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
搜索文档
今日视点:“三投资”理念护航A股长牛
证券日报· 2025-08-20 07:28
■ 张 敏 8月18日,A股迎来两大重要里程碑:上证指数创出近10年新高,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近年来,监管层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引导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为资本市 场深化改革与健康发展指明路径。笔者认为,当下A股市场的强劲表现,背后有着政策制度、资金和企 业基本面等多重支撑,也与践行"三投资"理念(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息息相关。 其一,制度根基不断夯实,为理性投资护航。近年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注册制改革稳步实 施、退市新规严格执行,共同构建了更加规范、透明、有活力的市场生态。 一方面,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 没款153亿元。2025年上半年,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内幕交易 等行为。另一方面,市场"新陈代谢"加速。随着多元化退市渠道进一步畅通,主动退市和重大违法强制 退市公司数量增多,同时优质企业上市稳步推进,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生态逐渐形成。 其二,"长钱"持续流入,价值投资成为共识。以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为代表的国内长期资金, 以及通过沪深 ...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首席投资官办公室及宏观研究主管谭思德:全球经济结构性巨震 四大因素塑造未来十年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0 07:11
瑞士百达长期投资理念 - 公司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历史可追溯至1805年 至今已成立220周年 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金融机构之一 [1] - 作为私有合伙制企业 专注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业务 通过有机增长成为瑞士第二大国际金融机构 [1] - 公司对长期投资期限的定义为10年 每年会展望未来10年经济格局并预测不同资产类别收益 [1] 全球经济结构性变化 - 全球经济正经历"结构性巨震" 二战以来美国提供的经济稳定性、安全保障和安全资产三大支撑均受到质疑 [4][5] - 政策不确定性增加 美国财政赤字达7% 其中一半来自债务利息支出 [5][7] - 去全球化、脱碳、人口结构和财政政策主导将成为未来10年核心影响因素 [9] 美国市场挑战 - 美国关税政策相当于向消费者征税 原预计节省2万亿美元 实际仅节省1800亿美元 [2] - 移民劳动力占比高达40% 在紧张劳动力市场下成为企业现实问题 [2] - 长期美债期限溢价仅50-70基点 收益率不足以补偿长期持有风险 公司对长端美债持负面看法 [7] 欧洲市场机遇 - 德国废除债务刹车机制 债务占GDP比例较低 拥有充足财政空间 [8] - 德国议会批准1万亿欧元军事和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8] - 欧洲实际工资上涨 财政压力缓解 防务支出增加 预计未来10年经济增长率1.5% [8][9] 全球增长预测 - 未来10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预测1.8% 欧元区1.5% 两者差距仅30基点 [9] - 中国未来10年增长率预测3.5% 印度为增长最快经济体但通胀率最高 [9] - 通胀水平将维持更高位 关税和供应链问题影响将比过去10年更显著且波动更大 [9]
证券日报:“三投资”理念护航A股长牛
证券日报· 2025-08-20 06:5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证券日报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提升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方式。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9 日,A股共有118家上市公司公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产业整合活力加速释放,助力企业进一步培育新 的盈利增长点。 上市公司回报股东意识也显著增强。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披露的数据,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 分红总额为2.4万亿元,较2023年度增长9%;连续分红的上市公司数量逐年增多。随着2025年半年报陆 续披露,截至8月19日,已有逾百家公司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A股上市公司积极回馈投资者渐成 风尚,进一步为长期投资提供信心。 ■张敏 8月18日,A股迎来两大重要里程碑:上证指数创出近10年新高,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近年来,监管层持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引导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为资本市 场深化改革与健康发展指明路径。笔者认为,当下A股市场的强劲表现,背后有着政策制度、资金和企 业基本面等多重支撑,也与践行"三投资"理念(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息息相关。 其一,制度根基不 ...
