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先
搜索文档
遭美国质疑 澳英美核潜艇合作生变数
新华网· 2025-06-12 19:12
澳英美核潜艇合作评估 - 美国国防部已正式开始重新评估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协定(AUKUS),以确保与"美国优先"议程保持一致[1] - 评估由五角大楼政策顾问埃尔布里奇·科尔比牵头,他曾公开质疑澳美英核潜艇合作[2] - 评估主要审视美国自身能力,研判在未达到生产目标情况下是否还有能力对外出售核潜艇[2] 核潜艇采购计划 - 澳大利亚计划从美国购买"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并与英国联合建造新型核潜艇[2] - 澳大利亚已支付首笔5亿美元,2025年需再支付20亿美元以帮助美国扩大产能[3] - 澳大利亚计划在30年内斥资3680亿澳元(约2393亿美元)购买和建造核潜艇[6]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生产情况 - 美国海军从1998财年开始采购"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计划到2024财年累计采购40艘,但目前只有24艘交付[5] - 2011-2024财年采购速度为每年两艘,但实际年产量达不到两艘[5] - 生产滞后原因包括设计变更、供应链挑战和熟练工人不足[5] 各方反应 - 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表示美国重新评估协定是"很自然的事",不会影响澳采购核潜艇[6] - 澳前总理特恩布尔指出澳大利亚是风险最大的一方,却没有进行重新评估[8] - 英国政府表示理解美国做法,将继续与美澳密切合作使协定利益最大化[8] 英国核力量发展 - 英国宣布将投资150亿英镑用于保障未来数十年的核威慑力量[8] - 计划打造12艘新的核动力攻击潜艇以替代现役的7艘潜艇[8] - 英国急于"重新武装"部分原因是担心美国不再为欧洲盟友提供安全保障[8]
来自历史深处的MAGA人群
虎嗅· 2025-06-10 12:38
特朗普政治与MAGA运动 -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外政策偏离美国常规程度远超第一任期 具有前所未有的断裂性 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1] - 特朗普政治成功源于动员历史上声音低弱 政治影响力与人口规模不匹配的群体 形成"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 [1] - MAGA人群主要由工薪阶层 农村居民构成 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于平均 集中在城市外郊 小城镇和"锈带" 具有高度基督教认同 [3] - 该群体深怀爱国主义和本土主义情感 排斥都市精英及其文化多元主义价值 生活方式脱节于经济全球化和族裔多样化潮流 [3] 历史MAGA群类的特征 - 历史MAGA群类注重实际和本土偏向 关注切近事物 态度易受直觉和情感驱动 不擅长抽象原则和复杂知识 [9] - 该群体对"自由""自我依赖"和平等价值习惯性崇奉 加重对精英不信任 构造"他我之辨"方式粗疏武断 [9] - 在国际意识方面 该群体对海外世界不感兴趣 有美国例外论意识 相信美国国际行为道德纯洁性 [10] - 善恶二元对立是其自发思维模式 当提供直接理由时会快速认定国际敌人 包括此前非敌人对象 [10] 孤立主义传统与政策影响 - MAGA人群与杰克逊传统 19世纪9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优先主义者"等历史孤立主义思潮有渊源 [4] - 该群体战争态度复杂 初始阶段易生应激性战争热情 但持久战争疲累会明显降低其战争意愿 [12] -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等历史案例显示 挫折导致的国际回退情绪在该群体中反应更快更强 [13] - 2024年皮尤调查显示 83%美国人认为国内政策应优先于对外政策 共和党人支持乌克兰意愿(13%)远低于民主党人(42%) [28] 当前政策动向与趋势 - 特朗普政府人事任命高度非常规 严重排挤传统外交政策精英 由MAGA效忠派主导 [31] - 当前政策如对俄乌战争"和平"倡议 施压盟友承担更多国防负担 提高关税等 具有强烈孤立主义意味 [32] - 反"深层国家"冲动下 拆毁"国家安全国家"基础组织设施的工程已启动 可能损害美国实施"体系性对抗"能力 [33] - 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调查显示 认为美国应"积极介入世界事务"的共和党支持者从2018年70%降至2023年47% [29] 社交媒体与民意变化 - 社交媒体赋予历史MAGA群体发声 集结手段 使其从"沉默大多数"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25] -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如布塞维茨 波索比克 塔克等 强化了民粹主义 本土主义 反智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的正相关性 [26] - 社交媒体常见"搞关税别派部队""底特律都烂了干吗还支持台湾"等声音 显示MAGA群体关切更偏向贸易保护而非地缘政治 [30]
