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总量指标
搜索文档
A股震荡回调,债市交投活跃,国债ETF(511010)盘中飘红,近20日净流入超2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13:25
基本面较弱的状态下,国债收益率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建议投资者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国 债ETF(511010)。 中邮证券表示,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对平稳。因实体经济融资渠道多元化,单 一信贷数据变动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更重视金融总量指标,重点观察社融数据。而10月社融 数据同比少增,主要是因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错位的影响,若剔除政府债券错位影响,社融数据较去年同 期仅微降。因此,仅从10月金融数据来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相对平稳,主因仍是经济增长动能转变引 起的自然调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2025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延续宽松基调,兼顾长短均衡
麦高证券· 2025-11-13 19:24
货币政策总基调 - 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心从增量提速转向存量提质[1][11] - 强调做好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1][11] 金融总量与成本 - 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7%,M2同比增长8.4%[2][11] - 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4万亿元,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24%[2][11] - 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37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下降25个基点[2][11] 经济形势判断 -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10月核心通胀企稳回升[2][16] -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环境复杂性增加[2][15] 政策框架转型 - 确立淡化数量目标、强化适配性的调控导向[2][24] - 货币政策从数量型管理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24][25] - 通过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理顺利率传导关系[4][25][28] 融资结构变化 -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例降至48.3%,较2024年同期下降11.7个百分点[24] - 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升至44.4%,较2024年同期提升9.6个百分点[24]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了哪些新信号?
证券日报· 2025-11-13 00:24
本报记者 刘琪 着眼于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报告》在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中提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 资条件相对宽松。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 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 裕。引导银行稳固信贷支持力度,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 标相匹配。 金融总量指标既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也体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的专栏文章强 调,要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前述业内专家表示,过去市场更关注贷款,但在融资结构变化、经济转型加快的背景下,要更 多关注社会融资规模。 "深层次看,高质量发展阶段也不需要片面追求垒高信贷规模,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只盯着贷款增速,既不符合经济规 律,也可能带来僵尸企业难以出清、资金空转等问题。"前述业内专家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 向高质量发展,货币信贷要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这是对新形势下做好宏观金融调控的深刻阐述 ...
南财快评|央行报告为何强调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2 15:37
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 央行对国内经济总形势判断为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1] - 支撑判断的因素包括供给端产能充足、以旧换新政策促使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以及宏观政策积极有为[1] - 相较于二季度报告,本次报告对完成既定增长目标信心更强,并强调需依托国内大循环力量推动经济增长,着力点是消费[1] 物价形势分析 - 10月CPI同比转涨,核心CPI同比涨幅连续六个月扩大,PPI环比年内首次上涨,显示物价温和回升[2] - 自二季度规范部分行业无序竞争导致产能过度扩张以来,行业竞争秩序开始优化,价格出现边际改善[2] - 报告提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宏观政策协同发力,在明年项目投资启动及消费政策加力作用下,物价有望稳中有升[2] 货币政策导向与框架 - 报告重提跨周期调节,将根据国内外形势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改为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2] - 跨周期调节代表十五五期间货币政策将兼顾短期与中长期,并侧重长期和结构方向,以完善调控框架应对未来总量和结构兼具的任务[2] - 货币政策将关注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未来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与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一致[3] 货币政策传导与利率体系 - 央行强调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的需要,制约传导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同类型利率之间存在期限、风险、流动性等方面的错配[4] -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通过规范利率比价,来理顺政策利率-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利率这一传导链条,市场基准利率要围绕政策利率波动,市场利率要根据市场基准利率变化[4] - 将根据不同的利率比价关系,继续完善利率体系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保持银行净息差,保持正向的收益率曲线[4]
下阶段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长江商报· 2025-11-12 14:01
货币政策执行总结与取向 - 前三季度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总量较快增长,9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4% [1] - 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40个和25个基点 [1]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上年末升值1.2%,9月末中间价为7.1055元 [1] 金融总量指标分析 - 观察金融总量应更多关注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指标,这些指标比银行贷款更为全面、合理 [2] - 随着基数变大,未来金融总量增速自然下降,这与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致 [2] 经济金融形势评估 -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通胀走势分化,主要经济体债务规模处于较高水平,全球经济增长和通胀存在不确定性 [2] - 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提振消费政策对物价合理回升有积极影响 [2] 下一阶段政策思路 -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及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3] - 研究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及助力融资发展政策,强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作用,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3] - 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基本稳定,探索拓展央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
赵伟: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搜狐财经· 2025-11-12 12:24
经济形势分析 - 央行判断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并新增“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的表述,对国际环境复杂性担忧加深 [2] - 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忧虑加重,将世界经济增长动能由二季度的“减弱”调整为“不足”,语气更为审慎 [2] - 国内经济形势评估新增“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的表述,突显政策层面对巩固经济复苏态势的重视 [2] - 报告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表明对经济的清醒认知和完成全年增长目标的决心 [2] 货币政策基调 - 政策基调表述由二季度的“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心从政策执行过程转向政策最终效果 [3] - 三季度新增“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的表述,凸显货币政策着力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 [3] - 报告强调“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印证了政策重心向效能转移 [3] - 删除了二季度“防范资金空转”的表述,或意味着相关风险已得到阶段性控制 [3] 货币政策操作与工具 - 提出“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3][6] - 重提“保持汇率弹性”,并删除二季度“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等强硬表述,代之以“强化预期引导” [3] - 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6] - 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6] 金融总量与结构 - 专栏一指出当前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37万亿元,随着基数变大,未来金融总量增速下降是自然的 [7] - 认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同时,贷款增速略低一些也是合理的,反映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 [7] - 专栏二指出长远看,我国金融市场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发展和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总量、金融调控产生深层次影响 [4] 利率比价关系 - 专栏四聚焦“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给出了五组重要关系: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不同类型资产收益率、不同期限利率、不同风险利率 [4] - 央行注重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以支持银行稳定净息差,拓宽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空间 [4]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 - 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重点方向 [6] - 专栏三指出将研究制定“十五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稳妥有序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4]
