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频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高频交易将实施差异化管理
搜狐财经· 2025-07-08 04:17
量化交易监管新规落地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量化交易监管新规正式生效 标志着量化交易进入全程从严监管新阶段 [1] - 程序化交易定义为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或下达交易指令进行证券交易的行为 [1] - 新规旨在加强监管、促进规范发展、维护市场公平 实施细则由三大交易所根据证监会统一部署发布 [1] 程序化交易的双面性 - 程序化交易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但高频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 [1] - 策略趋同和交易共振问题可能加大市场波动 [1] 监管框架与规则细化 - 证监会2023年5月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 作为总体框架性制度安排 [1] - 交易所细则细化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 [1] 高频交易差异化监管 -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 或单日申报/撤单≥20000笔 [2] - 差异化要求包括增加报告内容、提高收费标准、会员从严管理等 [2] - 禁止利用程序化交易影响系统安全或进行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2]
量化交易新规落地,高频交易戴上“紧箍咒”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2:31
程序化交易新规核心内容 - 《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于7月7日正式实施 新规从2024年6月公开征求意见到2025年4月推出 最终7月落地 逐步推进量化交易监管 [1] - 新规核心指向对高频交易的精准监管和异常交易的严格约束 通过"速度限制、规则堵漏、穿透监管"重塑市场生态 [1] - 量化行业从"微秒级速度竞争"转向"中低频策略有效性竞争" 机构需从"拼速度"转向"拼质量" [1][19] 高频交易监管要点 -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明确: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或单日≥2万笔 需接受差异化收费和额外报告监管 [3][5] - 实行差异化收费机制 提高高频交易的流量费、撤单费 每笔1元委托费加5元撤单费使高频策略盈亏平衡点提升30%-50% [3][6] - 全面暂停融券T+0交易 禁止当日卖出、次日还券操作 [3] 新规对量化行业影响 - 高频策略收益可能下降30%-50% 部分中小私募因合规成本上升面临淘汰 依赖年化200倍以上换手的高频做市策略可能失效 [6] - 头部机构优势巩固 幻方量化、明汯投资等以中低频策略为主 已提前完成合规调整 受影响较小 [6] - 行业集中度提升 依赖高频策略的中小机构需转型或退出 技术储备不足者面临出清压力 [6] 市场生态变化 - 流动性质量改善 减少"幌骗交易"等虚假流动性 真实供需更易反映在价格中 [6] - 公平性增强 削弱高频交易技术碾压优势 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6] - 引导资金流向蓝筹股 避免小盘股过度波动 预防小微盘股大幅下行风险 [10] 交易数据变化 - 新规实施首日两市成交额1.22万亿元 较上一交易日缩小逾2000亿元 [8] - 量化资金约占A股总成交额20%-30% 前一日1.4万亿元成交量中约3000多亿元来自量化资金 [9] - 成交额下降与新规限制量化交易有关 但市场仍维持高位运行 [9][10] 机构应对策略 - 头部量化私募策略换手率普遍为80-150倍 远低于300笔/秒的红线 已提前调整风控标准 [14][15] - 量化竞争维度从技术执行速度转向策略研发深度 中低频与基本面量化策略将成为主流 [18] - 机构需构建全覆盖合规管理体系 深化多因子模型创新 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18]
量化交易新规落地实施 对市场影响几何
深圳商报· 2025-07-07 21:55
程序化交易新规实施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实施《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 核心内容包括高频交易监管 异常交易行为界定 差异化收费机制 以及全面暂停融券T+0交易 [1] - 新规明确高频交易标准: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超300笔或单日超20000笔 并对频繁申报撤单等"幌骗交易"实施差异化收费 [1] - 新规禁止通过融券实现"当日卖出次日还券"的类T+0操作 切断短线套利路径 [1] 监管范围与标准统一 - 北上资金通过沪股通进行量化交易需与国内机构执行统一监管标准 消除监管套利空间 [2] - 监管导向围绕"强监管 防风险 促高质量发展"主线 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 交易行为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 [2] 市场影响分析 - 头部量化机构受影响有限 因其资管产品较少涉及高频交易 部分机构已转向开发低换手率的长周期策略 [3] - 依赖高频交易的私募管理人面临较大冲击 需调整系统适应监控标准 加强合规建设 运营成本上升 极高报撤单频率策略可能被淘汰 [3] - 新规推动A股从"速度博弈"转向"质量博弈" 散户主观交易有效性可能回升 但需警惕小盘股流动性收缩风险 [4] 投资策略建议 - 短期规避高频资金主导的小盘股 尤其是日均成交额低于5000万元的标的 [4] - 中长期布局流动性溢价提升的蓝筹股和基本面良好的科技成长股 关注市场定价逻辑向基本面回归的趋势 [4]
量化交易新规正式实施,如何趋利避害突出公平?
