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极化
搜索文档
毫无底线了!美国疯狂敛财计划才开始,中国富豪该头疼在美资产了
搜狐财经· 2025-11-25 21:45
全球范围内,投资者开始抛售美债,转向黄金等替代资产,中国外汇储备中黄金持仓已连续八个月增 加,至2025年6月达到2298.5吨,旨在分散美元风险。 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格局加速调整,金砖国家机制成为去美元化进程的核心引擎。 2025年喀山金砖峰会通过的宣言明确推动本币结算,成员国间贸易美元占比已降至5%以下,中国与俄 罗斯、巴西等伙伴的货币互换规模超过4万亿元,覆盖40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参与机构达1427家,连接109个国家和地区,结算份额在2025年上半年升至 48%,首次超过美元的47%。 这种转变源于美国频繁动用金融工具的副作用,俄罗斯央行3000亿美元资产被冻结的先例,让新兴经济 体警醒,纷纷转向本币互换和区域支付平台,如俄罗斯的SPFS系统已扩展至14国115个实体。 美国经济体系正面临严峻考验,国债总额已突破38万亿美元大关,财政赤字规模在2025年上半年就达到 1.3万亿美元,创下半年度历史第二高纪录。这种债务堆积不仅加剧了利息支出负担,预计2025财年利 息成本将超过1万亿美元,超出国防预算,而且引发市场对美国偿债能力的普遍疑虑。 美联储持续缩表,减少国债持有量,进一步 ...
中加已谈拢,王毅挂断电话,卡尼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摆脱美国
搜狐财经· 2025-11-25 17:28
2025年2月,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加拿大商品加征25%的关税,到了8月,这一税率又猛然提升至 35%。更令人震惊的是,特朗普竟然公开表示,要把加拿大吞并成美国的第51个州。这一系列举措让加 拿大人民震惊不已,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消息。特鲁多下台后,新上任的总理卡尼立即采取了不同 的外交策略,将注意力转向中国。11月11日,加拿大外交部长应邀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通话,王毅在通 话中表达了中方愿意与加方加强沟通、恢复各领域合作的积极态度。从那时起,中加关系的格局开始发 生变化。 2025年11月,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长率领代表团访华,这一举措显得尤为重要。此次访华的主要目 标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商业合作,特别是谈论油菜籽和农产品,来逐步破冰。这种低调、务实的方式非常 聪明。中国是加拿大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仅2024年,加拿大油菜籽的出口额就超过了240亿元人 民币。面对美国市场的困境,中国市场反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救命稻草。农业部长此行不仅是为了解决 经济上的实际问题,也为了避免直接激怒美国,同时向中国传递出愿意恢复合作的信号。 11月11日,加拿大外长阿南德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通话,王毅明确表示,中方愿意加强合 ...
局势危急!如今才意识到,美国正按中国五十年前的剧本走向衰落
搜狐财经· 2025-11-14 06:13
美国财政与债务状况 - 当前债务总额已超33万亿美元,人均负债接近10万美元 [1] - 未来十年债务规模或突破52万亿美元,单靠经济增长难以有效化解 [1] 制造业复兴挑战 - 芯片法案等支持政策实质成效短期难以显现,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英特尔俄亥俄基地建设进度迟滞 [3] - 劳动力缺口持续扩大、核心技术瓶颈难以突破,不足四成企业愿意将海外产能迁回本土 [3] - 制造业占GDP比重已从过往的24%降至10.8% [5] 全球经济与货币格局变化 - 金砖机制持续扩员,全球去美元化浪潮愈发汹涌,东盟多个国家公开呼吁减少对美元依赖 [3] - 跨境人民币支付系统交易额实现大幅增长 [3] - 国际油价主导权更多由沙特等产油国掌控,美国在全球能源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 [6] 社会经济问题 - 家庭债务规模持续攀升,信用卡违约案件频发,工人失业风险增大,中产阶级焦虑情绪蔓延 [5][6] 国际影响力与地缘战略 - 美国影响力呈现边缘化趋势,APEC等国际峰会中美国相关议题缺席者增多,联合国表决中反对美国提案的票数持续上升 [6] - 全球多极力量加速兴起,美军整体实力虽领先但产业链松动问题日益严重,难以全面控场 [8] - 未来中美竞争将更加复杂多元,全球军事联盟、科技组织、货币体系均在加速重新洗牌 [8] 经济与科技竞争态势 - 美联储预测2024年经济增速仅为1.3% [6] - 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持续实现技术突破 [6] - 美国在军事领域遭遇产能掣肘,武器装备供应周期拉长,装备现代化升级进展未达预期 [6]
