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PMI

搜索文档
瑞达期货沪锌产业日报-20250506
瑞达期货· 2025-05-06 20: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4月制造业PMI回落但高技术等相关行业扩张、内销为主制造业企业经营稳定;锌矿进口量和加工费上升、硫酸价格上涨使冶炼厂利润修复、产量增加;进口窗口关闭且亏损扩大后续精锌进口预计下降;需求端下游旺季需求回暖、锌价下跌使采购氛围改善、国内库存下降进入去库周期、海外延续去库;终端地产边际改善但仍拖累需求;技术面持仓增量、跌破MA10支撑预计锌价震荡调整;操作上建议暂时观望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沪锌主力合约收盘价22355元/吨,环比-85;06 - 07月合约价差280元/吨,环比35 [3] - LME三个月锌报价2607.5美元/吨,环比30;沪锌总持仓量215039手,环比12602 [3] - 沪锌前20名净持仓-1830手,环比-2385;沪锌仓单2252吨,环比-102 [3] - 上期所库存48477吨,环比-2901;LME库存172925吨,环比-975 [3] - 上海有色网0锌现货价22860元/吨,环比-50;长江有色市场1锌现货价22710元/吨,环比-60 [3] 现货市场 - ZN主力合约基差505元/吨,环比35;LME锌升贴水(0 - 3)-37.09美元/吨,环比-0.2 [3] - 昆明50%锌精矿到厂价17780元/吨,环比-30;上海85% - 86%破碎锌16300元/吨,环比0 [3] 上游情况 - WBMS锌供需平衡-12.47万吨,环比-10.41;LIZSG锌供需平衡-69.1千吨,环比10.4 [3] - ILZSG全球锌矿产量当月值100.75万吨,环比-0.43;国内精炼锌产量61.5万吨,环比1.8 [3] - 锌矿进口量45.59万吨,环比12.49 [3] 产业情况 - 精炼锌进口量35156.02吨,环比-22615.39;精炼锌出口量483.88吨,环比266.83 [3] - 锌社会库存7.1万吨,环比-0.19 [3] 下游情况 - 镀锌板当月产量232万吨,环比-13;镀锌板销量234万吨,环比-12 [3] - 房屋新开工面积12996.46万平方米,环比6382.46;房屋竣工面积13060.27万平方米,环比4296.06 [3] - 汽车产量304.46万辆,环比-45.4;空调产量1967.88万台,环比347.64 [3] 期权市场 - 锌平值看涨期权隐含波动率18.84%,环比1.06;锌平值看跌期权隐含波动率18.84%,环比1.05 [3] - 锌平值期权20日历史波动率18.19%,环比0.04;锌平值期权60日历史波动率16.89%,环比-0.37 [3] 行业消息 - 4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7万人,预期增13万,失业率4.2%不变 [3] - 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终值49,高于预期和初值;法国4月制造业PMI终值48.7为2023年1月以来最高;德国4月制造业PMI终值48.4为2022年8月以来最高 [3] - 4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分别为50.4%和50.2%保持扩张 [3] - 特朗普强调关税驱动政策,宣布对境外制作电影征100%关税,美元偏弱运行 [3]
瑞达期货铝类产业日报-20250506
瑞达期货· 2025-05-06 18: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氧化铝主力合约震荡走弱,持仓量增加,现货升水,基差走强;基本面或处于供给小幅收敛、需求稳中小增阶段;建议轻仓震荡偏弱交易 [2] - 沪铝主力合约震荡走弱,持仓量减少,现货升水,基差走弱;市场正步入供需同步增长、库存良性消化阶段;期权市场情绪偏空,隐含波动率略升;建议轻仓震荡交易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沪铝主力合约收盘价19,785.00元/吨,环比下降125.00元/吨;氧化铝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2,675.00元/吨,环比下降54.00元/吨 [2] - 本月 - 下月合约价差:沪铝60.00元/吨,环比下降10.00元/吨;氧化铝 -6.00元/吨,环比下降8.00元/吨 [2] - 主力合约持仓量:沪铝183,758.00手,环比下降111.00手;氧化铝287,582.00手,环比增加25,409.00手 [2] - LME铝注销仓单160,900.00吨,环比下降1,800.00吨;LME铝库存411,575.00吨,环比下降2,000.00吨 [2] - LME电解铝三个月报价2,431.50美元/吨,环比增加15.50美元/吨;沪伦比值8.14,环比下降0.10 [2] - 沪铝前20名净持仓12,582.00手,环比增加5,517.00手;沪铝上期所仓单69,058.00吨,环比增加495.00吨 [2] 现货市场 - 上海有色网A00铝19,850.00元/吨,长江有色市场AOO铝20,090.00元/吨,环比下降270.00元/吨 [2] - LME铝升贴水20,090.00美元/吨,环比下降270.00美元/吨;基差:电解铝65.00元/吨,环比下降85.00元/吨 [2] - 基差:氧化铝175.00元/吨,环比增加54.00元/吨;上海物贸铝升贴水 -20.00元/吨,环比持平 [2] 上游情况 - 西北地区预焙阳极5,540.00元/吨,环比下降350.00元/吨;氧化铝开工率83.59%,环比下降3.62% [2] - 氧化铝产量747.52万吨,环比下降3.23万吨;产能利用率88.28%,环比下降0.25% [2] - 