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防治
搜索文档
全省污染防治重点省辖市片区会在新乡市召开
河南日报· 2025-08-27 18:49
会议核心内容 - 省委书记刘宁强调需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河南考察讲话精神 聚焦污染防治工作分析形势和明确目标 [1] - 会议旨在统一思想行动和坚定信心决心 以更鲜明态度和更严格标准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 [1] - 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改善 全面改善和持续改善 省长王凯出席 [1] 污染防治工作部署 - 要求认清形势和细化任务 增强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感 严把源头关和排放关及治理关 [2] - 需深入剖析问题并查找短板 聚焦重点行业与重点区域及重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2] - 精准打好蓝天和碧水及净土保卫战 推动污染防治取得明显突破 [2] 绿色发展机制建设 - 深化治本攻坚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与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及构建绿色运输体系 [2] -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统一 [2] - 健全法规标准 加强政策保障和环保督察 完善生态环境通报与曝光及约谈工作机制 [2] 责任体系与执行保障 - 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作用和内生激励作用 加强党的领导并坚持党政同责与齐抓共管 [2] - 构建覆盖全面和权责一致及奖惩分明责任体系 从严监督执法和加强宣传引导 [2] - 动员全社会齐心协力建设美丽河南 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见效 [2] 会议参与情况 - 省委副书记张巍传达省委文件精神 常务副省长孙守刚通报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2] - 洛阳市和安阳市及鹤壁市等7个省辖市与省直单位作汇报 [2] - 省领导秦国文和王刚及江凌等6人出席 省辖市党政负责人与中央驻豫媒体参加 [3]
滨州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8-21 09:39
环境质量改善成效 -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6.7%,PM2.5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0.5%,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提升13.1%,三项指标分别位列全省第一、第二和第二 [3][18] - 国控及省控考核断面全部实现"消V",地表水水质指数同比改善率列全省第五,近岸海域优良率达到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3][18] - 投资1.2亿元提升128条镀锌生产线,预计年削减NOx排放935吨,96家排放大户污染物排放量较基准下降超10% [9][18] 污染治理工程进展 - 完成17座污水处理厂"两清零一提标"改造,高标准整治1379个入河排污口和913个入海排污口 [3][19] - 沾化区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总面积达3924公顷,完成1132米人工岸线修复 [10][11] - 阳信县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5.67%,14家水产养殖企业全部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再利用 [12] 监管执法机制优化 - 上半年对874家企业实施"双随机"抽查,非现场执法比率达60.1%,对18种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 [9][21] - 将16521家企业纳入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其中绿色等级15713家、蓝色等级596家、黄色等级212家 [9][21] - 环评审批通过交叉公示、合并流程等措施缩短20-30天,保障716个重点项目环境要素 [9][20] 资金与政策支持 - 争取中央及省级环境专项资金3.58亿元,设立环境要素"蓄水池"实施跨区调剂 [9][20] - 沾化区入海排污口整治省级通过率100%,总氮浓度均值为3.70mg/L,同比改善1.1% [10] - 阳信县完成29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8% [12] 生态建设成果 - 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1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2个,化工园区入选国家级"一园一策一图"试点 [3][19] - 沾化区成功入选山东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海域滩涂养殖发证率达100% [10] - 开展"海陆空"立体监管,采用无人机巡查、轻型快艇及海洋执法船协同巡查 [10]
临沂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中国环境报· 2025-08-14 09:40
文章核心观点 -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党建与业务融合、污染防治攻坚和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2][13] 党建引领与组织建设 -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形成"一支部一品牌一工作法"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五星级党支部覆盖率超50% [3][14] - 建立党组决策、班子成员领办的溯源责任体系 累计实施首办、领办项目22个 [3][14] - 与市纪委建立廉政风险会商机制 梳理6方面廉政风险及21项具体表现并制定防控措施 [3][14] 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 2024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26 同比改善4.7% 帮扶43家企业绩效提级 [4][15] - 推进重点行业转型升级 综合整治挥发性有机物 开展机动车检验机构专项整治 [4][15] - 深化VOCs综合治理 推动交通运输行业源头减排 加快清洁取暖改造 [20] 水环境治理成果 - 2024年国控断面优良率达82.4% 精准筛选21个重点断面并制定"一断面一策"方案 [4][15] - 完成18项标本兼治工程措施 完善断面监测考核网络 深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4][15] - 开展汛前河湖沟渠隐患排查 成立市级包保工作组逐一包保国控断面 [4][15] 土壤与固废治理 -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创建"无废细胞"165个 [4][15] - 国控地下水考核点位全部达标 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并加快重点地块修复 [4][15] - 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开展大宗工业固废摸排整治 [21] 绿色产业发展与资金支持 - 打造5个循环产业园区 招引20个环保项目 建成2个省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5][16] - 谋划6个EOD项目 争取政策贷款116.78亿元 获批48个中央和省级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共3.97亿元 [5][16] - 培育环保产业 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动页岩砖、焦化等重点行业绿色升级 [20] 监管执法与服务创新 - 非现场执法占比达44.5% 纳入环境信用评价企业4.9万家 正面清单企业292家 [5][16] - 开展专项执法行动26次 完成监督帮扶核查860家次 整改问题503个 [7][17] - 办理生态环境信访工单1046件且按时办结率100% 处理热线投诉5363件且群众满意率95.3% [7][17] 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 - 建成蒙山生物多样性观测站 完成23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和266个村环境整治 [9][16] - 沂南县、费县入选省级"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 [9][16] - 蒙阴县林木覆盖率73% 将26.5%县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 [11] 环境安全与应急能力 - 查处"两打"刑事案件21起 完成应急预案备案1339家 [7][17] - 鲁苏边界应急演练入选生态环境部优秀案例 开展危废、辐射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 [7][17][21] - 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 帮扶整改问题153个 [7][17]