特朗普被打了措手不及,美国要“输了”?白宫火速致电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6-09 19:27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实施的10%全球基准关税、20%对等关税及针对中国的20%芬太尼关税均属越权行为,必须立即停止执行[1] - 法院认为即便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也不能绕开国会强行实施关税政策,这是特朗普关税战首次遭遇联邦法院实质性否决[1] 关税政策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 关税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美国消费者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许多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中小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困境[3] - 具体案例显示,自哥斯达黎加进口的香蕉价格已上涨近10%,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安全座椅价格可能从350美元涨至450美元,直接影响消费者购买力并削弱美国企业竞争力[3] 关税政策的国际反应与影响 -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中国、欧盟、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对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导致全球贸易局势紧张[5] - 美国的农产品、汽车等行业受到严重冲击,许多企业出口订单大幅减少,不得不削减产能、裁员甚至倒闭[5] - 特朗普试图施压欧盟、日本等盟友对中国产品全面加税的策略,随着其关税政策被裁定非法而破产[5] 中国的国际合作新框架 - 中国-东盟-沙特三方峰会圆满落幕,形成一个包含17个国家的合作框架,加强了在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的合作[6] - 国际调解院和三方峰会均无美国参与,表明中国正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新秩序[6] 特朗普政府的反应与中美沟通 - 面对法院裁决,特朗普政府反应激烈,白宫官员怒斥其为司法政变,特朗普誓言继续推进美国优先政策并已提起上诉[6] - 在陷入困境之际,白宫火速致电中国,美国商务部长承认特朗普对关税影响感到害怕,试图通过对话寻求解决途径[6] -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就中美关系及重要问题交换意见,但中方仅答应继续保持沟通[8]
记者观察丨觊觎公海矿产多年 美国为何急于推动开采?
搜狐财经· 2025-06-08 11:03
美国海底采矿历史与战略意图 -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参与国际海底资源开发规则制定,意图扩大自身利益并争夺绝对话语权 [1] - 1980年代美国颁布《深海底硬固体矿物资源法》,以国内法挑战《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张自由开发权 [1] 关键矿产政策演变 - 特朗普政府2017年起强化关键矿产供应链"脱钩式保护",2020-2021年国会通过相关立法定义关键矿产标准 [3] - 2022年美国地质调查局更新"关键矿产清单",系统化资源管控体系 [3] 海底矿产资源经济价值 - 美国近海海底含超10亿吨多金属结核,富含铜钴镍锌锰等绿色高新技术必需原材料 [6] - 特朗普政府将深海视为稀土获取关键途径,预计10年内创造10万就业岗位和数千亿美元经济效益 [6] 系统性资源围猎战略 - 美国近期行为包括施压乌克兰让渡矿产、炒作购买格陵兰岛、威胁加拿大等,旨在控制关键资源节点 [9] - 深层目的是重构全球产业链,通过资源控制强化单极霸权地位 [9] 深海采矿技术争议 - 美国单方面加速公海采矿计划遭国内专家批评,认为会破坏原始深海生态系统 [10] - 深海采矿可能扰动碳封存系统,影响鲸类、金枪鱼等物种,生态恢复需数百年至上千年 [12] 国际法冲突与商业风险 - 美国行政令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立场冲突,企业开采权面临国际社会非认可风险 [14] - 境外销售深海矿物将遭遇法律限制和潜在诉讼,商业模式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14] 海洋保护国际合作 - 深海生态系统认知度低但生态价值极高,需通过国际合作阻止非法采矿 [18] - 海洋健康关乎人类存续,保护行动需建立在跨国协作基础上 [18]
特朗普提税50%!全球钢铝产业如何熬过至暗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6-05 12:48
