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利舒

搜索文档
交易总金额最高超47亿元,迈威生物官宣两项许可协议,均聚焦肿瘤领域药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7 23:06
公司动态 - 迈威生物宣布两项重磅许可协议 潜在总价值突破47亿元 可合计获得首付款约5 6亿元 [2] - 两项合作聚焦肿瘤领域药物 与CALICO的协议涉及IL-11靶向治疗 与齐鲁制药的协议涉及注射用阿格司亭α [3][4] - 与CALICO的协议中 迈威生物可获得25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5 7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折合人民币42 74亿元 [3] - 与齐鲁制药的协议中 迈威生物可获得最高5亿元人民币首付款及销售里程碑付款 以及净销售额最高两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 [4] 产品研发 - 9MW3811是一款靶向IL-11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已在中 澳 美三地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完成中 澳I期临床研究 [4] - 注射用阿格司亭α适用于成年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 用于降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为表现的感染发生率 [4] - 公司研发费用达2 09亿元 同比增长14 84 占营收比例超460 用于推进16个核心管线的临床试验 [7] 财务状况 - 2025年一季报显示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8 85万元 同比下降33 7 归母净利润为-2 92亿元 亏损同比增加8606 96万元 [7] - 公司拟以2500万至5000万元回购股份 价格不超过35元/股 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6] 战略发展 - 公司加速推进创新药出海 2024年与美国DISCMEDICINE就9MW3011项目达成独家许可协议 [6] - 公司筹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2025年1月6日递交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以缓解资金压力并提升国际影响力 [7]
迈威生物困局:26%产能闲置下的10亿债务悬崖,董事长被查或掐断H股“输血”通道
新浪证券· 2025-05-28 18:32
核心观点 - 迈威生物面临严重的扩张悖论,固定资产投入高达18.94亿元,但产能利用率仅26.15%,实际药品销售收入仅1.45亿元 [1] - 公司主力药品销售远低于预期,三款药品2024年总收入仅1.45亿元,不足乐观预期的十分之一 [2] - 激进扩张导致产能大量闲置,年折旧费用1.3亿元已逼近全年药品收入 [3] - 债务高企现金流告急,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余额达10.35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63.61% [4] - 董事长突遭立案调查可能严重影响H股IPO进程,公司融资生命线面临威胁 [5][6] 药品销售表现 - 君迈康2024年发货量暴跌70%至4.88万支,远低于2025年收入目标6.28亿-7.68亿元 [2] - 迈利舒2023年销售仅完成8.44万支、4208.96万元,远低于预期的30万支、1.8亿元 [2] - 迈卫健2024年3月底获批后仅发货12530支,市场准入受限 [2] 产能与财务问题 - 固定资产余额激增165.49%至16.53亿元,在建工程持续投入 [3] - 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合计18.94亿元,占总资产44.31% [3] - 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26.15%,产销率81.08%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恶化至-9.56亿元 [4] 融资与风险 - 公司计划通过H股IPO融资"回血",并寄望未上市管线未来放量 [4] - 董事长被立案调查可能导致港股IPO进程严重延迟6-12个月或更长 [6] - 港股招股书有效期仅剩约40天,调查结果能否在关键窗口期前出炉存疑 [6]
上市三年亏损超30亿,迈威生物仍在“想辙”还债
新京报· 2025-05-25 11:00
公司财务与经营状况 - 迈威生物上市三年未实现盈利,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约10.44亿元,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30亿元 [2][3][9] - 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2022年-2024年分别为24%、42.24%和63.61% [9] - 截至2024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12.28亿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为10.35亿元 [3][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4478.85万元,同比减少33.7%,归母净利润亏损2.92亿元,同比扩大 [8][9] 产品商业化与销售表现 - 三款核心产品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已上市,但营收难以覆盖研发费用 [2][3] - 2024年君迈康发货量48821支,同比下降66.61%,迈卫健发货12530支,准入医院75家 [5][7] - 2025年一季度君迈康发货量33351支,推广节奏逐步恢复常态 [7] - 迈卫健因适应症限制(仅获批1项 vs 原研药3项)及挂网周期问题,医院准入进度较慢 [7] 市场竞争与产品挑战 - 君迈康为国内第6个上市的阿达木单抗类似物,面临终端格局固化、准入限制及初期供货紧缺问题 [6] - 公司调整经营策略,将部分亏损区域转为招商合作,但短期影响发货节奏 [6] - 行业院外渠道受压制,进一步限制君迈康在非传统渠道的渗透能力 [6] 研发与管线进展 - 公司拥有16个临床前至上市阶段的品种,包括12个创新药和4个生物类似药 [9]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7.59亿元、8.36亿元和7.83亿元,持续高投入 [9] - 亏损主因包括产品上市时间短及多款创新药处于关键临床试验阶段 [4][9] 融资与上市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港股上市补充流动性,2025年1月已提交港交所申请 [9][10] - 若港股融资顺利完成,公司流动性将进一步提升 [2] - 董事长因涉嫌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或影响港股IPO进程 [10]
