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从“蓝色粮仓”到“蓝色动能” 现代渔业激发经济新活力|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时报· 2025-07-23 07:52
海洋渔业规模全球领先 - 我国海洋渔业规模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25年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3] - 行业向深远海拓展,如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启航 [3] - 东方海洋建成全国最大褐藻种质资源库,培育5个海带国审新品种(占全国40%),市场占有率超25% [4] - 国联水产采用液氮速冻技术将冷冻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30分钟,并建立全链条智能温控体系 [4] 技术短板与攻关方向 - 海水养殖领域存在"硬科技"短板,高端养殖品种种苗依赖进口,国际种业公司垄断核心种质资源 [7] - 养殖装备方面,挪威、日本已实现全自动化深海网箱养殖,我国仍集中在近海,需提升高效作业系统、智能控制装备等国产化水平 [7] - 海洋捕捞领域"软实力"不足,远洋渔业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综合监管能力方面存在差距 [7] - 行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低,养殖技术及管理粗放,环保意识与健康养殖理念不足 [8] "蓝色粮仓"的新动能 - 海洋牧场推动行业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海上粮仓"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10] - 海洋渔业提供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水产品,满足城乡居民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10] - 行业锻造自主可控的水产品供应能力,支撑"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 [11] - 牵引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涵盖种业、装备、深加工、冷链物流等,成为海洋经济重要引擎 [11] - 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现代化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新业态带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渔民增收 [11]
【延安】感受黄土高原上的凉爽
陕西日报· 2025-07-23 07:50
乡村旅游与文化体验 - 延安市宝塔区赵家岸村通过窑洞民宿和"村晚"表演吸引大量游客,窑洞民宿几乎天天爆满,游客体验陕北民俗文化的同时享受舒适凉爽的住宿 [1] -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推出"沉浸式文化消暑游"项目,结合3D动感影片《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实景演艺《黄河大合唱》,单日接待量突破1.1万人次 [2] - 景区新增低空游览直升机项目,游客可从百米高空俯瞰黄河全景,同时九曲黄河漫游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互动体验 [2] 生态旅游与休闲项目 - 黄龙县石门峡漂流凭借8公里天然河道和16处急流险滩成为热门消暑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3] - 漂流项目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就业,并促进沿线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发展 [4] - 黄龙山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推出森林露营和研学活动,木屋住宿供不应求,近期新增12间木屋以满足需求 [5] 旅游产品创新与业态升级 - 黄龙县常态化推出"周末游""节庆游""主题游"等产品,结合水舞表演、篝火晚会等活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5] - 宜川县通过数字科技与历史文化融合提升游客体验感,如壶口·弧幕影院的3D影片和实景演艺 [2] - 黄龙县计划将"凉资源"转化为"热产业",推动全域旅游升级和乡村振兴 [5]
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启动
河南日报· 2025-07-23 07:46
鹤壁市作为全省首个举办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省辖市,以高效务实的筹备工作为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 基础。本次活动的举办,既为本地群众提供了便捷服务,也将为活动在我省其他省辖市有序铺开积累宝 贵经验、树立示范标杆。(记者 陈晨 蒋晓芳) 责任编辑: 秦臻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新能源汽车展销,在淇县朝歌文化广场设置主展区,现场20余 家车企品牌携多款主力车型集中展销,为消费者提供购车咨询、政策解读、试乘试驾、充电桩安装预约 等服务,让更多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选车购车。第二阶段为新能源汽车下乡巡回展销,将分别在淇县高 村镇、西岗镇、北阳镇设置展销点,展销时间为7月25日至27日,每个展销点将有10余家企业带着热门 车型下乡,讲解优惠政策,提供便民服务,让乡镇群众也能享受同等购车福利。 7月18日,2025年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首站仪式在鹤壁市淇县朝歌文化广场举行。此次活动以"绿 色、低碳、智能、安全——赋能新农村,畅享新出行"为主题,旨在打通绿色智能出行产品下乡的渠 道,着力构建便捷可靠、绿色低碳的乡村出行新生态。 新能源汽车下乡是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实践。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 ...