氧化铝需求量723.72万吨,环比增加76.70万吨;供需平衡3.55万吨,环比下降17.37万吨 [2] - 氧化铝出口数量30.00万吨,环比增加9.00万吨;进口数量1.12万吨,环比下降3.05万吨 [2] - WBMS铝供需平衡29.51万吨,环比增加33.55万吨;电解铝社会库存61.00万吨,环比下降1.80万吨 [2] 产业情况 - 原铝进口数量221,820.89吨,环比增加21,622.20吨;出口数量8,699.85吨,环比增加5,273.31吨 [2] - 电解铝总产能4,517.20万吨,环比持平;开工率97.50%,环比增加0.13% [2] - 铝材产量598.17万吨,环比下降12.49万吨;未锻轧铝及铝材出口数量51.00万吨,环比增加14.00万吨 [2] 下游及应用 - 铝合金产量165.50万吨,环比增加10.30万吨;出口数量1.82万吨,环比增加0.07万吨 [2] - 汽车产量304.46万辆,环比下降45.40万辆;国房景气指数93.96,环比增加0.17 [2] 期权情况 - 历史波动率:20日沪铝18.20%,环比增加0.05%;40日沪铝14.36%,环比增加0.06% [2] - 主力平值IV隐含波动率13.59%,环比增加0.0223%;期权购沽比0.66,环比增加0.0761 [2] 行业消息 - 美国4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7万人,预期增13万人;失业率保持在4.2%不变 [2] - 财政部部长表示今年赤字率按4%安排,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2] - 商务部称中方正评估美方就关税问题谈判的信息 [2] - 欧元区4月制造业PMI终值49,法国4月制造业PMI终值48.7,德国4月制造业PMI终值48.4 [2] - 多地推动生活类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活动 [2] - 新能源车企4月交付量:小鹏3.5万台,理想3.39万辆,小米超2.8万台,零跑4.1万台,蔚来2.39万台,比亚迪4月超38万辆 [2] - 4月份制造业PMI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分别为50.4%和50.2% [2] 氧化铝观点 - 氧化铝主力合约震荡走弱,持仓量增加,现货升水,基差走强 [2] - 宏观上4月制造业PMI回落,基本面上铝土矿后续供应将季节性递减 [2] - 供给因价格低位部分企业利润倒挂,开工率回落带动供给小幅收缩;需求因电解铝厂旺季需求支撑保持坚挺 [2] 电解铝观点 - 沪铝主力合约震荡走弱,持仓量减少,现货升水,基差走弱 [2] - 国际上美国4月ISM制造业PMI高于预期,非农就业人口新增高于预期,市场预计6月降息可能性降低 [2] - 国内4月制造业PMI回落,基本面上电解铝供给端产能复产,需求端在扩内需政策下稳步增长,库存延续去化趋势 [2]
宝城期货国债期货早报-20250506
宝城期货· 2025-05-06 11: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债期货短期和中期震荡,日内震荡偏强,整体呈区间震荡走势,预计假期后震荡反弹为主,核心逻辑是制造业PMI走弱,降息预期升温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品种观点参考—金融期货股指板块 - TL2506短期震荡,中期震荡,日内震荡偏强,观点为区间震荡,核心逻辑是制造业PMI走弱,降息预期升温 [1] 主要品种价格行情驱动逻辑—金融期货股指板块 - 涉及品种为TL、T、TF、TS,日内观点震荡偏强,中期观点震荡,参考观点区间震荡 [4] - 核心逻辑是4月制造业PMI数据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回落至收缩区间,外需下行扰动宏观经济,政策面需提振内需,未来货币政策将配合财政政策协同发力,适时降息降准,临近假期和月末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流动性,市场利率回落,宏观政策加码预期升温,降息预期将逐渐落地 [4]
公司债ETF(511030) 近1月日均成交17.48亿元,国债ETF5至10年(511020)规模创近3月新高,机构:预计债市二季度呈现震荡局面
搜狐财经· 2025-05-06 10:48
截至2025年5月6日 10:27,公司债ETF(511030)多空胶着,最新报价105.51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债ETF近半年累计上涨1.16%。 流动性方面,公司债ETF盘中换手0.33%,成交4435.83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4月30日,公司债ETF近1月日均成交17.48亿元。 规模方面,公司债ETF最新规模达133.53亿元,创近1年新高。 份额方面,公司债ETF最新份额达1.27亿份,创近1月新高。 消息面上,4月制造业PMI降至49.0%,为2021年以来四月份的第二低。4月制造业PMI容易季节性回落,今年4月制造业PMI环比降幅明显好于2022年4月及 2020年2月,反映美国高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可能明显好于疫情。 机构认为,未来债市需要关注中美关税谈判的进展。倘若未来半年中美达成协议将关税降至年初水平,年内10Y国债收益率高点仍可能到1.9%,2025年经济 仍有望企稳。由于关税谈判艰难,短期或难谈成,我们预计债市二季度震荡。 浙商证券认为近期债市调整仍将持续,但鉴于基本面无明确利空,货币宽松基调不变,建议按利率底部区间震荡思路交易。 流动性方面,国债ETF ...
人民币、港币汇率大幅走强!恒生科指领涨……假期重要消息还有这些
