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
搜索文档
亚星锚链(601890):深度报告:全球锚链龙头,漂浮式风电打开成长空间
湘财证券· 2025-09-30 13:28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亚星锚链“买入”评级 [5][6] 核心观点 - 亚星锚链作为全球锚链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于全球造船和海上平台行业高景气,同时漂浮式风电装机高速增长将带动其系泊链业务快速发展 [5]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为22.5、26.1、30.3亿元,同比增长13.3%、15.7%、16.4%;归母净利润为3.4、4.1、4.9亿元,同比增长21.1%、19.9%、19.2% [5][10] - 对应2025年9月29日收盘价,市盈率分别为27.8、23.2、19.5倍 [5] 公司概况 - 亚星锚链成立于1981年,是全球锚链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产品为船用链和系泊链,2024年年报显示二者收入占比分别为71.6%和27.0% [1] - 公司技术实力领先,主导编制世界首个系泊链国际标准,并成功研发及投产销售R6级系泊链 [1][19] - 公司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陶安祥及其子陶兴合计控制公司35.19%股权 [20][23] 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业绩呈现周期性,2019年以来随造船行业复苏,收入与利润持续增长,2024年营业收入达19.9亿元,归母净利润达2.8亿元 [28][29][30] - 2025年上半年,系泊链收入占比由2024年的27.0%大幅提升至35.8% [31] - 公司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毛利率由2018年18.3%的低点回升至2024年31.4%,净利率由2018年-2.3%提升至2024年14.5% [41] 造船行业高景气 - 全球造船业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2024年全球新承接船舶订单量达1.69亿载重吨,同比增长58.0% [48] - 中国船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4年中国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和造船完工量全球市场份额分别达66.9%、63.1%和54.2% [2] - 国内船厂有序扩产,预计203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将超5500万载重吨,复合增长率约3.0%至5.0% [2][64] 海洋油气投资增长 - 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持续增长,2024年达2096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0% [3][82] - 公司系泊链业务直接受益,2025年上半年系泊链新签订单达3.95万吨,较2024年全年2.35万吨增长68.1% [3] 漂浮式风电发展机遇 - 全球海上风电装机高速增长,预计2030年新增装机容量达34GW,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27.3% [4] - 漂浮式风电是未来重要方向,预计2029年全球新增装机达375MW,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为54.9%,2030年后将开启大规模商业化 [4] - 中国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000GW,是近海资源的4倍,为漂浮式风电提供广阔空间 [108] - 公司已为多个国内外漂浮式风电示范项目提供系泊链产品,深度参与行业发展 [4][116] 市场规模预测 - 漂浮式风电发展将带动系泊链市场需求,预计全球漂浮式风电所用系泊链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5亿元增长至2030年约21.9亿元,2034年有望超过100亿元 [130]
大金重工启动“A+H”布局 剑指港股市场“海风装备全产业链第一股”
中证网· 2025-09-30 12:25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举措 - 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正式启动"A+H"双资本平台建设 [1] - 赴港上市是公司深化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举措 旨在利用港股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并对接全球新能源产业资源 [3] - 构建"A+H"双资本平台有助于降低海外融资成本 并通过国际化治理要求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 为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1亿元 同比增长109.48% [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47亿元 同比增长214.32% 扣非净利润5.63亿元 同比增长250.48% [1] - 截至2025年9月29日收盘 公司A股总市值达301.53亿元 [1] 海外业务与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96%至22.43亿元 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16.4%提升至79.0% [2] - 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提升3.1个百分点至30.69% [2] - 以2025年上半年单桩销售金额计 公司是欧洲市场排名第一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 市场份额达29.1% [2] 订单储备与业务拓展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在手海外海工订单总金额突破100亿元 长期锁产协议已规划至2030年 [2] - 公司产品和服务已由风电海工基础装备制造延伸至远洋特种运输、船舶设计与建造、风电母港运营等领域 积极向系统服务商转型 [2] - 2025年上半年交付海外的海风基础装备产品全部采用DAP(目的地交货)模式 [2] 行业前景与公司发展规划 - 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2025-2034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达126GW 年均新增12.6GW 为过去5年年均装机的4倍以上 [3] - 海上风电开发趋势从近海走向深海 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预计在2030年进入商业化阶段 [3] - 公司港股上市募资将用于深远海综合解决方案升级、欧洲总装基地建设、全球研发中心投入及新市场拓展等 [3]
宁波东力跌2.06%,成交额1.9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977.5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11:0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30日盘中下跌2.06%至14.77元/股,成交额1.97亿元,换手率2.74%,总市值78.60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77.55万元,特大单净卖出463.58万元,大单净卖出1513.97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94.81%,近60日上涨63.75%,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3.84% [1] - 今年以来已10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9日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业绩 - 公司主营业务为传动设备(占比84.61%)和门控系统(占比13.20%)的制造与销售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4.77%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3057.62万元,同比增长43.65% [2] - 截至7月31日股东户数为5.69万户,较上期减少7.52%,人均流通股增至8437股,增幅8.13% [2] 公司背景与行业分类 - 公司成立于1998年6月8日,于2007年8月23日上市,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通用设备-金属制品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机械、减速器、海上风电、风能、机器人概念等 [1]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91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吉电股份涨2.12%,成交额3.3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3448.1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30 10:23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9月30日盘中股价上涨2.12%,报6.25元/股,成交3.38亿元,换手率1.65%,总市值226.70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9.64%,近5个交易日上涨10.62%,近20日上涨14.05%,近60日上涨19.50%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448.10万元,特大单买入3706.94万元(占比10.98%),卖出4939.56万元(占比14.64%),大单买入6098.42万元(占比18.07%),卖出8313.90万元(占比24.63%) [1] 公司业务与收入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发电(风电、太阳能、水电、火电等)、供热、综合智慧能源供应、清洁能源投资开发等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煤电产品33.67%,光伏产品29.55%,风电产品23.40%,热力产品10.86%,运维及其他2.52% [1] 行业与概念板块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公用事业-电力-电能综合服务 [2]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氢能源、风能、海上风电、新能源、储能等 [2] 股东结构与变动 - 截至9月19日,股东户数为15.43万,较上期减少3.59%,人均流通股21654股,较上期增加3.73%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光伏ETF(515790)、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南方中证1000ETF(512100)等机构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69亿元,同比减少4.63% [2] - 2025年1月至6月,归母净利润为7.26亿元,同比减少33.72% [2]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69亿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7.64亿元 [3]
大金重工递表港交所 华泰国际和招商证券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09-30 08:53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公司向香港交易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招商证券国际 [1] - 按2025年上半年单桩销售金额计算,公司是欧洲市场排名第一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1] - 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A股首家风电塔桩上市公司 [1] 业务范围与战略成果 - 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大型海上风电开发商提供"建造+运输+交付"一站式解决方案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是亚太地区唯一实现向欧洲批量交付单桩的供应商 [1] - 公司业务已从海上风电基础装备研发制造延伸至远洋特种运输、船舶设计与建造、风电母港运营等领域,并布局新能源开发与运营 [1] 财务表现与市场驱动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从16.4%提升至79.0%,显示"新两海战略"的成功实施 [1] -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的高壁垒和高附加值是驱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 - 公司已构建全球战略营销体系 [1]
新股消息|大金重工(002487.SZ)递表港交所为欧洲市场排名第一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
新浪财经· 2025-09-30 05:09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00年创立,201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截至9月29日总市值为301.53亿元人民币,是中国A股首家风电塔桩上市公司 [1]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核心装备供应商,为全球大型海上风电开发商提供风电基础装备"建造+运输+交付"一站式解决方案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是亚太地区唯一实现向欧洲批量交付单桩的供应商 [1] - 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开发商及风电整机制造商 [1] 业务战略与拓展 - 2023年公司将"两海战略"升级为"新两海战略" [1] - 为满足客户一站式、多样化需求,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已由海上风电基础装备研发与制造逐步延伸到远洋特种运输、船舶设计与建造、风电母港运营等领域,并积极布局了新能源开发与运营业务 [1]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5%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净利润5.4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3% [1]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度的16.6%提升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8.2% [1] - 公司除税前利润率从2022年度的10.3%提升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2.2% [1] 海外市场表现 -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业务突飞猛进,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显著增长 [1] -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具有壁垒强、高附加值的显著特点,欧洲市场销售的增长是驱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 - 公司在欧洲市场收获了良好的国际品牌信誉,并以欧洲市场为基础构建了全球业务网络 [1]
广东沿海数台风电机组被台风吹倒,行业人士:风力远超当年设计标准极限,实属天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3:37
事件概述 - 第18号台风“桦加沙”登陆广东阳江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3级(40米/秒)[1] - 台风导致华能雷平风电场数台风力发电机组倒塌 受损风机设备制造商为明阳智能[3] 事故原因分析 - 风电场实录最大风速达到75米/秒 强度远超风机设计标准极限[3][6] - 涉事风机为陆上风电1.5MW机型 单机容量较小 叶片长度及塔筒高度低于当前主流水平[4] - 风电场于2012年投运 已持续运行13年 制造商质保期于2017年结束[4] - 台风期间风机发生线路掉电 可能影响机组采取抗风动作[6] - 行业人士认为此次倒塌属于极端天气中的偶发事件 实属天灾[3][4][6] 风电场项目详情 - 华能雷平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7.85万千瓦 项目分四期建设 共有109台机组[4] - 项目首台风机于2012年3月并网 至2022年底累计上网电量约30亿千瓦时[4] 海上风电表现 - 在台风“桦加沙”冲击下 至少上千台海上风电机组顺利通过考验 基本未受影响[7] - 台风过境期间 海上风电场区域最高平均风速39.89米/秒 瞬时最高风速达56.8米/秒[7] - 中国南海海域在运的1345台明阳智能海上风电机组均平稳通过台风考验 没有设备受损[7] 风机抗台风技术 - 新型海上风电机组设计抗台风等级为17级 最高设计风速77米/秒[7] - 采用单点系泊系统可使风机随台风方向进行360°自适应偏航 使支撑结构极限载荷降低40%[8] - 配备可远程启停的备用电源 确保异常失电后机组仍能有效执行抗台风指令[8]
