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电商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重生的TA|TikTok“拓荒者”变身义乌老板:“不追风口,我造风口!”
新浪财经· 2025-05-31 10:06
行业趋势与市场布局 - 北美Z世代消费者追求"快时尚美容",偏好高颜值、易操作且兼具品质与创新的个护家电产品 [2] - 义乌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达61.8%,中东、拉美、非洲订单同比增长25%,新兴市场成为业务重心 [4] - 全球贸易震荡背景下,义乌7.5万个商铺通过分散化布局降低单一市场波动敏感性,形成韧性贸易网络 [4] 公司战略转型 - 从日本轻奢婚纱品牌TIGLILY创始人转型至跨境电商,品牌年销售额曾破千万人民币 [7] - 早期尝试亚马逊受挫后转向TikTok Shop,复制国内抖音玩法成为英国站头部卖家,但受限于平台初期不稳定性 [8][10] - 2024年聚焦个护小家电垂类,80%客户来自亚非拉国家,看重中国制造的质价比优势 [13] 商业模式创新 - 开发独立站"Pacific Word"整合AI拍照搜品功能与1688货源,实现轻资产运营和长尾客户服务 [13][18] - 融合TikTok流量入口、独立站与线下档口,两个月内实现正向现金流 [18] - 推动传统档口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引流与线下融合重构获客模式 [19] 产品与供应链 - 智能卷发器等个护家电因满足"快时尚美容"需求在法国市场热销 [2] - 选品策略侧重客单价较高且具科技属性的小家电品类,强化供应链源头把控 [13] 行业活动动态 - 首届"好博会"将于北京召开,汇聚阿里、京东等四大电商平台,首创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助力企业对接全球贸易资源 [21]
一个暴富神话消失
投资界· 2025-05-29 15:2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跨境电商行业过去十年的草莽掘金时代结束,暴富神话退潮,商家销量普遍降至高峰期三分之一[1] - 美国取消中国商品"小额免税"政策导致关税飙升,高度依赖直邮小包模式的中国玩家受直接冲击[1] - 欧盟拟对入境小包裹征费,政策不确定性成为行业新常态[1] - TEMU、SHEIN等平台被迫从依赖免税小单和极致低价的模式转型[1] 政策影响与市场反应 - 美国2025年4月取消800美元以下中国商品免税待遇,包裹需缴纳120%或每件100美元关税[5] - 关税政策导致亚马逊近1000种商品平均涨价30%,如充电宝从110美元涨至135美元[6] - TEMU成为首个停止从中国直接向美国发货的平台,美国站全托管商品大规模下架[8] - 中美经贸会谈后关税从120%降至54%,TEMU随即通知商家准备恢复全托管业务[8][9]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从2018年的238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38万亿元,五年增长10倍[17] - 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17] - 美国小额免税政策(800美元门槛)曾是TEMU等平台扩张的关键助推器[18] - TEMU两年内超越eBay成为全球访问量第二的电商网站,2024年GMV预计超500亿美元[19] 商业模式演变 - TEMU首创"全托管模式"消除商家运营门槛,仅需供货即可[22] - 全托管模式使商家丧失定价权,催生兼具灵活性的"半托管模式"[24] - TEMU推出Y2新模式支持国内直发美国,履约时效延长至14个工作日[31] - 各大平台将招商重点转向半托管模式,速卖通、SHEIN等纷纷跟进[25] 市场格局变化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中国至美国集装箱预订量七天内激增277%[27] - 中小微企业及低价卖家可能被迫退出美国市场,品牌化卖家将获更多份额[28] - TEMU流量明显向半托管商家倾斜,全托管模式受冲击[29] - TEMU降低美国商家入驻门槛,并拓展欧洲、中东等新市场以降低风险[31]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32] - 欧洲市场预计将贡献TEMU全球份额的35-40%,可能超越北美[32] - 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从低价出口转向品牌化高附加值策略[32] - 跨境电商门槛提高,行业进入关注盈利性增长的新阶段[32]
跨境电商的暴富神话消退了
创业邦· 2025-05-28 10:45
