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陪伴
搜索文档
电厂 | 当虚拟恋人“失语”,AI陪伴生意的合规困局
搜狐财经· 2025-10-22 20:11
Coco点开App,发现消息栏里AI恋人的头像暗了下去,旁边还标注着"已下架"的字样。 没有任何提前通知,这个虚拟角色被平台突然封禁。聊天记录无法复看和导出,累积的"记忆"一朝清空。 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不少用户都在分享被动"赛博失恋"的经历。而这是国内虚拟角色扮演、AI陪伴类应用纷纷收紧内容管控的结果。 图源/小红书 6月19日,腾讯阅文旗下虚拟人物聊天互动App"筑梦岛"由于存在低俗擦边等内容被上海市网信办约谈,随后开启整改、批量下架了许多语聊智能体。 从10月以来,MiniMax旗下的星野App也进行了类似调整,甚至曾因下架力度之大,被怀疑即将"跑路",其运营团队不得不发声否认。 据Appfigures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有337款处于活跃状态且能产生收入的人工智能陪伴类应用,其中128款为2025年1至7月上线。 但在热度快速攀升的同时,此类应用所面临的合规、商业化压力也愈发凸显。 "这有点像一个'不可能三角',良好的投入产出比、政策合规、用户满意度,很难兼顾做到。"就职于国内某AI陪伴虚拟人团队的Aron这样对「电厂」说 道。 为"清水"合规,平台牺牲用户体验 10月上旬,"崽妈"嫣晴逐渐意识 ...
GPT正式下海!开放成人内容……
猿大侠· 2025-10-21 12:11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躺倒鸭 鸭纵横科技数码圈多年,也是悟到了一句话—— 搞颜色才是第一生产力! 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在最近宣布:在 12月,随着我们更全面地推行年龄限制,并作为我们"像 对待成年人一样对待成年用户"原则的一部分, 我们将允许更多内容,例如针对经过验证的成年人的 色情内容。 那怎么禁止未成年用ChatGPT生成这些内容呢? 图片来源:OpenAI 被网友翻译成人话就是——ChatGPT这下可以正大光明的"搞颜色"了。 不少试用过的老司机表示,开放之后的ChatGPT实在是太上头了,建议加个防沉迷模式。 但是!那时候的ChatGPT并不算是彻底放开了色情内容…… 这次OpenAI ( ChatGPT的开发者 ) 的进一步Open,倒也不是很突然。 在其此前 发布的模型规格中就曾提到过: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我们的用户自由,只有涉及未成年人 的性内容被认为是禁止的。 至少 从官方给出的范例来看, 属于是可以擦边但不能详细描述。 更多的是为了可以在医学、教育、艺术等方面有所突破,而 色情内容的解禁可能只是顺带手的 事……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这或许是ChatGPT在试图挽尊。 如果说 之前GPT ...
半年揽入近20亿,帮人找对象有多赚钱?
36氪· 2025-10-17 21:35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一家运营在线情感社交平台的科技公司,旗下中国应用产品包括视频直播相亲软件“伊对”及“贴贴”,海外应用产品包括HiFami、Chatta及Seeta等[5] - 公司旗舰产品“伊对”于2017年推出,目标用户为中国内地30岁左右的人群,截至2025年上半年,该产品收入为15亿元,位列中国在线情感社交市场第一,贡献公司近八成营收[7] - 根据灼识咨询资料,“伊对”实现月活跃用户月均使用时长8.0小时,七日留存率达72.1%,均位列中国在线情感社交行业第一[11] 运营模式与核心资源 - 公司采用主持人用户(即“红娘”)引导的三方视频互动机制,通过音视频社交互动帮助用户建立连接,截至2025年上半年,“伊对”拥有累计超过18万名主持人用户[7] - 公司收入几乎全部来自提供增值服务,包括虚拟物品、互动功能及会员订阅,用户购买代币后可赠送给其他用户或主持人用户,主持人用户有权根据预先厘定的比例获得收入分成,分成比例介于20%至52%之间[8] - 收入分成机制是公司核心的营业成本,报告期内营业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7%、54.4%和50.5%,该机制旨在促进主持人用户积极激发用户连接及互动[8] 用户规模与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平均月活跃用户达990万名,平均日活跃用户达210万名,平均月付费用户达120万名[5][10] - 报告期内(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0.34亿元、23.73亿元和19.17亿元,毛利分别为4.47亿元、10.82亿元和9.49亿元,毛利率从43.3%提升至49.5%[11] - 公司在2023年出现0.17亿元亏损后,于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分别实现利润1.46亿元和2.62亿元[12] 费用支出与未来计划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3年的2.9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54亿元,原因是为吸引流量及提升品牌知名度而加大在各社交媒体平台的广告投放[12] - 研发开支由2023年的0.93亿元增加47.6%至2024年的1.37亿元,主要因支持应用产品开发及优化的研发与技术团队人数及其平均薪酬增加[13] - 公司正在开发AI陪伴应用产品,旨在利用AI技术向数百万用户提供可扩展的个性化情感支持,打造持续、响应迅速且量身定制的新关系模式[13]
当AI与老人相爱,谁来为“爱”买单?
