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for Science

搜索文档
道氏技术20250728
2025-07-29 10:10
纪要涉及的公司 道氏技术、新贝森、广东赫奇原子计算中心有限公司、广东鹤西、广东新贝盛世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道氏技术业绩与业务 - 2025 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 2.2 亿 - 2.4 亿,同比增长约 100%,主要增长源于战略资源部阴极铜扩产,2023 年阴极铜出货量 4 万吨,2025 年预计 5 - 6 万吨,年底接近 7 万吨[3] - 陶瓷材料和碳材料业务稳定,锂电业务量不如往年,但金属价格上涨带来收益[3] 道氏技术与新贝森合作 - 双方成立广东赫奇原子计算中心有限公司,旨在结合 AI 算力与材料应用提升研发效率,解决单壁管等关键材料研发耗时耗力问题,广东鹤西由道氏技术控股 80%,新贝盛世占股 20%,注册资本 5000 万元[4] - 引入 APU 设备后,道氏技术单壁碳纳米管质量参数从 110 - 120 提高到 140 - 150,研发周期从数年缩短至数月,降低人力成本,加速产品商业化进程[4][23] 新贝森 APU 芯片 - 选择开发非冯诺依曼架构 APU 芯片,是为应对科研大规模计算需求,突破传统架构存储墙瓶颈,提升计算速度并降低功耗,如第一款 APU 产品运行原子级科学计算时,比进口 CPU 核提速三数量级,比高端 GPU 提速一个数量级[6] - 应用优势和市场前景:近期可替代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 CPU 和 GPU,抢占百亿级超算服务市场份额;中长期有望使材料研发范式转向数字孪生,潜在市场规模达千亿甚至更高[9] - 核心技术壁垒是轻量化设计技术,用移位、指数预对齐等取代传统乘法运算,使用自定义非线性激活函数和量化神经网络,提升片内并行度,形成知识产权保护[22] APU 产品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 - 主要有销售算力(按小时收费提供计算服务)、销售硬件(APU 加速卡等)、承接大客户研发需求并提供优化报告或建议三种商业模式[18] 第二代 APU 产品 - 预计 2026 年推出,将在第一代基础上进一步提速一到两个数量级,有望替代 2025 年中国超算服务市场中原子级科学计算部分需求[20] - 推出后将改变材料领域研发范式,减少对实验试错的依赖,打开中长期增量市场,提升研发效率[2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贝森 APU 适用于生物化学、生物制药、环境科学、地质勘探等领域,能加速相关研究进程并提高精确性[12] - 用户从传统 GPU/CPU 切换到 APU 成本低、操作便捷,只需在控制脚本中改动关键字,APU 作为加速卡插入现有计算节点与 CPU/GPU 协同工作[15] - APU 可直接利用现有生态系统,操作简单易上手,插入 APU 卡后在 Python 脚本中改动一个关键字即可完成切换,对创业公司和用户都有好处[16] - 新贝森在锂电池领域,特别是电解质和固态电解质应用中有优势,能分析元素运动规律,已有顶尖研究机构采购设备进行计算,产品还适用于物理、国防等领域[13] - 中国芯片工艺制程落后不制约新贝森芯片生产,可通过落后工艺节点实现高性能,避免高端工艺节点卡脖子问题,非冯诺依曼架构在原子级科学计算领域是创新[14] - 第一个数据中心注册资本 5000 万元,可建成第一期算力中心,因计算任务主要由 APU 承担,所需 CPU 和 GPU 性能要求低,降低整体成本[19] - 公司设计存算一体化芯片架构,大幅降低数据搬运能耗,实现两到三个数量级的能效提升,成果已在第一代产品验证,第二代将进一步优化[27] - 大原子模型类似于大语言模型,智算中心基于大原子模型构建,可覆盖更多应用场景,实现高效且通用的计算能力[28]
杜兰:AI时代营销变革——在技术浪潮中坚守人文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7-28 15:01