跨境电商行业现状 - 过去十年跨境电商草莽掘金时代结束 暴富神话退潮 商家销量普遍降至高峰期三分之一 [2] - TEMU等平台携中国供应链出海 分食小众市场 美国取消"小额免税"政策导致关税飙升 直邮小包模式受直接冲击 [2] - 欧盟拟对150欧元以下商品取消免税门槛 东南亚多国加强税收监管 全球政策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 [5][6] 政策冲击与市场反应 - 美国2025年4月取消中国商品小额免税 5月起对800美元以下包裹征收120%关税 导致TEMU全托管商品大规模下架 [7][10][13] - 亚马逊近1000种商品平均涨价30% 充电宝等品类涨幅超20% 平台计划标注关税导致价格涨幅 [12] - 中美经贸会谈后关税从120%降至54% TEMU迅速恢复全托管备货 但低关税红利期终结 [14]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跨境电商历经B2B信息展示(1999)、在线交易(2004)、B2C爆发(2014)三阶段 2014年后政策支持+平台扩张推动快速增长 [17][18][19] - 2023年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38万亿元 同比增15.6% 五年规模翻10倍 美国800美元免税政策曾是扩张助推器 [25][27] - 国内电商红海竞争倒逼出海 TEMU、SHEIN、TikTok Shop、速卖通组成"四小龙" 威胁亚马逊霸主地位 [23][24][25] 平台竞争策略 - TEMU凭借全托管模式(商家仅供货 平台负责运营履约)两年内GMV超500亿美元 2025年目标700-800亿 [29][31][35] - 全托管模式导致商家丧失定价权 行业转向半托管模式(物流定价自主) 速卖通率先转型 TEMU跟进调整 [41][42][43] - TEMU推出Y2新模式支持国内直发美国 物流时效延长至14天 同时降低美国商家入驻门槛以分散风险 [53][54] 未来趋势 - 美国关税政策加速行业洗牌 白牌/低价商家退出 具备品牌溢价和供应链整合能力者胜出 [48] - 欧洲市场或贡献TEMU全球35-40%份额 超越北美 平台加速向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扩张 [55] - 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品牌化与高附加值策略成为关键 海外仓和半托管模式将成主流 [50][56]
跨境电商的暴富神话消退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18:34
跨境电商行业现状 - 过去十年跨境电商草莽掘金时代结束 暴富神话退潮 商家销量降至高峰期三分之一 [1] - TEMU等平台涌入导致市场竞争加剧 美国取消小额免税政策直接冲击直邮小包模式 [2][10] - 欧盟拟对小包裹征税 东南亚市场加强监管 政策不确定性成行业新常态 [3][7][8]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2024年4月美国取消中国商品小额免税 5月起对800美元以下包裹征收120%关税 [12] - 关税导致亚马逊近1000种商品平均涨价30% TEMU暂停中国直发美国业务 [14][17] - 中美经贸会谈后关税从120%降至54% TEMU迅速恢复全托管备货 [19][20][22] 平台商业模式演变 - TEMU首创全托管模式 商家仅供货 平台负责运营履约 两年GMV超500亿美元 [50][54][44] - 半托管模式兴起 商家获定价权与物流自主权 速卖通 TEMU等重点推广 [57][60] - TEMU推出Y2新模式 支持国内直发美国 物流时效延长至14天 [74] 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跨境电商四小龙(速卖通 TEMU SHEIN TikTok Shop)威胁亚马逊霸主地位 [36] - 2023年行业进出口2.38万亿元 五年增长10倍 2024年达2.63万亿元 [37][38][39] - TEMU超级碗广告投入1400万美元 两年成为全球访问量第二电商平台 [43][44] 供应链与商家策略 - 关税窗口期中国至美国集装箱预订量激增277% 商家抢抓90天出货期 [63][66] - 中小白牌商家面临淘汰 品牌化与海外仓布局成生存关键 [67][69][72] - TEMU降低美国商家入驻门槛 欧洲市场或贡献35-40%份额 [75][76] 行业未来趋势 - 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品牌化与高附加值策略成必然方向 [77] - 全托管向半托管转型 提升客单价与物流效率优化盈利模型 [72] - 全球电商版图重塑 政策风险倒逼平台多元化市场布局 [75][78]