证券时报· 2025-05-05 20:27
民营经济促进法 - 我国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实施 覆盖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等六大领域 [1] 财政政策 - 2024年财政增量政策包括:增加6万亿元地方专项债务限额置换隐性债务 研究发行特别国债支持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叠加运用专项债和税收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 [3] 制造业数据 - 4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 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 高技术制造业保持扩张 非制造业PMI和综合PMI分别为50.4%和50.2% [4] 就业市场 - 美国4月非农就业新增17.7万人 超预期的13万人 失业率维持在4.2% 市场对6月降息预期从60%降至40% [6] 资本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1%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2.7% 美股三大指数普涨 纳指和标普500已修复4月2日以来全部跌幅 [7] - 欧洲主要股指上涨 德国DAX指数涨2.9% 英国富时100指数连续15日上涨创历史纪录 [7] 汇率市场 - 港币兑美元逆势升值 香港金管局斥资465.39亿港元买入美元 为2020年以来首次干预 [8] - 港元走强主因股票投资相关需求增加及多只区内货币兑美元升值 [9] 汽车行业 - 新势力车企4月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小鹏增长273%至35045台 蔚来增长53%至23900台 理想增长31.6%至33939台 [11] - 小米汽车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 调整SU7系列车型相关功能命名 [10] 旅游消费 - 五一假期定制游预订量同比大增超80% 北京等老牌目的地平均增长超300% 5-10人小包团受欢迎 [12] - 飞猪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超20% 出境游人均预订量延续增长态势 [12] 大宗商品 - 欧佩克+8国将在6月增产41.1万桶/日 强调将根据市场状况调整增产计划 [13] 市场展望 - 中信证券建议关注中国自主科技能力提升、欧洲重建自主防务、中国完善社会保障激发内需三大趋势 [15] - 中泰证券建议5月关注科技(TMT为主)、消费细分潜力方向及电力板块 [16]
海外研究|关税扰动对全球宏观经济影响已初见端倪(2025年4月)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5-05 15:59
全球制造业PMI指数表现 - 2025年4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为49 8,环比小幅下滑,呈现"中国调整、新兴良好、日韩分化、欧洲企稳、美国承压、加墨收缩"的特征 [1][2] - 亚洲新兴国家制造业表现整体好于欧洲地区,但涨跌互现 [2] 分区域制造业表现 亚洲 - 中国制造业PMI回落至49,韩国回落至47 5 [3] - 印度制造业PMI边际回升至58 2,日本回升至48 7,东南亚地区涨跌互现 [3] 欧洲 - 德国制造业PMI录得48 4,高于前值48 3和预期47 6 [3] - 欧元区GDP季环比增速回升至0以上,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3] 美洲 - 美国ISM制造业PMI回落0 3个百分点至48 7,呈现"供需回落、通胀抬升、就业市场降温、外贸大幅回落"特点 [1][4] - 墨西哥制造业PMI回落至44 8,加拿大回落至45 3 [3] 出口表现 - 4月韩国出口增速由3 0%回升至3 7% [5] - 3月中国出口增速较前值增加10 1个百分点至12 4%,半导体产业链、家电照明设备、机械与交运设备对出口拉动作用较大 [5] 关税影响 - 关税对美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已初步显现,美国经济读数或仍小幅回落 [1][4] - 欧元区经济企稳仍受关税不确定性因素影响 [1][3]
中采PMI|外贸压力进入验证期(2025年4月)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5-05 15:59
制造业PMI表现 - 4月制造业PMI为49%,较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较过去5年均值低1.3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景气度走弱但幅度可控[1][3] - 制造业PMI回落幅度小于前期EPMI(环比下降10.2个百分点)和BCI指数(环比下降4.6个百分点)的回落幅度[3] - 生产端PMI为49.8%,较过去5年均值低2.4个百分点,六大工业行业平均开工率76.5%,环比回落1.6个百分点[4] 内外需与价格压力 - 新订单指数为49.2%,较过去5年均值低1.5个百分点,内需走弱主要因地产链条回落和商品以旧换新效果减弱[4] -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4.7%,较过去5年均值低4.8个百分点,对美出口减弱拖累明显,4月21日至27日中国至美国集装箱量环比下降28.3%[4]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较上月回落2.8和3.1个百分点,PPI可能面临下行压力[4] 行业结构分化 - 15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有5个PMI在荣枯线以上,比上月少3个[5]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MI环比回升9.1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回升6.