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总量指标
搜索文档
央行报告释放关键信号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1 21:33
货币政策核心思路 -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五大核心思路包括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把握利率汇率内外均衡、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与开放、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 - 央行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2] -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将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创新金融工具,并稳步拓宽附加监管覆盖范围至非银领域 [2] 经济增长与政策协同 -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有望顺利完成 [3] - 央行强调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健康等多重关系,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3] - 宏观政策协同配合可产生"1+1>2"的效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效协同,灵活把握公开市场操作以熨平财政税收、政府债券发行等短期波动 [3] - 2024年政府债券净融资额达11万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12万亿元,央行综合施策维护资金面平稳以支持政府债券顺利发行 [4] 金融总量与信贷结构 - 央行强调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是比银行贷款更全面、合理的金融总量指标 [5] - 当前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随着基数变大,未来金融总量增速下降是自然的 [5] - 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持续保持在8%以上,表明"宽信用"效果正在显现,企业更倾向于发债替换贷款,地方政府也更倾向于使用政府债券 [5] - 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房地产、基建等传统信贷依赖领域增势放缓,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具有"轻资产"特征,贷款需求难以填补传统动能缺口,长远看信贷增速中枢将下移 [6] - 高质量发展阶段不需要片面追求信贷规模垒高,货币信贷应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注重盘活低效利用的存量金融资源 [6] 结构性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9月末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已接近4万亿元,相关领域贷款增速均超过10%,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其中养老产业贷款增速接近60% [7] - 截至2025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042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全部贷款分别高5.7和8.4个百分点 [7] - 民营经济贷款余额71.1万亿元同比增长5.4%,涉农贷款余额53.4万亿元同比增长6.8%,创业担保贷款余额2524亿元,助学贷款余额2944亿元 [7] - 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强科技金融政策引导,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研究制定高碳行业碳核算规则,并研究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 [8]
央行,重磅发布!明确下一阶段政策取向!
券商中国· 2025-11-11 20:24
货币政策执行总结与展望 - 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结前三季度政策执行情况并明确下一阶段政策取向 [1] - 报告认为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 [3][6] - 下一阶段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3][10] 金融总量指标分析 - 观察金融总量要更多看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指标,这些指标比银行贷款更为全面合理 [2][6]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4% [5] - 随着基数变大,未来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一致 [5] 社会融资成本与汇率 - 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下降约25个基点 [5] - 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1055元,较上年末升值1.2% [5] - 当前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 [5] 基础货币与货币创造机制 - 基础货币变动会影响广义货币创造,但二者并非简单一一对应关系 [7] - 银行货币创造渠道更加多元化,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方式也更加丰富 [7] - 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或购买债券等金融资产都会派生出广义货币 [7] 利率体系与资源配置 - 利率及其比价关系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 [8] - 在市场化利率体系下,资金会流向回报率更高的地方,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和各类资产上 [8] - 居民存款增长放缓与非银存款增多,与前期规范同业活期存款利率有关 [9] 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 - 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11] - 研究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研究支持个人修复信用的政策措施 [3][11] - 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3][11] 金融市场发展与开放 -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更多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债融资 [12]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资本项目开放水平,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12] - 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拓展宏观审慎覆盖范围至非银领域 [12]
重磅!央行释放新信号 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
上海证券报· 2025-11-11 19:09
