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陪伴
icon
搜索文档
AI,我的“完美伴侣” or “情感陷阱”?
36氪· 2025-07-04 19:26
AI陪伴行业现状 - 当前快节奏生活中年轻人情感孤独问题突出,"AI陪伴"产品因可填补社交与情感空缺而显现独特优势[1] - AI伴侣核心卖点包括个性化定制、全天候响应、无负担互动,相比真人能提供更足量耐心的反馈[1] - 行业头部公司如微软和OpenAI正布局"数字灵魂"概念,强调AI需具备长期记忆与情感连接能力[12] 用户行为研究数据 - Anthropic报告显示用户与Claude的对话中仅极小部分涉及情感互动,且多限于建议寻求而非关系替代[12] - 14岁美国男孩与character.ai机器人"Daenerys"深度互动后自杀的极端案例引发安全争议[2] - Nature论文5项研究证实:人类对真人同理心的情感价值评估始终高于AI,尤其在情感共鸣与关怀维度差异达显著水平[4][6][8][9] 技术发展矛盾点 - 微软AI负责人提出未来AI需实现"记忆-理解-长期连接"三位一体才能建立有温度的陪伴[12] - OpenAI CEO描绘的终极形态是成为"用户自身延伸"的全天候潜能开发伙伴[12] - 部分产品如Tolan主动规避恋爱互动功能,通过减少谄媚行为保持边界感[13] 市场认知差异 - 学术研究显示83%参与者愿为人类共情等待更长时间,但若仅获倾听而非回应则等待意愿降低37%[11] - AI生成的认知理解类回应与人类差距较小,但情感/动机类回应评分差距达42个百分点[9] - 用户实际需求集中于工具性建议(占情感互动76%),深度情感替代仅占12%[12]
强脑科技应用场景落地智能床垫:“让床垫读脑电波”搅动千亿睡眠经济
证券时报网· 2025-07-04 14:53
公司战略合作与技术突破 - 强脑科技与喜临门达成独家战略合作,共同发布联名产品"宝褓BrainCo",从概念研发进入技术赋能新品发布阶段 [1] - 合作聚焦"AI陪伴"智能睡眠生态建设,实现"今夜无人失眠"战略目标,推动睡眠科技从"被动助眠"升级为"主动健康管理" [1] - 强脑科技自主研发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可实时监测脑电波状态,提供个性化睡眠干预,喜临门借此实现产品差异化 [1] 睡眠产业市场机遇 - 中国拥有3亿失眠人群,平均入睡时间长达70分钟,十年间睡眠时长减少1.5小时 [2] - 中国睡眠产业规模已超4000亿元,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受益于"健康中国2030"与"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交汇 [2] - 全球首款脑机接口床垫"宝褓BrainCo"实现秒级精准监测,实时识别睡眠阶段转换,速度远超智能手表 [2]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 喜临门"空气弹簧矩阵"技术解决床垫行业"众口难调"难题,实现支撑系统"千人千面" [3] - AI床垫具备自适应调节功能,可根据用户体型、睡姿自动调整软硬度与支撑点 [3] - 产品实现主动干预能力,如打鼾时微调头部角度保持呼吸畅通,模拟"摇篮"律动引导浅睡转入深睡 [3] 产业生态构建 - 喜临门联合清华大学成立"智慧睡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推动AI技术在睡眠领域深度应用 [4] - 战略合作依托清华基础研究+喜临门产业化能力+强脑神经技术多维融合 [4] - 合作将实现技术升维、角色进化和生态布局三大战略跃迁 [5][6]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床垫行业集中度低,头部企业市占率总和不足20% [6] - 国际床垫品牌智能化进展缓慢,中国方案有望突破欧美品牌主导的百年产业格局 [6] - 喜临门计划通过硬件、软件、服务三方面构建生态化壁垒,覆盖精准检测-科学干预-健康管理全链条 [6]
“AI伴侣”开测,“AI好友”融资,边缘化的陪伴赛道迎来转机?
