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青岛崂山因地制宜做好农业特色产业“大文章”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7:05
崂山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 崂山区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涵盖崂山茶、王哥庄大馒头、北宅樱桃等传统农特产品及藏红花、白舞茸等新兴种植业[1] - 崂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7.58亿元,拥有5个省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17个省市级农产品品牌[1] - 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县,培育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16个特质农产品[1] - 11家农业企业获中国良好农业规范一级认证,5家茶企建成生态茶园,3家茶企产品获国家生态低碳茶认证[1] 农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通过赏花节、鲅鱼节、茶节等特色节庆活动打造"一步一景一消费"场景,激活春日经济[2] - 沙子口鲅鱼节联动民宿和旅游路线,崂山茶节推出采茶体验和茶主题民宿等创新业态[2] - 计划继续举办樱桃节、丰收节等农业特色活动,通过新场景新IP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2] - 节庆活动有效促进乡村振兴与消费扩容,实现消费流量向增量的转化[2] 品牌推广与渠道拓展 - 崂山茶和王哥庄大馒头亮相中国电影华表奖,借助国家级平台提升品牌曝光[3] - 拟组织企业赴大中城市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展推介会,拓宽销售渠道[3] - 通过品鉴活动和产销对接挖掘消费潜力,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3]
四川丹棱:打造宜居宜业样板 擘画乡村振兴宏图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6:23
乡村振兴成果 - 雄义村以"五美乡村"建设为目标,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1] - 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00万元大关,成为全县标杆 [1] - 建成千亩安溪河粮油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专家大院、育秧中心等,实现农田标准化、管理智能化、全程机械化 [1] 产业发展 - 打造特色种养矩阵,构建"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规模化种植柑橘1800余亩,建成冷链物流中心和养殖基地 [1] - 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四季有生产、全年有收益 [1] - 紧扣"天府粮仓"建设目标,实现农田标准化、管理智能化、全程机械化 [1] 农文旅融合 - 通过七色油菜花海、稻田艺术节等特色IP,成功打造"观光+体验+餐饮"的全链条旅游服务 [2] - 小火车在油菜地里穿行,步道上挤满拍照打卡的游客,农文旅融合成功 [2] - 实现"吃喝玩乐,应有尽有"的新农村体验 [2] 基础设施改善 - 白墙黛瓦的农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草环绕 [2] - 硬化道路通到每家每户,分类垃圾桶摆放有序 [2] -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网络全覆盖 [2] 公共服务提升 - 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 [2] - 建成2个标准篮球场,打造3个文化广场,设立农家书屋 [2] - 依托老年服务中心开展健康讲座、文体活动等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2] 乡风文明建设 - 推行"红黑榜"积分制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热情,"积分超市"用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3] - 红白理事会制定的婚丧嫁娶标准有效遏制大操大办之风 [3] - 组织晚间议事,实现村民议事参与率超90% [3] 未来规划 - 锚定年底建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村目标 [3] - 探索兼具引领性、代表性、复制性的建设新模式 [3] - 开辟可推广、可借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径 [3]
