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C

搜索文档
Rambus(RMBS)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29 06:0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营收达1亿7220万美元,超出预期,其中产品营收8130万美元,环比增长7%,同比增长43% [14] - 芯片业务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产品营收增长,DDR5产品表现强劲 [7][14] - 经营现金流创纪录达940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8400万美元 [6][15]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达5亿9480万美元,较第一季度增加 [15] - 第三季度营收指引为1亿7200万至1亿7800万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预计0.58至0.66美元 [17]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芯片业务:DDR5产品市场份额略高于40%,预计将继续增长,新产品贡献从Q2的低个位数提升至Q3的中高个位数 [22][23][45] - 硅IP业务:AI和数据中心应用推动高速内存及安全IP需求,HBM4和PCIe7解决方案表现突出 [10][38] - 客户芯片业务:针对AIPC的客户端内存模块芯片组已推出,预计2026年开始贡献收入 [9][30]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数据中心市场:AI工作负载推动对高性能内存解决方案需求,MRDIMM预计2026年下半年贡献收入,市场规模可达6亿美元 [57] - 客户端市场:高端PC开始采用类似数据中心的芯片解决方案,预计2026年放量 [30][74] - DDR4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库存逐步减少 [4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战略聚焦于通过内存、连接和电源管理解决方案提升系统内存带宽和容量,以应对AI和HPC平台需求 [11] - 在信号和电源完整性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为核心竞争优势 [12] - 产品路线图涵盖数据密集型应用的技术需求,包括MRDIMM和客户端芯片解决方案 [8][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宏观经济环境仍具动态性,公司持续密切关注 [16] - AI驱动的数据中心转型将持续,推动对高性能内存和互连解决方案的需求 [10][11] - 预计第三季度产品营收将实现两位数环比增长,再创新高 [12] 其他重要信息 - 库存水平降至120天,供应链合作伙伴支持2026年及以后的增长计划 [33] - 定制化IP业务增长,主要服务于AI定制ASIC市场,收入确认通常比产品量产提前12-24个月 [50][67] - CXL技术可能进一步推迟,MRDIMM将成为内存扩展的主要解决方案 [73]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DDR5 RCD市场份额及未来平台内存通道扩展 - RCD市场份额略超40%,预计继续增长,新产品贡献将从Q2低个位数提升至Q3中高个位数 [22][23] - 平台将从12通道扩展到16通道,进一步增加DDR5需求 [25] 问题2:PC市场PMIC产品进展及库存状况 - PC市场PMIC处于早期阶段,预计2026年放量,目前仅有少量预生产订单 [30] - 库存水平健康,供应链准备充分支持未来增长 [33] 问题3:AI ASIC市场对硅IP需求影响 - AI ASIC推动对高速内存接口和互连IP需求,加速HBM4和PCIe7开发 [38] - 安全IP需求同步增长,因数据安全重要性提升 [38] 问题4:DDR4退市影响 - DDR4销售已处于低位,预计需求将进一步下降,影响有限 [40] 问题5:MRDIMM市场机会 - MRDIMM预计2026年下半年贡献收入,市场规模可达6亿美元 [57] - 内容价值高于标准RDIMM,包括更复杂的RCD和额外10个DB芯片 [57] 问题6:ARM CPU与x86对比 - 对CPU架构保持中立,ARM竞争有利于推动更高性能内存解决方案 [59] 问题7:定制IP业务时间线 - 定制IP收入确认通常比产品量产提前12-24个月,反映未来市场需求 [67] 问题8:客户端市场与CXL对比 - 客户端市场将扩展数据中心芯片解决方案,而MRDIMM可能替代部分CXL应用场景 [74]