论坛主题与背景 - 2025中国广告论坛·城市文旅品牌论坛在呼和浩特开幕,主题为"AI推动广告新阶段・品牌提升发展高质量",聚焦广告、品牌、文旅三大维度融合[1] - 论坛展示广告行业在技术革新与品牌建设方面的活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1] AI技术进展与应用趋势 - AI技术进展包括大模型智能化与轻量化、物理AI发展、AI与生命科学融合及AI+硬件成为风口[1] - AIGC(生成式AI)和AI for Science是重要应用趋势[1] - 广告行业AI应用率不足9%,需行业专家与技术专家深度耦合[6] AI对营销范式的变革 -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告核心是"计算",AI时代转向"感知与共生"[3][4] - AI推动营销从模糊猜测到精准预判、单向推送到双向适配、事后总结到实时优化[3] - 营销变革四大维度:数据洞察动态化、内容生成创意化、流程全链路自动化、效果预测数据驱动化[4] 人机协作与行业差异化应用 - 快消品领域可追求速度与内容常新,高价值产品需深度洞察,教育/医疗需先理解行业再传播[5] - 教育领域通过AI实现个性化测评(如"麦思AI"产品)与一对一互动[6] - 医疗领域AI在影像识别和辅助诊疗表现突出,尤其助力资源匮乏地区[6] - 零售/服务业已在"千人千面"精准传播及流程无人化取得成效[6] AI应用方法论 - 需找到"黄金场景"——高投入产出比、易适应且能培养AI素养的场景[6] - 强调人机耦合,人类需对AI生成内容质量把关并紧密结合行业特性[5] - 建议发展垂类AI工具(如数字分身)以适配碎片化传播场景[5]
全球约八成医疗机构正在部署或设点生成式AI工具 人工智能正重构医疗健康全产业链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趋势 -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全球医疗健康产业链,覆盖临床诊疗、药械研发、医院管理等环节 [1] - AI技术为医疗健康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和产业机遇,催生智能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医学新范式 [1] - 全球约80%的医疗机构正在部署或设点生成式AI工具,这些系统被整合进运营、临床、行政等医疗工作流程中 [2] AI技术的具体应用 - AI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癌症早筛的智能诊断系统、阿尔茨海默症的AI预测模型、高效缩短新药研发周期的生成式AI以及高精度智能手术机器人 [1] - 从AlphaFold破解生命密码到大模型驱动诊疗效率革命,再到具身智能、生命纤维引领的医疗健康新可能,AI成为医药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引擎 [2] - AI技术呈现出从科研实验室走向临床医疗、卫生政策和医院管理体系的趋势 [2]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挑战 - 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面临数据壁垒、监管伦理和技术标准等多重挑战 [3] - AI模型在医疗健康领域存在模型幻觉、逻辑不一致、缺乏可追溯性等具体问题 [3] - 信任危机与算法"黑箱"成为AI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最大障碍 [3] 行业应对措施 - 为确保AI医疗发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建立透明、包容和公平的制度,并加强机构合作 [3] - 推动数据安全网建设,加快制定医疗健康数据应用相关实施方案,完善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创新"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安全共享机制 [3]
蛋白质设施十年服务10万余人次,未来实现一天“智造”5000种蛋白质
第一财经· 2025-07-27 22:00