跨境电商的暴富神话消退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27 17:0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跨境电商行业过去十年的草莽掘金时代结束,商家利润空间大幅压缩,销量降至高峰期三分之一[1] - 美国取消中国商品"小额免税"政策导致关税飙升,直邮小包模式受直接冲击,TEMU等平台被迫调整业务模式[1][7] - 欧盟拟对入境小包裹征费,东南亚市场加强监管(如泰国税务审查、印尼封锁TEMU),全球政策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3][4] 政策影响与市场反应 - 美国5月2日起对≤800美元中国包裹征收120%关税,导致TEMU全托管商品大规模下架,平台转向本地仓发货的半托管模式[7][9] - 中美经贸会谈后关税从120%降至54%,TEMU迅速恢复全托管备货,中国至美国集装箱预订量7天内暴涨277%[10][31][32] - 亚马逊近1000种商品平均涨价30%,TEMU成为首家停止中国直发美国的平台[8][9] 竞争格局演变 - "跨境电商四小龙"(速卖通、TEMU、SHEIN、TikTok Shop)崛起,2023年出口额1.83万亿元(+19.6%),5年规模增长10倍[18][19] - TEMU两年内超越eBay成全球访问量第二,2024年GMV超500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700-800亿美元[20][21] - 亚马逊推出Amazon Haul低价商店应对竞争,行业进入白热化阶段[23] 商业模式创新 - TEMU首创"全托管模式"吸引工厂型卖家,商家仅需供货,平台负责运营/履约,2022年投入百亿资源扶持1万家制造企业[24][25][27] - 半托管模式兴起,赋予卖家物流/定价自主权,速卖通率先推广,TEMU美区流量明显向半托管倾斜[29][30][34] - TEMU推出Y2新模式支持国内直发美国,物流时效延长至14天,平衡仓储成本与政策风险[35]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从价格战转向品牌化,中小白牌商家可能退出,具备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企业将主导市场[33][38] - TEMU加速全球化布局,欧洲市场预计贡献35-40%份额,超越北美成为第一大市场[36] - 跨境电商进入盈利导向阶段,从"低价出口"转向高附加值品牌策略,平台算法将向合规模式倾斜[34][37][38]
Temu停止中国直发美国业务,全面转向美国本土仓库销售
观察者网· 2025-05-06 14:56
业务调整 - 公司将停止通过平台向美国客户直接销售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未来美国市场的销售将转由本地卖家处理[1] - 美国消费者将不再从平台直接购买中国发货的商品,而是购买储存在美国本土仓库内的商品[1] - 新业务模式下平台商品将无需承担额外的进口关税或海关费用,同时避免了外包运输货物所产生的成本[1] 政策影响 -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取消对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货物的小额包裹(价值不超过800美元)关税豁免待遇[1] - 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必须采用正式报关程序并缴纳全额关税及费用[1] - 中国输入美国的电子商务商品最高将面临高达145%的关税[3] 本地化战略 - 公司正积极招募美国本地卖家加入平台,通过本地化物流渠道帮助本土商户触及更多消费者[1] - 为确保本地仓商品充足供应,公司加速招募美国卖家入驻并承担相当比例的仓储租赁成本[3] - 美国本土仓覆盖城市从15个扩展至40个[3] 成本与供应链 - 消费者购买直发商品需承担高达商品价格130%-150%的进口费用,部分订单成本甚至超过商品本身价格的两倍[3] - 公司持续增加美国本土库存以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及海关政策调整[3] - 公司大举挖角亚马逊、沃尔玛等美国本土电商巨头的人才,以40%-60%的高薪招聘高管[4] 财务表现 - 母公司2024年Q4营收110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低于市场预期的1156.2亿元[5] - 2024年母公司近2000亿佣金收入中,公司佣金收入贡献的营收超过一半,但当年亏损额约为35亿美元[5] - 公司4月份大幅降低美国地区的广告营销投入,美国App Store的下载量急剧下降了62%[5] 行业动态 - 同行SHEIN宣布提高产品售价以应对关税调整的压力并计划将美国市场的订单生产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6] - 跨境电商行业正进入一个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的新阶段[6]
中国女CEO在美国爆火,只是个意外?