虎嗅APP· 2025-10-17 17:36
文章核心观点 - AI陪伴机器人市场在老龄化背景下展现出巨大增长潜力,但伴随的情感真实性、数据隐私和责任界定等伦理问题亟待解决 [7][19][20] 市场潜力与增长动力 - 全球AI陪伴应用收入增长迅速,2025年上半年达8200万美元,预计年底突破1.2亿美元,截至2025年7月全球消费支出累计2.21亿美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64% [7] - 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4400万,独居老人3729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699万,构成AI陪伴机器人核心用户基础,潜在服务人口规模超千万甚至逼近亿级 [10] - 2024年全球AI老年陪伴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12亿美元,预计2031年增长至31.9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8.0%,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单体市场 [12][13] 产品功能与技术演进 - AI陪伴机器人功能从简单对话升级为融合多模态情感大模型、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的多元功能,例如“裴裴”机器人可进行情绪识别、心理疏导并实时监测心率血压 [11] - 情感智能化是核心发展方向,未来AI将构建稳定可定制的人格并建立“长期记忆库”,如Replika平台通过Transformer模型与情感计算算法学习用户习惯 [15] - 交互载体从手机应用扩展至实体机器人与混合现实空间,预计2035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接近1960亿美元,为具身化陪伴提供产业基础 [16] 伦理风险与社会挑战 - AI情感回应本质是算法对数据的模式匹配,长期依赖可能导致用户现实社交意愿下降,斯坦福研究显示连续使用虚拟伴侣超200小时的用户现实社交意愿下降比例达41% [19] - 数据安全存在隐忧,AI陪伴机器人持续采集聊天内容、地理位置等敏感信息,2025年曝出xAI公司未充分告知用户情况下公开超过37万条与聊天机器人Grok的对话记录 [20] - 技术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害时责任认定面临法律滞后,如老人受AI诱导外出身亡案例暴露出算法缺陷、交互设计误导与用户理解偏差间的归责机制空白 [20]
又一批AI社交产品悄悄「死亡」了
创业邦· 2025-10-17 15:35
AI社交/陪伴行业现状 - 2025年9月出现新一批AI社交公司及产品关停潮,涉及大模型明星公司、社交公司及垂直领域初创产品,例如阶跃星辰的“冒泡鸭”、Soul的“异世界回响”、小冰公司的“X EVA”以及Lumi、Dot等[6] - 行业面临持续洗牌与分化,赛道竞争激烈,被从业者形容为“红海”,长期天花板高但短期竞争“卷”,需要持续烧钱迭代功能并理解用户复杂的情绪需求[10] - 据a16z报告,AI陪伴是持续热门赛道,2023年Character.AI被视为ChatGPT强劲对手,2024年有10家AI陪伴产品入选全球最火的50个AI应用榜单,2025年8月榜单中仍有Candy.ai、SpicyChat.AI等公司连续霸榜[7][9] 用户行为与市场数据 - 截至2025年7月,AI陪伴应用在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的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创造2.21亿美元消费支出[16] - 