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上市

搜索文档
【IPO追踪】安井食品:港股折让21% 开启招股,景林为基石
搜狐财经· 2025-06-25 15:29
公司上市动态 - 安井食品于6月25日至6月30日在港股市场招股 预期7月4日上市 [3] - 公司拟全球发售3999 47万股股份 香港公开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另有15%超额配股权 [3] - 最高发售价66 00港元/股 每手100股 预计募资总额26 40亿港元 [3] - 港股最高发售价66港元相对于A股股价77元人民币(约84 3港元)折价约21 7% [4] - 公司引入上海景林资产 华泰资本投资 香港景林等基石投资者 认购下限约1070 37万股 [4] 行业地位 - 公司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龙头企业 市场份额6 6% [4] - 速冻调制食品市场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13 8% 是第二名的五倍 [4] - 速冻菜肴制品市场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5 0% 超过第二名至第四名总和 [4] - 速冻面米制品市场排名第四 市场份额3 2% [4]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121 06亿元 139 65亿元 150 30亿元 [5] - 2022年至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11 18亿元 15 01亿元 15 14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3 8%至35 81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毛利润同比减少15 1%至8 11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10 8%至3 93亿元 [5] 募资用途 - 用于扩大销售及经销网络 [5] - 用于提升采购能力 优化供应链并搭建供应链系统 [5] - 用于业务营运数字化 [5] - 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5] - 用于产品开发及技术创新 [5] 市场反应 - 官宣赴港上市后首个交易日股价一度跌停 [6] - 今年两地上市的A股企业大多在港股市场表现亮眼 [7]
年内新增7家“A+H”公司 超60家A股公司更新赴港进度
证券日报· 2025-06-24 00:39
A股公司赴港上市概况 - 年内已有7家A股公司成功赴港上市,涉及矿业开采、光伏电池、创新医药、食品等领域,包括赤峰黄金、钧达股份、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吉宏股份、海天味业、三花智控 [1] - 超60家A股公司正筹划赴港上市,其中安井食品已通过港交所聆讯,纳芯微、三一重工等28家已递交上市申请,蓝思科技、峰岹科技等已拿到中国证监会备案通知书 [1]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优化 - 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并加快备案审批速度 [2] - 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优化措施吸引A股公司,如为百亿港元市值以上的A股公司开设快速审核通道,今年5月开设"科企"专线并提供"保密提交"服务 [2] - 监管层对A股公司赴港上市的支持态度明显,审批流程持续优化,香港监管机构完善市场机制以增强吸引力 [2] 大型"A+H"项目与市场表现 - 年内港股IPO市场呈现"新消费+硬科技"双引擎格局,35家公司在港上市首发募资额约996.99亿港元,其中7家A股公司募资额约770.16亿港元 [2] - 部分A股公司H股价格已超过A股股价,如宁德时代AH股溢价率约为-12.26%,反映优质中资股受中外资金追捧 [3] 全球化战略与港股流动性 - A股公司赴港上市目的指向全球化战略,如兆威机电计划通过H股上市募资投入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及全球化布局 [4] - 港股市场允许企业以港元或美元募资,宁德时代、三花智控等公司将部分资金用于海外项目建设与扩展 [4] - 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2025年初至6月20日香港交易所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超过2400亿港元,较2000年增长逾17倍 [4] 南向资金与港股通机制 - 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约7054.87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重要增量资金 [5] - "先A后H"公司港股上市30天后即可纳入港股通,无绿鞋机制则上市当天可纳入,年内7家A股公司中已有5家纳入港股通 [5] - 赴港二次上市可充实现金储备,帮助企业管理市场波动并提供战略灵活性 [5]
手持“流感神药”的东阳光药业拟赴港上市
每日商报· 2025-06-23 06:24
