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

搜索文档
美康生物携手北大一院获批国家重大专项 VAP精准血脂检测技术助力破解心脑血管残余风险
全景网· 2025-06-04 21:46
公司研发与技术突破 - 公司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联合申报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于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的脂蛋白图谱及干预新靶点研究》正式获批立项 该项目依托VAP精准血脂检测技术 致力于破解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残余风险难题 [1] - VAP技术采用垂直密度梯度离心技术 可定量测定脂蛋白主要组分及亚组分 实现低密度脂蛋白分型分析 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和个体化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1] - VAP相关试剂和仪器已取得国内医疗器械二类注册证 检测方法被纳入2022版和2023年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 并在五省完成物价申报 [1] 产品线与市场布局 - 公司是国内IVD领域头部企业 产品覆盖生化 化学发光 质谱 精准血脂 血细胞 POCT 分子诊断 尿液等多个技术平台 是国内产品线最完整的企业之一 [2] - 截至2024年末 公司已取得49项诊断仪器注册证及459项配套试剂注册证 涵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化学发光分析仪 质谱仪等核心设备 [2] - 公司与罗氏 日立 赛默飞等国际品牌建立战略合作 产品覆盖高中低端市场 满足不同临床需求 [2] 研发体系与行业地位 - 公司在宁波 长春 深圳 杭州 美国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博士后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等高端科研平台 [2] - 公司是首家加入JCTLM的中国IVD厂商 参与30余项国际和国家标准物质研制定值 组织起草10余项行业标准 推动检验结果全球互认 [3] - 公司承担多项国家级 省级科研课题 与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构建完整产业链研发体系 [2][3] 战略规划与未来发展 - 公司形成"以诊断仪器为引擎 诊断产品为核心 诊断服务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 [2] - 未来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深化技术创新 借助"健康中国2030"战略打造慢性病防治新模式 [3] - 此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批标志着公司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将推动精准检测技术的临床转化 [3]
华测检测(300012) - 2025年3月4日至2025年5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03 17:52
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 - 活动时间为 2025 年 3 月 4 日至 5 月 30 日,活动类别包括特定对象调研、券商策略会、线上会议、现场调研等 [1][2][3][4][5][6] - 参与单位众多,累计参与人数达 260 余人,如 3 月 6 日第一场券商策略会有大家资产、诺德基金等 10 人参与,5 月 8 日第一场券商策略会有招银理财、上海证券自营等 40 人参与 [1][2][3][4][5] - 活动地点线上为电话会议,线下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留仙三路 4 号华测检测大楼及券商策略会指定地点 [6]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姜华女士、证券事务代表欧瑾女士、投关负责人简金英女士 [6] 业务布局情况 高科技和新兴科技领域 - 成立跨部门业务开发小组,针对 AI、人形机器人、银发经济、低空经济等赛道挖掘需求,开发创新服务 [6] - 新能源汽车检测聚焦车载电子可靠性等方向,与众多车企及供应商合作 [6] - 芯片半导体测试为多品级半导体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6][7] - 低空经济 2019 年获中国商飞合格供应商证书,开展多项试验服务,拓展无人机等检测能力 [7] - 航天材料检测对各类航天材料性能严格检测评估 [7] - 机器人检测为部分机器人产品提供多维度检测服务,随产业发展优化业务布局 [7] 数字金融科技产品检测 - 构建“硬件安全 + 软件合规 + 数据防护”三维检测体系,分支机构遍布全国,有超百人专业技术团队 [8] - 获客户端软件、嵌入式软件双项国家级检测资质,进军金融科技检测认证领域 [8] - 2023 年并购华测风雪,2024 年整合效果显著,多地完成监管备案并组建团队 [8] 汽车业务 - 新能源汽车领域过去多年加大投资,获国内几乎所有 OEM 厂商认可,2024 年发展态势良好、盈利能力强 [9][10] - 易马公司德国市场有压力,正调整服务策略;国内业务协助厂商建体系,尝试开展外贸零部件测试验证服务 [10] 蔚思博经营 - 处于转型投资期,管理层面完成团队优化,能力建设上 2024 年加大投资和场地搬迁,后续推进供应链优化和产能释放 [11] - 2025 年转入稳健经营阶段,聚焦现有业务深耕,适度扩充产能 [11] 医药医学板块 - CRO 业务签单量企稳回升,进行产能调整和人员补充 [12][13] - 医药检测订单获取良好,聚焦高附加值领域,与稳定客户合作 [13] - 医学领域优化团队规模,发展高端健康管理细分市场 [13] - 医疗器械完成全品类检测能力建设,实验室建设将完成,业务收入和利润稳定增长,组建复合型团队 [13] 未来规划与战略 营收利润与战略规划 - 因宏观经济等不确定性,难以精确量化未来几年营收、净利润,将结合实际制定目标,推进精益管理与“123 战略” [14] - 构建三维增长引擎,形成“现金流业务 + 高增长业务 + 未来储备业务”格局,拓展国际资源,布局前沿领域 [14] - 推行“战略性向外兼容”,通过自建与并购拓展海外网络,优化并购策略,深化投后整合赋能 [15] 数字化智能化检测技术 - 推进数字化转型,融入生成式 AI 技术,开发 AI 智能客服和助手,导入低代码 IT 开发工具 [17] - 构建智能化检测平台,将基于多要素审慎评估技术合作 [17] 并购战略 - 保持积极审慎态度,关注不同产品线和赛道机会,完善服务全球客户能力,优先考虑大消费品等领域海外并购 [18] - 2024 年完成多项收购,近日全资收购澳实分析检测(广州)有限公司,后续将按规定披露进展 [19] 现金分红 - 实施 2024 年度权益分派,每 10 股派现金股利 1 元(含税),增加中期现金分红提案获股东大会通过 [21] - 近三年累计分红占比(含回购股份)达 64.01%,远超法规规定,将权衡多方面关系实现公司与股东利益最大化 [21] 业绩增长策略 - 精益管理方面,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检测效率和质量,推行标准化模式,优化运营流程 [23] - 人效提升方面,转变模式,设定多元化指标监控,应用 AI 技术赋能业务 [23] - 收并购方面,秉持“精准并购”策略,围绕“123 战略”布局,设立专项团队推动融合与再造 [24] - 人才发展方面,深化领导力素质模型应用,构建人才成长通道,引入国际化高端技术人才 [24]
小米汽车新专利可及时上报车辆擦碰情况
快讯· 2025-06-03 14:45
小米汽车新专利技术 - 公司于5月30日公布"车辆擦碰检测方法、装置、车辆、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专利,通过融合音频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两种数据源提升检测准确性 [1] - 专利技术可综合第一擦碰信息(音频)和第二擦碰信息(环境)实现双重验证,突破传统单一检测方式的局限性 [1] - 该方案对轻微擦碰场景具有显著优势,能在传统传感器难以捕捉的情况下通过音频与环境数据实现有效识别 [1] 智能驾驶技术进展 - 行业创新方向呈现多模态融合趋势,该专利展示音频+环境数据的交叉验证技术路径 [1] - 技术应用场景扩展至事故即时上报领域,有助于构建智能车辆主动安全系统生态 [1]
查重系统数据库构成:核心文献库与互联网资源覆盖范围
搜狐财经· 2025-05-29 15:18