迈威生物回应三款产品上市为何还年亏10亿
新浪财经· 2025-05-21 18:24
公司经营业绩 - 2023年和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8亿元和2.00亿元,其中药品销售收入分别为4208.96万元和1.45亿元 [3] - 2023年和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8.36亿元和7.83亿元 [3] - 2023年和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0.53亿元和10.44亿元 [3] - 2024年迈利舒销售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195.50%,是公司主力产品 [3] 商业化产品表现 - 公司拥有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三款商业化产品 [2] - 君迈康2023年发货量16.69万支,2024年降至4.88万支 [5] - 迈利舒2024年发货量8.44万支,迈卫健仅1.25万支 [7][8] - 君迈康在样本医院销售额不到博之锐生物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5] 产品市场环境 - 阿达木单抗在国内市场接受度不高,2023年TNF抑制剂第一梯队公司产品销售额仅10亿元出头 [5] - 地舒单抗2023年国内销售额8.63亿元,原研方安进占比超九成 [7] - 生物类似药成功案例包括齐鲁制药安可达和复宏汉霖汉曲优等年销售额几十亿元的"大单品" [3] 财务状况 - 2024年期末货币资金余额11.93亿元 [8] - 短期借款余额9.22亿元,长期借款余额11.20亿元 [8] - 2024年利息费用7746.93万元,资产负债率升至63.61% [9] 研发管线进展 - 长效升白药8MW0511正在上市申请中 [9] - 眼科药物9MW0813有望2025年报产 [9] - 靶向Nectin-4的ADC产品9MW2821在尿路上皮癌和宫颈癌适应证处于临床3期 [10] - 预计9MW2821最早2028年在国内上市 [10] 战略调整 - 君迈康上市许可持有人资格将由君实生物转让至公司 [7] - 调整销售策略,部分区域由自营转为招商合作 [7] - 计划通过新增上市产品、商务合作、赴港IPO等方式缓解现金流压力 [9]
迈威生物: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专项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5-20 18:31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243.53%,主要得益于迈利舒®销售增长195.50%和技术服务收入增长[1][4] - 君迈康®发货量同比下降66.61%至48,821支,主要因市场竞争激烈及销售模式调整[1][7][8] - 迈卫健®累计准入医院75家,覆盖药店744家,医院准入进度较慢因适应症较少且上市时间短[1][11]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超100%,主要因迈利舒®业务拓展效果显现及中间产品销售收入增加[1][13] - 公司预计未来三年营业收入将逐步增加,亏损扩大风险较低,主要基于在研产品管线进展及商业化预期[1][16][17] 产品表现 - 迈利舒®2024年销售收入1.24亿元,毛利率86.87%,较上年下降9.96个百分点[2][4] - 君迈康®毛利率仅6.25%,主要因海外中间产品销售占比高且定价较低[2][4] - 迈卫健®毛利率78.47%,与可比公司药品销售毛利率水平相当[5] - 国内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激烈,已有多家产品上市,价格战明显[6][7] - 地舒单抗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原研药安加维®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41.7%[10][11] 研发管线 - 核心在研产品9MW2821针对多个癌症适应症开展临床研究,预计2028-2031年上市,上市后4年预计销售额55-75亿元[14][15] - 8MW0511已提交NDA申请,有望2025年获批,长效升白药物市场预计2025年达102.7亿元[18] - 9MW0813(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已提交pre-NDA申请,中国靶向VEGF药物市场预计2032年达281亿元[21] - 公司计划拓展迈卫健®适应症至骨转移治疗,该领域市场前景广阔[20] 产能建设 - 2024年产能利用率26.15%,产销率81.08%,预计2025-2030年产能利用率将逐步提升至89%[31][34] -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投资规模合理,与研发及商业化需求匹配,不存在延迟转固情形[32][39] - 泰康抗体药物中试产业化项目预计2026年完工,后续投入约6.12亿元,资金安排充足[40][42] -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预计每年约1.3亿元,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支撑[39]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货币资金11.93亿元,短期借款9.22亿元,长期借款11.20亿元,利息费用1.37亿元[44] - 借款规模合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和产业化建设,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水平相当[45][46] - 公司计划通过股权融资、债务工具融资及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流动性,短期偿债风险可控[48][51] - 已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5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用于优化债务结构[49]