报应来了,中方恢复安世对欧供货,但开一个条件,欧洲要掉一层皮
搜狐财经· 2025-11-10 18:18
地缘政治事件与半导体供应链冲击 - 荷兰政府于9月底强行收购安世半导体,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链进入长达一个多月的动荡期 [1] - 该事件直接导致安世(中国)半导体对欧洲的出口受限,造成欧洲多国汽车制造业工厂停工和工人失业 [6] - 中方于11月1日宣布恢复对符合条件的安世芯片出口,欧盟对此表示欢迎 [6] 中美关系动态与荷兰的孤立 - 中美会谈后决定“休战”一年,并就关税等制衡措施达成初步共识,暂停了包括“50规则”在内的措施 [3] - 美国在此次会谈中忽视了荷兰,未对其行为表示支持,意味着实际上抛弃了荷兰 [3][4] - 荷兰原本依赖欧盟和美国的支持,但事件发生后欧盟未能提供支持,美国亦希望荷兰独自应对中国 [4] 中国的回应与提出的条件 - 中国恢复半导体供应的前提是芯片必须“符合条件”,其核心要求是荷兰必须撤销之前的强行收购决定 [6][8] - 具体条件包括:荷兰政府需恢复张学政的CEO职务,返还属于闻泰科技的安世股权,并恢复向中国安世工厂供应晶圆 [8] - 中国明确表示,全球因安世事件造成的损失应由荷兰政府负责,中国不承担相关责任 [8] 事件对欧洲的警示与战略意图 - 中国通过此次对荷兰的迅速反击,意在警告整个欧洲,使其认识到挑战中国需付出代价 [9] - 此举表明世界正走向多极化,美国的规则在中国行不通,与中国的贸易必须遵守中国的规则 [9] - 事件也警示欧洲避免过度挑衅,中国和国际社会均看清了欧洲试图在中美冲突中渔利的意图 [9][11] 事件结局与未来格局 - 在中美相继表态后,荷兰只有接受条件的选择,欧洲也只能接受这一结果 [11] - 在中国主张的多极化世界中,欧洲仍可找到一席之地,但其未来的选择将决定其全球立足点 [11]
7500万宣传片反杀美国,加拿大突围,盟友关系改写北美格局
搜狐财经· 2025-11-06 17:18
美加贸易冲突升级 - 美国对加拿大商品加征关税,并于2024年底宣布对所有加拿大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2] - 特朗普政府将目标锁定在加拿大的汽车、零部件、木材和乳制品等多个品类,威胁加税 [2] - 作为回应,加拿大投入7500万美元制作针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宣传片进行反击 [2] 加拿大的宣传反击与美方反应 - 加拿大宣传片巧妙引用1987年里根总统的讲话,论证长期加征关税将损害美国自身利益 [4] - 该宣传片被投放到美国30个州,并选择在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特朗普关税合法性的关键时机播放 [4] - 特朗普在社交平台指责宣传片伪造,并指控加拿大试图干扰法院裁决,随后宣布终止所有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并威胁再加征10%关税 [5] 美加关系破裂的根源 - 特朗普政府除加征关税外,还在多个场合公开羞辱加拿大主权,称加拿大是美国的“第51个州” [7] - 特朗普在与加拿大总理卡尼会晤时,将加拿大视为经济竞争对手,并讽刺前总理特鲁多为“加拿大州州长” [7] - 卡尼于2025年当选总理时,面临美国加税导致的制造业和能源产业重创,以及通货膨胀飙升至7%的局面 [9] 加拿大“去美国化”的贸易突围策略 - 卡尼展开首次“印太之行”,参与马来西亚东盟峰会,明确表示要与亚洲重要经济体开展合作 [11] - 2025年9月,加拿大与印度尼西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并与阿联酋、欧盟及德国在人工智能、防务和关键矿产领域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13] - 加拿大宣布对中国部分钢铁和铝产品减免关税,相关法案于2025年10月15日生效,并计划未来10年内将非美国市场的出口量翻一番 [13][14] 全球多极化趋势与影响 - 美加关系破裂反映了全球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霸权思维 [16] - 加拿大在军事安全领域长期依赖美国保障,短期内完全脱钩并非易事 [17] - 加拿大作为“去美国化”进程的先锋,其行动已开始改变北美地缘格局,并可能影响更多西方国家的对美政策 [18]