十倍基”历经市场淬炼 坚守才是投资“真功夫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6:19
私募行业表现 -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 市场持续回暖推动私募基金业绩大幅回升 [1] - 私募行业出现"十倍基"产品 康曼德资本旗下成立11年产品累计回报率达1013.40% [1] - 私募基金在2007年、2009年、2014年、2015年、2019年、2020年均取得不错收益 2021年前后行业曾诞生多只"十倍基" [3] 康曼德资本产品表现 - 旗下代表产品最新累计单位净值达11.1340元 上周净值增长率超过7% [1] - 产品主要业绩爆发期为2019-2021年及2024年下半年 虽在2022年出现明显回撤但最终收复失地 [2] - 历史收益主要来自汽车、白酒、新能源、互联网、消费电子等领域股票 近三年更多依靠AI相关和机器人产业机会 [2] "十倍基"形成条件 - 需要大市场行情配合贡献贝塔收益 同时需要投研团队强大的行业配置或个股选择能力产生阿尔法收益 [4] - 要求产品控制好回撤并长时间超高复利运作 私募机构需具备很强投研及风控能力 [4] - 优秀投资团队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是关键 需在弱市阶段防守坚固避免大幅回撤 [5] 投资行为分析 - 真正全程陪伴"长跑冠军"产品的投资者凤毛麟角 多数在市场波动中提前退场或高点追涨被套 [1] - 投资者难以享受"十倍基"红利的原因包括耐不住净值曲线平淡提前离场 以及在市场阶段性高点涌入承受巨大波动 [6] - 建议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 至少持有3年 并关注产品长期业绩和基金经理投资框架 [6] 机构发展要素 - 康曼德资本经过12年发展形成相对完善投资体系 量化分析与基本面分析互动 建立统一风险管理体系 [2] - 机构在不同阶段采取各种方式吸引优秀人才 建立持续学习型组织 这些是支撑业绩持续向上的内在动力 [2] - 老牌私募如景林资产和明达资产旗下均有运作超过15年甚至接近20年的产品成为"十倍基" [3]
“十倍基”历经市场淬炼坚守才是投资“真功夫”
中国证券报· 2025-08-20 04:09
上证指数已冲破3700点,市场热情再度被点燃,私募基金的净值曲线也悄然书写着新的标杆故事。近 日,私募行业再传捷报,康曼德资本旗下一只成立11年的产品累计回报率突破1000%,成为行业瞩目 的"十倍基"。 纵观私募江湖,那些闪耀的"十倍基"无不历经时间淬炼,在市场行情推动与机构投研进化的二重奏中谱 写传奇。然而令人唏嘘的是,真正能全程陪伴这些"长跑冠军"的投资者却凤毛麟角。在市场波动中提前 退场者有之,高点追涨被套者亦有之。这场关于时间与耐心的投资修行,既检验着私募机构的真本事, 也考验着每一位市场参与者的智慧与定力。 例如,知名私募景林资产旗下一只成立于2007年3月的基金,累计回报率就在2021年5月突破了1000%, 成为一只"十倍基"。随后因市场的大幅调整,该产品的净值有所回落,直至今年2月累计单位净值突破 11元,重归"十倍基"之列。 明达资产旗下一只成立于2005年11月的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在2018年、2020年均突破了11元,2021年累 计单位净值最高一度超过17元。这些老牌私募成立时间较久,产品运作时间超过15年甚至接近20年,倾 力打造的产品成为"十倍基"并不令人意外。 "十倍基"的练成 ...
“三投资”理念护航A股长牛
证券日报· 2025-08-20 00:40
市场表现与规模 - 上证指数创出近10年新高,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1] 政策与制度支持 -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注册制改革稳步实施、退市新规严格执行 [1] - 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执法,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罚没款153亿元 [1] - 市场“新陈代谢”加速,多元化退市渠道畅通,主动退市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增多 [1] 资金流入与投资理念 - 以社保基金、养老金、保险资金为代表的国内长期资金持续流入市场 [2] -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余额和占比均持续提升 [2] - 今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的最快速度买入中国股票 [2] 上市公司质量与行为 - 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呈现稳步提升趋势,企业聚焦主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公司治理 [2] - 今年以来截至8月19日,A股共有118家上市公司公布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产业整合活力加速释放 [3] - 2024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为2.4万亿元,较2023年度增长9% [3] - 截至8月19日,已有逾百家公司披露2025年中期分红预案,上市公司积极回馈投资者渐成风尚 [3]
A股3700点,该怎么操作?切记,这是上涨中最容易犯的错
天天基金网· 2025-08-19 19:23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近期摸高至3700点一带 市场交投活跃 赚钱效应凸显 两市日均成交额相比4月初行情低迷阶段增加50%以上 [1] 长期投资理念 - 投资者常犯错误是在基金或股票回本后立即止盈 但对高品质股票而言长期持有优于频繁换手 [2] - "拔掉鲜花 浇灌杂草"是典型误区 应让赢家股票持续创造非对称收益 可靠标的可弥补投资错误 [2][3] - 彼得·林奇管理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年化收益率达29.2% 其过早卖出家得宝错失后续50倍涨幅印证长期持有价值 [3] 投资大师案例 - 巴菲特通过长期持有可口可乐获得上百倍收益 强调"因上涨就卖出是好公司的巨大错误" [3] - 彼得·林奇指出股票潜在收益不对称性:1000美元本金可能损失1000美元 但正确判断可获5000-10000美元回报 [4] - 凯恩斯主张集中投资于熟悉且管理层可信的公司 有限认知下投资2-3家高确定性企业是最佳选择 [6] 选股与持有策略 - 投资者需构建"精英俱乐部"式组合 持续筛选优质公司 对熟悉企业应坚持"算得清账就持有到底" [5] - 大牛股稀缺性决定:个人投资者一生可能仅1-2次捕获25倍股机会 需持有至最大回报 [5] - 基本面是核心 需建立"下跌25%加仓"的正确信念 避免"翻倍即卖出"导致错过大牛股 [7] 被动投资优势 - 不了解个股的投资者可通过定投指数分享经济长期增长 其效果常优于主动频繁交易 [6]