科研设施成果 - 蛋白质设施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支撑完成科研课题超13400项 [1] - 设施服务全国504家科研单位(含100多家科技企业)和2500个研究团队,累计服务10万余人次用户 [3] - 发表高水平论文4000余篇,其中136篇发表于《自然》《科学》《细胞》顶级期刊 [3] 产业应用转化 - 设施为超过100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覆盖抗体工程、结构疫苗、细胞治疗等领域 [3] - 推出定制化技术解决方案,探索实验室建设、平台共用、数据共享等多种合作机制 [3] - 在疾病机理解析、创新药物研发、合成生物设计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并推动转化落地 [3] 未来发展规划 - 设施将拥抱"AI+",建设生命科学"数据生产力平台",实现蛋白质"智造" [1] - 目标实现一天"智造"5000种人工设计蛋白 [4] - 从蛋白质研究"三甲医院"1.0版升级为生命科学"数据生产力平台"2.0版 [4]
化工“反内卷”持续演绎,同时重视AIforScience龙头
国盛证券· 2025-07-27 19:16
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整体投资评级,但给出了部分重点标的股票评级,东阳光、晶泰控股、中岩大地、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卫星化学均为“买入”评级 [8]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化工“反内卷”趋势加速,价格法修订及相关政策强化,行业供给侧改革力度和持续性预期加强 [1] - 在建工程回落和机构持仓低位,使化工迎来板块性超额收益,伴随反内卷热潮,化工板块持续走强 [2] - 关注供给格局改善的涨价品种,如TDI、有机硅、丁酮等化工品价格走强 [2] - 雅下水电站开工带来巨量工程及材料市场,看好岩土工程和民爆环节相关企业 [3] - 聚焦AI应用和AI硬件材料投资机会,看好AI4S领域中国厂商崛起及相关硬件和上游材料企业 [3]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化工“反内卷”情况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会议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和推动落后产能退出,7月湖南、山东发布摸排通知,重新定义石化化工老旧装置,强化供给侧改革政策 [1] - 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增设“反内卷”相关款项,完善不正当价格行为规定 [1] 化工板块收益情况 - 2021年9月至2024年2月基础化工板块持续调整,指数累计下调59.5%,2025Q1化工行业在建工程增速回落至 -7.3%,机构持仓比例从2021Q3的6.7%降至2025Q2的3.7% [2] - 7月11至25日,基础化工指数累计涨幅5.3%,石油石化指数累计涨幅3.9%,基础化工200亿市值以上企业区间平均涨幅6.7%,部分企业涨幅超10% [2] 涨价化工品种情况 - TDI:2024年全球产能350万吨,7月以来海外装置火灾关停和国内装置检修,供需格局改善,价格从5月初1.1万元/吨涨至7月24日2万元/吨 [2] - 有机硅:2024年我国产能344万吨,CR4约50%,7月20日东岳硅材火灾影响供给约9%,7月25日国内报价达12500元/吨 [2] - 丁酮:近期欧洲壳牌装置关停,格局改善,2024年我国产能约88万吨,7月25日齐翔腾达华东出厂价从7月初7900元/吨涨至8400元/吨 [2] 雅下水电站相关情况 -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总投资约1.2万亿元,看好岩土工程(中岩大地)、民爆(易普力、高争民爆等)环节 [3] AI应用及硬件材料情况 - 7月26日第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规模创历届之最,看好AI4S领域中国厂商崛起(晶泰控股、志特新材)及AI硬件和上游材料企业 [3] 重点标的情况 | 股票代码 | 股票名称 | 投资评级 | 2024A EPS(元) | 2025E EPS(元) | 2026E EPS(元) | 2027E EPS(元) | 2024A PE | 2025E PE | 2026E PE | 2027E P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0673.SH | 东阳光 | 买入 | 0.13 | 0.47 | 0.74 | - | 82.70 | 29.24 | 18.50 | - | | 02228.HK | 晶泰控股 | 买入 | -0.38 | -0.07 | -0.02 | 0.02 | -12.10 | -85.68 | -368.42 | 339.33 | | 003001.SZ | 中岩大地 | 买入 | 0.55 | 0.92 | 1.88 | - | 61.40 | 35.12 | 17.14 | - | | 600309.SH | 万华化学 | 买入 | 6.05 | 6.92 | 7.93 | - | 14.30 | 9.11 | 7.95 | - | | 600426.SH | 华鲁恒升 | 买入 | 2.26 | 2.60 | 2.89 | - | 12.60 | 9.24 | 8.32 | - | | 002648.SZ | 卫星化学 | 买入 | 1.80 | 2.20 | 2.67 | 3.27 | 12.00 | 8.47 | 6.98 | 5.68 | [8]
中科创星先导创业投资基金完成26.17亿元首关:重点聚焦“AI+”领域
IPO早知道· 2025-07-16 13:33
基金设立与募集 - 中科创星首次在长三角设立硬科技创投基金,基金名为"先导创业投资基金",首轮募集金额达26.17亿元 [1][2][3] - 基金注册于上海浦东,存续期8年,计划2024年底完成募集关闭 [6] - 70%资金投向早期硬科技项目,30%投向成长期项目,重点聚焦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物质、能量、信息、生命、空间产业领域 [3][6] 投资策略与方向 - 基金将重点投向兼具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硬科技项目,助推人工智能、光子技术、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技术突破 [10][11] - 已形成以算力为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投资孵化智谱AI、智元机器人、驭势科技等标杆企业,覆盖大模型、机器人、AI Infra等核心环节 [10] - 人工智能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核心驱动力,将重塑信息、能源、材料、生命和空间五大领域 [10] 生态合作与支持 - 与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上海国投先导人工智能基金、浦东创投等19家LP签约合作 [5][6] - 与上海天使会签约,将在项目挖掘、投资孵化、资本网络协同等方面深度合作 [11] - 上海市科委表示将持续赋能中科创星等高质量孵化器建设,给予"一体一策"全方位支持 [7] 高质量孵化器进展 - 中科创星上海孵化器采用"超前孵化+深度孵化"模式,聚焦原始创新硬科技成果应用落地 [13][15] - 已投资孵化60多家上海硬科技企业,投资总额达数十亿元 [14] - 原集微、华科冷芯等7个项目进入超前或深度孵化阶段,其中原集微完成两轮早期投资,其二维半导体处理器"无极"有望替代硅基芯片 [15] 行业活动与路演 - 活动现场邀请曦智科技、橙科微电子、瑶芯微电子等AI代表企业进行路演 [12] -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发表《耐心资本助推人工智能革命》主题演讲,强调跨领域创新解决AI发展瓶颈 [10][11]
朝闻国盛:市场震荡整理后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国盛证券· 2025-07-14 08:16
核心观点 - 市场震荡整理后有望再上台阶,部分行业和指数处于上涨趋势,债市调整空间有限,部分行业有投资机会 [6][12] - 各行业有不同发展态势和投资建议,如光伏涨价、煤炭关注供应和政策、化工关注AI赋能等 [15][16][22] 各行业研报总结 宏观 - 近半月经济核心变化为地产销售走弱、大宗价格反弹,沥青和水泥开工环比改善但持续性待察,下半年政策风向需关注未来4周定调及4点内容 [5] 金融工程 - 本周大盘震荡上行,部分行业确认周线或日线级别上涨,市场日线级别上涨将持续,中期牛市刚开始且是普涨格局 [6] - 本周市场估值性价比、宏观基本面、拥挤度&反转分数下降,综合打分为-0.16分,整体为中性偏空观点 [9] 固定收益 - 当前股市上涨需低利率环境支撑,对债市资金抽离影响有限,债市调整空间有限,预计债券利率有望下行,建议长久期仓位和哑铃型配置,10年国债利率有望下至1.4%-1.5%水平 [12] - 资金价格震荡,票据利率创年内新低,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大幅净回笼资金,存单到期收益率和国债收益率上行,存单净融资减少,下周政府债券净发行减少、净缴款规模增加,回购交易量回落,银行间杠杆率下降 [12] 银行 - 2025年上半年宽基指数ETF资金净流入放缓,银行ETF、红利ETF分别净流入35亿元、52亿元,上半年ETF流入银行板块资金合计122亿元,部分国有大行、股份行及城商行净流入金额在5亿以上 [13][14] 电力设备 - 光伏涨价继续,关注钙钛矿产业化变化;海南省发布海上风电竞价上下限;我国首款四座氢燃料电池飞机RX4M首飞成功;2025年6月W4储能系统项目投标均价区间为0.404元/Wh - 1.471元/Wh;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对大功率充电设施规划及布局提出要求 [15] 煤炭 - 短期关注国内供应、蒙煤进口恢复及“反内卷”举措,长期关注煤矿减产、进口扰动和强刺激政策;重点推荐中煤能源、中国神华等公司 [16] 基础化工 - AI for Science赋能化学研发,市场有望成长为万亿元,全球龙头有望率先在中国诞生;AI在药物和化工材料领域加速渗透;建议关注晶泰控股、志特新材 [22][23][24] 纺织服饰 - 部分服饰制造公司6月营收环比改善,越南服饰出口同比快速增长,中国相关产品出口同比稳健;投资主线包括关注品牌服饰、优质黄金珠宝品牌、服饰制造龙头 [25] 传媒 - 本周传媒板块在游戏板块带动下上涨,下半年看好游戏等基本面驱动板块和AI应用及IP变现方向;给出游戏、AI、资源整合预期等板块关注标的 [27][28] 能源 - 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下发,五大领域强制绿电消费;建议重视电力板块配置,关注火电、绿电运营商、水核防御等相关公司 [29] 房地产 - 7月首周新房成交下降,上半年土地市场分化,行业维持“增持”评级,建议关注基本面alpha公司、地方国企/城投/化债、中介、物业等 [31][33] 农林牧渔 - 2025年第二季度生猪价格回落但上市公司成本优化,黄鸡价格低迷,白鸡父母代鸡苗价格同比上涨、商品代鸡苗价格环比上涨;预计部分养殖和饲料公司盈利情况有不同表现 [34] 建筑装饰 - 大建筑企业类似“影子银行”,建筑板块有补涨需求,头部建筑央企A股股息率吸引力增强,H股与银行板块股息率相当,下半年政策有望推动基建实物工作量落地,核心推荐部分低估值建筑央企龙头 [36] 通信 - 英伟达市值超4万亿美元,AI算力行情由“模糊闭环”驱动,本轮AI行情有望重塑市场认知,推荐算力产业链相关企业 [37][38] 食品饮料 - 白酒建议关注优势龙头、红利延续、强势复苏三条主线;大众品关注优秀成长个股,分高景气高成长和政策受益复苏改善两类 [39][40] 计算机 - 上海等地开启稳定币探索学习之路,券商获批虚拟交易牌照加速 [40] - 马斯克旗下xAI发布Grok 4,Scaling Law延续,Agent成为AI新增长引擎 [41] 电子 - AI需求全面爆发,GPU+ASIC共同繁荣,台股AI服务器厂商营收增长,工业富联Q2业绩超预期 [41] 钢铁 - 本周市场回升,钢铁板块涨幅扩大,商品市场供给过剩品种反弹 [43] 有色金属 - 白银强势突破,美国铜关税超预期致全球铜库存增加,铝库存去库延续性待察,锂价上行,金属硅价偏强震荡 [43][44][46] 医药生物 - 当周申万医药指数环比+1.82%,跑输创业板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本周医药表现有跷跷板特征,热度重心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未来中短期关注中报高增长和创新药机会,2025年围绕创新药持续乐观 [49][50][51] 具体公司 - 中孚实业25H1归母大幅增长,绿电铝深度布局优势凸显,2025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和三年分红回报计划 [51][54]
北京将打造具全球竞争力科学智能产业集群