Rambus(RMBS) - 2025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6-11 0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相关内容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相关内容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相关内容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看好Rambus在DRAMs尤其是服务器DRAM模块配套方面的领导地位,给予买入评级和80美元的12个月目标价 [2] - Rambus推出了MRDIMM芯片组和新的PMIC,预计MRDIMM将于2026年推出,2027年开始放量,数据速率将达到12.8千兆比特/传输 [36][37] - 公司参与CXL市场,拥有CXL控制器的硅IP核心,认为CXL 2.0和3.x版本的推出将推动其更广泛的应用 [54][56]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随着AI的发展,对内存容量和带宽的需求极高,CPU在内存容量和带宽方面仍将面临空间限制 [27] - DeepSeek等高效模型的出现将加速行业发展,推动更广泛的硬件应用和更好的应用程序,同时也将增加对内存的需求 [61][65] - 代理AI等新模型将使AI更加自主,能够做出决策和改变目标,这将需要更多的内存容量和带宽 [68][72] 其他重要信息 - DDR5相比DDR4,带宽更高、容量更大,模块设计上有独立的左右半部分通道,还增加了电源管理IC、SPD集线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28][30] - MRDIMM在DDR5 RDIMM的基础上增加了10个数据缓冲区,可将数据速率提高一倍,且不改变DRAM本身 [33][34] - 固态驱动器速度比DRAM慢三个数量级,无法满足LLM应用的需求 [21] - 光学在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内的应用将逐渐增加,但最终仍需转换为电子信号通过铜线传输,这对内存行业的容量和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 [74][75]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训练系统和AI推理系统的区别及趋势 - 训练是使模型更智能,需要大量GPU和数据,HBM与DDR或LPDDR内存结合使用;推理是使用模型回答问题和赚钱,希望在各种设备上进行,使用多种类型的内存 [6][7][8] 问题: HBM与RDIMMs的权衡及工作负载分配 - 推理过程分为预填充阶段和解码阶段,80 - 90%的时间花在解码阶段,该阶段带宽密集。通常20 - 30%的HBM容量用于键值缓存,其余部分需要DDR或LPDDR内存存储,数据在CPU和GPU内存之间来回传输 [13][14][15] 问题: 固态驱动器与DRAM的速度比较 - 固态驱动器比DRAM慢三个数量级,带宽也低很多,无法满足此类应用的性能需求 [21] 问题: 下一代CPU的DDR通道数量 - 每个CPU有16个DIMM插槽,每个插槽支持两个通道,因此每个CPU有32个DDR5内存通道 [24][25] 问题: DDR5与DDR4标准的区别 - DDR5带宽更高、容量更大,模块有独立的左右半部分通道,还增加了电源管理IC、SPD集线器和温度传感器等 [28][29][30] 问题: DDR5 RDIMM与MRDIMM的区别 - MRDIMM在DDR5 RDIMM的基础上增加了10个数据缓冲区,可将两个DRAM的数据通过同一数据线传输,使带宽翻倍,且不改变DRAM本身 [33][34][35] 问题: DDR5的升级周期及MRDIMM所属的DDR5代 - 行业正在推进DDR5的速度路线图,MRDIMM可实现单个DDR DRAM无法达到的数据速率 [43][44][45] 问题: 训练和推理是否都适用 - 推理是训练过程的一部分,预计在训练和推理系统中都会使用,对内存带宽和容量的需求非常高 [46] 问题: DDR6的推出时间 - 目前关于DDR6的讨论还处于早期阶段,通常DDR代际持续5 - 7年,因此DDR6可能在DDR5推出后的5 - 7年出现 [48][49][52] 问题: CXL的发展情况 - CXL的广泛应用被推迟,主要是因为行业需要学习如何使用这种新的内存层级,以及AI占据了大量的关注度和资金。预计CXL 2.0和3.x版本的推出将推动其更广泛的应用 [55][56][57] 问题: DeepSeek对市场的影响 - DeepSeek使硬件更高效、更强大、更具性能,将推动硬件的广泛应用和更好的应用程序,增加对内存的需求 [61][65][66] 问题: AI代理和卫生AI对内存子系统的影响 - 这些新模型将使AI更加自主,能够做出决策和改变目标,需要更多的内存容量和带宽 [67][68][72] 问题: 铜缆与光纤的使用情况 - 随着数据速率的提高,服务器内使用光纤进行通信是不可避免的,但最终仍需转换为电子信号通过铜线传输,这对内存行业的容量和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 [74][75][76] 问题: Rambus进入PMIC市场的原因 - Rambus有相关经验和人才,能够使所有组件在芯片组中协同工作,满足客户对可靠性和性能的要求,且PMIC可提供高质量的电源,靠近负载点,减少功率损耗和噪声干扰 [82][83][86] 问题: 是否有其他组件会迁移到RDIMM - 目前没有相关消息,但公司会参与相关讨论,并在研究方面关注此类可能性 [93][94]
SpaceX拟自建半导体封装工厂!