公司上市计划 - 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拟以介绍方式赴港上市,并第二次递交招股说明书[1] - 公司拟通过吸收合并方式将子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私有化,并向全体换股股东发行H股作为对价[1][4] - 此次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与资金募集,东阳光长江药业最终将注销[4]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制药公司,专注于感染、慢性病及肿瘤治疗领域,国内市场销售48款药物,海外市场销售23款药物[2] - 2022-2024年抗感染药物销售收入分别为32.43亿元、57.46亿元及27.98亿元,占总收入85%、90%及69.6%[2] - 慢性病药物销售收入分别为5.17亿元、5.81亿元及10.68亿元,占总收入13.6%、9.1%及26.6%[2] - 磷酸奥司他韦2024年国内市场份额达54.8%,2022-2024年销售额分别占收入81.2%、86.9%及64.2%[2] 公司研发能力 - 公司拥有超过1100名研发人员,已建成独立自主的研发平台[3] - 研发平台覆盖化学药及生物药完整生命周期的研发[3] 行业动态 - 6月以来已有7家药企向港交所递表,包括东阳光药业和长风药业等[1][5] - 7家拟上市企业中,5家为报告期内未实现盈利的创新药企[6] - 港交所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为研发阶段企业提供重要融资渠道[6] 公司战略规划 - 通过合并将整合境内外销售渠道,打造广泛销售网络,提高综合效率[4] - 一体化自主研发体系可实现长期价值创造,消除关联交易,提升运营效率[4] - 公司预期短中期收入将继续集中于可威(磷酸奥司他韦)[3]
“酱油一哥”又IPO了
投中网· 2025-06-21 12:33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四十条资本 ,作者鲁智高 东四十条资本 . 聚焦股权投资行业人物、事件、数据、研究、政策解读,提供专业视角和深度洞见 | 创投圈有趣的灵魂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融资申购金额在4000亿港元左右。 作者丨 鲁智高 来源丨 东四十条资本 "酱油一哥"登陆港股了。 6月19日,海天味业正式在港上市。截至发稿,这家中国调味品龙头企业的市值超过2100亿港元。 佛山超级品牌,赴港上市了 海天味业的故事,始于400多年前。 早在明朝万历十年,"茂隆酱园"便已存在。以此为传承起点,这才有了如今的海天味业,并最终让佛山拥有了一个超级品牌。 将时钟拨回到1955年,佛山25家实力不俗的古酱园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合并重组为海天味业的前身——海天酱油厂。很长 一段时间里,海天酱油厂都处于稳健发展状态。 直到二十多年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被分配到海天酱油厂做技术员。那个时候,或许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叫庞康的年轻人最 终缔造了海天味业的传奇。 经过一番建言献策,表现出色的庞康很快便成为副厂长。随着国企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海天酱油的品质和销量也在他的努力 下,得到极大提升。 当国企改制的浪潮席卷而 ...
赴港IPO 零部件供应商的“希望田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8 09:54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 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并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2] - 香港特区政府将从3方面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优势 服务企业开拓新能源汽车产业黄金赛道 [2] - 近期汽车零部件企业扎堆赴港上市 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在产业变革中寻找新机遇与资本支持 [2] 企业赴港上市案例 - 驭势科技5月28日递交港交所18C特专科技上市申请 专注L4自动驾驶技术 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6548.3万元、1.61亿元、2.65亿元 累计亏损6.75亿元 最新估值73亿元 [3] - 泽景电子递交港股招股书 主营智能座舱视觉解决方案 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2.14亿元、5.49亿元、5.78亿元 累计亏损5.69亿元 [4] - 福瑞泰克2024年11月递表未果后于2025年5月再次申请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3.28亿元、9.08亿元、12.83亿元 累计亏损21.21亿元 [4] - 曹操出行4月30日更新上市申请 计划将募资用于L4自动驾驶系统研发 [4] - 宁德时代2025年5月20日完成港股上市 成为首家"A+H"动力电池企业 从递表到挂牌仅3个多月 [8] - 亿纬锂能6月9日公告拟发行H股 有望成为第二家"A+H"锂电企业 [8] 港股上市优势 - 港交所2023年3月新增18C章节 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特专科技公司上市 已商业化公司最低市值要求40亿港元 未商业化80亿港元 [7] -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措施支持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优化审批流程 符合条件企业(市值≥100亿港元)监管评估可在30日内完成 [7] - 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高 包含全球知名投资机构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获中石化、高瓴资本等基石投资 港股相对A股溢价10.39% [11] - 港股2024年总募资额超770亿港元位列全球第一 上市后6个月可配售新股 债券发行机制成熟 提供ESG债券等融资支持 [12]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汽车产业链从垂直整合转向开放合作 