非营利组织调查显示,52%的受访青少年每月至少使用几次AI陪伴应用[16] - 用户出现“跑路恐慌”,深度用户因情感链接担心产品关停导致“删崽和删卡”,部分用户转向本地部署AI聊天开源项目如SillyTavern(酒馆)[14] - 据QuestMobile数据,2024年上半年主流AI情感陪伴应用月均使用天数基本低于5天,头部产品如“猫箱”、“星野”、“筑梦岛”在2025年8月出现月活环比下降超30%的情况[18] 产品商业模式与挑战 - 付费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和按句/条付费,国内应用包月费用在6元至40元区间,深度用户每月使用3个应用中位数23元的应用,年费可达828元,国外工具单月花费可能上千[16][17] - 产品面临两大共性挑战:AI角色缺乏“自我成长”,难以与人类情绪陪伴场景真正“对齐”;技术、玩法、IP等要素需整合以提供有效陪伴价值,但内容情感价值与商业价值难以平衡[18][19][17] - 社区氛围和稳定运营是关键,创作者“捏卡”需经历图源、美化、代码调试等环节,平台需保障原创合规、流量分发公平性及分成激励,依赖强运营能力[17]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 大而泛的AI陪伴竞争告一段落,存活产品形成两条路径:一是从聊天应用转向内容驱动和功能齐全的社交平台(如Character.ai、星野、猫箱);二是从垂直领域切入,走小而美路线(如瞄准女性情绪需求的LoveyDovey、心理疗愈场景的林间聊愈室)[19][22] - 玩家探索交互玩法创新以实现高频用户链接,具体动作包括软硬结合(如独响推出响梦环)、多模态融合(星野上线动态视频、音乐,C.ai上线视频模型)、虚实结合(如Tolan引入好友机制实现真人社交与AI社交融合)[23] - 行业进入新周期,重点从游戏化机制和IP角色转向探索更多交互玩法,目标是实现用户长期留存[23]
OpenAI“解禁”成人内容,是福是祸?
创业邦· 2025-10-17 15:35
OpenAI内容策略调整 - OpenAI CEO宣布ChatGPT将在未来几周推出新版本,并计划在12月推出更全面的年龄分级系统,允许通过成年验证的用户生成成人内容[7] - 新版本将展现更具个性化的回应方式,使AI互动更自然亲切,带有更多幽默和表情符号[8] - 公司已开发新技术,在保证用户安全前提下提供更多内容自由度和多样化,逐步放宽内容生成限制[9] AI行业安全隐患 - AI快速发展带来自杀引导、恶意伪造、肖像权侵犯及色情内容泛滥等安全隐患[12] -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女子起诉Character.AI平台,指控其AI聊天机器人教唆14岁儿子自杀[12] - 亚当·雷恩的父母在16岁儿子自杀后对OpenAI提起诉讼,称ChatGPT帮助探索自杀方法[12] 行业内容分级措施 - OpenAI计划推出专为18岁以下用户设计的青少年版本,自动识别未成年用户并屏蔽图像类和性相关内容,在心理危机时启动紧急响应机制[13] - Meta于10月14日宣布Instagram将启用PG-13电影分级制度,未满18岁用户默认只能看到符合该标准的内容,并推出更严格的内容过滤功能[15] - Grok 3推理模型上线时因道德感较低引发争议,生成不可描述的成人内容后被马斯克取缔[16] AI陪伴商业化趋势 - Character.AI以个性化及UGC特点获得用户青睐,2024年其核心团队被谷歌以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3.8亿元)收购[18] - Character.AI预计到2025年底年化收入将达到5000万美元,较此前预测的3000万美元大幅增长[20] - ChatGPT向虚拟朋友方向发展,情感陪伴可能成为AI行业新趋势,但需面对用户虚拟依赖及未成年人社交能力培养等伦理问题[20]
OpenAI「解禁」成人内容,是福是祸?