国芯网· 2025-06-06 20:59
SpaceX跨界半导体封装 - SpaceX计划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建设自有FOPLP封装工厂 旨在强化卫星领域垂直整合能力 实现对卫星系统各组件的更精准控制 [2] - 目前公司卫星射频芯片和PMIC由意法半导体封装 群创获得部分外溢订单 但自有产能将帮助公司在封装端降本增效 [2] - SpaceX的FOPLP封装基板尺寸达700mm×700mm 为业界最大 虽面临更大翘曲风险等开发难题 但量产后有望进一步压低成本 [2]
瑞银:半导体分销商追踪报告-库存消化持续进行
瑞银· 2025-05-25 22:0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渠道库存正接近健康水平,定价未恶化,MCU库存消化趋势令人安心,整体定价和库存趋势向好 [2] - 定价环境可控,同比平均定价上涨1%,库存水平总体稳定,MCU持续去库存 [8][9] 各部分总结 UBS增强半导体分销商追踪器 - 分析了UBS证据实验室电子分销商库存监测器的最新数据,追踪全球100多家不同分销商的库存和定价趋势 [3] - MCU自2月以来持续消化,放大器库存下降3%,数据转换器库存上升4%,其他主要类别总体稳定;所有产品类别定价均略有上涨,环比上涨3%,同比上涨13% [3] 关键产品领域更新 - MCU标准化单位库存减少,定价环比上涨2%,同比持平;晶体管库存本月下降1%,定价环比上涨5%,同比上涨16%;放大器、数据转换器和PMIC定价略有上涨,放大器库存下降,数据转换器和PMIC库存上升;MLCC库存4月环比上涨10%,价格指数环比上涨9% [4] 热力图结论 - 5月定价上涨1%,英飞凌定价下降6%,意法半导体定价上涨3%,亚德诺半导体定价上涨1%;除MCU大幅消化外,库存总体稳定 [5] 产品层面总结 - 展示了各类产品的同比定价变化、单位库存和美元库存趋势,如MCU定价同比持平,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上升271%,环比下降4% [13][51] 公司特定要点 - 展示了各公司对分销渠道的依赖程度以及关键终端市场的暴露情况,如ADI、NXP、安森美等公司的相关数据 [42][50] 各产品趋势 - **MCU**:定价同比持平,环比上涨2%,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上升271%,环比下降4%,主要受微芯科技去库存推动 [51] - **晶体管**:定价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5%,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上升33%,环比下降1% [69] - **电容器**:定价同比上涨33%,环比上涨5%,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下降14%,环比上涨2% [88] - **二极管**:定价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6%,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上升25%,环比持平 [107] - **放大器**:定价同比上涨5%,环比上涨2%,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上升52%,环比下降3% [126] - **数据转换器**:定价同比上涨2%,环比上涨1%,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上升183%,环比上涨4% [145] - **存储器**:定价同比上涨11%,环比上涨1%,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上升99%,环比持平 [164] - **电源管理电路**:定价同比上涨8%,环比上涨3%,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上升74%,环比上涨2% [183] - **传感器**:定价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3%,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上升30%,环比下降1% [201] - **无线与射频**:定价同比上涨12%,环比上涨3%,单位库存较2023年1月上升57%,环比下降5% [222] 估值 - 展示了汽车/工业半导体的12个月远期市盈率和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倍数的历史数据 [240][241] 库存热力图 - 展示了各公司不同产品的库存与集团平均水平的比较情况,如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等公司的MCU、晶体管等产品库存数据 [244]
印度“造芯”雄心遭重创!