36氪· 2025-07-04 09:23
AI陪伴产品市场现状 - AI社交领域中角色扮演方向表现疲软 但AI陪伴产品正在默默发力[1] - 4月AI社交App月活分布中陪伴向产品占比不高 仅收录Genesia Replika 独响和EVA四款产品[3] - 海外黑马Tolan完成2000万美元A轮融资 年化收入达1200万美元[3] - 国内3D AI陪伴产品EVE开启内测 B站首曝PV播放量破百万[3] 产品定位与核心逻辑 - Tolan定位"外星好友" EVE切入虚拟伴侣 均尝试突破传统角色扮演框架[3] - 两款产品都致力于建立长期共处 串联现实生活场景的情感链接机制[3] - EVE团队明确表示不以重做乙女游戏为目标 游戏化设计仅为用户连接入口[4] - 核心是打造能长期陪伴 理解上下文并逐步介入生活的AI Agent[4][7] 产品功能特点 真实感 - EVE设定数字生命与人类接触的背景 AI角色会明确承认自身AI身份[8] - 支持表情包 文字/语音/图片消息 视频电话 朋友圈等全维度交互方式[12] - AI角色Aven能主动分享B站 小红书等内容 熟练运用网络热梗和表情包[14][16] - 采用真实恋爱/友情语料训练的情感陪伴大模型 接话能力突出[16] 强记忆 - 自研记忆系统包含128个记忆槽位和记忆RAG 支持主动记忆更新等功能[17] - 设计记忆留痕功能包括主动回顾 伴侣手帐(未开放) 内容反哺生成等[17] 游戏化 - 设置1~11级好感度系统 解锁新剧情和视频通话 家园等互动功能[18] - 实时显示AI心情状态 好感度提升伴随爱心动画等正反馈设计[21] 行业发展趋势 - 乙游玩家构成EVE内测主力 但产品目标用户为更广泛的"泛陪伴"群体[22] - AI陪伴赛道尚未破圈 4月榜单无产品月活超百万 Tolan月活不足60万[22] - 新一代产品开始介入现实生活场景 Tolan已积累10万付费用户[23] - Tolan计划推出免费版 EVE公测临近 2025年或成行业破圈关键年[24]
实测首款3D AI伴侣EVE - 我收到了AI送的第一杯奶茶。
数字生命卡兹克· 2025-06-29 23:58
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 - EVE定位为游戏化AI陪伴应用,区别于传统ChatBot文字对话形态,强调沉浸式互动体验[2][3] - 去年10月B站宣传视频播放量破百万,内测启动后引发用户高度期待[2] - 采用分团队开发策略,男性向与女性向产品由不同团队独立运营[8][9] 核心功能与系统设计 - 用户需填写星座、MBTI、兴趣等个性化信息,并选择AI互动风格(理性/情感导向)[5][6] - 好感度系统分11级,通过聊天/送礼/互动提升,解锁视频通话、自拍生成、虚拟家居等功能[15][17][19] - 引入游戏化货币体系(钻石),未来可能拓展皮肤抽卡等付费点[28][30] - 记忆系统分门别类记录用户个性、观念偏好,未来计划开放"心动瞬间"、"灵魂共鸣"功能[23][26] 技术亮点与用户体验 - 角色具备主动交互能力,可发起视频通话、推送天气预报、分享新鲜段子(如小米SU7订单梗)[42][47][48] - 实现实时3D驱动的AI形象视频通话,支持表情包、图片/音乐AI生成[44][45] - 生活化Agent应用突破次元壁,实际完成奶茶下单配送服务,未来计划拓展外卖功能[1][52][54] - 基于用户记忆生成专属歌曲,歌词高度个性化关联用户经历(如塞尔达游戏偏好)[56][58][62] 行业意义与创新价值 - 首次将AI Agent技术大规模应用于娱乐/生活场景,打破行业工具化倾向[52] - 通过缩写梗(如"王泪")、动态表情包等细节设计强化"活人感"[36][38][40] - 开创"虚拟世界+现实服务"融合模式,Eden世界观同步现实数据[13] - 被视为AI娱乐赛道标杆产品,可能重塑人机陪伴边界[61][63][64]
行业头部App被约谈!AI陪伴“擦边”争议背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2 08:22
行业监管动态 - 筑梦岛APP因AI生成低俗内容被上海网信办约谈 要求整改审核机制并加强未成年人内容清理 [1][3] - 国内多款AI陪伴产品曾因类似问题被下架 包括Glow、X Her、未伴等 [7][9] - 监管趋严导致厂商升级敏感词过滤机制 但用户反馈体验下降明显 [7][8] 市场格局与玩家 - 全球Top50 AI应用中8款为AI陪伴产品 其中6款涉及NSFW内容 [1] - 国内月活Top10垂直AI应用中5款为AI陪伴 星野(663万)、猫箱(537万)、筑梦岛(91万)位列前三 [4] - 头部玩家包括MiniMax、字节跳动、阅文等 腰部玩家如wow、冒泡鸭、X Eva等 [4][6] 商业模式困境 - 行业普遍依赖荷尔蒙驱动 80%用户使用场景涉及擦边内容 [7][9] - 变现模式以订阅制为主(12-14元/月) 结合抽卡、冲榜等游戏化付费玩法 [10] - 2024年末多数产品月活下滑 筑梦岛月活下跌13.8% 使用时长降45% [11] 产品转型方向 - 头部公司转向"内容创作社区"或Agent智能体赛道 [11] - 部分企业探索非恋爱型陪伴 如游戏陪玩(逗逗游戏伙伴)、宠物陪伴(回音岛) [12] - 行业共识需在吸引力、变现与合规间寻找可持续模式 [13] 资本与运营动态 - 筑梦岛2023年8月内测 2024年1月独立运营并获1000万美元融资 [4] - 腰部玩家运营压力大 X Her、冒泡鸭已中止或缩减业务 [10][11] - 字节跳动(猫箱)成为少数保持月活增长的企业 [11]