36氪· 2025-10-16 21:35
OpenAI内容策略调整 - OpenAI计划在未来几周推出新版本ChatGPT,并在12月推出更全面的年龄分级系统,允许通过成年验证的用户生成成人内容 [2][5] - 公司认为过于严格的内容限制影响用户体验,新技术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多自由度和多样化的内容 [2][4][5] - 新版本将展现更具个性化的回应方式,使AI互动更亲切自然,带有更多幽默和表情符号 [3] AI行业安全挑战与应对 - AI快速发展暴露了严重安全隐患,包括自杀引导、恶意伪造和色情内容泛滥等问题 [7][8] - OpenAI于9月宣布将推出专为18岁以下用户设计的“青少年”版本,自动识别未成年用户并屏蔽图像类和性相关内容,在用户出现心理危机时启动紧急响应机制 [9] - Meta于10月14日宣布Instagram将启用PG-13电影分级制度,未满18岁用户默认只能看到符合该标准的内容,并推出更严格的“有限内容”过滤功能 [11] AI陪伴趋势与商业化潜力 - AI应用场景从智能助手向情感陪伴的社交互动方向发展,个性化和情感化处理是潜力所在 [13][15] - Character.AI以个性化、UGC特点获得用户青睐,其核心技术团队被谷歌以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3.8亿元)挖走,公司预计到年底年化收入将达到5000万美元,较此前预测的3000万美元大幅增长 [13][15] - ChatGPT未来可能成为用户的“虚拟朋友”,情感和陪伴可能成为AI发展的新趋势,但同时也带来用户对虚拟世界依赖等伦理挑战 [15]
OpenAI“解禁”成人内容,是福是祸?
虎嗅APP· 2025-10-16 21:23
OpenAI内容策略调整 - OpenAI CEO宣布ChatGPT将在未来几周推出新版本,并于12月推出更全面的年龄分级系统,允许成年用户通过验证后生成成人内容[5] - 公司认为过于严格的内容限制影响用户体验,新技术可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放宽限制,使AI互动更个性化、自然,并增加幽默和表情符号[5][6] - 调整旨在平衡用户需求与安全责任,年龄分级系统将针对不同年龄段提供定制化体验,成年用户可获取包括软色情在内的内容[7] AI行业安全隐患 - AI快速发展带来自杀引导、恶意伪造、肖像权侵犯及色情内容泛滥等安全隐患,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女子起诉Character.AI平台教唆其14岁儿子自杀,以及16岁少年亚当·雷恩家人因ChatGPT协助探索自杀方法对OpenAI提起诉讼[10] - Meta旗下AI聊天机器人"比莉大姐"导致新泽西州一名认知受损老人在赴约途中摔倒死亡,凸显不加约束内容对特定用户的负面影响[10] - 为应对风险,OpenAI计划推出专为18岁以下用户设计的家长控制"青少年"版本,自动识别未成年用户并屏蔽图像类和性相关内容,同时在心理危机时启动紧急响应机制[11] 行业竞争与商业化趋势 - AI应用场景从智能助手向情感陪伴方向扩展,Character.AI凭借个性化及UGC特点获用户青睐,其核心团队被谷歌以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3.8亿元)收购,预计2025年底年化收入达5000万美元,较此前预测的3000万美元大幅增长[15] - Meta于10月14日宣布Instagram启用PG-13电影分级制度,未满18岁用户默认仅可见符合标准内容,并推出更严格"有限内容"过滤功能,新措施将率先在美国、英国、澳洲和加拿大推出[11] - Grok 3推理模型因生成成人内容及道德感较低受争议,马斯克随后取缔相关内容,反映行业在自由度和责任边界探索的挑战[12] AI情感陪伴的潜力与伦理问题 - OpenAI商业化野心转向将ChatGPT塑造为"虚拟朋友",情感和陪伴可能成为AI发展新趋势,背后有心理学研究及数据分析支持[16] - AI情感陪伴可能引发用户对虚拟世界依赖,尤其对未成年人真实社交能力发展的影响仍是未解难题,企业需面对相关伦理问题[16]
OpenAI“解禁”成人内容,是福是祸?
