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稳就业
icon
搜索文档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体会学习体会:“夯实基础、全面发力”
中银国际· 2025-10-24 09:47
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3] - 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2] - 到2035年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3] 产业发展重点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3] -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3] - 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 - 新质生产力有望在"十五五"时期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带动作用[2] 需求侧政策 -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2] - 大力提振消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2] - 坚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2] - 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稳地产"政策效果值得期待[2] 宏观政策支持 - 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2] - 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2]
四中全会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一财经· 2025-10-23 17:40
宏观经济政策方向 - 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 [1] - 宏观政策将持续发力并适时加力,落实好企业帮扶政策,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1] - 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1] 民生保障与社会稳定 - 多渠道挖掘潜力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加大欠薪整治力度 [1] -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和受灾群众安置保障工作 [1] - 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1] 风险防控与社会治理 - 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1] - 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1]
博时市场点评10月20日:三大指数上涨,创业板涨近2%
新浪基金· 2025-10-20 16:36
【博时市场点评10月20日】三大指数上涨,创业板涨近2% 每日观点 10月20日,A股三大指数上涨。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863.89点,上涨0.63%;深证成指报12813.21 点,上涨0.98%;创业板指报2993.45点,上涨1.98%;科创100报1364.33点,上涨0.85%。申万一级行业 中,通信、煤炭、电力设备涨幅靠前,分别上涨3.21%、3.04%、1.54%;有色金属、农林牧渔、美容护 理跌幅靠前,分别下跌1.34%、0.88%、0.38%。3917只个股上涨,1196只个股下跌。 资金追踪 简评:总的来看,前三季度稳就业稳经济政策举措接续发力,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平稳,经济运行保持稳 中有进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不稳定不 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往后看,经济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 但也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10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自5月以来继续维持不变。 简评:从近期金 ...
国家统计局:要推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落地增效 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证券时报网· 2025-10-20 10:33
人民财讯10月20日电,据国家统计局,总的来看,前三季度稳就业稳经济政策举措接续发力,主要宏观 指标总体平稳,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也要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仍面 临不少风险挑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下阶段,要坚持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落地增效,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 期,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43岁也能考公了,机会多了VS竞争大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20:55
最近,2026年国考公告正式发布,一年一度的"公考大戏"拉开帷幕了,今年有一个重大变化 ——35岁不再是考公的门槛,报考年龄放宽到38周岁,应届硕博更是放宽到43岁以下! 38岁的门槛,确实给了更多人希望,报考池子里瞬间涌进更多"80后"。这背后到底释放了什 么信号?是机会来了,还是竞争更激烈了?今天咱们就来把这次国考重大变化彻底讲清楚。 首先,我们先聊聊为什么国家要这么做呢? 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延迟退休。 你发现没有?年龄放宽的节奏,正好和"渐进式延迟退休"对上 了。上海、江苏、四川、山东等地已陆续放宽事业编和公务员报考年龄,这其实是顺应趋 势,把公务员队伍的"入口"和"出口"重新对齐,为更多有经验的社会人才提供机会,为政府部 门带来更多样化的社会阅历和专业视角。 但机会多了,竞争也会更激烈。 一个必须要留意的事实是,2026年国考计划招录3.81万人,较2025年减少约1600人,这是 近 十年来首次出现明显缩招趋势 。不过可以理解,恰恰是因为前几年的扩招,国家公务员队伍 已经相对稳定,所以2026年招录缩减也在很多人意料之中。但对于考生们来说,高校毕业生 人数还在增长,且全社会就业形势依然复杂,2026年 ...