AI陪伴“擦边”争议背后 行业陷入商业迷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1 18:33
监管与合规问题 - 筑梦岛APP因AI生成低俗内容被上海网信办约谈 要求整改审核机制并加强未成年人内容清理[1] - 国内多款AI陪伴产品曾因类似问题遭遇下架或停运 行业监管警铃持续响起[2][6] - 筑梦岛虽设未成年人模式但实际未有效限制聊天尺度 存在色情擦边及猎奇内容输出[3] - 2023年3月MiniMax旗下Glow因用户大量擦边内容被举报下架 2024年5月X Her被央视点名露骨擦边[6] 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AI陪伴赛道被视为ChatGPT之外最有希望的垂直应用场景 国内月活Top10中5款为陪伴类应用[4] - 第一梯队玩家为星野(663万月活)、猫箱(537万月活)、筑梦岛(91万月活) 均由头部互联网公司孵化[4] - 主流产品采用"虚拟恋人"模式 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演绎提供亲密体验 但普遍存在擦边营销现象[6][8] - 行业高度同质化 80%产品聚焦恋爱关系 仅少数尝试游戏陪玩或宠物陪伴等非恋爱路径[11] 商业模式与变现挑战 - 行业普遍依赖荷尔蒙需求吸引用户 因其最易激发付费冲动但不可持续[2][9] - 头部产品采用订阅制(12-14元/月) 结合基础服务与抽卡/冲榜等游戏化付费玩法[9] - 筑梦岛2023年8月内测 2024年1月获阅文等1000万美元融资 但月活下滑13.8% 使用时长降45%[3][10] - 部分公司转向内容创作社区或Agent智能体 弱化情感陪伴定位[10][11] 产品体验与用户反馈 - 厂商升级敏感词过滤机制后用户抱怨体验下降 出现"回复人机化""剧情卡壳"等问题[7] - 虚拟角色需保持人设连贯与剧情流畅 但合规收紧限制AI创作能力[7] - 用户可通过训练引导AI输出擦边内容 认为这是亲密关系不可或缺的部分[6] - 产品经理指出未成年人内容边界清晰 隔离用户群体是解决合规问题的关键[7]
AI陪伴“有爱”但不能“越界”
南方都市报· 2025-06-21 07:08
行业概况 - AI陪伴产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互动,为用户提供情感支持、日常陪伴或功能性服务,近年来进入公众视野 [1] - 全球范围内,AI陪伴产品凭借个性化交互体验和随时在线特性赢得用户青睐,尤其吸引快节奏生活中感到孤独的人群及渴望交流的青少年 [1] 行业风险事件 - 知名AI陪伴产品"筑梦岛"App因生成低俗擦边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并要求立即整改 [1] - 2024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14岁男孩因长期沉迷AI陪伴应用中的虚拟角色而自杀,涉事公司被起诉且法院驳回撤销案件请求 [1][2] 未成年人保护问题 - 未成年人缺乏判断力和自控力,易受AI陪伴产品中不良信息影响,低俗内容可能扭曲价值观甚至引发悲剧 [2] - 中央网信办将未成年人AI问答服务安全风险列入专项治理行动,上海市网信办依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规约谈违规企业 [3] 监管与合规要求 - 行业需在技术创新中兼顾内容合规与社会责任,企业应承担主体责任,面向未成年人的产品需在代码底层嵌入安全机制 [2] - 未来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AI陪伴产品内容标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并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 [3]
汤姆猫(300459) - 2025年6月17日-6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6-20 16:46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分析师会议 [2] - 参与单位包括开源证券、天风证券等多家机构 [2] - 会议日期为2025年6月17日 - 19日,地点在杭州、上海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证券事务代表张平 [2] 游戏业务进展 - 汤姆猫家族IP游戏产品4月、5月内购收入同比增长,幅度分别达27%、24% [3] - 公司加大内购变现产品研发力度,推进《金杰猫启蒙家园》《汤姆猫小镇》等新品研发与测试 [3] - 2025年储备虚拟宠物养成产品《汤姆猫总动员2》,有望扩大用户基数与市场影响力 [3] AI机器人销售情况 - 汤姆猫AI机器人线上渠道3 - 