零部件供应商有机会参与产品设计研发甚至主导核心技术 [5] - 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市场潜力巨大 但相关企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需加速技术研发与创新 [4] - 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进程加速 新型零部件需求持续增长 [12] - 企业通过港股上市可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专利护城河 优化供应链 提高生产效率 [10] 企业国际化布局 - 港股上市提升企业国际知名度 为开拓海外市场创造条件 宁德时代计划将大部分募资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 [10] - 亿纬锂能赴港上市旨在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 满足国际业务发展需求 [10] - 港股资金可支持企业在友好国家建设海外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 规避贸易壁垒 [12]
「港股IPO观察」“捂紧钱包时代”的餐饮IPO:巴奴赴港赶考,如何说服资本押注高端
华夏时报· 2025-06-17 21:55
巴奴毛肚火锅上市及经营情况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在全国39个城市拥有145家直营门店,2024年营收突破23亿元[2] - 2022-2024年营收从14.33亿元增长至23.07亿元,2025年一季度单季营收达7.09亿元[3] - 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02亿元,2024年增至1.23亿元但增速放缓,经调整净利润2022-2024年分别为4145.5万元、1.43亿元、1.96亿元[3] 同店销售额及客单价变化 - 2024年一线城市同店销售额下降14.8%,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分别下降8.4%、9.1%[3] - 2023年同店销售额增长22.6%得益于疫情后客流恢复,2024年下降9.9%因客单价从150元降至142元[4] - 2022-2025年3月一线城市客单价从183元降至159元,二线从150元降至138元,三线从126元降至119元[8] 门店扩张及区域分布 - 2022-2025年3月新开门店分别为11、25、35及3家,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78.6%且经营利润率高于一线城市[4][5] - 河南区域拥有53家门店,全国其他地区92家门店[4] 行业上市趋势分析 - 餐饮行业经历两波港股上市潮,2021-2022年绿茶餐厅等品牌递表,2023年后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小菜园等相继上市[6] - 上市目的包括募集资本扩张规模、争夺存量市场、提升抗周期能力,港股因门槛低成为消费企业首选[7] - 蜜雪冰城上市首日市值超千亿港元,当前市值约2000亿港元[6] 消费环境变化及战略调整 - 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提升导致行业客单价普遍下滑,海底捞客单价从104.9元降至97.5元,湊湊从142.3元降至123.5元[8] - 公司计划通过广告投放强化高端品牌形象,同时曾推出平价子品牌"超岛"但因食品安全问题于2024年关闭所有门店[9][10] - 分析师建议采用子母品牌模式应对市场分化,需通过食材、服务创新维持高端定位的可持续性[10][11]
杰华特、华大北斗、紫光股份,3大半导体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6-15 16:34
半导体企业赴港上市潮 - 6月12日杰华特微电子、深圳华大北斗、紫光股份等3家半导体公司递交港股IPO招股书 [2] - 自2024年12月起已有10家A股半导体公司(含5家科创板公司)公告拟港股IPO [2] - 多家公司意图打造"A+H"上市模式 [2] 港股市场生态变化 - 此前港股以金融、地产公司为主,缺乏硬科技特色 [2] - 半导体企业赴港上市潮有望推动港股新一轮重塑 [2] - 2023年港交所新增特专科技公司18C章节,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专精特新"科技公司上市 [4] 半导体企业国际化战略 - 多家A股头部半导体公司计划通过港股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 [4] - 这些公司境外业务收入、毛利率超过境内业务 [4] - 半导体企业出海面临国际市场复杂程度高等挑战 [4] 第三代半导体发展 - 深圳基本半导体成为中国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首家申报港股IPO的企业 [3] - 自2024年12月起多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企业扎堆申报港股IPO [3] - 英诺赛科已成功上市,成为港股第三代半导体第一股 [3] 企业市值与业务 - 韦尔股份市值1515亿元,主营业务为半导体设计 [5] - 兆易创新市值789.6亿元,主营业务为Fabless芯片供应 [5] - 杰华特市值135.6亿元,主营业务为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5] - 纳芯微市值245.4亿元,主营业务为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 [5] 港股市场定位转变 - 此前港股被视为"折价融资平台",现在情况正在改变 [4] - 宁德时代实现零折扣上市 [4] - 港股市场向"价值发现中枢"转型 [4]
杰华特、华大北斗、紫光股份,3大半导体港股IPO!