迈威生物: 迈威生物关于2024年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0 18:20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243.53%,主要得益于迈利舒®和迈卫健®的销售增长[2][5] - 君迈康®2024年发货量48,821支,同比下降66.61%,主要因市场竞争激烈及销售策略调整[6][8][9] - 迈卫健®2024年发货12,530支,累计准入医院75家,医院准入进度较慢因适应症单一及挂网进度影响[6][12][13] - 技术服务收入2024年达5,502.98万元,主要来自客户A的授权许可收入3,618.08万元[14][15]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超100%,主要因迈卫健®首次铺货及迈利舒®业务拓展效果显现[16] 产品分析 - 君迈康®毛利率6.25%,因少量生产销往海外用于研发注册[3][5] - 迈利舒®毛利率86.87%,2024年销售收入12,437.29万元,同比增长195.50%[3][5] - 迈卫健®毛利率78.47%,2024年销售收入1,459.36万元[4][5] - 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已有8家上市产品[6][8] - 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快速增长,原研药安加维®2024年销售额15.98亿元[12][13] 研发管线 - 核心在研产品9MW2821针对尿路上皮癌等适应症开展多项临床研究,预计2028-2031年上市[17][18] - 8MW0511已提交NDA申请,有望2025年获批上市,国内长效升白药物市场预计2025年达102.7亿元[22] - 9MW0813为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已提交pre-NDA申请,中国靶向VEGF药物市场预计2032年达281亿元[24] - 预计2025-2028年新增3款上市产品,届时将有6款上市产品[19][22] 产能建设 - 2024年末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合计89.46亿元,同比增长165.49%[31][34] - 目前产能利用率26.15%,产销率81.08%,预计2025年产能利用率提升至36%[34][39] - 泰康抗体药物中试产业化项目1期累计已支付8.73亿元,预计2026年12月完工[44][45] - 在建工程转固金额89,458.12万元,预计年折旧费用约1.3亿元[43][44]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1.93亿元,短期借款9.22亿元,长期借款11.20亿元[49] - 流动比率1.11,资产负债率63.61%,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水平相当[52][53] - 预计未来三年营业收入逐步增加,净亏损逐步降低,亏损扩大风险较低[19][20]
迈威生物: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对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 年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中部分涉及财务报表项目问询意见的专项说明
证券之星· 2025-05-20 18:20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同比增长56.28%,其中抗体药物收入1.45亿元,技术服务收入0.55亿元 [3] - 君迈康全年发货48,821支,同比下降66.61%,迈卫健全年发货12,530支,累计准入医院75家 [3] - 迈利舒2024年毛利率为86.87%,较2023年的96.83%有所下降,主要因2024年核查批产品较少 [4][5] - 中国TNF-α药物市场预计从2023年的101亿元增长至2032年的42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7.5% [7] - 君迈康发货量下降主要因市场竞争激烈、上市时间较晚及合作方产能问题 [9][10] - 迈卫健医院准入进度较慢因适应症范围有限及上市时间短 [13] 产品管线 - 公司已有3款产品获批上市: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 [3] - 8MW0511已提交NDA申请,有望2025年获批上市 [23] - 9MW0813(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将于2025年提交NDA申请 [25] - 9MW2821正在开展多项III期临床研究,预计2028年上市 [19][20] - 预计2028年将有6款产品上市,2030年产能利用率将达89% [36] 财务与融资 - 2024年末货币资金余额11.93亿元,短期借款9.22亿元,长期借款11.20亿元 [45]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的42.24%上升至2024年的63.61% [4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3年的-7.83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9.56亿元 [45] - 计划通过港股上市、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 [49][50] - 预计2025-2028年新产品上市将带来现金流改善 [49] 产能建设 - 2024年末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合计18.94亿元,占总资产44.31% [31] - 年产1,000kg抗体产业化建设项目和实验室改造项目已全部转固 [32] - 2024年产能利用率26.15%,产销率81.08% [33] - 预计2025年产能利用率36%,2028年63%,2030年89% [36] - 固定资产折旧预计每年约1.3亿元 [42] 行业趋势 - 中国长效升白药物市场预计2025年达102.7亿元,2030年135.37亿元 [24] - 中国靶向VEGF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55亿元增长至2032年281亿元 [25] - 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市场快速增长,原研药安加维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141.7% [13] - 生物类似药行业竞争激烈,各企业采取差异化定价和营销策略 [9]
