长,但长期经济性困局未突破[12][14] 装机规模 - 5月新增装机功率环比+216%,表前储能6.17GW/15.38GWh同比+213%/+248%[1] - 1-4月经历调整期后增速恢复,4月表前增速超55%,5月创同期新高[1] - 前5月26省有新增装机,11省超百兆瓦,云南以2.5GW居首[3] 区域分布 - 云南共享储能项目集中投运,平均时长2小时[3] - 青海/新疆/内蒙古/山东新增规模均超500MW[3] - 内蒙古在电源侧储能中功率占比30%居全国首位[6] 应用场景 - 电网侧独立储能新增4.95GW/11.61GWh同比+219%/+261%,占总量78%[6] - 电源侧储能1.22GW/3.77GWh中98%为新能源配储[6] - 用户侧工商业为主,内蒙古数据中心项目占该领域43%[7] 技术路线 - 液流电池项目加速应用,如吉木萨尔200MW/1000MWh全钒项目[10] - 混合储能技术组合形式多样,包括磷酸铁锂+飞轮/钠离子/液流电池等[10] - 复合技术路线实证项目投运推动技术经济性提升[10] 市场动态 - 磷酸铁锂储能系统中标价0.562元/Wh同比-17%,EPC价同比-28%[13][14] - 碳酸锂价格跌至6万元/吨,较2024年底-19%[14] - 多省调整分时电价致用户侧收益不确定性增加[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