城乡融合绘就巴渝乡村振兴画卷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5
城乡融合发展 - 重庆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14%,居中西部第一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24∶1,脱贫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0605元,同比增长6.8% [1] - 巴南区城镇化率从2021年的83.9%上升至2024年的84.7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从2021年的2.01缩小至2024年的1.94 [3] - 重庆中心城区外区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5%,主城都市区与山区库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缩小至1.66∶1 [4] 要素双向流动 - 巴南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城乡要素流动,取得重庆首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交易、首位城市人才落户乡村、首个农村权益退出试点等成果 [3] - 重庆健全城市工商资本和科技、人才下乡有序引导机制,实施"四进三回"行动,引导城市产业、技术、信息等优质要素向乡村流动 [4] - 巴南区盘活60多亩闲置土地,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智慧种植基地,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 [2] 产业振兴 - 重庆实施千亿元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优做精特色名优农副产品 [5] - 永川区黄瓜山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21年的2.48万元提高至2024年的3.01万元,年游客接待量超过80万人次 [6] - 重庆着力发展火锅食材、粮油加工、生态畜牧三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建设10条百亿元级产业链 [7] 农业科技创新 - 重庆组建7个农业科技创新联盟、16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成全球最大的家蚕基因库及全国最大的榨菜和柑橘资源圃 [7] - 累计取得农业科技成果1724项、转化377项,转化率达21.86%,转化金额超12亿元 [7] - 建成国家级平台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19个 [7] 农村三产融合 - 重庆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培育规上加工企业近900家,总产值超2600亿元 [8] - 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打造8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9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000多个休闲观光体验园 [8] 乡村建设 - 重庆累计建设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3500多个 [9] - 行政村通硬化路达100%,行政村5G网络覆盖率100%,自来水普及率超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7.8% [10] -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100%的行政村和99%以上的自然村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75% [10] 乡村治理 - 重庆构建完善党建统领"141"基层治理体系,在1031个镇街全覆盖建成基层治理中心指挥室,在1.1万个村社设立6.5万个网格 [10] - 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6个、示范村60个 [10]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公路条例》公布
选股宝· 2025-07-23 00:13
政策法规 - 《农村公路条例》将于2025年9月15日施行 明确以提升路网质量为重点 与国道 省道建设衔接协调 促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 [1] - 新建农村公路需符合技术等级要求 现有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要求的需升级改造 [1] - 地方政府需推进农村公路与配套设施 产业园区 旅游景区一体化建设 促进农村客运 货运物流 邮政快递融合发展 [1] 行业投资 - 2024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完成4550亿元 连续8年投资超4000亿元 [1] - 2024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6 41万公里 总里程达464万公里 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和建制村 [1] - 预计2025-2030年农村公路路基项目投资超1 5万亿元 [1] - 财政部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省级补助资金比例远高于多省平均水平 形成"中央财政+地方配套+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模式 [2] 市场潜力 - 农村公路建设从"基础连通"转向"高质量发展" 成为乡村振兴核心引擎 [1] - 农村公路将成为城乡融合核心纽带 为农业现代化 乡村旅游 冷链物流等提供支撑 [2] 相关公司 - A股相关概念股主要有达刚控股 国创高新等 [3]
黄茅峡水库正式开工!广东防洪体系补上“关键拼图”
南方都市报· 2025-07-22 23:16
黄茅峡水库工程概况 - 黄茅峡水库工程于2025年7月22日在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大湾镇正式动工,是连江干流首座控制性防洪工程 [1] - 工程等别为Ⅱ等大(2)型,总库容5.62亿立方米,位于连江英德市大湾镇区下游6公里处 [2] - 工程以防洪为主,结合航运,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定位为"综合性民生工程" [2] 防洪功能 - 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极大缓解广州、佛山、清远等城市的防洪压力 [6] - 减少飞来峡库区内的临时滞洪区启用几率 [6] 航运功能 - 同步建成Ⅳ级航道体系,把5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延伸至连江腹地 [6] - 改善连江通航条件,显著提升水运物流效率,促进区域间物资流通与经济交流 [6] 发电功能 - 预计年均输出1亿多千瓦时绿色电能 [6] - 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注入"清洁动力" [6] 灌溉功能 - 可为连江英德灌区提高灌溉供水保证率 [6] - 保障农业用水需求,助力乡村振兴 [6] 生态保护创新 - 创新采用抬田技术,通过抬高农田高程,大量减少征地 [7] - 大幅节约土地征收成本,推动耕地连片规模化经营 [7] - 开创生态友好型水利建设新模式 [7] 民生保障 - 提升空间造景,丰富节点设计,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11] - 活化利用商业街区,建设绿美人居示范点 [11] - 推动"水+农文旅"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连江 [11] 融资模式创新 - 作为水利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通过公募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12] - 拓宽融资渠道,盘活水利资产,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资金保障 [12] 建管机制创新 - 采用省属国企粤海集团组建项目法人的模式 [12] - 实现投资、建设、运行、管理一体化的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 [12] - 实现飞来峡、乐昌峡、黄茅峡三大水利枢纽联调联控 [12]
