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圆代工
icon
搜索文档
芯片巨头宣布:停牌!
中国经济网· 2025-08-30 15:30
公司重大交易 - 公司拟通过发行A股方式收购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的少数股权 [1][3] - 交易对方初步确定为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机构 [3] - 公司A股股票自2025年9月1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3] 子公司信息 - 中芯北方成立于2013年7月12日 注册资本48亿美元 [3] - 中芯北方为公司重要的12英寸晶圆厂 经营范围涵盖28纳米及以下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制造 [3][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3.48亿元 同比增长23.14% [6] - 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 同比增长39.76% [6] - 经营现金流净额58.98亿元 同比增长81.7% [6] 行业与经营状况 - 智能手机市场稳中有增 个人电脑市场换机周期开启 [6] - 消费电子和智能穿戴设备受端侧AI驱动持续扩张 [6] - 晶圆代工需求回流本土 产业链渠道加紧备货补库存 [6] - 公司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 产能利用率业界领先 [6] - 公司继续位居全球晶圆纯代工第二位置 [6]
9000亿元市值巨头中芯国际,官宣重磅收购!业内:主要是想增加利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30 00:56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中芯国际拟发行股票收购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49%少数股权 [1] - 中芯北方为中芯国际重要12英寸晶圆厂 专注于成熟工艺平台(28纳米及45纳米制程)[2][3] - 交易对方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5家机构 目前处于筹划接洽阶段 [5] 标的资产财务表现 - 中芯北方2021年净利润达20.20亿元 是中芯国际重要利润贡献方 [3] - 中芯北方与中芯京城合并财务数据:2022年净利润23.11亿元 2023年4.60亿元 2024年5.26亿元 [3] - 产线折旧接近尾声(投产超9年 按10年折旧处尾部阶段) 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4] 产能布局与战略意义 - 中芯国际在北京拥有三座12英寸晶圆厂(中芯北京、中芯北方、中芯京城)[2] - 新建四座12英寸晶圆厂(中芯深圳4万片/月 中芯临港/中芯京城/中芯西青各10万片/月)均处于产能爬坡与折旧高峰期 [2] - 收购将提升归母净利润 因中芯京城爬坡期财务拖累效应被规避 [3][5]
芯片巨头 大消息!股票停牌!
证券时报· 2025-08-29 20:41
公司重大事项 - 公司因筹划发行A股收购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少数股权 自2025年9月1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2] - 中芯北方注册资本48亿美元 主营28纳米及以下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制造及测试业务[3]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构成关联交易 已签署意向协议但具体方案仍在论证中[3] 股价表现 - A股当日下跌3.74%至114.76元/股 前一日曾创历史新高且涨幅超17%[4]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二季度销售收入22.09亿美元环比下降1.7% 但优于指引预期的下降4%-6%[5][7] - 毛利率20.4%环比下降2.1个百分点 处于指引18%-20%的上限区间[5][7] - 产能利用率92.5%环比提升2.9个百分点 出货量达239.02万片8英寸等效晶圆环比增长4.3%[5][9] - 上半年销售收入44.6亿美元同比增长22% 毛利率21.4%同比提升7.6个百分点[8] 业务结构分析 - 中国区收入占比84.1% 美国区12.9% 欧亚区3% 区域结构保持稳定[8] - 消费电子应用占比41%居首 智能手机25.2% 工业与汽车10.6% 结构较去年同期显著优化[8] 产能与行业展望 - 月产能由一季度97.33万片增至二季度99.13万片8英寸等效晶圆[9] - 管理层指出工业与汽车领域出现触底反弹信号 晶圆代工需求持续回流本土[9] - 关税政策对行业直接影响小于1个百分点 采购层面可吸收成本影响[9] - 第三季度收入指引环比增长5%-7% 毛利率指引18%-20%[10]
中芯国际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证券日报网· 2025-08-29 13:4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3.48亿元 同比增长23.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01亿元 同比增长39.8% [1] - 晶圆代工业务收入303.53亿元 同比增长25.9% [1] 业务运营 - 晶圆销售数量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468.2万片 同比增长19.9% [1] - 平均售价6482元 较上年同期6171元有所提升 [1] - 新增近2万片12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 总体产能利用率业界领先 [2] 市场地位 - 公司继续位居全球晶圆纯代工第二位置 [2] - 工艺研发和平台建设稳步拓展 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 [2] 战略发展 - 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密切交流 [2] - 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 - 扎实推进数字中芯建设 坚定开放合作 [2]