特朗普钢铝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进口钢铁关税从25%提高至50%,6月4日起生效 [2] - 该政策是"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重要一环,旨在通过高贸易壁垒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 [2] - 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多国表示强烈反对,认为会增加消费者和企业成本 [3] - 韩国和印度等亚洲国家也采取紧急会议等措施应对 [3] 对全球钢铝产业链影响 - 黄金价格因避险情绪暴涨突破3400美元/盎司 [2] - 3月生效的25%钢铝关税已使美国钢铁和铝进口成本增加220亿美元 [4] - 50%关税将使美国从汽车到建筑等行业面临原材料成本急剧攀升 [4] - 全球钢铁和铝供应链遭受"外科手术式"精准打击 [2] 对中国钢铝行业影响 - 中国作为最大钢铁和铝生产国承受重压,50%关税无异于伤口撒盐 [5] - 直接出口美国份额已缩减,但高端产品仍有一定需求 [5] - 50%关税可能切断剩余贸易通道,对美订单将瞬间蒸发 [5] - 国内钢铁产业深陷内需疲软、产能过剩、价格阴跌的恶性循环 [5] - 螺纹钢等主要钢材价格连续多月低位徘徊,部分跌破生产成本线 [6] - 中小钢厂和独立轧钢厂已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经营状态 [6] 中国铝产业现状 -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需求支撑 [7] - 面临高电价和氧化铝等原料成本持续高位的挤压 [7] - 50%关税会重创部分铝材对美出口 [7] - 全球贸易紧张可能间接削弱铝的终端需求 [7] 应对措施建议 - 短期内需稳定市场预期,财政政策向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倾斜 [7] - 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执行环保、能耗等标准清退落后产能 [7] - 联合欧盟、加拿大等贸易伙伴在WTO框架内发起联合诉讼 [8] - 推进"一带一路"深化落实,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产能合作 [8] - 产业需向高端化发展,攻克超高强度汽车板等关键材料 [8] - 大型钢铝集团应"走出去"在目标市场建设生产基地 [9] - 极致化成本管控与效率提升是生存基本功 [9] 行业前景 - 行业深度洗牌已不可避免,但危局蕴藏转机 [9] - 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升级路线逐渐清晰 [9] - 特朗普关税战争成功率不高,但市场冲击和警示作用显现 [9]
6万亿债务将到期,走投无路的特朗普火速改口,专机即将起飞
搜狐财经· 2025-06-05 10:13
据和讯网报道,截至2025年4月,美国国债总额超36万亿美元,债务占GDP比重逾120%,利息支出持续快速上升,成为财政支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2025年 美债到期规模与2024年大致持平,但短期国库券到期滚续压力显著高于以往,期限结构进一步偏短。尽管财政部发债节奏总体稳定、违约风险依然极低,但 当前美债面临的核心挑战转向需求端承接能力下降与融资成本上升,供需矛盾加剧使美债收益率下行空间受限。 这一外交动向引发全球瞩目,不仅标志着特朗普执政以来首次踏上非洲大陆,更预示着美非关系可能迎来历史性转折。自2017年入主白宫以来,特朗普政府 的"美国优先"政策使其对非关注度相对有限。此前,特朗普曾通过多种渠道放言,他不会出席在非洲召开的G20峰会。此次他又高调宣布出席G20峰会,被 视为其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信号。国际观察家指出,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俄罗斯重返非洲的背景下,特朗普此行意在重振美国在非洲大陆的经 济与地缘政治影响力。 特朗普需要改革,但更需要稳定霸权基础,至少在动刀改造美债之前,美债不能崩,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或多或少有求于中国。一方面,中国是美债第 二大债权国,短期内的增持减持并没有太大意义 ...
特朗普与27国彻底撕破脸?消息刚传遍全球,中国连接3通求助电话
搜狐财经· 2025-06-04 20:18
据报道,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特朗普的一系列举措正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当地时间 5 月 23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抛出重磅消息,建议自 2025 年 6 月 1 日起,对欧盟直接征收 50% 的关税。这 一建议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让本就复杂的美欧关系愈发紧张。 此外,特朗普还试图在贸易问题上 "连欧抗中"。一份流传给爱尔兰政府部长和高级官员的美方泄密文 件显示,美国试图通过关税与谈判双管齐下,迫使欧盟 27 国在 "美国或中国" 之间作出选择,并将此要 求与削减新关税直接捆绑。然而,欧洲根本无法接受这种强 迫选边的做法,毕竟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洲在中国市场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美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逆差一直是特朗普政府关注的焦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对欧盟货物贸易逆差高达 2356 亿美元,相较于 2023 年增加了 12.9%。欧盟委员会数据也表 明,2023 年欧盟对美国实现 1570 亿欧元的货物贸易顺差,尽管存在 1090 亿欧元的服务贸易逆差,但 整体仍有 480 亿欧元(约合 542 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如此明显的贸易不平衡,使得 ...
美12个州联盟,特朗普被打了措手不及,关税战美国彻底败了?