创业邦· 2025-05-06 11:41
敦煌网近期热度变化 - 4月12日美区App Store排名从300开外直线上升至总榜第二、购物类第一[2] - 4月24日总榜下滑至72名、购物类第8名[3] - 5月1日跌出总榜前200、购物类26名[5] - 一周内排名剧烈波动反映App用户粘性不足[4] 公司基础信息 - 成立于2004年的B2B跨境电商平台,采用"卖家免费入驻+交易抽佣"模式[5] - 覆盖225个国家地区,278万注册供应商,累计买家超1亿[5][6] - 创始人王树彤曾任微软中国高管、思科亚太高管,参与创办卓越网[6] - 2021年提交港交所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净利润从-4312.5万美元改善至58.9万美元,但GMV增速从58%降至19%[11] 历史定位与模式创新 - 被行业称为"电商祖母级别"平台,开创外贸线上交易闭环模式[8][10] - 区别于阿里国际站早期仅提供信息撮合,实现全流程线上交易[10] - 以"低起订量+供应链"填补中小海外买家直采空白[10] - 2006年获凯鹏华盈数百万美元投资,投资人看重创始人带队能力[11] 近期爆火原因分析 - TikTok博主发布奢侈品代工视频引导用户至敦煌网购买平替商品[13] - 美国通胀加剧推动性价比消费,47%塔吉特购物者年收入4-12.5万美元[15] - 特朗普关税政策刺激中国直购需求,4月12日下载量同比增56%[15] - 4月12-15日日均GMV达4000万美元,3000家美国批发商日下单[16] - 平台260万中国供应商覆盖全产业链,鞋服珠宝销量翻倍明显[16] 爆火背后的运营策略 - 利用SHEIN/TEMU减少美国投放的流量窗口期[16] - 美国电商广告成本同比下降8-20%[16] - 通过PR活动和投放推波助澜[16] - TikTok视频含联盟营销成分,部分发布者为供应链参与者[16] 增长可持续性挑战 - 热度快速消退反映偶然性特征,属"流量风口与模式升级共振"[19] - B端业务性质导致C端用户留存困难,存在货不对版差评[19] - 涉嫌侵权风险(如Lululemon否认代工厂授权)[19] - 招商活动收费项目增多(保证金3000-1万元+流量另计)[25] - 市场份额仅1.4%,远低于阿里国际站的26.2%[24] 战略转型尝试 - 2022年升级为集团架构:DHgate+MyyShop+DHLink生态矩阵[25] - MyyShop瞄准社交电商SaaS服务"新微商"群体[25] - 行业建议探索与淘宝等平台合作开辟新路线[24] - 需平衡B端优势与C端拓展的运营体系重构挑战[22][23] 行业竞争格局 - 阿里国际站在其倒逼下于17年前转型线上交易闭环[24] - 当前市场被阿里/字节/亚马逊瓜分[25] - 亚马逊中国B端卖家三年增长近2倍[26] - 核心优势在于连接中国工厂与全球长尾分销的"毛细血管"网络[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