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柔性执法
icon
搜索文档
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进展如何?司法部最新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5-22 14:34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专项行动聚焦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四类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4] - 截至5月21日,工作平台共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督促办理5246条,涉案金额3.35亿元,为企业挽回损失9881.35万元 [1][6] - 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纠治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一致、滥用职权等行为 [4] - 司法部设立工作专班,开发工作平台实时汇总分送问题线索,对罚没收入同比增长超20%的地区进行预警 [5] 执法方式创新 - 各地区探索联合检查、"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执法等创新做法 [7] - 上海出台《市场监管领域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细化轻微违法不予立案程序 [8] - 深圳市龙华区建立"柔性执法"机制,对主动自查自纠的轻微违法企业开通免罚清单绿色通道 [8] - 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在法律框架内实施轻微不罚、首违不罚等包容审慎原则 [8] 长效机制建设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实施半年来成效明显 [7] - 下一步将重点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针对执法突出问题制定具体规则 [9] - 通过强化执法监督推动制度执行,长效化遏制执法乱象 [9] - 将分期分批赴各地调研指导,适时进行阶段性评估,完善常态化监督机制 [6] 专项行动成效 - 行政罚款数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乱检查得到有效遏制 [6] - 专项行动以企业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优化营商环境 [2] - 《民营经济促进法》为规范涉企执法提供了法治原则和制度基础 [4] - 对纠治不力地区采取约谈、通报、曝光等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6]
司法部:规范执法不是执法越宽越好,而是依法该严则严、当宽则宽
快讯· 2025-05-22 11:20
行政执法方式优化 - 多地积极探索柔性执法方式,优化执法理念,坚持执法和服务相结合 [1] - 上海出台《市场监管领域不予行政处罚和减轻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细化轻微违法不予立案程序 [1] - 深圳龙华区建立"柔性执法"机制,对主动自查自纠的轻微违法企业开通免罚清单绿色通道 [1] 执法原则与底线 - 严格依法依规是专项行动坚持的原则,轻微不罚、首违不罚需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执行 [1] - 行政执法要体现对各类主体的平等保护,不能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2] - 规范执法不是越宽越好,而是依法该严则严、当宽则宽 [2] 重点领域监管 - 对食品药品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 [2] - "四个最严"包括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2] - 行政执法要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2]
镇原县市场监管局“春雷行动”筑牢安全防线 护航高质量发展成效显着
中国食品网· 2025-05-16 10:10
专项整治行动概述 - 镇原县市场监管局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春雷行动"专项整治,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六大民生重点领域 [1] - 通过优化执法流程、强化局所联动与股队协同,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市场安全防护网 [1] - 行动目标是打造安全放心、规范有序的市场消费环境 [1] 智慧监管体系建设 - 依托"1+19"智慧监管体系,实现全县235所中小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全覆盖 [1] - 累计开展食品快检211批次,查处违法案件6起 [1] - 药品领域实现智慧监管平台100%入驻授权,查办"两品一械"案件11件,罚没款2.61万元 [1] - 特种设备建立三级责任体系覆盖78.1%使用单位,提前预警140台临检设备,隐患整改率达100% [1] 农村市场监管 - 针对农村市场开展"清源固本"行动,打造规范化示范经营店10家 [1] - 查缴问题食品7公斤 [1] 农资市场监管 - 在春耕备耕关键期开展"护农保耕"专项行动,重点监管化肥、农膜等大宗农资商品 [2] - 建立"源头管控+流通追溯+终端抽查"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实现农资产品全链条监管 [2] - 累计抽检40批次,查处不合格化肥1973袋,移送涉刑案件1起 [2] 知识产权保护 - 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起 [2] - 构建"线上+线下"立体维权网络,24小时受理处置投诉举报461件,挽回经济损失7.28万元 [2] - 开展"清网扫雷"行动,下架问题产品3958包,整改违规商户23家 [2] 执法方式创新 - 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运用柔性执法手段处置案件96起,占比达89% [2] - 累计减免罚金39万元 [2] - 建立"监管+服务"工作机制,指导10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2] 后续工作计划 - 建立55项重点任务整改台账 [3] - 开展执法人员全员轮训 [3] - 推动监管模式向"预防为主"转型 [3]
从单一执法者到“监管+服务”双重角色,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中国环境报· 2025-04-30 13:40
执法理念升级 - 生态环境部提出"执法+服务"理念,强调通过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宽严相济,既优化营商环境又守住生态红线 [1] - 执法从"一刀切"向"精准化"转变,要求执法人员具备更强的法律素养和技术能力,如分级分类管理机制和差异化监管 [1] - 非现场执法推广要求运用在线监测、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化监管 [1] 柔性执法与严格监管 - 界定"轻微违法"与"恶意违法"是关键,执法人员需精准把握法律边界,避免执法不公或纵容违法 [2] -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需平衡温度与力度,通过普法宣传帮助企业整改,同时对触碰红线行为果断处罚 [2] - 全过程执法服务强调"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整改"全链条,执法人员需兼具监管和服务双重角色 [2] 执法能力要求 - 执法人员需从"简单执行者"转型为"法治守护者"与"发展服务者",提升专业能力、程序意识和服务理念 [3] - "综合查一次"机制要求打破部门壁垒,统筹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多领域知识,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2] - 执法人员需具备更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持续跟踪管理能力和跨领域协作能力 [2][3] 环境治理现代化 - 规范涉企执法检查是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实践,要求执法更精细化、智能化 [3] - 目标是在严守生态底线的同时,护航企业绿色发展,实现"执法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