拖住中国,吃掉欧盟!经贸大战背后,特朗普正在悄悄包围欧洲
搜狐财经· 2025-11-05 21:58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核心目标 - 通过极限施压制造不确定性 拖住中国产业升级步伐 [2] - 对欧盟采取精准切割办法 迫使欧盟在经贸利益上割肉让利 [7] - 利用关税大棒从欧盟换取更多好处 实现战略包围 [2][12] 对华关税与供应链措施 - 自2025年1月起 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关税从25%逐步攀升至47% [2] - 关税打压覆盖半导体 新能源汽车 工业机器人等核心品类 [3] - 要求苹果 特斯拉等在华企业将生产线转移至东南亚或北美 否则无法享受关税优惠 [3] - 联合欧盟 日本建立关键矿产联盟 试图切断中国在锂 钴等新能源核心矿产的供应链主导权 [5] 中国方面的反应与影响 - 中国海关总署于4月10日正式执行对美加征关税最新公告 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税率基础上加征84%关税 [3] - 美国一系列关税政策未起作用 中国进出口贸易不降反增 成功实现弯道超车 [5] 对欧盟的经济策略与条款 - 2025年8月21日美欧联合框架协议 欧盟被迫取消对美国所有工业品关税 并为美国农产品开放优惠市场 [7] - 美国仅承诺对欧盟软木 飞机等少数商品适用最惠国税率 对汽车 药品 半导体等核心品类仍维持15%惩罚性关税 [7] - 要求欧盟在2028年前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产品和400亿美元美国人工智能芯片 [9] - 对波兰 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私下承诺放宽农产品关税 以分化欧盟反制阵营 [10] 对欧盟的政治与安全围堵 - 美军计划逐步从欧洲撤出部分兵力 停止为波罗的海安全倡议提供资金 并推迟向东欧部署爱国者防空系统 [13] - 将北约成员国军费标准从GDP的2%提升至5% [13] - 公开支持德国选择党等极右翼势力 同时对波兰 波罗的海三国给予特殊待遇 形成对法德轴心的牵制 [15] - 在俄乌冲突中绕过欧盟与俄罗斯直接谈判 迫使欧洲接受对美有利的停火条件 [15]
喜世润投资关歆:黄金的定价逻辑已重构,百年变局是本轮黄金牛市的根本原因
搜狐财经· 2025-11-05 18:12
黄金价格驱动逻辑的演变 - 当前分析金价的框架发生重大变化,过去可用美元指数和美联储利率等美国指标做简化分析,如今推动金价上涨的核心因素转变为全球格局的重塑 [1] - 21世纪以来的黄金大牛市底层逻辑是全球格局从单极再度向多极化演进,完全用美国相关因素来分析金价的简化框架需要做重大调整 [2][26] 地缘政治与宏观经济对金价的影响 - 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疫情引发主要经济体财政状况恶化及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事件,促使全球央行转向“安全优先”的防御性资产配置策略 [2] - 2008年金融危机成为分水岭,暴露出西方经济体系依赖货币和财政刺激应对结构性问题的矛盾,此后金价走势打破了与美元的长期负相关关系 [2] - 为应对疫情,各国采取大规模财政支出措施,导致主要经济体负债率攀升,美国债务占GDP比重在2020年底突破历史峰值,超过二战时期最高水平 [8][17] 黄金市场机制与反身性循环 - 在金价突破3000美元/盎司后,黄金价值更受全球投资者认同,配置需求推动金价进入波动较低、逐级上升的“慢牛”走势,形成正向反馈循环 [3] - 当大量投资者按固定比例配置黄金时,其行为会提升黄金收益率并降低价格波动率,形成正反馈循环,金价自2000美元上涨以来从未出现幅度超过12%的调整 [33] 黄金与美元及其他资产的关联变化 - 随着G7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从60-65%降至40%附近,大量真实需求不再与美国因素直接相关,导致黄金与美元传统关联性显著弱化 [22][26] - 以长周期考察,黄金价格与美国股指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若未来两三年美股出现大幅调整,基于避险需求的资产再配置可能触发金价新一轮大涨 [34][36] - 黄金的数字化(如数字黄金代币)等新技术应用有望显著降低投资门槛,从而从需求侧对金价构成支撑 [33] 历史周期比较与未来价格展望 - 21世纪初以来的黄金价格走势与1970年代展现出惊人相似性,若参照1970年代的走势模式,当时金价第二波上涨约4倍,按比例折算相当于当前金价从2000美元涨至8000美元以上 [27][29] - 黄金牛市边界并非由货币数量或利率水平决定,而是取决于动荡的国际格局何时达成新的稳定平衡,在“和平与发展”的确定性时代主题下,黄金牛市可能告一段落 [3][37] 供需基本面与结构性因素 - 全球矿产金年产量超3000吨(2022-2024年平均产量超过3600吨),而地上黄金总存量已超过20万吨,存量与流量间的巨大差距凸显了黄金的稀缺本质 [5] - 过去几年全球矿业资本开支不足,叠加地缘政治紧张催生的“安全性需求”上升,对基础金属产生增量需求,可能在未来推升全球物价水平并影响金价 [32]