核心文献库 - 主流查重平台通过与学术期刊、高校论文库、会议论文集等机构合作构建全球学术成果数据网络,医学领域重点收录《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顶级期刊,工程类聚焦IEEE、Springer等数据库资源 [2] - 文献库更新频率分为实时抓取(24小时内入库)和季度更新两种机制,通过算法筛选高被引论文和权威成果以保障检测精度 [2] 互联网资源 - 查重系统通过定制化爬虫技术实时抓取学术论坛、博客、在线文档等内容,形成覆盖数十亿网页的动态数据库,曾检测到论文与技术社区博客的相似段落 [3] - 采用分布式爬虫架构实现分钟级更新,结合NLP技术区分直接引用与合理借鉴,某平台语义模型误判率低于3% [3] 检测技术 - 当前查重技术包含三层体系:基础层用MD5算法比对文本指纹,进阶层通过滑动窗口检测13个字符以上相似片段,智能层基于BERT模型构建语义图谱识别改写表述 [4] - 语义网络模型可识别逻辑同源性,某案例显示能发现通过语序调整和近义词替换规避传统检测的行为 [4] 用户体验 - 优质平台提供可视化溯源(颜色标注重复来源)、上下文修改建议和自建库功能,某高校研究显示结合自建库可使重复率平均下降8.7% [5] - 自建库功能特别适用于涉及专利技术或民族学研究的论文检测 [5] 技术边界 - 数据库覆盖存在三类盲区:非公开文献(如企业内部报告)、小语种资源收录不完整、动态数据(实时更新的白皮书) [6] - 领先平台尝试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去中心化文献共享联盟,或与学术社交平台合作获取预印本数据以突破局限 [6] 未来展望 - 查重系统正开发AIGC识别算法,通过分析生成模型的"指纹特征"区分人类与机器创作,从检测工具升级为学术诚信生态守护者 [7]
狙击“沉默杀手” :近千万人口省会构筑结直肠癌防线
经济观察报· 2025-05-28 19:55
疾病防控挑战 - 结直肠癌已跃升为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防控复杂性与紧迫性远超公众认知[2][3] - 疾病谱变迁背景下,需在庞大人口基数与有限医疗资源间寻找高效普惠的防控路径[4] -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从息肉到癌变窗口期长达10-15年,早期干预治愈率可达90%以上[7][8] 传统检测瓶颈 - 肠镜检查面临患者依从性低、医疗资源紧缺及经济门槛三重障碍[9] - 基层内镜医师与设备严重不足,无症状人群筛查覆盖率不足[9] - 延误诊治导致中晚期病例集中,治疗成本激增且生存率显著下降[8][10] 技术创新应用 - 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技术通过解码癌症信息密码实现无创早期筛查[13] - 技术优势包括居家采样便捷性、进展期腺瘤检出率优于传统大便隐血检测[14][16] - 分层策略"无创初筛+肠镜精筛"被国内外指南推荐,优化肠镜资源分配[17] 哈尔滨实践模式 - 2024年启动3年覆盖240万人的免费检测项目,采用政府主导+华大基因技术合作模式[5][19] - 通过300余家基层卫生机构分发采样包,阳性者可获1200元肠镜补贴[21][23] - 项目已发现大量高风险个体,形成检测-随访-干预闭环管理[22][26] 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 - 武汉研究显示粪便DNA检测费效比达1:8.55,每投入1元产生8.55元社会效益[27] - 早期治疗成本仅为晚期的几十分之一,技术规模效应进一步放大经济效益[27][28] - 项目验证了政府顶层设计整合前沿技术与基层网络的战略转型路径[28]
耀东华集团检测中心顺利通过复评审换证,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搜狐财经· 2025-05-28 18:07
公司动态 - 耀东华集团检测中心近期完成CNAS复评审暨换证评审工作 由权威认证机构专家团队对管理体系、仪器设备、人员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1][3] - 检测中心成立于2009年 现已发展成为具备物理力学检测、甲醛释放量分析等多项检测能力的综合性检测中心[6] - 2019年首次通过CNAS认证 成为饰面板行业首批获得该认证的企业实验室 检测技术实力和质量管理水平达到行业领先[9] 认证资质 - CNAS认可证书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权威认证 证明检测服务符合国际通行准则和国家标准[7] - 通过CNAS认证表明实验室具备国际认可的硬件设施、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 检测结果可在国际范围内互认[7][9] 未来发展 - 检测中心将以更严格标准要求自身 持续提升检测技术和服务水平 为公司发展提供支持[11] - 检测中心将为行业质量提升和规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11]