中芯国际(00981)公布中期业绩 归母净利约3.2亿美元 同比增长35.6%
智通财经网· 2025-08-28 18:0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44.56亿美元 同比增长22% [1] - 晶圆代工业务收入42.286亿美元 同比增长24.6% [1] - 归母净利润3.2亿美元 同比增长35.6% [1] - 基本每股收益0.04美元 [1] 业务驱动因素 - 收入和净利增长主要源于晶圆销售数量增加及平均售价上升 [1] - 销售晶圆数量(折合8吋)由上年同期3,907千片增至4,682千片 同比增长19.9% [1] - 平均售价由上年同期869美元提升至903美元 [1] 产能与运营 - 上半年新增近2万片12吋标准逻辑月产能 [1] - 总体产能利用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1] - 工艺研发和平台建设稳步拓展 [1] 市场地位 -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超两成 继续位居全球晶圆纯代工第二位 [1] - 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 [1] 战略发展 - 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保持密切交流 [1] - 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 扎实推进数字中芯建设 [1]
华虹半导体筹划收购华力微控股权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8-26 09:47
行业表现 - 电子行业指数周涨幅8.95% 在31个SW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 沪深300指数同期涨幅4.18% [2] - 数字芯片设计子行业周涨幅16.36% 位列电子三级行业涨幅首位 半导体设备和集成电路制造分别以12.31%和11.12%紧随其后 [2] - 全球晶圆代工市场2020-2024年复合增速15.4% 2024年市场规模达1375.5亿美元 中国大陆市场同期复合增速18.8% 2024年规模130亿美元占全球9.4% [4][5] 竞争格局 - 2025Q1全球晶圆代工市场高度集中 台积电以67.6%份额领先 三星和中芯国际分别占8.1%和5.5% 华虹集团全球份额2.7% [5] - 华虹集团旗下分工明确:华虹半导体专注成熟工艺(180nm-40nm)运营5座产线 华力微聚焦12英寸高端逻辑工艺(65nm-28nm)运营2座产线 [3] 公司动态 - 华虹半导体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华力微控股权 标的涉及华虹五厂65/55nm和40nm产线股权 目前处于分立阶段 [1][3] - 华力微技术发展历程:2011年完成55nm试流片 2015年实现40nm量产及28nm流片成功 2025年通过汽车电子体系认证 [3] - 华虹半导体2024年营业收入20.04亿美元 2019-2024年复合增速16.5% 2023-2024年产销率均超100% [5] 工艺与技术 - 晶圆代工产业链上游依赖EDA工具、光刻设备及硅片 中游通过光刻蚀刻等工艺决定芯片性能与良品率 [4] - 华虹半导体产品覆盖嵌入式/独立式非易失性存储器、功率器件、模拟与电源管理芯片 配套提供IP设计及测试服务 [5]
电子行业周报:华虹半导体筹划收购华力微控股权-20250825
爱建证券· 2025-08-25 18:53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华虹半导体筹划收购华力微控股权,旨在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并补齐28nm制程短板,增强汽车芯片制造能力 [2][5] - 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大陆市场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行业格局高度集中 [7][23] - 电子行业指数表现强劲,数字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等细分领域涨幅领先 [2][45] 华虹半导体与华力微收购事件 - 华虹半导体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华力微控股权,标的为华虹五厂对应股权(65/55nm-40nm产能),目前处于分立阶段 [2][5] - 华力微成立于2010年,工艺覆盖65/55nm-40nm,月产能3.8万片,曾实现28nm芯片流片成功 [6][10] - 华虹半导体聚焦成熟工艺(180nm-40nm),运营5座产线(3座8英寸+2座12英寸),2024年营收20.04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速16.5% [8][26] - 华力微聚焦12英寸先进工艺,控股华虹六厂(28/22nm,月产能4万片),与华虹半导体形成工艺互补 [6][15] 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分析 - 2020-2024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复合增速15.4%,2023年规模1152.0亿美元,2024年达1375.5亿美元 [7][19] - 中国大陆市场2024年规模130.0亿美元(占全球9.4%),同期复合增速18.8% [7][19] - 2025Q1竞争格局:TSMC份额67.6%,Samsung占8.1%,SMIC占5.5%,华虹集团占2.7% [7][23] 电子行业市场表现 - 本周SW电子行业指数上涨8.95%,排名2/31,沪深300指数上涨4.18% [2][41] - 细分领域涨幅前三:数字芯片设计(+16.36%)、半导体设备(+12.31%)、集成电路制造(+11.12%) [2][45] - 个股涨幅前十包括科森科技(+61.1%)、盛科通信(+43.9%)、芯原股份(+41.8%)等 [48] 其他产业动态 - 小米2025Q2营收1160亿元(同比+30.5%),智能电动汽车及AI业务收入213亿元(同比+233.9%) [31] - 高通发布第二代骁龙W5系列可穿戴平台,全球首款支持NB-NTN卫星通信,基于4nm工艺 [38] - 软银集团宣布以2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认购价每股23美元,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37]