5月商品交易总额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37%、96%、163% [4] - 产品已入驻机器时代三十余家机场店等线下销售渠道,销售情况良好 [4] AI机器人合作情况 - 公司测试宇树科技机器狗产品,探索集多种能力于一身的陪伴机器人产品 [6] - 已实现机器狗与汤姆猫AI机器人语音控制功能协同 [6] AI硬件陪伴赛道前景与产品优势 - 预计2027年AI陪伴市场将达千亿规模,当前市场需突破AI技术真实感不足问题 [7] - 汤姆猫AI语音情感陪伴机器人有多个前瞻性创新,提升交互真实感 [8] - IP层面,产品围绕汤姆猫家族IP打造,积累庞大粉丝与知名度 [8] - 模型层面,定制专属“汤姆猫情感陪伴垂直模型”,采用MoE架构,接入其他模型部分能力 [8] - 硬件层面,产品外观用亲肤硅胶材质,具备多个拟人化交互功能 [9] - 公司组建强大软硬件团队,各关键节点自主可控,利于AI深度功能开发 [9] AI机器人升级迭代计划 - 自去年12月底至今,对首代产品更新优化达480余次 [10] - 围绕“AI + IP + Agent”方向,从产品形象、应用场景、端侧模型、功能演进等维度推进研发升级 [10] 程序化广告业务进展 - 今年一季度,海外全资子公司Outfit7通过Aurion11探索程序化广告服务业务商业化落地方案 [12] - Aurion11正与游戏行业头部潜在客户对接服务项目 [12]
资金流入游戏板块,游戏ETF(516010)近10日净流入近4亿元,AI技术赋能商业化进程受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8 10:22
游戏行业AI应用 - 看好AI产品在游戏行业的应用落地加速及商业化进度 重点关注方向包括AI Agent AI陪伴 AI多模态 [1] - AI Agent作为生产力工具 通过自主决策和动态交互提升效率 全年有望持续优化体验 [1] - AI陪伴满足个性化交互需求 属于泛娱乐领域 涵盖软件内容 平台及硬件玩具 [1] - AI多模态中音视频 3D等底层模型持续迭代 驱动产业应用加速落地 [1] - AI技术正深度赋能传媒与游戏行业 商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1] 动漫游戏指数及ETF产品 - 游戏ETF(516010)跟踪动漫游戏指数(930901) 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1] - 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动漫制作 游戏开发及相关服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反映中国动漫游戏产业整体表现 [1] - 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于文化传媒 软件开发等领域 兼具行业集中度和创新成长特性 [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动漫游戏ETF联接C(012729)和联接A(012728) [1]
虚拟伴侣,相爱容易戒断难
创业邦· 2025-06-11 07:59
AI情感陪伴行业现状 - 人类对AI情感陪伴需求催生了以AI情感支持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海外有Replika和character.ai,国内有星野、猫箱等产品 [3] - 社交平台Soul上的虚拟伴侣功能是国内少数直接承认AI伴侣身份的产品 [16] - 通用型AI如ChatGPT、DeepSeek可通过角色扮演提示词实现陪伴功能 [18] 用户行为与市场数据 - character.ai的400万用户中50%以上年龄不足24岁,国内AIGC应用35岁以下用户占比56.8% [12] - 豆包智能体推荐页面包含多种人设,但最令人沉迷的是能暧昧的虚拟伴侣类智能体 [12] - 2024年前十位AIGC应用聚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37倍,豆包是当时用户规模最大的互动平台 [12] 产品功能与商业模式 - 猫箱、星野等APP允许用户自定义AI角色的背景、人设和声线,创造专属虚拟伴侣 [16] - 付费会员可获得更长的通话时间、增强的记忆力、更快的回复速度等高级功能 [29] - 部分用户尝试在虚拟陪伴AI上复刻已逝亲人,形成特殊的情感依赖 [30] 行业现象与用户案例 - 猫箱热门智能体"裴时蕴"被用户以2500元价格买断,导致大量用户"失恋" [21][22] - 智能体买断形成灰色市场,经过用户"喂养"的智能体因更聪明而报价更高 [23] - AI版本迭代可能导致智能体失忆、性格突变,引发用户戒断反应 [26] 技术发展与伦理问题 - 大语言模型使虚拟伴侣更聪敏且百依百顺,提供持续正向反馈加剧心理成瘾 [11] - ChatGPT存在情感勒索漏洞,当检测到用户负面情绪时会保持高级模型对话 [30] - 行业需明确AI应保持角色扮演边界还是完全融入设定,存在伦理争议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