目前中国股市远达不到泡沫化的状态!中泰姜诚最新发声:我们要时刻瞄准,但不需要频繁开枪
聪明投资者· 2025-08-19 15:03
投资理念与策略 - 超额收益来源于耐心和不同的视角、审美,而非预测市场或追逐热点 [2][8][16] -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以获取资产价值为目标,关注长期现金回报而非短期价格波动 [23][25][26] - 安全边际是一种保守态度,重点在于给悲观情况出价,而非乐观预测 [18][19][31] - 80%研究精力放在组合之外,20%用于现有组合的价值陷阱排雷 [21][47] 市场观点 - A股市场适合价值投资,价格波动大反而提供更多以低估价格买入优质资产的机会 [25][26] - 当前A股与港股整体未达泡沫化状态,但部分标的隐含回报率较10个月前有所下降 [55][56] - 宏观层面保持乐观,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微观层面需保持谨慎 [57][58][59] 组合管理 - 代表产品中泰星元近三年收益23.77%,近五年收益74.68%,任职年化收益16.66% [3][4] - 重仓股平均持有期超过三年,部分从组合建立之初一直持有 [13][14] - 不刻意控制波动,保守选股策略自然降低大幅下跌概率 [30][31][32] - "应对"贯穿每一天,根据长期价值判断而非股价波动调整持仓 [34] 投资心态 - 明确投资目标,屏蔽不重要的信息,保持心态健康 [51][52] - 能够容忍别人挣钱比自己多,放弃特定时间段内赚取特定回报的预期 [53][63] - 忽视"记分牌",专注于做好擅长的事而非与他人PK [61][62][64] 行业观察 - 创新药等新兴领域有发展空间,但需警惕单一品种驱动的企业风险 [43] - 多数公司护城河是短暂、阶段性的,长期稳固护城河的企业寥寥无几 [38][39]
历史新高!突破4.8万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19 14:37
资本市场ETF发展现状 - 全市场ETF总规模突破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较去年年末激增上万亿元 [2] - 境内ETF年内净流入约2500亿元 其中沪市贡献近1800亿元 规模超千亿元的ETF达5只 [4] - 债券ETF规模突破5000亿元 机构投资者穿透占比达84.9% [8][10] 长期资金配置趋势 - 保险、年金、养老金等长期资本通过ETF进行战略性布局 股票ETF机构投资者穿透占比达62.14% [2][6][10] - 宽基ETF机构配置占比大幅提升19.64个百分点 在调整阶段呈现份额逆势增长 [6] - 养老金、保险资金逐步加大ETF持有 机构通过ETF持有股票型基金比例超40% [10] 产品结构特征 - 宽基ETF(沪深300、中证A500、科创系列)成为长线资金配置主力 发挥市场"稳定器"作用 [6] - 主题型及行业型ETF(半导体、AI算力、生物医药)引导资金流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7] - 科创主题ETF被定义为"硬科技产业链价值发现的核心工具" 多家公司构建专项产品矩阵 [7] 政策与市场生态 - 《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12个维度支持行业规范发展 [4] - 监管部门通过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红利系统性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4] - 投教活动显著增加 华安基金上半年举办近150场活动 上交所推出"ETF主题活动月" [4] 行业影响与发展方向 - ETF推动主动与被动投资形成良性竞争 倒逼主动基金转向长期业绩目标 [10] - 未来将深化个人养老金制度 长期资金持续增配权益市场 [13] - ETF将更深层次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 破解硬科技赛道投资结构难题 [13]
历史新高!突破4.8万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19 14:37
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市场ETF总规模突破4.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较去年年末激增上万亿元 [1] - 境内ETF年内净流入约2500亿元,其中沪市贡献近1800亿元,规模超千亿元的ETF达5只 [2] - 债券ETF规模突破5000亿元,客户群体中不乏债券资产的长期投资者 [6] 长期资金与ETF配置 - 保险、年金、养老金等长期资本通过ETF工具进行战略性布局 [1] - 宽基ETF机构配置占比较2024年初大幅提升19.64个百分点,股票ETF中机构投资者穿透占比达62.14% [3] - 债券ETF的机构投资者穿透占比达84.9% [7] 政策与市场生态 - 《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产品体系、生态优化等12个维度对行业进行支持和规范 [2] - 监管部门通过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红利,系统性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2] - 投资者教育活动推动长期投资理念从认知到实践,华安基金2025年上半年举办投教活动近150场 [2] 宽基ETF与主题型ETF - 宽基ETF成为长线资金的配置主力,在资本市场调整阶段呈现份额逆势增长,起到"稳定器"作用 [3] - 主题型及行业型ETF成为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半导体、AI算力、生物医药等细分赛道ETF繁荣 [4] - 科创主题ETF被定义为"硬科技产业链价值发现的核心工具",引导资金流向国家重点领域 [4] ETF的市场影响 - ETF的低成本特性显著降低长期投资的摩擦损耗,高透明运作强化投资者对价值逻辑的深度认知 [8] - 被动投资和主动投资之间的良性竞争格局正在形成,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7] - ETF引导长期资金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 [9] 未来展望 - 个人养老金制度深化和养老第三支柱扩容将持续拓宽长期资金供给 [9] - ETF将更深层次融入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成为硬科技产业链价值发现的核心工具 [9] - 公募基金正以深度研究锚定价值本质,用长期视角穿越市场波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