“832平台”助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畅销全国
新华社· 2025-07-22 21:04
832平台运营成效 - 宁夏瑞丹苑油牡丹产业有限公司在832平台销售本地区农副产品已超过1800万元 [1] - 832平台由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指导,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专注于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 [1] - 平台2023年启动"832平台乡村振兴公益行"计划,覆盖宁夏、甘肃、重庆、安徽、吉林、广西、陕西等地,帮助推广农副产品 [1] 企业成长案例 - 宁夏瑞丹苑入驻前年销售额仅2-3万元,入驻后建立专人专岗体系,实现大促活动自主策划,成交额大幅提升 [1] - 重庆禾启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入驻平台,初期10万元菜籽油订单促使其协调多家榨油坊统一工艺,30天内完成交付 [2] - 禾启盛投资建成标准化加工基地"夔野加工厂",开发干菌子、五谷杂粮等产品线,平台销售额跃升至近1900万元 [2] 农户合作与社会效益 - 禾启盛与1000多户农户建立合作,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农闲时农户参与分拣工作形成灵活就业模式 [2] - 平台通过"百千计划"线上专题活动构建"政策宣传+品牌曝光+产品推介"营销矩阵,推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增长 [2] 平台未来规划 - 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计划持续优化规则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培育特色品牌,构建"产业有标准、产品有品牌、销售有渠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2]
成武农商银行发挥金融力量,激活传统养鸭产业发展活力
齐鲁晚报网· 2025-07-22 19:53
养鸭业发展现状 - 鸭肉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铁、锌等矿物质,具有滋阴润燥、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1] - 卤味鸭头、鸭脖、鸭肠、鸭翅和烤鸭等都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 [1] - 养鸭业是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众多农户的生计 [1] 赵先生的养殖案例 - 70后的赵先生是成武县天宫庙镇的资深养鸭户,原有养殖规模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订单量 [1] - 扩大规模、引进优质鸭苗、升级养殖设备以及采购饲料等需要大量资金,但流动资金不足 [1] - 成武农商银行在3天内发放信贷资金,解决了资金问题 [1] - 在资金支持下,养殖规模大幅扩大,出栏量显著提升,与大型冷藏加工厂深化合作 [1] - 稳定的订单和价格保障使年收入大幅增加,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鸭大户 [1] 金融支持养鸭业 - 成武农商银行发挥地方金融主力军作用,立足当地经济特色,聚焦养殖业发展难题 [1] - 从解决资金短缺,到化解风险,再到助力产业升级,推动传统养鸭产业发展 [1] - 赵先生带动周边农户加入养鸭行列,表示没有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就没有底气放手发展 [1]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西藏农牧民共享文旅发展红利
新华社· 2025-07-22 18:22
西藏旅游业发展现状 - 纳木错景区2014至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511万人次[1] - 2025年1至6月西藏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12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67%,其中入境游客19.64万人次,同比增长31.2%[2] - 2025年上半年文化产业产值超77.24亿元,同比增长21.2%,各类文化活动超5.3万场次[2] 本地就业与收入增长 - 纳木错景区85%以上员工为本地群众,包括生态护林员、讲解员、驾驶员等岗位[1] - 景区通过旅游服务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约2000万元[1] - 藏族青年斯加在家乡就业月收入达9000多元[1] 景区设施与服务升级 - 纳木错景区升级环保公厕、电动观光车等设施,建立生态监测站实时监测水质和植被变化[1] - 游客反馈西藏旅游基础设施更完善,服务更专业[2] - 萨普雪山景区提供藏式帐篷住宿和非遗舞蹈表演等特色体验[2] 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 纳木错和萨普雪山凭借自然风光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1][2] - 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人文景点吸引世界游客[3] - 当地培养讲解员传播西藏文化故事,如旦增达杰回乡担任讲解员[2]
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所在地:煤山变“美山” 同走共富路
搜狐财经· 2025-07-22 16:48
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转型 - 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及革命旧址群成为重要红色教育基地 吸引大量游客进行研学旅行和观光 [4][5] - 煤山镇从传统污染产业(水泥 石矿 蓄电池)转型 发展红色旅游与绿色制造产业 [4][9] - 仰峰村民宿经济兴起 返乡创业者利用红色资源提升收入 从农家乐升级为精品民宿 [4][5] 新能源与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 煤山镇打造国家级绿色制造产业园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 电子信息三大产业 [9] - 浙江华熔科技利用废弃煤矿矿井建厂 专精石墨复合材料 产品单价达100元/克(对比煤炭千元/吨) 去年营收近4亿元 [9] - 新能源及配套产业产值占全镇规上总产值超60% 工业企业近500家 规上企业109家 [9] 村企共建与乡村振兴 - 新川村通过天能集团村企共建模式 解决1000多名村民就业 村民创办企业80多家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5万元 [10] - 村企发展共同体推动产业与生态协同 形成居民小洋楼集群与竹林古道共存的宜居环境 [10] - 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路径持续深化 目标实现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百姓富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