中国经营报· 2025-07-07 20:46
中经实习记者 孙汝祥 记者 夏欣 北京报道 自7月7日起,沪深北交易所此前4月公布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即"量化交易新规")正式实 施。 新规明确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账户全日 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2万笔以上。与此同时,新规通过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高频交易监管。 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量化交易具有"双刃剑"效应,新规在强化监管约束的同时, 也有助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提升资本市场公平性。而针对"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这个最大的国情和 市情,专家建议要进一步优化各项规则,保证中小投资者有公平的交易机会。 亦有专家指出,量化交易让散户被动退出,至少应该限制量化交易,否则长此以往会使A股流动性下 降。 加强差异化监管 根据量化交易新规,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笔数合计最高达到300笔以上,或者单账户全日申报、撤单 笔数合计最高达到2万笔以上的交易,被认定为高频交易。 针对高频交易,交易所进行了差异化监管安排。 一是要求存在高频交易情形的投资者,额外报告高频交易系统服务器所在地、系统测试报告和系统故障 应急方案等信息。 二是设置瞬时申报速率异 ...
量化交易新规7月7日起实施!百亿私募详解变化,高频交易将“降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16:37
量化交易新规实施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实施《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 [1][2] - 新规明确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以及短时间大额成交等四类异常交易行为的构成要件 [2] - 单个账户每秒申报、撤单最高笔数达300笔以上,或单日申报、撤单最高笔数达20000笔的情形属于高频交易 [2] 对量化策略的影响 - 高频阿尔法策略(年化换手200倍以上)和一篮子股票的期现套利策略会受到一定冲击 [1][3] - 新规限制的是高频交易而非量化投资本身,监管本质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4] - 量化管理规模扩大将导致超额收益下滑,超额红利逐渐消失,降频成为必然趋势 [4] 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 -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深两市成交额1.21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199亿元 [2] - 新规为程序化交易确立统一监管标准,有利于提升市场活力与韧性 [3] - "幌骗交易"等不当行为将受打击,"伪量化"和其他干扰市场的程序化交易行为将被清理 [3] 机构应对与行业竞争 - 大型机构更有能力快速适应监管变化,推动头部机构形成良性竞争 [4] - 券商系统监测是新规落地面临的主要挑战,对系统稳定运行要求极高 [7] - 行业竞争将更加精细化,比拼投资端表现、客户服务能力、产品设计及费后收益 [8] - 百亿以上量化私募稳定性更强,成长型量化管理人在细分策略上可能更具优势 [8]
重磅!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集体出手!
