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营商环境
icon
搜索文档
任鸿斌会见新西兰驻华大使乔文博
快讯· 2025-04-24 21:20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4月24日在京会见新西兰驻华大使乔文博一行,双方就促进中新工商界交流、推 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筹备2026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系列工商活动等议 题进行交流。 ...
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
第一财经· 2025-04-15 10:52
推荐阅读 微信编辑 | 生产队的驴(拉磨版) 2025.04. 15 本文字数:238,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 据廊坊市人民政府网站消息,针对三河市"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等问题,廊坊市联合调查组经初 步核查,媒体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属实。目前已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并责成三河市委、 市政府深刻反思,汲取教训,全面整改。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依规依纪依法追责 问责。同时健全长效机制,对侵害群众利益、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经营主体和人 民群众合法权益。 利好政策来了!上海宣布→ ...
坑梓街道打出助企“组合拳”,创新服务机制助力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4-12 10:32
政府助企服务机制 - 坪山区坑梓街道通过"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实现区街协同 高效解决企业诉求 典型案例为德塔电动汽车科技公司路口开设审批事项 涉及规划和自然资源 交通运输 交警 城管等多部门 传统流程需2个月 优化后仅用2周完成[1][2] - 构建"1+24+7"经济工作体系 突出园区与商圈双轮驱动 2024年推动23家企业升规纳统 占全区"小升规"总量超三分之一[4] - 精准招商成效显著 2024年完成25个招商引资项目 含4个亿元以上项目 认缴注册资本/外资增资额达3.6648亿元[5] 政企互动创新模式 - 打造"深聊一下+深学一下"双轨机制 华电深圳公司通过该平台与京鼎工业 安培龙科技 中联制药等企业达成供热及售电合作 实现资源互补[5][7] - 活动累计推动解决500余项企业诉求 连续2年获评"深圳营商环境评选十强街道" 入围赛迪"2024全国活力街道500强"[8] 数字化助企平台建设 - 建立"1530"快速响应机制 实现15分钟受理 30分钟初步处置 100%流转处置 业聚实业通过平台解决消防验收问题 2024年产值增速达55.9% 2025年晋升区百强企业[8][10] - 平台覆盖近400家规上企业 自2024年5月运行以来累计解决问题198件 百强外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平均增速超额完成季度目标[10] 产业协同发展 - 依托坪山高新区核心园区优势 联动国家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典型案例包括德塔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企业 以及微芯药业 中联制药等生物医药企业[1][5][11] - 通过能源供需对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华电深圳公司为制药 电子等企业提供热(冷)力及电力服务[5][7]
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稿今起征求意见
证券时报· 2025-03-28 21:01
现行税收征管法最近一次大幅修订是在2001年,距今已有24年。 征求意见稿更加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形势,新增平台经营者报送涉税信息、平台经营者配合税务检查等规 定,有利于健全数字经济常态化监管法律制度,护航新经济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比如,要求平台企业按 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平台内经营者、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和与纳税有关的信息;明确电子凭证、资料的法 律效力等。 征求意见稿更加注重依法精准打击税收违法犯罪行为,为合法经营者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税收营商 环境。比如,完善涉嫌违法的自然人纳税人税务检查、阻止出境等规定,有效打击少数高收入者偷逃税行 为。 征求意见稿更加注重与现行相关法律的衔接,明确法律适用标准,进一步提升法律确定性,稳定市场预 期。比如,将"偷税"修改为"逃税",与刑法相衔接;对接民法典、企业破产法,调整税收优先权顺位,有 利于减少执行争议等。 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练奇峰介绍,税收征管法修订坚持宽严相济理念,有利于进一步严格 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促进形成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 环境。 练奇峰介绍,此次征求意见将持续至4月27日,公众可以通过登录国家 ...
