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优先政策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出手了,50%关税生效!伊朗毫不惯着,美国这次头疼了!
搜狐财经· 2025-06-24 21:25
美国关税政策对家电行业的影响 - 美国商务部宣布自6月23日起对8大类含钢铁零部件的家用电器加征50%进口关税,涉及洗碗机、洗衣机、冰箱等产品 [1][3] - 关税根据钢铁部件价值核算,例如一台价值1000美元的洗碗机若含200美元钢铁部件,则需额外缴纳100美元关税 [3] - 此前美国已对中国家电产品加征34%至104%惩罚性关税,涵盖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品类 [3] 美国关税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 美国4月3日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5月3日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冲击全球汽车产业 [1] - 日本四大车企(丰田、本田、铃木、三菱)2025财年合并净利润预期同比减少38.8%至3.71万亿日元,丰田净利润预计萎缩34.9% [3] - 英国考文垂22.1%出口商品流向美国,捷豹路虎暂停对美出口,西米德兰兹地区可能损失2.5万个岗位 [5] 各国对美关税政策的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表示将坚决反制美方加征50%关税的行为,此前已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实施稀土出口管制 [4] - 日本要求美国取消汽车关税,英国因汽车关税导致供应链企业裁员预警 [4][5] 美伊紧张关系对能源市场的影响 - 伊朗扼守霍尔木兹海峡,全球约三分之一海运石油贸易经此通道,其强硬态度可能引发石油价格波动 [7][10] - 美国对伊朗制裁引发国际不满,若冲突升级将破坏中东稳定并冲击全球经济 [10] 美国关税政策的国内经济影响 - 加征关税推高美国家电产品价格,增加消费者成本,例如含钢铁部件家电可能涨价 [8] - 贸易伙伴反制措施阻碍美国农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影响相关产业就业 [8]
以色列突袭伊朗或引发连锁反应 伊朗退出与美国核问题谈判
新华社· 2025-06-14 03:07
以色列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 - 以色列13日凌晨对伊朗境内多处重要军事目标和核设施实施"先发制人打击",重点打击伊朗核设施、弹道导弹工厂和军事能力[1] - 打击对象包括纳坦兹核设施、伊斯兰革命卫队总部、西部防空系统,以及军方高官和关键核科学家等[1] - 伊朗誓言"坚决回击",并向以色列发射百余架无人机[1] 美国对伊朗的警告 - 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在社交媒体上警告伊朗称,下一波对伊打击将"更残酷"[2]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称以色列袭击是"单方面行动",美国并未参与其中,但警告伊朗"不应针对美国的利益或人员"[1] 伊朗的反应 -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13日表示,必将给予以色列"严厉惩罚"[1] - 伊朗退出与美国的第六轮伊朗核问题谈判[3] 国际社会的反应 - 中方高度关注以色列袭击伊朗,对有关行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深感担忧[4] - 中方反对侵犯伊朗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反对激化矛盾、扩大冲突[4] - 中方呼吁有关各方多做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事,避免紧张事态进一步升级[4]
特朗普被打了措手不及,白宫传来风声,美国这回彻底“输了”?