狙击“沉默杀手”:近千万人口省会构筑结直肠癌防线
经济观察网· 2025-05-28 17:50
癌症发病率与防控现状 - 结直肠癌已跃升为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反映疾病谱深刻变迁[1][2] - 防控面临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有限与公众健康意识不足的挑战[3] - 哈尔滨启动覆盖240万人的消化系统肿瘤免费检测项目,探索创新防控模式[4][5] 结直肠癌早期预防困境 -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被称为"沉默杀手",但发展窗口期长达10-15年[6] - 早期治愈率超90%,但公众认知不足常延误诊治[6][7] - 传统肠镜检查面临患者依从性低、医疗资源紧缺及费用门槛等问题[7] 无创检测技术突破 - 粪便DNA甲基化检测技术通过分析粪便中异常甲基化DNA实现无创筛查[9][10] - 技术优势包括居家采样便捷性、对进展期腺瘤检出率优于传统方法[11][13] - "无创初筛+肠镜精筛"分层策略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模式[13] 哈尔滨项目运营模式 - 政府主导联合华大基因等专业机构,覆盖45-64岁居民300余家社区网点[13][14][16] - 阳性病例享受1200元肠镜补贴,形成检测-随访-治疗闭环管理[17] - 项目已发现大量早期病例,如郑阿姨通过检测及时切除12个癌前息肉[17] 公共卫生经济效益 - 武汉同类项目成本效益比达1:8.55,早期干预可节省数十倍晚期治疗费用[19] - 哈尔滨规模效应进一步放大经济效益,形成低成本高覆盖新模式[19][20] - 项目验证了政府主导整合前沿技术与基层网络的防控路径可行性[20]
iPhone电池革新背后的检测“革命”
高工锂电· 2025-05-26 19:01
苹果iPhone 16电池技术升级 - 苹果iPhone 16将电池封装从软包升级为钢壳,提升电池电芯密度5%-10%,并降低拆卸难度以符合欧盟政策规范 [2] - 钢壳电池硬度更高,对电芯保护更好,具备散热改善效果 [2] - 钢壳电池生产工艺要求更高,精度提升至0.1mm级,尤其在电芯封装、极耳焊接、壳体密封等环节 [2] - 极耳焊接需要承受更高电流负载,必须100%检测焊接完整性以避免短路或断路 [3] 钢壳电池检测新需求 - 钢壳电池检测新增三大核心需求:焊接质量检测(微米级缺陷识别)、泄压阀功能检测、内部结构检测 [4] - 传统检测手段因效率低、破坏性强、灵敏度不足,需升级为机器视觉、X光检测、VOC测试等非接触式智能化方案 [4] - CT在线检测技术开始进入产业视野,成为苹果手机电池产线升级的核心刚需 [1][4] - 东博智能CT在线检测设备已实现15PPM检测效率,测量准确稳定性P/T≤10%,误差达±0.01mm [4] 东博智能竞争优势 - 算法模型深度壁垒:后处理算法可精准识别复杂缺陷,重建速度行业领先 [9] - 客户共创快速迭代:从单向推进转向客户共创模式,多阶段迭代功能逐步完善 [10] - 模块化定制化设计:支持半自动与全自动产线灵活适配,核心元器件可定制 [12] - 设备直接效益:极片断裂和壳边距缺陷检出率提升2%,极片弯折提升12%,钢壳孔洞提升5% [12] - 目前在手订单超10台,后续订单正在对接中 [12] 未来发展规划 - 检测算法已集成AI预测功能,下一步将向更高精度、更快速度、更智能分析方向迭代 [14] - 通过核心部件国产化定制和供应链优化,降低客户设备投资成本和时间成本 [15] - 计划从3C领域向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渗透,预计下半年将斩获首批订单 [15][18] - 2026年7月1日实施的动力电池新国标将提升安全标准,推动CT在线检测设备需求 [16]
报名:第七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
仪器信息网· 2025-05-26 17:27