火“荔”全开!茂南荔枝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南方农村报· 2025-05-16 14:32
茂南荔枝产业概况 - 茂名市荔枝种植面积超140万亩,拥有80多个品种,总产量占全国1/4、全球1/5,是全球最大荔枝优势产区 [10][11] - 茂南区2024年荔枝种植面积6.6万亩,产量1.91万吨,产业总产值达2.97亿元 [18] - 通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产业升级,形成"古荔新生"乡村振兴典范 [17] 营销策略与成果 - 2025年营销行动启动,采用"五大赋能"策略(品质/定制/电商/文化/文旅赋能) [25][26] - 已达成整棵荔枝树定制1830棵,个体/团体定制6038单,电商销售1.23万单,客商购销协议3930吨 [31][32] - 与茂名市供销渔业、佛山嘉惠粮油等企业签订协议拓宽销售渠道 [28][29][34] 品牌与文化创新 - 推出"千年荔脉"IP家族(荔小农/荔小仙/荔博士),结合国潮元素打造文化符号 [76][77][78] - 禄段古荔园拥有468棵古树,最老树龄达1938年,成为品牌核心文化载体 [41][42] - 举办唐风市集活动,融合民乐、非遗体验、趣味游戏等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57][59][63][66] 数字化与渠道拓展 - 开展"地头直播"、"十万电商卖荔枝"行动,设立"茂南墟"线上专区 [53][54] - 果农通过直播带货实现"田间直达云端"销售,推动线上订单占比提升 [43][44][52]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发布古荔主题文旅线路,覆盖6个特色节点(生态公园/森林公园/油城墟等) [84][86][87] - 构建"定制农业+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矩阵,推出采摘/环湖游/非遗体验等业态 [81][82][89] - 规划荔枝文化嘉年华、粤港澳歌手大赛等活动强化文旅联动 [90][91][93]
临平:一颗枇杷,何以甜了一座城
杭州日报· 2025-05-16 11:14
品种与品质提升 - 塘栖枇杷通过优系选育和杂交育种研究提升品质,部分白沙枇杷甜度达20多度[1] - 首批100棵优质种苗已种植,计划年内推动1万棵优质种苗落地,目标5年内提升单果价值和结果率[2] - 数字化大棚种植使枇杷早熟、甜度稳定,产量达露天种植两倍,今年亩产1300斤[2] 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 计划到2028年建立成熟数字生长模型,区级数字化生产基地达5家以上[2] - 大棚配备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驱鸟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测环境参数[2] - 包装盒印有溯源二维码,实现全链条监管,保护地理标志品牌[2] 深加工产品拓展 - 枇杷果汁生产线产能预计突破10万瓶,将开发低糖果汁、零添加枇杷膏等新品[3] - 已衍生枇杷叶茶、枇杷酒、枇杷酥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4] - 目标2028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5亿元,其中加工业产值超5亿元[4] 销售渠道创新 - 组建"鱼鹰共富村播团"和"美蚕娘共富工坊",通过直播带货拓展线上销售[4] - 连续27年举办枇杷展销活动,累计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创收47亿元[5] - 绘制旅游地图整合采摘点、农家乐等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5] 区域经济带动 - 塘栖村打造"三众三园"模式,节假日最高日均营收6万元[6] - 超丁村开发"麦田咖啡"等特色项目吸引年轻消费群体[6] - 计划改造"一山一湖一古镇"沿线景观,优化产业布局[6]
澄迈:融出农旅文新模式
海南日报· 2025-05-16 10:07
农文旅融合样板区建设 - 澄迈县通过"景区+园区"模式推动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旅游区升级,新增网红餐厅黑山烤房、南海东坡酒楼福山驿站店等餐饮配套,填补餐饮空白 [7] - 景区引入福山美术馆、海南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等文化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强化文化地标属性 [7] - 以"咖啡+"为核心构建复合型消费场景,通过音乐派对、夜间景观等实现全时段旅游体验,带动西线旅游高质量发展 [8] 咖啡产业与旅游联动 - 风情镇作为全国首个咖啡主题4A级景区,通过海南咖啡消费月、罗布斯塔生豆大赛等活动吸引全国咖啡企业和爱好者,打破传统4-6月旅游淡季规律 [6] - 