迈威生物董事长被立案 赶上港股IPO估值前景几何
搜狐财经· 2025-05-15 18:37
《投资者网》蔡俊 迈威生物(688062.SH,下称"公司")在关键时刻,迎来一场风波。 5月,公司披露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收到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其因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调查,该事项针对个人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 大影响。 目前,公司正处于港股IPO的过程中。现金流的捉襟见肘和负债率的高企,已让公司到了一个关键时刻。追溯上市以来的路程,公司自上而下变化正将趋势 推至一个十字路口。 极度渴求资金 2017年,刘大涛与唐春山联合创立迈威生物。早前,刘大涛履历过上海莱士、上海医药等企业,担任过研发总监的职位。不同于专业背景出身,主修材料专 业的唐春山一直在商海摸爬滚打,先在海南创业,再收购江西省的多家药企打造青峰医药集团。 彼时,创新药正值黄金期,大量资本涌入风口,公司及创始人趁势快速崛起。刘大涛与唐春山以收购方式向公司注入多家企业,通过不断整合资源将业务覆 盖到产业链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 风口期的创新药,研发赛道是估值的黄金标准。公司主营单抗、双抗、ADC等热门领域,IPO前最后一轮投后估值60亿元,股东包括东方富海、正心谷、海 通资本等机构。2022年,公司沿用第五套标准,即未盈利、无上市产 ...
迈威生物-U“三重门”:董事长突遭立案调查、财务黑洞与港股IPO生死劫
华夏时报· 2025-05-15 15:25
公司治理危机 - 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因涉嫌短线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引发公司治理危机 [2] - 公司回应称调查事项系个人行为,不会对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股价仍应声下跌 [3] - 市场担忧事件可能导致港股IPO审查更严格甚至暂停,若违规坐实将加剧融资难度 [2][17] 财务状况恶化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超30亿元(-9.55亿、-10.53亿、-10.44亿),2025年一季度再亏2.92亿元 [4][6][8] - 研发投入与营收严重失衡:2022-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735.89%、653.79%、391.86%,2025年一季度飙升至465.62% [4][5][8] - 2024年营收仅2亿元,同比增56.28%,但2025年一季度营收4478.85万元,同比下滑33.70% [4][6][10] 商业化能力不足 - 16个在研品种中仅3款生物类似药(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获批,但2024年销售额仅2亿元,难以覆盖研发成本 [8][10] - 专家指出核心瓶颈在于商业化能力薄弱,需优化销售策略及团队建设 [11] - 行业对比显示其生物类似药销售表现偏低,反映产品竞争力与政策挤压双重压力 [11] 重资产扩张风险 - 通过收购7家子公司形成16.53亿元固定资产,但17家参股子公司中仅3家盈利(德思特力1355.78万元、迈威康8765.60万元、普铭生物17.11万元) [12][13]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24%升至2024年63.61%,流动负债15.42亿元(含短期借款9.22亿元) [1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56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8.32亿元显示依赖外部输血 [14][15] 港股IPO关键挑战 - 公司称董事长涉案不影响港股IPO计划,但专家认为审核可能推迟数月,若违规坐实或导致IPO终止 [17] - 当前现金流压力与融资难度加剧,需关注后续监管动态及治理整改措施 [17] - 三重困境(董事长涉案、持续亏损、IPO风险)对公司管理层危机处理能力形成考验 [17]
持续亏损、董事长涉短线交易被立案,迈威生物能否顺利赴港上市?
贝壳财经· 2025-05-14 08:40
作为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迈威生物成立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2022年-2024年,迈威生 物研发费用分别为7.59亿元和8.36亿元、7.83亿元,而同期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28亿元和1.28亿元、 1.998亿元,研发投入远高于公司营业收入。 生物制药行业需要大量的实验验证和临床试验,这一过程耗资巨大,即使销售表现良好也难以立即弥补 前期的巨大开支。自2022年在科创板上市以来,迈威生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2024年,迈威生 物净亏损分别为9.55亿元、10.53亿元、10.44亿元。 迈威(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迈威生物")近日发布公告称,因涉嫌短线交易,公司董事 长兼总经理刘大涛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迈威生物正值冲刺港股 上市的关键期,业绩持续亏损的情况下,董事长又遭立案调查,这无疑给公司上市之路增添变数。 董事长去年领薪超270万 公告显示,因涉嫌短线交易,中国证监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 法》等法律法规,决定对迈威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大涛立案。 对此,迈威生物表示,本次事项系对刘大涛个人的调查,不会对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