以就业之稳夯实民生之本
辽宁日报· 2025-10-17 09:05
就业市场总体态势 - 辽宁省就业市场呈现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1] -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从2022年的46.2万人持续上升至2024年的48.62万人 [1] - 截至今年8月末,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28.4万人,完成规划目标210万人的108.8%,超额完成目标 [1] 政府政策支持 - 连续4年升级实施“春暖辽沈”系列行动,通过“降、缓、返、补、扩”政策组合拳为企业减负 [2] - “十四五”期间累计释放政策红利302.6亿元,助力稳定就业岗位1088.1万个次 [2] - 政策从资金支持和政策减负两方面精准发力,激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 [2] 重点群体就业 -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分产业组织专场招聘会,利用“AI画像”等技术实现人岗精准对接 [2] - 全省累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9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4] - 通过布局建设的609个“舒心就业”指导服务站点,帮助“宝妈”、大龄劳动者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4] 就业模式创新 - 探索“文旅+创业”、“休闲+创业”模式,培育创业带头人和创业企业以创造新岗位 [3] - 劳务品牌数量从“十四五”初的40个跃升至142个,带动就业85万人 [3] - 通过技能培训培育专业化劳务品牌,例如依托兴城泳装产业开展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培训 [3] 就业结构与质量 - 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蓬勃发展拓展出丰富的新岗位类型 [1] - 就业发展更注重追求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方式更加多元的“品质感” [1] - 促就业工作注重解锁企业用人“硬指标”和劳动者就业“软需求” [3]
35岁天花板,终于破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10-16 12:09
政策变化 - 2026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年龄上限从35岁放宽至38岁,应届硕士和博士生放宽至43岁[5] - 上海、江苏、四川等地已将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年龄上限延至38岁,个别岗位放宽至40岁甚至45岁[7] - 打破35岁限制是自上而下的统一部署,去年中央出台稳就业"二十四条"强调消除年龄等不合理限制[11] 历史背景与现状 - 35岁限制起源于1994年公务员招录,后扩展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形成"35岁天花板现象"[8] - 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从32.25岁上升到2022年的39.72岁,或已突破40岁大关[8][10] -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代初的68岁提高到79岁,劳动者职业生命周期大幅拉长[10] 社会影响 - 80后和90后总人口超过4亿人,是各大代际中最为庞大的群体[12] - 30岁至49岁就业人群占比超过半壁江山,其中30岁至39岁年龄段占比为27.6%[15] - 80后和90后是当前就业主力军,稳住该群体就业关乎社会稳定[15] 改革趋势 - 延迟退休方案将男性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至63岁,女性从55岁延长至58岁[10] - 未来一到两年,从国家到地方的考公考编都将取消35岁限制,38岁将成为新门槛[11] - 国务院批准大湾区、苏南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11]
35岁天花板,终于破了
虎嗅APP· 2025-10-14 17:11
公务员招录年龄限制放宽 - 2026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年龄上限从35岁放宽至38岁,应届硕士和博士生放宽至43岁[4] - 上海、江苏、四川等地已将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年龄上限延至38岁,个别岗位放宽至40岁或45岁[6] - 35岁门槛最早源于1994年公务员招录,后扩展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8] 人口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变化 - 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从32.25岁上升至2022年的39.72岁,预计目前已突破40岁大关[11][13] - 80后和90后总人口超过4亿人,比00后和10后多出数千万人,是就业市场主力军[28][30] - 30岁至39岁就业人群占比为27.6%,30岁至49岁就业人群占比超过50%[30] 政策背景与改革方向 - 中央出台稳就业“二十四条”意见,强调消除年龄等不合理就业限制,畅通社会流动渠道[18] - 国务院批准大湾区、苏南、杭甬温、成渝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重点包括畅通人才流动渠道[18] - 国家层面打破35岁限制是自上而下的统一部署,未来一至两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录将全面取消35岁限制[19][21] 社会经济影响 - 人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代的68岁提高至79岁,劳动者职业生命周期大幅拉长[13] - 延迟退休方案将男性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至63岁,女性从55岁延长至58岁[15] - 80后和90后群体处于“上有老下有小”阶段,积累了数十年工作经验,是社会稳定器[30][31]
稳就业、育人才 重庆人社晒“十四五”时期成绩单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21:02
就业促进与政策支持 - 五年共促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4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为5.4%,低于5.5%的预期目标 [1] - 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40亿元,发放“稳岗贷”等低利率政策性贷款600亿元,构建社保费阶段性减免缓、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全链条支持体系 [1] - 推出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6方面19条硬核举措,持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 [1] 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 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促进64万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 [2] - 推出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计划,794.5万农民工“愿就尽就”,81.7万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 [2] - 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拓展“家门口”就业服务网 [2] 人才引育与发展 -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40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18% [2] - 高技能人才增至179.5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72%,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2%并保持西部领先 [2] - 每年引育卓越工程师1万名以上,博士后连续4年招收人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迭代升级引才政策并实施专项计划 [2]
两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计划年内实施就业帮扶不少于25万人
搜狐财经· 2025-10-10 14:54
政策行动核心目标 - 全国总工会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启动"阳光就业"行动,计划年内实施就业帮扶不少于25万人、提供就业服务不少于100万人次[1] - 行动重点面向2025年离校未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同时兼顾转岗待岗职工、困难职工家庭成员、灵活就业人员等就业群体[1] -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政策目标,其中"稳就业"放在"四稳"之首[1] 具体服务与支持措施 - 各地工会、人社部门将为求职者提供政策宣介、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就业见习等服务[1] - 活动依托工会服务职工"就业帮扶云"平台开展,求职者可通过"职工之家"APP提交就业帮扶申请[1] - 对重点行业领域的中小微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并缴纳有关费用的,按照个人缴费额的25%给予社会保险补贴[3] 企业端稳岗支持政策 -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和合作银行范围,提升贷款便利程度[3] - 福建省提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90%,大型企业不超过50%,政策执行至2025年12月底[4] - 山东省政府提出13条稳就业增量政策措施,从援企助企稳就业岗位、就业帮扶稳重点群体、技能培训稳人岗匹配、优化服务稳就业市场四个方面加大政策供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