南京市长以“五图”向全球推介南京:期待大家与“宁”同行
澎湃新闻· 2025-03-26 21:29
南京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 核心观点 - 南京市长通过"五图"(坐标图、全景图、矩阵图、路线图、热力图)系统展示城市综合竞争力与产业规划,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营商环境优化 [1][3][6][8][12][14][17][19] 坐标图(城市定位) - 经济总量1.85万亿元,保持全国城市十强 [3] - 在校大学生超100万人,"双一流"高校数量全国第三 [3] - 与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 [3] 全景图(产业布局) - 四大支柱产业升级:石化、钢铁、汽车、电子 [6][8] - 八大新兴产业目标:软件和信息服务(万亿级)、智能电网(五千亿级)、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三千亿级) [8] - 成立4个产业攻坚办,重点突破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 [6][8] 矩阵图(科技创新) - 高水平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网络通信)、钟山实验室(生物育种)及3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12] - 4家国家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高性能膜材料、油气地球物理勘探 [12] -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已竣工)、原子极限微制造实验设施(预研) [12] 路线图(成果转化) - 建立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 [14] - 支持10家概念验证中心、20家中试平台、3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0家新研机构 [14] - 构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协同创新链条 [14] 热力图(营商环境) - 组建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N"产业基金,设立300亿元股权投资基金(与五大AIC合作) [17][19] - 政务服务覆盖325个利企便民事项,集成式服务矩阵全国推广 [17][19] - 建立"部门+中心+公司"应用场景推进体系 [19]
两会|券商展望全国两会 热议挖掘消费潜力
证券时报· 2025-03-03 08:34
宏观经济政策预期 - 全国两会将以"稳增长"为中心,强调宏观政策支持以提振内需,并将"提振居民消费"列为重要任务 [2] - 预计加大对消费及居民部门的财政支出力度,措施包括以旧换新补贴规模扩大一倍以上、设立生育和育儿补贴计划、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支付水平等 [2]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可能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及政策利率,加强逆周期调节,推动通胀"合理反弹" [2] 财政政策重点方向 - 财政政策可能侧重四个方面: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计划、为房地产行业提供资金助力、为低收入家庭和生育鼓励提供财政支持 [3] - 经济增长目标或维持5%,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财政货币与各项产业、区域、环保等政策协同配合助力广义财政扩张 [4] 科技创新与产业趋势 - "创新""科技""现代化"等词汇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次较高,AI+、首发经济等在全国两会上提及的概率较大 [3] - 预计到2035年,AI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73万亿元,占全球30%以上 [3] - 2025年产业主题关注五大领域:AI及AI+、品质消费、新型城镇化、基建出海、粮食及食品安全 [4] 国有企业改革与并购重组 -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冲刺、收官之年,央国企并购重组有望持续加快,科技、能源、农业、金融、物流等或是重点 [3] - 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牵引作用包括统一全国大市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改善消费环境、营商环境 [4] 房地产与消费市场 - 房地产行业表现略好于预期,股市回升显现财富效应 [2] - 首发经济在多元化消费场景、服务消费和文化旅游业中的落地是消费潜力挖掘的重点方向 [3]
GDP唯一负增长!这个经济特区,怎么了?
城市财经· 2025-03-01 12:24
汕头经济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GDP为2279.30亿元,同比下降1.9%,全年GDP为3167.97亿元,同比增长0.02%,名义增速-1.2%,为五个经济特区中唯一负增长城市[1] - 2024年GDP规模较2023年减少38.42亿元,名义跌幅扩大至-1.2%,实际增速0.02%,仍是广东21个城市中唯一负增长者[1] - 汕头当前经济规模仅为深圳的1/11,厦门的36.9%[2] 经济失速直接原因 - 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3.6%,2023年已下降15.8%[6] - 商品房销售面积从2017年高点639.58万平方米降至2024年270.37万平方米,跌幅达57.7%[8][9] - 202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1301.07亿元,同比下降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5.03亿元,下降18%[10] - 2024年出口总额下降9.2%,其中机电产品下降11.8%,玩具下降3.0%[11][12] 产业结构问题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595.03亿元,为深圳的1/20[16] - 无千亿级产业,仅有9个百亿级产业,纺织服装业下降40.4%,文教工美制造业下降38.1%[18][27] - 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0.5%,但规模仅51.4亿元[27] - 亏损企业数量增长11.4%,利润总额下降18.9%[27] 历史发展对比 - 1980年设立特区时GDP为10.79亿元,2024年3167.97亿元,增速远低于深圳(36801.87亿元)和厦门(8589.01亿元)[33] - 深圳受益香港资源输入(资金/制度),汕头缺乏外部赋能且远离核心城市群[34] - 1991年汕头拆分后行政资源分散,三市经济排名均靠后[37] 营商环境制约 - 家族化商业模式导致排外,阻碍外部资本进入[35] - 2000年前后骗税案导致信用崩塌,十余省市中断经济合作[36] - 三市分治后缺乏区域龙头,资源整合难度大[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