货政报告解读|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 2025-11-12 09:12
经济形势分析 - 央行判断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新增“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的表述,对国际环境复杂性担忧加深 [2][19] - 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从二季度的“减弱”调整为“不足”,语气更为审慎,显示对增长前景忧虑加重 [2][19] - 国内经济仍面临风险挑战,但新增“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的表述,突显政策层面对巩固复苏态势的重视 [2][20] - 报告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既表明对经济的清醒认知,也传递完成全年增长目标的决心 [2][6][20] 货币政策基调 - 政策表述从二季度的“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心从执行过程转向政策效果与效能 [3][21] - 三季度新增“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的表述,二季度对应表述为把握政策力度和节奏 [3][21] - 在社会融资规模主要依靠政府债券发行的背景下,新表述凸显货币政策着力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 [3][21] - 报告专门强调“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印证了政策重心向效果转移的趋势 [3][21] 货币政策操作 - 报告提出“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发挥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3][7][21] - 汇率方面重提“保持汇率弹性”,并强化预期引导,删除二季度“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等强硬表述 [3][22] - 防风险方面删除了“防范资金空转”的表述,可能意味着相关风险已得到阶段性控制 [3][22] - 报告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 [7][10] 热点议题与专栏分析 - 专栏一指出当前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认为随着基数变大金融总量增速下降是自然的 [8] - 专栏一认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的同时,贷款增速略低一些也是合理的 [4][8] - 专栏二指出直接融资发展、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总量和金融调控产生深层次影响 [4] - 专栏三透露央行将研究制定“十五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稳妥有序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 [4] - 专栏四提出五组重要利率比价关系,包括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银行资产端与负债端利率等,旨在支持银行稳定净息差 [4]
货政报告解读|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11-12 08:40
经济形势分析 - 央行对国际环境的担忧加深,新增“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的表述,并将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从“减弱”调整为“不足”,语气更为审慎[2][19] - 国内经济形势评估新增“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加力巩固”的表述,突显政策层面对巩固经济复苏态势的重视,并提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2][20] - 央行认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6] 政策基调 - 货币政策基调从“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注重政策最终效果与效能[3][21] - 三季度新增“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的表述,凸显货币政策着力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3][21] - 报告强调“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7] 热点议题 - 专栏一指出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已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认为贷款增速略低于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速是合理的[8] - 专栏四提出五组重要的利率比价关系,包括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关系、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利率的关系等,旨在支持银行稳定净息差[4] - 专栏三透露央行将研究制定“十五五”时期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稳妥有序推进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4] 政策操作变化 - 汇率政策方面删除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等表述,重提“保持汇率弹性,强化预期引导”[3][22] - 防风险方面删除了“防范资金空转”的表述,可能意味着相关风险已得到阶段性控制[3][22] - 报告提出“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重点方向[7]
业内专家解读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基金报· 2025-11-11 23:40
货币政策执行总结 - 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总结前三季度政策执行情况并明确下一阶段思路 [1] -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2% [4] - 央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充裕,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为经济回升创造适宜环境 [4] 下一阶段政策思路 - 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4] - 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导向作用 [4] - 把握好利率、汇率内外均衡 [4] - 加快金融市场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4] - 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4] 政策效果与展望 -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持续发力,金融总量较快增长、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位,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5] - 宏观政策协同配合可产生"1+1≥2"的效果,共同支持稳增长、调结构 [5] - 在宏观政策协同发力下,全年5%左右的经济发展目标有望顺利完成 [7] - 需平衡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等关系,抓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落实 [6] 金融总量指标分析 - 观察金融总量应多看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而不仅仅是贷款 [8] - 随着直接融资发展,企业发债融资更便利且成本降低,对银行贷款形成替代 [8] - 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保持在8%以上,表明"宽信用"效果正在显现 [8] - 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具有"轻资产"特征,贷款需求难以填补传统领域放缓的缺口 [8] - 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7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437万亿元,未来金融总量增速自然下降 [10] - 高质量发展阶段需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重点盘活存量金融资源 [9][11] 货币创造与传导机制 - 基础货币变动会影响广义货币创造,但二者非简单对应关系,受银行创造动力等多因素影响 [12] - 商业银行货币派生途径多元,包括发放贷款和购买债券等,均会派生出广义货币 [12] - 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是畅通利率传导机制的客观需要,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13] - 资产配置调整和市值变化影响金融资产结构,股市上涨带来股票总市值上升,相对于存款比重提高 [14] - 居民存款增长放缓、非银存款增多,与规范同业活期存款利率有关,非银主体存款趋于定期化 [14]
【新华解读】央行最新货政报告:金融总量指标需科学看待 保持合理利率比价关系
新华财经· 2025-11-11 22:18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翟卓)《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11日重磅发布,总结 前期成效、分析当前形势,并阐明下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 总的来看,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效有力;同时 与财政政策配合紧密,为政府债券顺利发行提供了助力。后续在各项宏观政策的协同配合下,全年经济 发展目标有望顺利完成。 为更好回应社会关切,报告还设置4个专栏,重点解释了如何科学看待金融总量指标,以及基础货币与 货币的关系等热点话题,持续提升政策透明度和公信力。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发展目标有望顺利完成 报告显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逐步显现,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社会融资成本处于低 位,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截至9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分别增长8.7%和8.4%,人民币贷款 余额270.4万亿元;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等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9月份新 发放企业贷款同比降约40个基点。 以优化结构为例,根据报告,截至9月末,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已近4 万亿元;"五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