赵一德到咸阳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强调以更大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
陕西日报· 2025-08-14 06:42
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导向 - 强调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以更大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1] - 要求科学评估煤矸石填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针对生态安全风险深入研判靶向施策 [1] - 推动固废利用"吃干榨净" 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 安全利用 循环利用水平 [1] 企业环保实践要求 - 鼓励防水材料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加快生产装置环保改造升级 [1] - 要求企业加强员工安全防护 守牢环保和安全两条底线 [1] - 推广蓄热式焚烧炉烟气治理工艺等新技术应用 [1] 污染防治具体措施 - 打好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 强化重点区域/时段/行业监测预警 [2] - 协同实施减煤 抑尘 控车 治源 禁燃 增绿组合措施 [2] - 统筹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和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 [2] - 落实污染物达标排放要求 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 [2] - 开展沿河湖矿山 化工园区 危险废物处置场等风险隐患综合治理 [2]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 以"北电南下""南化北移"为牵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2] - 推动能源结构 交通运输结构 用地结构调整 [2] - 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 [2]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部署“十五五”规划编制污染防治和信访等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8-09 08:31
"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1] - 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战略意图和工作要求 [1] - 从"巩固拓展优势、突破瓶颈堵点、补强短板弱项、提高质量效益"等维度谋划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举措 [1] -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主动承接项目,聚焦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关键领域梳理项目清单并加大储备 [1] - 广泛问计于民,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凝聚共识的过程 [1] 污染防治与绿色发展 - 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盯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和秦岭、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 [2] - 从严从实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指出问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 -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 - 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美丽陕西建设取得新成效 [2] 信访工作 -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心用情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2] - 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分层分类解决信访问题 [2] - 注重实质化解和事心双解,结合回应诉求、思想疏导、困难帮扶提高群众满意度 [2] - 推动重心下沉和源头治理,早发现早处置矛盾纠纷 [2]
最高法:去年审结环资一审案超21万,加大破坏生态犯罪惩治
南方都市报· 2025-06-05 13:03
环境资源审判案件数据 - 2024年审结各类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1 9万件 [1] - 审结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2 6万件 加大对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 [1] - 审结环境资源民事一审案件15 1万件 依法追究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1] - 审结环境资源行政一审案件4 2万件 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及时履行监管职责 [1] - 审结环境公益诉讼一审案件4168件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一审案件246件 [1] - 判令责任主体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共计96亿元 同比增长87 5% [1] 案件类型细分 - 审结污染环境刑事 民事 行政一审案件4900余件 严惩污染环境 破坏生态违法行为 [2] - 审结非法采矿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 地矿等刑事 民事 行政一审案件6 04万件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 - 审结滥伐林木 生态破坏 渔业等刑事 民事 行政一审案件2 6万件 提升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水平 [2] - 审结破坏自然保护地 放射性污染 土地等刑事 民事 行政一审案件2 3万件 加强生态系统司法保护 [2] 司法机构建设与创新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 组织2424个 增设合肥环境资源法庭 [3] - 从事环境资源审判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1 6万余人 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案件归口审理 [3] - 最高法院研究起草破坏黑土地资源刑事案件 矿产资源纠纷等司法解释 入库环境资源案例350余件 [3] - 发布专题典型案例8批50个及10个十年环境资源审判有重大影响力案件 [3] - 探索生态环境修复资金跨域移交执行 碳汇认购 动物野化放归 人工鱼巢建设等修复执行方式 [3] 双碳与气候变化司法应对 - 明确司法服务双碳工作原则和要求 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2] - 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涉碳排放权交易法律适用问题研讨会 [2] - 四川法院设立全国首个气候变化司法应对研究中心 [2]
陕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助推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5-29 06:48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 秦岭陕西段生态质量指数达到"一类"最高类别 12个县(区)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 - 黄河流域26处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保持"长治久清" 黄河干流陕西段连续三年达到Ⅱ类水质 [1] - 汉江 丹江出境断面连续11年达到Ⅱ类及以上水质 [1] 污染治理措施 - 实施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行动 签订黄河流域(晋陕蒙段)横向生态补偿协议 [1] - 开展农业面源 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治理和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1] -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 实施"一河一策"防范化解重大水污染问题 [2] - 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 联合开展城镇污水收集处理专项排查 [2] 绿色低碳转型 - 划定1576个环境管控单元 建成"三线一单"数据管理平台 开展业务对照分析18000余次 [3] - 修订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办法 出台支持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措施 [3] - 项目审批时间压缩70%以上 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白名单 核准520家保障类企业应急期间不停产 [3] 企业支持政策 - 将1115家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 综合运用非现场执法手段 [3] - 检查企业次数 出动人员数 上报记录数 处罚案件数 处罚金额同比均大幅下降 [3]