中国新闻网· 2025-07-11 19:53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行动计划 核心观点 - 北京市发布《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是到2027年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 for Science产业集群,涵盖平台搭建、人才引进、投融资服务、国际合作等方向 [1] - 该计划是全国首个面向科学智能的专项地方政策,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应用落地、创新生态营造四大维度提出17项具体任务 [1] 关键技术攻关 - 推动AI加速量子科技基础研究,重点突破量子线路优化、量子纠错算法等关键技术 [1] - 布局科学智能关键技术重大项目群,鼓励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 [2] 领域应用落地 - AI技术将赋能医药健康产业,研发AI辅助诊疗、数字疗法、医用机器人等智能化医疗器械产品 [1] 创新生态建设 - 建设科学智能开源社区,吸引全球科研人员参与共建及成果共享 [2] - 通过举办科学智能峰会、中关村论坛平行会议等国际学术活动加强交流合作 [2] 基础设施与资源 - 搭建共性服务创新平台,构建多渠道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产业发展 [1] - 引进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强化人才梯队建设 [1]
AI赋能科学研究,北京发布全国首个科学智能专项地方政策
新京报· 2025-07-11 17:25
北京市AI for Science行动计划 - 北京市发布全国首个科学智能专项政策《行动计划》,明确2025-2027年发展路线图 [1] - 目标到2027年建设不少于10个高质量科学数据库,服务超1000万用户,在5+领域深度应用形成8+标杆案例 [3] - 重点布局基础研究、医药健康、新材料、科学仪器、工业智能化等领域 [2][3] 北京科学智能产业基础 - 2021年成立全球首个AI for Science研发机构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布局"四梁N柱"体系 [2] - 已产出大原子模型DPA、玻尔科研空间站等原创成果,覆盖90+元素并节省90%数据计算成本 [2][8] - 培育深势科技、百图生科等创新企业,形成中关村论坛等全球影响力品牌活动 [2] 核心技术突破方向 - 构建科学基础大模型和新一代科学计算智能模拟软件工具 [3] - 突破工业专用大模型、知识表达、小样本学习等关键技术瓶颈 [5] - 开发Uni-Lab-OS智能实验室操作系统,实现实验自动化与数据互通 [9] 重点应用场景 - 生物医药领域:推动药物研发和靶点发现创新 [4][5] - 材料领域:聚焦固态电池、半导体、催化剂等先进材料制备 [4] - 工业领域:在火箭发动机仿真中减少50%试车次数(DeepFlame软件) [10] 标杆成果进展 - 玻尔科研空间站已落地40+高校和40+企业,用户达90万人,正向200+高校和100+央国企推广 [7] - 大原子模型DPA在合金、药物分子等领域实现世界领先预测性能 [8] - Uni-Lab-OS推动实验室向"AI科学家"转型,实现设备协同与方案自动调整 [9]
未来50年最具突破潜力的方向是什么?这些科学家共话科学发展趋势
证券时报· 2025-07-09 21:24
前沿科技发展趋势 - 美国2022年12月5日实现净能量增益的惯性约束核聚变反应,标志着人类首次掌握可控核聚变能技术,预计20年内聚变能将普及并带来巨大变革[1] - 未来20年最具颠覆性的科技是通用量子计算机,未来50年需聚焦AI for Science方向[1] - 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融合将成为未来20年重塑人类文明的关键方向,超导量子计算目前占优但未来可能与光结合[1] 能源与材料突破 - 受控核聚变有望在未来20年实现,将永久解决人类能源问题并为工业革命提供支撑[2] - 室温超导若在未来50年实现,将带来科技重大变革,突破医疗磁共振和量子计算冷却等成本瓶颈[2] - 未来20年核心关键材料可能成为引发人类变革的重要力量[2] 人工智能发展 - AI技术如AlphaFold已颠覆传统生物学研究模式,可从三维结构倒推生物学功能[2] - 大模型将赋能千行百业,多模态是其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需解决模型理解和推理能力等关键技术难点[3] - 对齐技术目前基于强化学习较脆弱,未来可借助计算机和密码学方法增强AI安全性[3] 科研方法论 - 科研工作者需拥抱AI并打好基础,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2] - 发展以人为本的机器智能,实现人机有效协作是重要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