新浪财经· 2025-05-19 01:36
印度的半导体制造计划 - 印度政府推出"印度半导体计划",拨款7600亿卢比(约100亿美元),目标到2030年成为全球前五大半导体制造国之一 [3] - 计划涵盖硅半导体工厂、显示工厂、化合物半导体、硅光子学、传感器工厂、半导体封装和设计公司 [3] - 2023年6月修订版计划提供最高50%财政支持,并推动政府电子产品采购 [4] 半导体制造项目进展 - 塔塔电子与力积电合作投资110亿美元建设晶圆厂,月产能5万片晶圆 [5] - 阿萨姆邦封装测试厂投资32.6亿美元,日产能4800万片,预计2025年运营 [5] - 瑞萨电子等投资9.15亿美元建设封装测试厂,提供传统到先进封装服务 [6] - 美光投资8.25亿美元(总投27.5亿美元)建设DRAM和NAND封装测试厂 [6] - 2024年批准第5个半导体厂,投资330亿卢比(约28亿元人民币),日产能600万片芯片 [7] 国际合作与技术支持 - 东京电子计划为塔塔电子提供技术服务并培训当地工程师 [8] - 泛林集团提供虚拟纳米制造环境培训半导体工程师 [8] - 应用材料计划4年投资4亿美元建立协作工程中心,支持20亿美元计划投资 [8] - 美国与印度合作建设首个军事领域半导体工厂 [7] 项目搁浅与挑战 - 韦丹塔与富士康195亿美元芯片厂项目进展缓慢 [9] - 阿达尼与Tower半导体100亿美元项目停止 [9] - Zoho 7亿美元化合物半导体项目流产 [9] - 劳资纠纷:三星电子印度工厂面临罢工,工人要求薪资翻倍等 [10] 产业生态与市场问题 - 半导体设备市场被ASML等巨头垄断,印度获取最新设备困难 [10] - 上游原料依赖进口,缺乏高纯度精炼能力 [10] - 本土芯片设计公司稀少,产业链不完整 [10] - 电子制造业规模仅1000亿美元,市场拓展空间有限 [11] 人才与技术瓶颈 - 工人缺乏半导体制造经验,培养熟练技工需3-5年 [12] - 约12.5万名印度人从事半导体设计,但主要为国际公司服务 [12] - 政府扶持本地创业者计划效果未达预期 [12]
韦尔股份:持续推进车载模拟芯片产品布局
快讯· 2025-04-30 19:51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持续推进车载模拟芯片产品布局,包括CAN/LIN、SerDes、PMIC、SBC等多款产品,近期在加速验证导入过程中 [1] - 公司模拟解决方案业务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4.22亿元,较上年增加23.18% [1] - 车载模拟IC销售收入较上年增加37.03%,占公司模拟解决方案业务收入的14% [1] 业务增长点 - 车载模拟IC成为模拟解决方案业务的新增长点 [1]
晶合集成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晶合集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绩表现** - 2024 年营收 92.5 亿元,同比增长 28%,净利润 4.7 亿元,扣非净利润 3.4 亿元,毛利率 25.5%,经营性现金流接近 27 亿元,同比提升 4 个百分点[3]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25.7 亿元,同比增长约 15%,扣非净利润约 1.35 亿元,净现金流入接近 6 亿元,毛利率提升至 27%[2][3] 2. **制程节点** - 2024 年 55 纳米占 19%,90 纳米占 48%,110 纳米占 27%,150 纳米占 15%;2025 年一季度 55 纳米降至 11.5%,90 纳米降至 42%,110 纳米降至 26%,150 纳米维持在 12%左右[4][5] 3. **技术应用领域营收** - 2024 年 DDIC 占 67%,CIS 占 18%,PMIC 约 9%,逻辑和 MCU 等约 6%;2025 年一季度 DDIC 降至 61%,CIS 升至 20%,PMIC 升至 11.5%,逻辑和 MCU 合计约 7%[6] 4. **产能扩充** - 2025 年计划从 13.8 万片扩至 16.5 - 17 万片,上半年完成近 1 万片,下半年完成 2 万片,大部分用于 CIS 扩充及 40nm 和 28nm 节点产品[2][7][9] - 未来 3 - 5 年总产能预计达 26 - 28 万片,扩充约 12 - 14 万片[19] - 2026 年计划扩产约 3 - 4 万片,40 纳米和 28 纳米的 OLED 及逻辑产品与 CIS 各占 1 - 2 万片[33] 5. **产品研发进度** - 40 纳米已量产,下半年产量将提升;28 纳米逻辑制程和 