搜狐财经· 2025-06-07 18:14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输美产品分别加征关税,并于4月5日起对所有国家进口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对贸易逆差国家计划从4月9日起征收更高"对等关税"[1] - 关税政策旨在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和调节贸易平衡,但实际效果与目标背离,2018-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下降12%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仍达3610亿美元,较2017年增长11%[3] - 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贸易战,IMF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测从3.3%下调至2.8%,美国制造业资本支出计划缩减12%[3]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 - 法院裁定《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未授权总统出台全球性关税令,相关行政令被撤销且执行被永久禁止,裁定源于5家美国小企业和12个州的联合诉讼[4] - 诉讼方指控特朗普政府未经国会批准加征关税属越权行为,12个州称该政策是"一时兴起而非合法权力的正当行使"[4] - 裁定直接冲击特朗普政府核心谈判工具,可能影响其施压欧盟、日本等国对中国产品加税的策略[6] 政策影响与后续发展 - 裁定加剧美国行政权与司法权冲突,暴露特朗普绕过国会行使关税权力的争议性[8] - 全球贸易短期可能因美国政策混乱承压,但长期或有助于稳定秩序,最终效果取决于上诉结果[8] - 白宫已提起上诉并质疑司法干预行政决策,特朗普可能采取废除贸易协定、冻结资产等激进措施[6]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将决定政策走向:维持原判或促使政策调整,推翻原判则延续关税不确定性[8]
美国务院通报“大动作”!300多个办公室将被裁撤合并,涉及人数超3000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0 10:27
美国国务院重组计划 - 美国国务院将精简、合并或撤销300多个办公室,国内公务员和外交官人数将削减3448人(当前员工总数18780人)[1] - 裁员不涉及派驻海外人员及海外雇佣的当地员工,但驻外使领馆已开始裁减美籍及当地员工,计划关闭10个驻外使馆和17个驻外领事馆[1] - 拜登任内设立的全球妇女问题办公室、多元化与包容性办公室等机构将被关闭,人口、难民与移民事务局重组后聚焦"遣返非法移民"职能[1] 机构职能调整 - 增设副国务卿职位负责对外援助事务,接管被裁撤的美国国际开发署工作[1] - 非洲事务局撤销,改为直接向白宫报告的非洲事务特使办公室,职责限于反恐协调和"关键自然资源开采交易"[4][5] - 现有地区事务局重组为四个新部门分管欧亚、中东、拉美和印太[8] 非洲业务收缩 - 计划10月1日前关闭驻撒哈拉以南非洲全部"非必要"使领馆,仅保留"任务导向型"外交活动[6] - 若实施草案,美国国务院在非洲"几乎所有活动"将停止[7] 对加关系调整 - 提议大幅减少国务院分管加拿大事务人员,大规模缩减驻加使馆规模[9] - 政策背景为特朗普"美国优先"导向,认为加拿大"占美国便宜"并多次威胁加征关税[10] 注:文档3和11为图片说明及争议回应,未包含实质性行业/公司信息
当不成总统了?美本土拉响警报,特朗普突遭晴天霹雳,美内部大乱
搜狐财经· 2025-05-20 10:54
政治动荡与抗议活动 - 2025年5月美国经历多重政治震荡,包括全国性抗议活动升级、地方州司法挑战和执政党内权力交接传闻 [1] - "50501"运动在5月1日动员数万名民众上街抗议,矛头直指特朗普政府的经济、移民和学术政策 [1] - 抗议活动呈现常态化、跨区域特征,海外美国人在欧洲多城市发起声援行动 [4] 特朗普政府支持率与民意 - 特朗普第二任期执政百日支持率跌至39%,较2月下降6个百分点,创80年最低纪录 [2] -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其经济政策可能引发短期衰退,过半民众感觉国家经济状况变差,四成以上个人财务状况恶化 [2] - 近三分之二美国人认为政府逃避联邦法院命令,超六成批评总统扩大权力行为过于激进 [2] 加州司法挑战与经济影响 - 加州州长纽森4月16日就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发起诉讼,指控其违反法律程序 [4] - 加州2024年进出口贸易额达6750亿美元,关税政策导致供应链成本激增,杏仁产业和港口贸易受冲击 [4] - 诉讼被视为民主党对特朗普的政治反击,但短期内难以叫停关税政策 [5] 特朗普政治动向与接班人 - 特朗普5月4日宣布不谋求本届任期后连任,与3月"考虑第三任期"表态形成对比 [7] - 副总统万斯被视为最贴近特朗普路线的人选,在移民和外交政策上与总统高度一致 [7] - 国务卿鲁比奥政治前景不确定,与特朗普历史矛盾及临时职务表述增加变数 [7] 经济政策分歧与美联储立场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拒绝救市,称政策不确定性太大,与特朗普降息要求形成对立 [8] - 特朗普将关税视为创收工具,美联储更关注市场信心和长期金融稳定 [8] - 美国通胀预期升至近年高位,失业率波动,美联储优先遏制通胀与特朗普短期诉求冲突 [8] 国际影响与盟友关系 -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引发盟友警惕,副总统万斯海外访问可能因缺乏经济筹码效果有限 [10] - 政策摇摆导致美国国际形象重塑,盟友疏离可能长期改变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11] - 内部分裂和政策摇摆增加美国对外行为不确定性,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更复杂挑战 [11]
特朗普访中东绕行以色列 专家:凸显美以利益分歧扩大
央视新闻· 2025-05-13 11:14
特朗普中东行体现美以利益分歧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但未访问以色列 引发外界对美以关系微妙变化的讨论 [1] - 专家认为特朗普绕开以色列访问中东其他国家 体现美国中东政策变化及美以利益分歧扩大 [1] - 美国在加沙问题、伊朗问题和也门胡塞武装问题上政策立场发生反转 与以色列持续推进原有路线形成鲜明对比 [2][4] 美国与哈马斯直接谈判的背景 - 卡塔尔、埃及、美国和哈马斯代表举行四方直接会谈 哈马斯宣布将释放一名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的被扣押人员 [6] - 美国与哈马斯直接谈判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结果 哈马斯试图利用美以分歧向以色列施压 [6][8] - 美国谈判目标狭窄 仅聚焦于让哈马斯释放美国籍被扣押人员 不顾及地区整体稳定和其他国家公民安危 [8] 哈马斯在谈判中的策略 - 哈马斯无条件释放美国人 显示其实现停火的迫切心情 [8] - 哈马斯抓住美以在停火问题上的分歧 试图利用美国向以色列施加压力 [8]
关税转向,出口何去何从
2025-05-12 23:1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制造业、高科技行业、造船业、金融业、机械板块、消费级设备行业、工业级装备领域、工程机械行业、工具行业 - **公司**:T公司、华为、字节、小米、小鹏、巨星科技、Stanley Black & Decker、宁都股份、欧圣电气、宏华数科、杰瑞股份、纽威股份、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浙江鼎力、柳工、山推、恒立液压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中美关税现状**:美国对中国商品普遍征收30%关税,另有针对光伏、汽车、钢铁等产品额外关税,部分电子、能源产品和半导体已获豁免;中国有131项对等豁免项目,未来或增加;双方对等关税从125个点降至34个点,24个点暂时停止执行,5月14号后剩10个点;美国针对芬太尼特别关税目前20%仍有效 [1][2][3][5] 2. **贸易战意图**:美国试图通过一对一谈判解决贸易不平衡,颠覆WTO框架,可能形成不利于中国的新贸易同盟 [1][6] 3. **对制造业供应链影响**:中美关税战加速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外移,企业考虑转移生产基地至第三国,中国全球制造中心地位削弱,仅保留服务国内市场功能 [1][7] 4. **美国“美国优先”政策影响**:美国贸易和投资政策针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投资限制和市场准入限制,采取3C战略,竞争是主旋律 [1][10] 5. **中国反制措施**:中国采取对等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反制,承诺取消4月以来非关税措施,但稀土出口管制预计不取消 [1][11] 6. **不同行业影响及应对** - **高科技行业**:美国通过小院高墙策略实施出口管制,集中在半导体和AI领域,未来可能扩展到生物医药等领域,中国企业受打压 [14] - **造船业**:美国对中国301调查开始,对使用中国船运货物加征额外税费,未来是否取消待谈判,各国或恢复或加大造船产能 [15] - **工程机械行业**:企业面临总计55%关税,通过海外产能或降价应对;龙头企业受影响小,国内贴牌及中小企业受冲击大;行业处于温和复苏初期,预计未来3 - 5年年复合增长率约20% [4][33][34][35] - **消费级设备行业**:市场表现持续,出口同比增长,关注具备海外产能的公司如巨星科技等 [30][31] - **工业级装备领域**:关注船舶制造业及相关资源品竞争机会,推荐杰瑞股份和纽威股份 [32] - **工具行业**:贸易环境多变使小散厂商不利,大型工具企业如巨星科技可抢占市占率 [28] 7. **关税政策走向**:基础关税回零不现实,未来或有更多豁免清单,进口商可申请排除享受零关税,中美关税关系复杂多变 [17] 8. **抢出口浪潮**:当前90天窗口期内,企业可能加速出口,中国将迎来抢出口浪潮 [18][19] 9. **财富窗口及关税谈判**:90天内预计有抢出口现象,24%关税回调可能性低且长期大概率不恢复;芬太尼问题谈判达成协议可能性高 [20] 10. **高关税对出口影响**:不同行业受影响程度不同,企业或转移产能或共同承担成本,供应链向第三国转移是趋势 [21][22] 11. **中国制造业应对全球化挑战**:重视出海条件,关注品牌力、渠道构建力和产能全球布局能力,提前布局海外产能的公司更具优势 [26] 12. **消费级与工业级设备海外布局差异**:消费级设备在品牌、渠道和产能匹配方面成熟,制造外迁速度有优势;工业级设备核心部件依赖多,制造链风险和成本控制复杂 [2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面临系统性风险,美国曾提出惩罚性关税概念打击人民币国际化,大规模制裁中国金融业概率低但小概率事件可能发生,中资企业在美国上市及证监会审计问题值得关注 [15][16] - 西方国家进口商将调整供应链减少对中国制造业依赖,影响跨境电商服务类型行业 [12][13]
特朗普与加总理卡尼举行首次会晤
国际金融报· 2025-05-07 13:52
美加领导人会晤核心内容 - 特朗普提出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建议遭卡尼强烈驳斥 [1] - 特朗普拒绝取消对加拿大25%的关税 [1] - 特朗普声称美国对加商品贸易逆差达2000亿美元(实际约630亿美元) [1] -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打算继续从加拿大购买汽车与能源 [1] 双边经贸关系现状 - 加拿大是美国36个州的最大出口市场 [1] - 每日双边贸易额达36亿加元(约27亿美元) [1] - 加拿大提供美国60%原油进口、85%电力进口 [1] - 加拿大是美国最大铝、钢铁与关键矿物供应国 [1] 加拿大战略立场 - 卡尼强调加拿大企业对美国制造业价值不可或缺 [1] - 加拿大将通过多边渠道保障国家利益,包括深化与欧盟等国合作 [1] - 卡尼表态将坚定捍卫国家利益,重塑对美战略 [2] - 加拿大寻求强化在全球供应链与地缘格局中的自主性 [2] 外交关系展望 - 会晤未促成实质性突破但象征意义重大 [2] - 标志着加拿大在特朗普第二任期面临的外交挑战揭幕 [2] - 加拿大需平衡对美依赖与国家主权 [2] - 这一平衡可能成为决定未来北美政治经济秩序的关键变量 [2]
美国码头工会痛批美政府关税政策:“鲁莽短视”,将导致大量就业岗位流失
环球网· 2025-04-30 14:00
国际码头与仓储工会联盟(ILWU)声明 - 组织代表美加两国约4 2万名会员,强烈谴责特朗普政府近期征收的关税政策,称其"鲁莽短视"并直接打击工人阶级 [1][3] - 批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西海岸港口来自中国的集装箱进口量急剧下滑,中美双边贸易几近停滞 [3] - 指出2018-2019年对华加征关税未改变贸易平衡,反而使进口价格上涨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3]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警告政策将引发毁灭性失业潮,因全球供应链中成千上万岗位依赖中美贸易 [3] - 燃料成本增加和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等间接影响已迫使美国企业裁员 [3] - 政策被定性为"针对劳动人民的经济战",抬高工人阶级生活成本 [3][4] 对"美国优先"政策的批判 - 指责该政策"随意杂乱"且具有毁灭性,实际将劳动阶层置于末位 [4] - 强调政策会扼杀就业、推高成本并加剧全美社区经济不稳定 [4] - 呼吁制定公平贸易政策以保护就业并减轻税负,而非依赖行政强制手段 [4] 行业联动响应 - 声明号召全美工人、工会及支持者共同反对新关税政策 [5] - 4月2日新政遭全球多方反对,被指损害美国自身经济及民众利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