【省生态环境厅】2024年陕西污染防治整体评价为历年最好水平
陕西日报· 2025-05-14 06:55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十四五"时期陕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023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首获国考优秀等次 2024年考核指标稳中有进且为历年最好水平 [1] - 公众对生态环境改善满意度从2020年89.32%提升至2024年91.81%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2020年4.39降至2024年3.88 降幅达11.6%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从6.1天降至4天 2024年12月首次实现"零"重污染天 [1] 蓝天保卫战成效 - 成立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开展5年攻坚专项行动 [1] - 2024年西安渭南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10位 分别前进8位和10位 [1] 碧水保卫战成果 - 2024年111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6.4% 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 [2] - 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连续3年保持Ⅱ类 长江流域46个国控断面水质全部达Ⅱ类及以上 [2]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丹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 [2] - 国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 [2] 净土保卫战进展 - 完成47个县(市、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2] - 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完成136个"万人千吨"地下水型水源和20个化工园区周边水源隐患排查 [2] - 对7489个行政村2808个处理设施和160个已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开展核查评估 [2] - 提前完成重点重金属"十四五"减排任务 [2]
九部门联手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
中国证券报· 2025-05-10 04:49
机动车环境监管政策 - 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机动车环境监管的意见》,重点加强重型货车排放监管 [1] - 重型货车氮氧化物排放占机动车总排放量的80%,是城市PM2.5的首要贡献者,北京等大型城市机动车污染占比超40% [2] - 政策通过改进监管机制解决环境污染和弄虚作假问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 监管具体举措 - 将重型货车纳入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计划,对3.5吨以上排放稳定达标的柴油货车试行免检政策 [1][4] - 采用路检路查、入户抽查、遥感监测等方式加强重型货车污染排放监管 [2] - 严格检验机构准入和退出管理,规范维修机构行为,加强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 [2] 排放源头管理 - 指导新车生产企业完善数据防篡改功能设计,对设计缺陷车辆实施召回 [3] - 利用补贴手段推动老旧车辆报废更新 [3] - 推进各部门数据共享和协同联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3] 监管技术手段 - 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科技手段精准识别违法线索,配强监管队伍和科技设备 [3] - 依托治超站、交通卡口等开展路检路查,运用遥感监测、黑烟抓拍等技术筛查问题车辆 [4] - 重点查处"三不两改一黑"问题(不正常使用污染控制装置、擅自改装、冒黑烟等) [4] 差异化执法措施 - 对问题车辆给予整改机会,逾期未改或屡犯的列入重点管理清单 [4] - 初次违法且危害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不予行政处罚 [4] - 违法情节严重的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将被取消检验资格 [4]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系统整合30多部现行生态环境法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9 20:04
文章核心观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审议,其分五编共1188条,采用适度法典化模式整合现有生态环境法律,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能提高法律体系系统性等,草案污染防治规定受关注,利于保护人民生态环境利益 [1][2][10] 草案内容结构 总则编 - 规定生态环境领域重要法律原则和基础性等法律制度,统领其他各编,分9章共143条 [2][3] - 明确立法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 - 集中规定重要原则和制度规范,吸收流域和区域保护立法创新性制度 [3] 污染防治编 - 分9个分编共525条,整合现行污染防治单行法律等有关规定,以污染物防治为线索设分编 [4] - 解决现行法律规范重复和协调性问题,将有效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精细法律依据 [11][12][13] 生态保护编 - 转变立法思路,突出系统保护理念,分7章共265条 [5][6] - 规定对生态系统等的保护,以及生态退化防治和修复,从生态保护角度规定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6] 绿色低碳发展编 -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重要环节和领域,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分4章共113条 [6] - 单设此编是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显著特点,彰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引领 [6] 法律责任和附则编 - 分3章共142条,针对前面几编禁止性、义务性规定设置法律责任,规定法律适用等内容 [6] 编纂模式及处理情况 编纂模式 - 以法典化立法方式对现有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进行必要制度创新 [6] 处理情况 - 将环境保护法等10部法律经编订纂修全部纳入法典,法典出台后这些法律不再保留 [7][9] - 将有关流域、区域等方面法律制度规范择要纳入或体现到法典,相关法律继续保留,法典规定需统筹协调并保持开放性 [7] - 对气候变化等尚未制定专门法律的方面作出原则性、引领性规定,为相关法律建设奠定基础 [8] 对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利益的保护 草案相关规定 - 明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等,完善建筑垃圾污染防治等,解决百姓“家门口”噪声问题 [10] 相关行动和建议 - 国务院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构建 [10] - 需强化水环境全生命周期监测,出台污水回收激励措施并依托法律政策落实 [11] - 《快递暂行条例》专项修改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等,期待更多政策细则出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