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回升6.2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回升2.2个百分点[5] - 大型企业PMI下滑幅度较多,大型、中型、小型企业PMI分别较上月回落2.0、1.1、0.9个百分点[5] 非制造业PMI表现 - 4月非制造业PMI为50.4%,较过去5年同期均值低3.6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为50.1%,建筑业PMI为51.9%[6] - 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6] - 水上运输、资本市场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6] 政策应对与经济展望 - 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适时降准降息[7] -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基建和产业等领域投资增长[7] - 债市观点认为经济基本面对债市形成支撑,资金宽松后利率有望打开下行空间[8]
民营经济促进法本月施行,美国调整汽车关税政策丨一周热点回顾
第一财经· 2025-05-03 10:38
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 - 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 自5月20日起施行 [2] - 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方针政策写入法律 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2] - 从公平竞争 投资融资 科技创新等7个方面建立健全制度 保障民营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公平竞争 [2] - 将民营经济相关方针政策和有效做法转化为法律制度 提供更明确稳固的法治保障 [3] 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 - 三部门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重点清理15类违规设置准入壁垒的情形 [4] - 旨在落实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消除"玻璃门""弹簧门"等堵点卡点 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 [4][5] - 通过通报典型案例和建立长效机制 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透明的准入环境 [4][5] 稳就业稳经济五大举措 - 国家推出支持就业 稳定外贸 促进消费等五方面举措 推动高质量发展 [6] - 加快实施5万亿元国家层面投资资金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策 [6] - 商务部将推出内外贸一体化改革 开拓国际市场等增量稳外贸政策 [7] - 央行将从加大金融投入 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 [7] 4月制造业PMI回落 - 4月制造业PMI为49% 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 重新回落至荣枯线以下 [8]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仍保持52.1%的扩张区间 部分行业景气度较高 [8] - 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明显回落 显示需求收缩倾向有所显现 [8] 美国一季度GDP萎缩 - 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 为2022年以来最差季度表现 [9] - 净出口拖累GDP达4.83个百分点 企业因担忧关税上升而大规模囤积库存 [9] - 特朗普将经济萎缩归咎于上届政府 华尔街经济学家纷纷下调增长预期 [9] 美乌签署矿产协议 - 美乌签署协议建立重建投资基金 采取各占一半的股权结构共同管理 [10][11] - 协议明确乌克兰拥有境内矿产资源所有权 未要求偿还美国援助债务 [11] - 特朗普称美国将获得远超3500亿美元的收益 [11] 美国调整汽车关税政策 - 特朗普签署文件放松汽车制造商关税负担 进口汽车免叠加钢铝关税 [12] - 给予在美组装汽车3.75%退税 加墨汽车零部件免25%关税 [12] - 调整源于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导致汽车行业现金流压力和消费者情绪恶化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