新股消息 | 大金重工(002487.SZ)递表港交所 为欧洲市场排名第一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21:13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招商证券国际 [1] - 以2025年上半年单桩销售金额计,公司在欧洲海上风电基础装备市场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8.5%增长至29.1% [1] - 公司是亚太地区唯一实现向欧洲批量交付单桩的供应商 [3]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成立于2000年,201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中国A股首家风电塔桩上市公司,截至9月29日总市值为301.53亿元人民币 [3]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核心装备供应商,提供风电基础装备"建造+运输+交付"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公司业务已延伸至远洋特种运输、船舶设计与建造、风电母港运营等领域,并布局新能源开发与运营,正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型 [3] - 2023年公司将"两海战略"升级为"新两海战略",海外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6.4%显著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79.0% [3]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5%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净利润5.4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3% [6]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创历史最佳表现 [6]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16.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8.2% [6] - 公司EBITDA利润率从2022年的12.1%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4.4% [6] 国际市场拓展 -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具有壁垒强、高附加值的特点,是驱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4] - 公司已在欧洲、日韩等地设置多个常设驻外机构,建立了覆盖全球海风主要开发地域的营销网络 [4] - 公司未来将以欧洲市场为基石,继续拓展澳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风电海工业务 [4]
大金重工递表港交所 为欧洲市场排名第一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
智通财经· 2025-09-29 21:12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招商证券国际 [1] - 以2025年上半年单桩销售金额计,公司是欧洲市场排名第一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8.5%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9.1% [1] - 公司于201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截至2025年9月29日总市值为301.53亿元人民币,是中国A股首家风电塔桩上市公司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是亚太地区唯一实现向欧洲批量交付单桩的供应商 [3] 业务战略与转型 - 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核心装备供应商,为全球大型海上风电开发商提供风电基础装备"建造+运输+交付"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产品和服务由海上风电基础装备研发与制造逐步延伸到远洋特种运输、船舶设计与建造、风电母港运营等领域,并积极布局新能源开发与运营业务,逐步从产品供应商向系统服务商转型 [3] - 2023年公司将"两海战略"升级为"新两海战略",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从16.4%显著提升至79.0% [3] - 欧洲海上风电市场具有壁垒强、高附加值的显著特点,欧洲市场销售的增长是驱动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4] 全球市场拓展 - 公司在欧洲市场收获了良好的国际品牌信誉,并以欧洲市场为基础构建了全球战略营销体系 [4] - 公司已在欧洲、日韩等地设置多个常设驻外机构,建立起了覆盖全球海风主要开发地域的营销网络 [4] - 未来将以现有网络为基石继续拓展澳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风电海工业务 [4]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8.411亿元,同比增长109.5%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465亿元,同比增长214.3% [6]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有所上升,为历史最佳表现 [6]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16.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8.2% [6] - 公司除税前利润率从2022年的10.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2% [6] - 公司EBITDA利润率从2022年的12.1%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4.4% [6] - 受益于高质量海外项目交付的不断增长,公司一直保持稳健的现金流状况 [6]
大金重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欧洲市场排名第一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 海外项目收入占比达79.0%
格隆汇· 2025-09-29 20:56
公司上市申请与基本信息 - 大金重工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及招商证券国际 [1] - 公司于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A股首家风电塔桩上市公司 [4]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海上风电核心装备供应商,业务涵盖风电基础装备制造、远洋运输、船舶建造、新能源开发与风电母港运营 [4] 业务战略与市场地位 - 公司前瞻性布局全球深远海风电市场,核心业务聚焦高技术标准、高质量要求、高附加值的全球主流海上风电市场 [4] - 公司率先提出并执行“两海战略(海外风电市场和海上风电市场)”,出口海工风电装备业务规模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业内领先 [4] - 以2025年上半年单桩销售金额计,公司是欧洲市场排名第一的海上风电基础装备供应商,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8.5%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29.1% [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是亚太地区唯一实现向欧洲批量交付单桩的供应商 [7] 财务表现与盈利能力 - 公司海外收入快速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人民币837.9百万元、1714.7百万元、1733.0百万元和2243.2百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从16.4%提升至79.0% [7] - 公司净利润整体增长,同期分别为人民币450.3百万元、425.2百万元、473.9百万元和546.5百万元,净利率从8.8%显著提升至19.2% [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841.1百万元,同比增长109.5%,净利润人民币546.5百万元,同比增长214.3%,为历史最佳表现 [8]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稳健,同期产生的现金净额分别为人民币99.5百万元、774.1百万元、1035.3百万元和199.9百万元 [8] 融资用途与未来发展 - 此次上市融资所得款项拟用于深远海综合解决方案升级、欧洲总装基地建设、全球研发中心投入、全球新市场拓展以及营运资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