天天基金网· 2025-07-07 13:07
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核心内容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 将于2025年7月7日正式实施 预留3个月过渡期用于市场主体适应性调整 [1] - 监管目标包括降低程序化交易对普通投资者的过度优势 减少市场操纵和过度投机 提升市场整体稳定性 [1] - 中证协配套发布《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示范文本)》 明确券商与投资者权利义务 规范程序化交易行为 [1][7]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 - 上交所细化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 1) 瞬时申报速率异常:1秒内申报/撤单笔数达特定标准 [2] 2) 频繁瞬时撤单:全日多次出现1秒内申报又撤单 且撤单比例达特定标准 [2] 3) 频繁拉抬打压:全日多次出现个股1分钟内涨跌幅及成交占比达特定标准 [2] 4) 短时间大额成交:1分钟内主要指数涨跌幅及主动买卖金额占比达特定标准 [2] - 高频交易量化标准: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 或全日申报/撤单≥20000笔 [2] 高频交易监管强化措施 - 额外报告要求:高频交易者需补充报告系统服务器位置 测试报告 故障应急预案等信息 [3] - 设置针对性监管标准:针对申报速率快 撤单频率高等特点制定特殊监管指标 [4] - 从严监管措施:对高频交易异常行为可从严从重采取自律管理 要求券商加强客户管理 [5] - 差异化收费机制:研究对高频交易者收取更高流量费 撤单费 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交易频率 [5] 对量化行业的影响 - 量化私募面临更高合规成本 需强化风险管理体系 优化资金端管理(如错峰发行策略提升客户留存率) [6] - 高频做市/套利策略成本显著上升 需重新评估盈利能力 额外报告要求和差异化收费增加运营压力 [6] - 行业竞争焦点转向合规治理能力与资金精细化管理水平 [6] 券商程序化交易规范 - 中证协示范文本包含25条条款 涵盖交易报告 行为管理 高频交易监管 违约责任等 [7] - 明确券商有权对程序化交易实施管理 对高频交易采取差异化从严监管 [7] - 非强制性文本 券商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使用 [7]
【财经分析】北交所程序化交易新规生效 从速度竞争到策略创新成共识
新华财经· 2025-07-07 10:33
程序化交易新规实施 - 北京证券交易所《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于2025年7月7日正式实施,旨在细化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及高频交易监管等事项 [1][2] - 细则明确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构成要件:瞬时申报速率异常、频繁瞬时撤单、频繁拉抬打压、短时间大额成交 [2] -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为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最高300笔以上或全日申报/撤单最高20000笔以上 [2] 市场影响与机构应对 - 市场对新规实施已充分前置应对:2024年6月头部量化机构开始策略降频,2025年6月量化私募提前自查,过渡平稳 [3] - 高频套利、日内回转等依赖速度的策略收益面临下滑,机构需转向低频量化或基本面量化策略 [3] - 指数增强、市场中性等大容量策略受影响有限,因其换手率普遍低于200%且单股交易金额占比不足0.5% [4] 行业长期发展导向 - 细则推动量化行业从速度竞争转向策略创新,提升市场公平性,减少高频交易对中小投资者的干扰 [3][4] - 高频交易差异化收费政策预留空间,未来高频交易成本可能大幅增加,套利空间压缩 [4] - 头部机构凭借技术及合规优势占据主导,中小机构需在细分领域创新突围,行业将更注重策略稳健性与数据创新性 [6] 监管与合规要求 - 北交所可对程序化异常交易采取自律监管措施或纪律处分,并协同证监会派出机构进行现场检查等 [5] - 证券业协会发布《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示范文本)》,规范程序化交易报告、高频交易管理等流程 [5] - 程序化交易需建立实时监控与动态预警机制,评估策略对市场影响,避免扰乱正常交易秩序 [5][6]
重磅!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集体出手!