投89亿美元,美国政府“国有化”英特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3 20:45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交易 - 美国政府以89亿美元投资英特尔普通股 以每股20.47美元价格收购4.333亿股 相当于公司9.9%股份 [1] - 投资资金包括57亿美元来自《芯片与科学法案》未支付拨款和32亿美元来自国防部"安全飞地"项目 [4] - 加上此前已收到的22亿美元CHIPS法案拨款 政府对英特尔总投资额达111亿美元 [4] 投资性质与公司治理 - 政府持股为被动性质 不涉及公司治理控制权安排 无董事会席位或其他治理权利 [5] - 交易宣布后英特尔股价当日上涨超过5% [1] 英特尔资本开支与技术布局 - 过去五年投资1080亿美元资本支出和790亿美元研发费用 主要用于扩大美国制造能力和工艺技术 [5] - 正在美国本土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扩建工厂 亚利桑那州新芯片制造工厂预计今年晚些时候量产 采用美国最先进半导体制造工艺 [5] 公司经营现状与战略调整 - 面临营收下滑和亏损困境 市值下跌 AI领域进展缓慢 英伟达成为领导者且市值超4万亿美元 [5] - 正压缩运营支出并推进组织精简 聚焦晶圆代工制造、芯片产品与AI路线 [5] - 晶圆代工业务需要大笔资金 8月19日软银集团以每股23美元价格投入20亿美元认购普通股 [5] 产业视角与战略意义 - 美国政府低位介入 不同于以往补贴加税收抵免的产业扶持模式 是顶层战略与高科技企业结合的新试验田 [6] - 强化本土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产能 降低供应链风险 在地缘竞争中抢占技术与产业主动权 [1]
特朗普政府入股英特尔,华裔CEO此前被其要求辞职
搜狐财经· 2025-08-23 20:04
美国政府投资 - 美国联邦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价格收购4.333亿股英特尔普通股,总投资额89亿美元,相当于公司9.9%股份 [1] - 英特尔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当日上涨5.53%至24.8美元,总市值达到1086亿美元 [1] - 美国政府将109亿美元联邦补贴转换为英特尔股权,以支持美国半导体制造业发展 [3] 财务表现与裁员计划 - 2025年二季度净亏损29亿美元,包含19亿美元重组费用、8亿美元资产减值和2亿美元一次性费用 [3][4] - 二季度营收129亿美元,同比微增1亿美元,略超分析师预期 [4] - 客户端产品业务收入79亿美元同比下降3%,数据中心与AI业务收入39亿美元同比增长4%,代工业务收入44亿美元同比增长3% [4] - 公司计划将员工总数从10.98万人削减至7.5万人,裁员比例约31.7% [3] - 2025年内已裁员约2.4万人,包括6月裁撤20%硅制造厂员工和7月在美国主要工厂裁撤5000人 [4] - 管理层级削减约50%,预计通过裁员节省100亿美元开支 [3][4] 管理层变动 - 华裔CEO陈立武2025年3月接任后深化重组,裁撤RealSense AI视觉业务并削减代工产能 [4] - 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7日要求陈立武立即辞职,称存在严重利益冲突 [4] - 陈立武曾创立华登国际,投资超600家中国公司包括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等半导体企业 [5] - 陈立武2008年加入Cadence,2012年升任CEO期间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32倍 [5] 业务调整与行业影响 - 公司关闭德国、波兰新项目,合并哥斯达黎加装配测试业务至越南 [4] - 三季度营收指引126-136亿美元,调整后每股利润预期为零 [4] - Cadence因违反出口管制被美国商务部处罚9500万美元,涉及向中国实体出口EDA技术 [6][7]
特朗普出手!美国政府收购英特尔股份,斥资超600亿元!公司今年已裁员超2万人,华裔CEO此前被特朗普要求辞职
新浪财经· 2025-08-23 12:04
美国政府投资与股权变动 - 美国联邦政府以每股20.47美元价格收购4.333亿股英特尔普通股 总投资额89亿美元 相当于公司9.9%股权[2] - 美国政府将109亿美元联邦补贴转换为英特尔股权 以支持半导体制造业重振[2] - 消息宣布后英特尔股价单日上涨5.53%至24.8美元 总市值达1086亿美元[2]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第二季度净亏损29亿美元 包含19亿美元重组费用和8亿美元资产减值[4][7] - 第二季度营收129亿美元 同比微增1亿美元 略超分析师预期[7] - 客户端产品业务收入79亿美元同比下降3% 数据中心与AI业务收入39亿美元同比增长4% 代工业务收入44亿美元同比增长3%[7] - 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营收126-136亿美元 调整后每股利润为零[7] 组织架构与人员调整 - 计划将员工总数从10.98万人削减至7.5万人 裁员幅度约31%[6] - 2025年内已裁员约2.4万人 包括裁撤20%硅制造厂员工和美国主要工厂5000人[5][7] - 管理层级削减约50% 旨在简化组织结构提高执行效率[6] - 近年来多次裁员:2023年裁撤汽车芯片项目裁员约2万人 2024年削减1.5万个岗位[6] 业务重组与战略调整 - 裁撤RealSense AI视觉业务 削减代工产能并关闭德国波兰新项目[6] - 合并哥斯达黎加装配测试业务至越南[6] - 将资源重点投入AI和晶圆代工等未来增长领域[6] 管理层变动与背景 - 华裔CEO陈立武2025年初接任 曾任Cadence CEO并主导公司战略转型 期间股价累计涨幅超32倍[6][12] - 陈立武创立的华登国际累计投资超600家中国公司 包括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等半导体企业[12] - 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要求陈立武辞职 称存在严重利益冲突[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