OLED 工艺在客户验证阶段,下半年可能小批量生产,高压工艺部分预计年底放量[2][8] 6. **市场价格与需求** - 消费电子市场回暖但调涨价格困难,电子元器件价格无太大波动,市场需求不明朗[10][11] - 公司在北美市场份额有限,以内需市场为主,整体需求变化不大[12] 7. **毛利率与净利率** - 2025 年全年毛利率预计在 25% - 27%之间,DDIC 毛利率略高,CIS 随着放量逐步改善,电源管理也有所好转[2][13] - 全年净利率可根据毛利率和稳定财务费用推算,但具体数据不便透露[24] 8. **合作与市场布局** - 与台厂合作紧密,未来加强合作以满足客户需求和优化工艺流程[4][15] - 与国际终端和 IDM 公司洽谈合作,布局亚洲、欧洲等市场,应对“local for local”机遇,2026 年或有成果[4][16] 9. **费用情况** - 2025 年预计研发费用超 13 亿元,同比增长约 10%,折旧摊销接近 40 亿元,源于三期扩建[4][17] 10. **未来产品占比规划** - 未来 3 - 5 年 DDIC 营收占比降至 40% - 45%,CIS 扩充至 25%左右,新密者电源维持在 15%左右,AR/VR 领域 2026 年达几千片甚至 1 万片,未来 3 - 4 年拉伸至 2 - 3 万片,占营收比例 8% - 10%[19] 11. **特定产品情况** - Airbi 产品与国内战略客户合作,2026 年开始放量,2027 年更显著,2026 - 2028 年市场份额达 8% - 10%甚至更多[20] - CIS 领域与斯特威等合作,零售份额近 20%,2026 年产量将扩充,价格保持稳态,毛利率可提升[21][23] - 55 纳米 Stack 中高阶部分已量产,今年扩产 1.5 万片五休纳米产品[22] 12. **资本支出规划** - 未来两年 CAPEX 维持在 100 亿上下浮动约 20 亿范围内[25] 13. **市场竞争与趋势** - 国内成熟制程晶圆厂扩产带来竞争压力,公司通过技术推进和海外市场拓展应对[4][18] - 国内 OLED 驱动芯片国产替代趋势明显,芯片设计、制造和面板厂达欧美水平[3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6 万片 28 纳米订单几年前招股书披露收约 80 亿保证金,今年研发进度放缓,下半年小批量生产,年底可能放量[14] 2. 小尺寸面板手机增长不显著,LCD 和 OLED 互相消长;NB 部分近期急单多;大尺寸面板需求看房市情况[28] 3. 贸易战及关税对设备交付、原物料供应和业务端影响可控且有限,原物料可国产替代[29][30] 4. 急单主要因库存低和季节性抢标案产生,非整体市场供不应求[31] 5. 每推进一个世代产品价格通常提升 1.2 - 1.4 倍,推广初期定价有弹性[34] 6. 公司重点在现有逻辑平台及工艺扩充,暂不考虑拓展存储相关产品领域[36]
这类芯片,Qorvo优势明显
半导体芯闻· 2025-04-09 18:46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在2019年收购 Active-Semi 的时候,Qorvo方面就曾表示,通过这单收购,公司能将业务范围拓 展到新的高增长电源管理市场。Qorvo同时坚信,通过利用 Qorvo 的全球规模、销售渠道和客户 关系,公司能在多个市场上加快采用 Active-Semi 创新的模拟/混合信号解决方案,让公司获得大 量机会。 近年来,因为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的火热,市场对SSD的需求实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但是,因为其 应用场景的特殊性,需要这些SSD提供远高于消费类SSD产品的表现。于是,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 管理功能的PMIC在其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在早前于深圳举办的CFMS|MemoryS 2025峰会上,Qorvo高级销售经理张鲲(Steven Zhang) 也告诉半导体行业观察:"因为这些商用SSD对数据保护有极高的需求,且对热管理、成本也有着 严苛的限制,这就需要它们除了提供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以外,还要提供极低的功耗。" 得益于公司在电源管理方面的积累,Qorvo能够为商用SSD用户提供高集成度、高精度和高灵活性 的PMIC解决方案。 据张鲲(Steven Zhang)介 ...