新浪财经· 2025-07-07 08:43
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 - 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于2025年7月7日正式实施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 预留3个月过渡期用于市场主体适应性调整[1] - 新规通过加强监测监控和健全高频交易监管 旨在降低程序化交易对普通投资者的过度优势 减少市场操纵和过度投机 提升市场稳定性[1] - 中证协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委托协议(示范文本)》 指导券商规范开展程序化交易 明确各方权利义务[1][7] 高频交易监管细则 - 上交所细化四类程序化异常交易行为:瞬时申报速率异常(1秒内申报/撤单笔数超标)、频繁瞬时撤单(全日多次1秒内申报撤单且撤单比例超标)、频繁拉抬打压(个股1分钟内涨跌幅及成交占比超标)、短时间大额成交(1分钟内指数波动及主动买卖金额占比超标)[2] -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 或全日申报/撤单≥20000笔[2] - 监管措施包括:额外报告义务(系统服务器位置、测试报告等)、针对性异常交易监管标准、从严自律管理措施、差异化收费方案(拟收取更高流量费/撤单费)[3] 行业影响与应对 - 量化私募行业面临更严格合规要求 需构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加强资金端精细化管理(如错峰发行策略提升客户留存率)[4] - 高频做市/套利策略成本显著上升(额外报告义务+差异化收费) 需重新测算盈利能力[4] - 券商需参照中证协示范文本(25条内容涵盖报告/行为管理/高频交易等)与客户订立协议 明确禁止行为和管理权限[7][8]
A股大消息!明日实施
中国基金报· 2025-07-06 17:03
程序化交易新规实施影响 - 《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 推动量化投资从"速度竞争"转向"深度竞争" 主要针对不规范高频交易行为 而非量化核心逻辑 [1] - 新规设定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以上或单日累计2万笔以上 业内已提前完成系统适配 [2] - 监管推动量化行业整体向中低频、长线策略转型 年化换手率200倍以上的极端高频策略需调整 但占比很低 [2] 量化行业策略转型方向 - 高频因子受限后 中低频量价因子重要性提升 包括日线/周线级别的趋势、动量、波动率、成交量形态等 [3] - 部分高频资金将向中低频迁移 策略组合需在内在价值判断与量价策略间实现新平衡 [3] - 机构需优化交易算法与拆单逻辑 构建低相关性策略组合 审慎评估策略容量以匹配管理规模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依赖极高报撤单的"伪高频策略"机构将被淘汰 技术储备与合规成本强化马太效应 头部机构优势明显 [4][5] - 中小机构可通过垂直领域创新突围 如细分赛道另类因子 或转型为技术供应商 [5] - 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但难以形成寡头垄断 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机构仍有差异化发展空间 [6][7] 量化市场长期发展趋势 - 国内量化管理规模将持续扩大 但超额收益随规模增长不可避免下行 [6] - 衍生品工具丰富将推动策略类型多元化 缓解当前同质化问题 [6] - 投资策略存在容量上限 业绩与规模存在矛盾 行业将保持充分竞争状态 [7]
A股大消息!明日实施
中国基金报· 2025-07-06 16:40
程序化交易新规实施影响分析 - 《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 推动量化行业从"速度竞争"转向"深度竞争" [1] - 新规主要针对不规范高频交易行为 对量化投资核心逻辑影响有限 [1][3] - 业内已做好设备和系统适配 总体影响不大 [3] 高频交易监管标准 - 高频交易认定标准: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300笔以上 单日累计2万笔以上 [3] - 标准从2023年9月首次提出 已有一年多过渡期 [3] - 大机构阿尔法策略换手率普遍不高 年化换手率200倍以上策略占比很低 [3] 量化行业降频趋势 - 全行业平均频率适度下移 中高频策略仍是阿尔法核心来源 [3] - 高频因子受限 中低频量价因子重要性显著提升 [5] - 部分高频交易资金将向中低频迁移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新规加速行业优胜劣汰 依赖极高报撤单策略的机构面临挑战 [7] - 头部机构优势明显 但"小而美"团队仍可凭垂直领域创新突围 [7] - 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8] 策略转型方向 - 策略多样化成为趋势 "高频+中频+低频"组合将更普遍 [8] - 需要持续优化交易算法 构建更多样化低相关性策略组合 [8] - 深耕特色策略 提升有效性和差异化水平成为中小机构核心任务 [9][10] 量化行业发展展望 - 国内量化管理规模将持续扩大 但超额收益将随规模增长下行 [10] - 衍生品丰富将带来策略类型多样化 缓解同质化问题 [10] - 行业难以形成真正寡头垄断 大小机构将并存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