货币政策总体基调 - 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央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1][2] - 政策思路强调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健康性四组关系 [2] - 央行将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2] 金融总量指标与结构变化 - 观察金融总量应更多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指标,因其比银行贷款指标更全面、合理 [1][3] - 2025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中,直接融资占比升至44.4%,较2024年同期和全年分别上升9.6和2.6个百分点 [3] - 当前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万亿元,未来重点将转向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升信贷资产质效 [4] 利率比价关系 - 央行注重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包括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端利率、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等 [1][6] - 市场化利率体系通过套利机制引导资金流向回报率更高的地方,消除无风险套利机会,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7] - 居民存款增长放缓、非银存款增多主要与前期规范同业活期存款利率有关,非银主体存款趋于定期化,更愿持有同业存单 [8] 货币创造机制 - 货币创造关键环节是商业银行通过资产扩张派生出存款,央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 [9] - 货币创造根本上受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及银行自身意愿影响,并非基础货币投放多就必然导致货币创造多 [9] - 除发放贷款外,商业银行购买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也会派生出广义货币,直接融资发展使商业银行资产扩张方式更加多元 [10] 金融改革与科技应用 - 央行将发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双轮驱动作用,研究制定“十五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4] - 将稳妥有序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深化征信数据治理与产品创新,推动完善新型工业化金融服务体系 [4]
中金:年内流动性拐点——8月金融数据点评
中金点睛· 2025-09-15 07:35
社融增速下行与货币供应变化 - 8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存量社融增速从7月的9.0%下降至8.8% 为2024年11月以来首次下行 [2] - M2同比增速持平于7月的8.8% 终止连续4个月改善势头 M1同比增速从5.6%升至6.0% 但上升幅度明显放缓 [2] 信贷需求与利率表现 - 企业短期贷款新增700亿元 同比多增2600亿元(低基数影响) 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居民短期及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200亿元、611亿元和1000亿元 反映整体信贷需求偏弱 [5] - 新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持平于3.1%的历史低位 企业贷款利率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至3.1% [5][8][9] 财政政策支撑力度减弱 - 1-7月政府债净融资9.02万亿元 同比多增4.84万亿元 占同期社融同比增量5.12万亿元的主要部分 但8月政府债净融资1.37万亿元 同比少增2500亿元 [12] - 9-12月剩余新增政府债额度约3.4万亿元 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的5.3万亿元净融资额 预计后续对社融支撑作用下降 [12] 财政存款投放空间与M1增速前景 - 财政存款增速从7月的23.9%下降至16.0% 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进一步投放空间存在 是支撑M2增速持平的因素之一 [15] - M1增速逐季递减 因低基数效应减弱 活期存款环比增速已低于2022-2023年同期 预计四季度同比增速可能快速下行 [16] 金融总量指标趋势与政策影响 - 社融、M1与M2同比增速的10个月连续上升周期(去年10月至今年7月)结束 因高基数和政策重心转向结构性支持 [16][19] - 政策潜在发力方向包括服务消费促进、地方债务化解(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已使用1.44万亿元)、专项债管理优化(1-8月发行进度75%慢于往年)、拖欠企业账款清理(专项债安排资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或5000亿元)及房地产市场调整(多地放松限购及贷款利率) 但单独政策难逆转总量指标下行趋势 [19]
央行,最新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6-13 17:37
金融数据概览 - 5月社融增量2.29万亿元 同比多增2247亿元 新增人民币贷款6200亿元 [1] - 5月末M2同比增7.9% 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 [1] - 金融总量指标持续高于名义经济增速4个百分点左右 处于历史高位 [1] 社融增长驱动因素 - 政府债券净融资1.46万亿元 专项债单月发行4432亿元创年内新高 [3] - 企业债券净融资超1400亿元 5年期AAA级企业债收益率降至1.97% [3] - 置换债券累计发行3.6万亿元 对应置换贷款约2.3万亿元 [7] 贷款市场动态 - 5月企业部门新增贷款5300亿元 降息政策提振提款意愿 [5] - 居民部门新增贷款540亿元 房地产市场回暖带动按揭贷款增长 [5] - 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3.2%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 均同比显著下降 [5] 融资结构变化 - 债券融资对贷款形成替代效应 专项债与银行贷款在基建领域存在重合 [7] - 前4月固定资产投资中预算资金同比增16.7% 显著高于其他资金来源 [7] - 民营及科创企业债券融资积极性提升 直接融资更适配新经济领域 [8] 存贷款差异分析 - 5月新增存款2.18万亿元 理财与存款分流加剧月度波动 [10][11] - 2021年以来存贷款平均增速分别为9%和9.6% 长期看仍匹配 [11] - 银行资产端多元化(债券/非银融出)导致存贷款增长脱钩 [12] 流动性指标 - 5月末M1同比增2.3% 增速较上月提升0.8个百分点 [14] - 活期存款及支付机构备付金等"活钱"增速加快 反映经济活动回暖 [15]
金融总量指标超过名义经济增速的幅度处于历史高位,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快讯· 2025-06-13 16:49
金融总量数据 - 5月社融增量2.29万亿元 同比多增2247亿元 [1] -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近6200亿元 [1] - 5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7.9% 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 [1] 金融总量与名义经济增速关系 - 前些年名义经济增速接近10% 社融及贷款增速略高于10% 两者基本匹配 [1] - 近年宏观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 金融总量增速保持8%以上 高出名义经济增速约4个百分点 [1] - 金融总量指标超过名义经济增速的幅度处于历史高位 持续时间较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