搜狐财经· 2025-06-04 18:02
美国民众(资料图) 据大皖新闻报道,美国12个州组成联盟于4月23日共同起诉特朗普政府,指控其关税政策违法。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当地时间5月21日,在美国 纽约市曼哈顿下城的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三名法官对于12州诉特朗普政府关税违法一案进行了庭审。抗辩双方的都进行了陈述并回答了法官的质疑。其中, 代表原告方面进行陈述的是来自于俄勒冈州总检察长马歇尔。 特朗普(资料图) 这一裁决不仅标志着特朗普的"关税战"首次遭遇联邦法院的实质性否决,宣告了他关税战的彻底战败,同时也打破了他"我就是国王"的幻想。然而,面对司 法系统的明确警告,特朗普并未退缩,反而立刻上诉,并誓言继续推进"美国优先"的极端政策。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针对这一裁决,特朗普团队是极为愤怒 的。被称为特朗普"新国师"的白宫副幕僚长史蒂芬·米勒,在社交媒体上怒斥:"这是一次司法政变,已经失控。"而发言人库什·德赛更是语出惊人:"非民选 法官无权决定如何应对国家紧急状态。" 虽然此次诉讼主体是非盈利、无党派诉讼机构自由正义中心代表五家受关税影响的美国小企业提起,如果围绕法律战要继续打下去,将会是一个漫长的官 司,中美90天关税缓冲期打完之后,或许都没 ...
马斯克失意的政治算盘,和未卜的火星梦
虎嗅· 2025-06-04 17:43
NASA局长提名撤销事件 - 特朗普撤回对马斯克盟友艾萨克曼的NASA局长提名 理由是后者曾向民主党捐款 [1][2][3] - 撤销提名可能导致NASA面临领导真空 原定战略调整方向出现变数 [3][10] - 新提名人选可能倾向军方背景 预示NASA或回归"美国优先"政治导向 [3][9] 太空战略方向博弈 - 艾萨克曼曾主张平衡月球与火星任务 但私下倾向支持SpaceX主导的火星计划 [8][9] - NASA已为重返月球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 人事变动使资源分配再生变数 [9][10] - 特朗普政府拟削减NASA 2026年预算25% 终止多项科研项目 [10] SpaceX与商业航天发展 - SpaceX通过COTS计划获NASA 16亿美元合同 采用里程碑支付机制降低成本30% [13][16] - 龙飞船载人成本仅5500万美元 为波音报价的1/16 [17] - 星舰目标发射成本200万美元 较SLS火箭41亿美元成本优势显著 [19][22] 传统航天承包商困境 - 波音星际客机研发超支18亿美元 多次任务失败后未获NASA认证 [23] - SLS火箭单次发射成本41亿美元 效率仅为猎鹰火箭的1/20 [22] - NASA为维持竞争平衡 仍保留低效承包商项目 [23][24] 商业航天政治阻力 - SpaceX完成NASA 100%载人任务 但仅获商业计划30%资金 [21] - 国会通过分散资源换取政治支持 导致低效项目难以削减 [21][22] - 星链业务2024年收入预计82亿美元 用户数翻倍至460万 [19] 马斯克政治影响力变化 - 马斯克去年为特朗普投入3亿美元选举资金 [4][30] - 因关税政策分歧 马斯克辞去政府职务并削减政治投入 [26][28][29] - SpaceX技术优势面临政治博弈 星舰审批进度或受影响 [25]
突发!特朗普全球关税被裁定越权,关税战第二局中国躺赢?
搜狐财经· 2025-06-03 16:06
一、导语:一场裁决引发的全球震荡 2024年5月28日,一则来自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裁决震撼全球——特朗普政府4月2日签署的"全球基准关税"政策被裁定越权无效,必须立即停止执行。这一 判决不仅终结了特朗普试图通过单边关税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的努力,更可能成为中美经贸博弈的转折点。舆论场迅速分裂:有人欢呼"规则战胜了强权",也 有人担忧"关税战只是换个战场继续"。在这场法律与权力的交锋中,中国是否真的"躺赢"?全球贸易又将走向何方? 二、事件核心:关税政策为何被判"非法"? 政策内容:特朗普的"全球征税蓝图" 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特朗普政府于4月2日宣布对全球进口商品加征10%"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如中国)额外征收20%"芬太尼关税"。其官方理 由包括"保护美国经济""打击非法移民"和"应对供应链安全威胁"。然而,这一政策立即遭到多方反对,尤其是美国本土企业——它们认为此举推高成本,却 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法院裁决:宪法权力的清晰边界 美国(资料图)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在裁决中明确指出,总统无权绕过国会行使贸易权力。这一结论基于两大法律依据: 宪法第一条第八款:明确规定国会拥有"规范对外贸易"的独家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