宏观策略周报:四季度A股开门红,商务部加强稀土出口管制-20251010
源达信息· 2025-10-10 19:32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在四季度首个交易日迎来“开门红”,上证指数上涨逾50点,突破3900点,创逾10年新高,市场成交额超2.67万亿元,较节前增长逾4700亿元[1][11] - 商务部对含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此举可能提升稀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重视程度[1][12][13] - 报告对后市持乐观态度,认为A股或延续向好态势,并重点推荐科技、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等板块的投资机会[2][3] 资讯要闻及点评 - 国庆中秋长假后首个交易日,A股主要指数表现亮眼,上证指数报3933.97点,时隔10年重回3900点之上;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创2022年2月以来新高;科创50指数一度大涨逾6%,刷新近4年高点[11] - 市场热度高涨,有色金属板块受国际金价上涨推动大幅上涨,科技板块受全球AI投资热潮追捧,多只芯片股大涨;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约2.67万亿元,较节前增长逾4700亿元,逾20只股票成交额突破百亿元[11] - 商务部对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要求出口前须获得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对向境外军事用户等特定对象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1][12] - 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治理价格无序竞争,旨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强调经营者应依法行使自主定价权[1][16][17] 周观点 - 铜:供给端承压,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Grasberg铜矿(约占全球产量3.5%)遭遇不可抗力停产,可能导致2025年Q4及2026年供给收缩,预计最早2027年恢复事故前水平;需求端受AI数据中心、电网建设及绿色能源(电动车用铜量为燃油车4倍,光伏风电单位耗铜量为传统能源2-5倍)推动显著增长[20] - 黄金:在去美元化趋势、全球多极化格局下,各国央行分散储备风险的结构性需求为金价提供支撑;全球债务问题延续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强化黄金避险属性;逆全球化等因素可能导致长期通胀水平上行,助推金价[21] 市场概览 - 主要指数表现分化,过去一周上证指数上涨0.37%,深证成指下跌1.26%,创业板指下跌3.86%,沪深300指数下跌0.51%,科创50指数下跌2.85%[23][24] - 申万一级行业中,有色金属涨幅最大达4.44%,煤炭、钢铁、公用事业、石油石化涨幅分别为4.41%、4.18%、3.45%、2.99%[25] - 热点板块中,锗矿、铜产业、锂电电解液涨幅居前,分别为15.25%、13.08%、12.67%;AI算力、光模块等板块跌幅较大,光模块(CPO)下跌8.88%[29] 投资建议 - 科技:流动性宽松背景下,建议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机器人、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质生产力方向[3][30] - 有色金属:地缘政治紧张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黄金避险需求有望持续增长;铜供给承压且需求增长,建议关注[3][31] - 非银金融:券商或受益于慢牛格局,保险长期资产端或受益于资本回报见底回升[3][31] - 储能:政策驱动下独储发展前景广阔[3][31] - 机械:海外降息后制造业活动修复与投资加速,建议关注工程机械、重卡等[3][32] - 内需:新消费方面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猪产业供应压力释放叠加政策引导,或开启持续产能去化[3][32]