是说芯语· 2025-06-15 15:32
半导体公司港股IPO趋势 - 6月12日杰华特微电子、深圳华大北斗、紫光股份等3家半导体公司递交港股IPO招股书 [1] - 自去年12月起已有10家A股半导体公司(含5家科创板公司)公告拟港股IPO 多家意图打造"A+H"模式 [1] - 深圳基本半导体成为中国碳化硅功率器件领域首家申报港股IPO企业 英诺赛科已成功上市成为港股第三代半导体第一股 [3] 港股市场生态变化 - 此前港股以金融、地产公司为主 缺乏硬科技特色 此次半导体企业赴港上市潮有望推动港股新一轮重塑 [1] - 2023年港交所新增特专科技公司18C章节 允许尚无收入、无盈利的"专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3] - 港股市场从"折价融资平台"向"价值发现中枢"转型 境内外投资者对港股公司价值评估体系趋于融合 [4] 半导体企业国际化战略 - 多家A股头部半导体公司计划打造"A+H"上市模式 提及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 [4] - 申报港股IPO的A股半导体公司境外业务收入、毛利率超过境内业务 [4] - 半导体企业出海面临诸多挑战 国际市场复杂程度高 成功与失败并存 [4] 第三代半导体发展机遇 -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优势显著 契合电动车、数据中心及新能源等领域发展需求 [3] - 多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企业扎堆申报港股IPO [3] - 半导体企业此前多倾向于科创板上市 近期转向港股与政策变化有关 [3] 头部企业特征 - 申报港股IPO的A股半导体公司多为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市值普遍超百亿元 [4] - 宁德时代实现零折扣上市 显示港股市场吸引力提升 [4] - 中国半导体企业借A股成长后 欲借港股打造国际化发展平台 [1]
一周概念股:又有7家半导体企业赴港IPO,17家车企缩短供应商账期
巨潮资讯· 2025-06-15 15:29
中国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热潮 - 本周有7家泛半导体产业链公司递表港交所,包括PCB企业大族数控、创智芯联、广合科技,芯片公司华大北斗、力积存储、紫光股份、杰华特 [2][3] - 大族数控连续16年位列CPCA专用设备和仪器榜单第一名,拥有全球PCB专用设备行业最广泛产品组合 [3] - 创智芯联是中国最大国内湿制程镀层材料提供商和一站式镀层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杰华特提供约2200款集成电路产品型号,其中超过2000款为电源管理集成电路产品 [3] - 紫光股份是中国计算及存储基础设施市场收入排名第二的公司,市场份额7.7% [4] - 广合科技在全球算力服务器PCB制造商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4.9% [4] - 华大北斗是全球第六大GNSS空间定位服务提供商,中国内地公司中排名第二,全球市场份额4.8% [4] - 纳芯微计划于6月19日启动香港上市管理层NDR,预期交易规模3亿至4亿美元 [5] 稀土出口政策动态 - 中国已依法批准一定数量的稀土相关物项出口合规申请,将持续加强合规申请的审批工作 [2][6] - 中国控制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战斗机和家用电器等领域 [6] - 4月份中国加强对关键元素的限制后,相关材料价格飙升,供应链受到影响 [6] - 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生产受到中国稀土磁体出口限制影响 [6] - 福特汽车因稀土出口审批程序导致供应链受阻,旗下芝加哥工厂停产一周 [7] - 中国5月份稀土出口量环比增长23%,达到一年来最高水平 [7] - 金力永磁已陆续获得出口许可证,出口区域包括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 [7]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 - 17家中国车企统一供应商账期至60天,包括一汽、东风、广汽、比亚迪、小鹏、小米、长城、吉利、蔚来等 [8][9] - 中国一汽通过数字化云工作台实现全流程节点实时监控,确保应付款项按期支付 [8] - 东风汽车积极响应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推动上下游资金高效流转 [8] - 广汽集团坚持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保障供应链资金高效周转 [9] - 赛力斯保持60天正常货款账期,实现与供应商双赢 [9] - 零跑汽车承诺坚持"60天付款"原则,以零拖欠为标准 [9] - 上汽集团除统一账期至60天内,明确不采用增加供应商资金压力的结算方式 [9]
郑州举办企业赴港上市培训会,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6-14 11:21
会议背景与目的 - 郑州市举办企业香港上市全流程实战培训会 主题为"扬帆香江 资本启航" 旨在搭建企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对接桥梁 [1] - 会议吸引50余家郑州企业及知名投资机构参与 由郑州市委金融委办公室主办 高新产投集团等机构承办 [1][3] 境外上市战略意义 - 境外上市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支持企业融入全球化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3] - 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领域从大型国企扩展至消费 科技 医药 互联网新经济 新能源等领域的民营和创业企业 [3] 标杆案例与市场表现 - 蜜雪冰城自2023年3月港交所上市后 股价从首发202 5港元跃升至533港元 市值达2000亿港元 创中部消费品牌市值新高 [3] 政府支持政策 - 郑州市将着力打造规范 透明 开放 有活力的金融市场 在政策 服务 环境等方面综合发力 支持企业境外上市 [4] 参会企业情况 - 会议汇聚思念食品 中钢网 库课教育等郑州优质企业 部分企业已有赴港上市计划 [5] 专业机构分享 - 中金公司指出赴港上市优势包括时间可控 A股IPO需2~3年 港股IPO流程更高效 可加快国际化战略 [6] - 申万宏源解析港股IPO全流程 通常需8~10个月 建议企业提前与监管机构预沟通 [6] - 德勤国际强调上市准备阶段需重点关注股权重组和业务模式优化的税务问题 [7] 平行活动与产业聚焦 - 同步举行新能源并购融资实战攻坚会 探讨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并购融资痛点 国浩律所 国泰海通证券等机构参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