面板级封装,市场激增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4-05 10:35
文章核心观点 面板级封装(PLP)市场在2024 - 2030年将以27%的复合年增长率强劲增长,吸引新参与者,虽面临技术和经济挑战,但作为经济高效解决方案有发展潜力 [1][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PLP市场收入约1.6亿美元,预计2024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7%,2030年在先进封装收入中占比约1% [2] - 2024 - 2030年面板级封装复合年增长率为27.3% [1] 市场结构 - 2024年扇入(FI)PLP产量增加,占约三分之一市场份额,核心FO和HD FO占剩余三分之二 [2] - UHD FO尚未与PLP商业化,预计在AI/HPC和高端PC推动下小批量生产很快开始 [2] 市场主导企业 - 2024年市场由三星电子主导,其移动和可穿戴设备市场的PMIC和APU销量推动市场 [2] 供应链参与者 - 过去PLP市场由少数公司主导,2019年三星收购SEMCO生产线用于封装,PTI、SiPLP、STMicroelectronics等开始生产 [4] - 2024年Nepes停止PLP生产线,近年来ECHINT、Silicon Box和Amkor等公司开始产品开发和认证 [4] - 多数新PLP制造商针对PMIC、RF IC和其他电源IC设备解决方案,部分专注高端先进PLP解决方案 [4] - 中国PLP制造商较多,但多数国家产量低、需求有限,随着制造商增加,设备和材料供应商也增多 [4] 技术路线与挑战 - PLP适用于晶圆级制造的先进封装,可替代传统封装技术,参与者致力于开发低端或高端扇出型PLP技术 [7] - HPC和AI推动行业采用PLP,因其可提高载体面积效率、降低成本,但PLP面临技术和经济挑战阻碍广泛应用 [7]
半导体,暂逃一劫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25 09:27
行业动态与政策影响 - 传川普4月2日实施对等关税时可能排除汽车、芯片等特定产业,台系半导体获得喘息机会[1] - 花旗环球证券全面看多台系晶圆代工三强(联电、世界、台积电),升评联电与世界至「买进」[1] 公司表现与股价走势 - 台积电股价10日跌破千元大关,24日收平盘972元,外资回头买超千张[1] - 联电与世界股价自2月开始反弹,走势与台积电分化[1] - 台积电美国扩厂及英特尔新任CEO任命引发投资人忧虑,但短期与长期前景仍稳健[1] 半导体行业成长动能 - AI与高效能运算(HPC)成为半导体产业主要成长动力,其他领域需求逐步回温[1] - PMIC、WiFi-7、10G PON等产品规格升级及边缘AI设备渗透率提升刺激市场成长[1] 晶圆代工行业分析 - 70%产能利用率被视为成熟制程晶圆代工的景气谷底[2] - 联电Q1一次性价格调整后,单位售价与毛利率下行风险已被市场消化,花旗将其合理股价由40元上调至53元[2] - PC、智能机、消费电子库存趋健康,联电利基型技术表现有望优于同业[2] - 世界受惠于PMIC需求增长及消费电子回温,合理股价调升至112元[2] - 大陆晶圆代工厂受资本密集度过高影响,前景中性看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