全球锂电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中国锂电总产量达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突破1.2万亿元[1] - 新能源应用场景拓展推动检测技术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1] 第七届锂离子电池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 - 会议时间:2025年5月27-29日,聚焦"实验室到产线"全链条技术创新[1][2] - 会议内容覆盖五大技术领域:锂电原材料成分分析、物理性能分析、热安全分析、失效机理分析、固态电池与钠电前沿进展[1] - 累计吸引近万名专业人士参与,本届将汇聚产学研用顶尖专家[1] 会议日程与技术专题 5月27日:锂电原材料成分分析技术与应用 - 电镜技术在新能源电池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杨贤锋,华南理工大学)[3] - JEOL SEM技术实现锂电池内部原位循环探索(成华秋,捷欧路)[3] - 单波长XRF与全息基本参数法在元素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刘晓静,安科慧生)[3] - 液质联用技术解决方案(林志恵,安捷伦)[3] - 原位中子深度剖面分析技术(肖才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3] 5月28日:锂电物理性能与热安全分析技术 - 电池材料单颗粒测试技术与动力学参数数据库(左安昊,清华大学)[4] - 锂电池膜厚检测创新方案(杨森,工业物理)[4] - 锂/钠离子电池热安全特性解析(韩广帅,同济大学)[4] - 动力电池热失控多场参数表征技术(林春景,重庆理工大学)[4] 5月29日:失效机理与固态电池技术 - 锂电池超声检测技术(沈越,华中科技大学)[5] - 冷冻电镜观察材料与界面(王雪锋,中科院物理所)[5] - 固态锂电池表界面分析方法(王真钰,中科院物理所)[5] - 电芯失效分析流程与关键材料机制解析(宋冉冉,北汽新能源)[5] 参会专家与机构 - 覆盖全产业链:高校(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中科院物理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企业(安捷伦、霍尼韦尔等)[7][8][9][11][13][14][15] - 专家研究方向包括:材料表征、热管理、失效分析、检测仪器开发等[7][8][9][11][13][14][15]
FDA突破性设备!AI血液检测
思宇MedTech· 2025-05-20 17:26
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动态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骨科大会、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2025年将举办首届全球医美科技大会(6月12日)、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7月17日)、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9月4-5日)[1][15] Prevencio公司突破性产品 - HART CADhs获得FDA"突破性设备"认证,是基于AI的多蛋白血液检测产品,用于检测阻塞性冠心病 [2][3] - 产品结合3种蛋白质(高敏肌钙蛋白、脂联素、肾脏损伤分子-1)和3个临床参数(年龄、性别、心脏干预史)[10] - 风险评分系统分三级:0-2低风险(9%-21%)、3中等风险(46%)、4-5高风险(85%-93%)[10] 技术优势与临床价值 - 检测准确率高达86%(AUC 0.86),显著优于传统方法(AUC 0.52)[12] - 非侵入性检测,无需空腹,仅需一次抽血,当前出报告时间2-10天,未来有望缩短至1小时 [10][12] - 可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美国近半数县缺乏心脏病专家)和急诊识别难题 [7][13] 行业应用前景 - 适用于急诊和门诊场景,对急性症状患者和潜在高危患者均有诊断价值 [13] - 公司计划将产品应用从门诊扩展到紧急护理环境 [13] - 麻省总医院专家认为该技术对改善早期诊断可及性具有重大潜力 [13] 公司研发实力 - 总部位于华盛顿,已基于HART平台开发7项血液检测产品 [13][14] - 研究成果被35次同行评审发表,包括ESC、ACC、AHA等权威机构 [14] - 另一产品HART CVE®可预测心梗/中风/心源性死亡的一年风险 [14] 冠心病医疗需求 - 阻塞性冠心病占冠心病主要类型,是心脏病发作和猝死主因 [4][7] - 传统诊断方法(应力超声心动图/核成像)存在准确性不足和可及性限制 [7] - 行业亟需简单、准确且高效的检测手段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