普京大手一挥,给中方送上一份“大礼”,俄方用了史无前例来形容
搜狐财经· 2025-10-07 14:06
合作协议核心内容 -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签署了四份协议 [2] - 合作范围扩大 新增通过蒙古的"东方联盟"管道 [2] -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供气量从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 [2] - "远东"管道线供气量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 [2] 合作战略意义 - 协议展现俄罗斯明确的"向东看"战略 在欧盟削减依赖时深化与中国合作 [1] - 合作从传统的"点对点"模式转向多管线 多区域的"网络化"新阶段 [2] - 构建不依赖西方的供应链 探索去美元化路径 [6] - 推动全球多极化 打造相对独立的能源基础设施体系 [4][6] 合作模式与执行 - 新增供气量将在2027到2028年间逐步实现 与欧盟摆脱俄能源依赖时间点重合 [4] - 俄气和中石油可能联合成立合资企业建设管道项目 [4] - 合资合作实现技术互补 俄罗斯有资源与经验 中国有基建能力与资金实力 [4] - 渐进式增加供气量适应未来需求变化 更为务实 [2] 未来合作前景 - 合作将涉及资本和技术的深度融合 不仅是买卖关系 [4] - 未来可能在新能源技术 北极开发 数字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展开创新合作 [8] - 合作网络覆盖能源 金融 安全合作到区域整合 建立全方位战略对接 [6]
美国商务部长称:印度会在一两个月内就关税问题向美国道歉
搜狐财经· 2025-09-10 18:49
美印关系紧张升级 -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向印度发出最后通牒 要求退出金砖国家组织并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否则继续面对50%高额关税制裁[1] - 莫迪政府取消参加联合国大会计划作为强硬回应 显示出不屈服于外部压力的坚定立场[1][8] 美国对印度经济制裁 - 特朗普政府在8月底对印度实施50%惩罚性关税 其中25%专门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5]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这不仅是关于俄罗斯石油的问题 而是一个"复杂的关系"[5] 印度能源战略调整 - 俄乌冲突前印度仅从俄罗斯购买不到2%石油 现在这一比例已上升至40%[9] - 印度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公开表示将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 因为这在经济上是有利的[11] - 印度政府准备一系列措施帮助受美国高关税影响的出口商渡过难关[11] 印度外交战略转变 - 印度越来越注重战略自主性 不再单纯依赖与美国关系 特别是在能源安全方面有自身核心利益考量[7] - 莫迪七年来首次访问中国 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与中国领导人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友好交流[13] - 上合组织通过建立开发银行进程和设立四个专门应对安全威胁的中心 增强实质性机制[12] 国际格局影响 - 美国施压可能推动印度进一步加强与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的合作[15] - 特朗普政府高压政策或将加速全球多极化进程 推动国际力量格局重组[15] - 印度500万侨民和30万留学生在美国 两国在技术和防务领域仍有广泛共同利益[15] 印度外交平衡策略 - 印度不会完全依附美国 也不会全面倒向中俄阵营 而是在各方势力之间寻求平衡[17] - 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奉行多元平衡外交 维护自身战略自主性和发展空间[17] - 国际关系进入更加复杂多变的新时代 国家间互动将更加多元化[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