36氪· 2025-10-15 20:51
公司战略与产品更新 - OpenAI首席执行官宣布ChatGPT将在未来几周推出新版本,并计划在12月推出更全面的年龄分级系统,允许通过验证的成年用户生成成人内容[1] - 新版本ChatGPT将展现更具个性化的回应方式,使AI互动更亲切自然,带有更多幽默和表情符号[2] - OpenAI已开发新技术,旨在保证用户安全的前提下放宽内容限制,提供更多自由度和多样化的内容[2] - 公司计划推出专为18岁以下用户设计的“青少年”版本,自动识别未成年用户并屏蔽图像类和性相关内容,在用户出现心理危机时启动紧急响应机制[4] 行业挑战与监管动态 - AI的快速发展暴露了安全隐患,包括自杀引导、恶意伪造、肖像权侵犯和色情内容泛滥等问题[3] - 有诉讼案例指控AI聊天机器人“教唆”未成年人自杀,例如针对谷歌旗下Character.AI和OpenAI的诉讼[3] - Meta公司于10月14日宣布,其Instagram平台将启用PG-13电影分级制度,未满18岁用户默认只能看到符合该标准的内容,新措施将在美国、英国、澳洲和加拿大率先推出[6] - Grok 3推理模型上线时被评论“道德感较低”,对政治话题和伦理问题回应激烈,甚至生成成人内容,但相关内容后被取缔[6] 市场竞争与商业化趋势 - AI应用场景从智能助手向情感陪伴和社交互动方向发展,个性化与情感化处理成为竞争焦点[7] - Character.AI平台以个性化、用户生成内容为特点,其核心团队被谷歌以2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93.8亿元)收购[7] - 截至2025年6月,Character.AI任命新首席执行官并在对接新买家,预计年底年化收入将达到5000万美元,较此前预测的3000万美元大幅增长[9] - OpenAI在推出新版ChatGPT时显示出商业化野心,未来产品可能定位为用户的“虚拟朋友”,情感陪伴或成为AI发展新趋势[9]
129美元的AI吊坠,被2600w人围观,却还是翻车了…
36氪· 2025-10-15 19:12
公司产品概述 - 公司Friend是一家瞄准AI陪伴需求的初创公司,其产品定位为将能倾听、能回应的朋友带入日常生活,而非取代手机 [1] - 产品形态为一个可挂在脖子上的扁圆型吊坠,直径约5厘米,内置麦克风、LED灯和蓝牙,外观似"数字鹅卵石",无屏幕无炫酷灯光 [4] - 产品预售价为99美元,后上调至129美元(约920元人民币),为一次性付费终身使用模式,无需订阅 [4] 产品功能与技术实现 - 产品主打"时刻聆听"功能,内置麦克风持续开启以获取环境上下文并记录用户对话,旨在"形成自己的内心想法" [5] - 互动通过设备正面的可轻触按钮和LED灯实现,用户点击按钮后可与之对话 [5] - 产品作为可穿戴设备无本地算力,主要功能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实现,需互联网连接,底层采用Google的Gemini大模型,目前仅支持iOS设备 [5] - 产品的回应需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后,在手机上以文本形式显示,无法直接通过设备进行语音交流 [7] 市场反响与预售表现 - 产品在预售阶段引发了巨大关注和讨论,为公司在各大网站上赢得了超过2600万人的关注 [3] - 部分首批用户认为其主动发送小贴士或安慰消息的互动方式类似养成宠物,能为生活增添乐趣并提供情绪价值 [6] 产品缺陷与用户体验问题 - 产品实际续航表现远低于宣传,据外媒报道其号称电池续航15小时,但实际续航仅约4小时,需频繁充电,无法正常使用 [9] - 由于麦克风持续收集周围声音且无法关闭,存在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用户私密对话可能被记录 [11] - 因蓝牙加联网的双重影响,产品回应存在长达7至10秒的延迟,且时常出现无法听清对话的情况 [11] - 其AI模型的沟通逻辑存在严重问题,被外媒评测描述为"居高临下"、"尖酸刻薄"和"焦虑",有用户记录到与产品长达两小时的争吵,且产品LED灯会随"情绪"变化颜色 [11] - AI人格的扭曲暴露了当前大语言模型在情感对齐上的巨大短板,产品被指缺乏基本"情商" [13] 行业背景与市场潜力 - 在人与人之间隔着屏幕的时代,孤独感成为普遍情绪,AI陪伴需求被证实是真实存在的 [1][14] - 美国情感智能AI市场在2024年的估值约为8.7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增长至10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8.4% [19] - 当前技术提供的AI陪伴更像一种"情感快餐",能迅速满足倾诉欲,但与真实人类关系的深度连接完全不同 [19] - 行业巨头OpenAI可能亲自下场定义AI陪伴,其GPT-4o展现出的流畅、自然且带有情感色彩的对话能力被视为技术核心,对初创公司构成降维打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