咖啡产业链深度整合使游客从短途一日游转向两日深度游,沉浸式参与"咖啡+"全产业链体验 [7] - 夜间经济成为新亮点,"啡"尝旋律音乐派对带动周边咖啡店及餐饮消费,美景流量转化为规模增量 [8] 陶瓷文化与研学创新 - 海南福安陶瓷艺术馆搬迁至澄迈,占地约1000平方米,展示红泥陶瓷独特文化并支持未来福安窑博物馆建设 [9] - 艺术馆推出陶瓷文化讲解、手工制陶体验及6月将开放的"模拟陶瓷考古之旅"研学板块,吸引亲子及年轻游客 [10][12] - 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打破传统边界,形成"陶瓷+文旅"新产业链 [12] 电竞产业跨界融合 - 海南靖海电子竞技俱乐部依托国家体育训练南方基地(智力运动)落地澄迈,利用"咖啡+体育"配套提升训练环境 [15] - 电竞队通过国际赛事传播澄迈文化,携带特色伴手礼促进跨文化认同 [16] - 电竞与文旅融合创造协同效应,为区域经济注入动力并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 [16][17] 多元化文旅活动 - 澄迈通过地瓜节、荔枝季等季节性活动及东坡酒楼等新业态打造短途游胜地,形成城乡共同发展契机 [5] - 风情镇通过"咖啡+"模式串联农、文、旅产业链,游客量显著增长 [6][7] - 县政府锚定"四个澄迈"战略,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拉动文旅经济 [13]
央视聚焦佛山高明:三洲黑鹅串起强村富民产业链
南方农村报· 2025-05-14 20:02
央视聚焦佛山高 明:三洲黑鹅串 起强村富民产业 链_南方+_南方 plus 产业强村"的乡 村振兴新路径。 全产业链构建产 业升级新格局 三洲黑鹅(亦称 三洲乌鬃鹅), 是高明区特有的 地方畜禽品种, 作为岭南三大名 鹅之一,与狮头 鹅、马岗鹅齐 名,是广东省的 优质鹅种代表。 早在上世纪90年 代,三洲黑鹅便 以骨细肉多、味 道鲜美的特质打 入港澳市场,历 经三十余年发 近日,央视栏目 《乡村振兴中国 行》报道佛山高 明区以国家地理 标志产品"三洲 黑鹅"为核心引 擎,打造从"田 间地头"到"舌尖 文旅"的全产业 链。2024年"三 洲黑鹅"总产值 达30亿元,同比 增长30%;带动 主产地苗迳村成 为全国知名的现 代畜牧养殖示范 村,村集体收入 增加700余万 元、人均增收近 6000元,探索 出"地标兴农、 等资源形成产业 展,市场品牌日 益彰显。 围绕"三洲黑 鹅"为主导产 业,高明区创 新"龙头企业+合 作社+农户"三级 联农带农机制, 在苗迳村集约近 4000亩农用地建 立国家级畜禽现 代养殖示范区, 吸引海鹏、海达 等4家龙头企业 进驻,并成立3 家专业合作社和 明城草鹅协会, 整合周边70多家 ...
时和荔丰,山海同庆!2025年茂名荔枝嘉年华即将启幕
南方农村报· 2025-05-14 20:02
时和荔丰,山海 同庆!2025年茂 名荔枝嘉年华即 将启幕_南方+_ 南方plus 红霞缀枝头,清 甜满人间。 又逢蝉鸣荔熟时 节,颗颗丹荔从 千年古树的枝头 跃入人间烟火。 自秦汉贡荔到苏 轼笔下"不辞长 作岭南人",这 片热土用甜蜜书 写着千年不变的 味觉记忆。 今年,为促销 售、强产业、展 文化、推品牌, 茂名市人民政府 联合广东省农业 农村厅,将于5 月19日在中国荔 枝产业大会会址 举办"2025年茂 名荔枝嘉年 华"(以下简 称:"嘉年 华")。 进入五月,茂名荔枝渐红。 以"时和荔丰 山 海同庆"为主 题,这场融合产 业、文化、旅游 的盛会,将汇聚 全国产业链代 表、专家学者、 文旅名人及电商 达人,通过文化 展演、产业签 约、消费惠民等 多项活动,向世 界递出"千年荔 乡"的时代新名 片,打造茂名荔 枝节庆经济。 跨界融合赋 能"甜蜜经济" 当古荔虬枝与现 代光影相遇,嘉 年华以沉浸式文 化叙事开启:非 遗木偶戏与童声 《荔枝颂》交织 的视听盛宴,拟 人化荔枝舞蹈演 绎生命律动,情 景剧《荔乡三代 人》用光影复刻 从扁担箩筐到直 播间的产业跃 迁。《百家讲 坛》主讲人、陕 西师范大学于赓 哲教 ...
义桥蓝莓节让乡村“莓”力无限
杭州日报· 2025-05-14 10:38
义桥镇深挖蓝莓的文化附加值,推出"田园研学课堂"。孩子们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化身"小小果农", 学习种植技术的同时融入生态教育,实现"劳育+智育"双提升。此外,免费龙虾垂钓、限时音乐会等活 动,精准捕捉亲子家庭和年轻游客的需求。一位带着孩子参加研学的家长感慨:"没想到摘蓝莓还能学 到这么多知识,孩子玩到舍不得走!" 本届活动更注重"长效运营"理念,通过蓝莓IP串联起全镇旅游资源:游玩、采摘、研学、体验,形 成产业闭环。全部预算用于游客体验提升,赢得了市民点赞。 义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颗"蓝莓"撬动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一条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义桥镇计划引入数字技术,开发新场景,让农文旅融合的地标名片越擦越亮。 日前,萧山义桥镇徐童山下村民望农业基地变身"蓝莓童话镇",第五届蓝莓文化旅游活动火热启 幕。这场以"蓝潮澎湃 莓力无限"为主题的嘉年华,摒弃传统开幕式流程,直接以沉浸式体验"开门迎 客",吸引了大量市民驱车前往,现场停车位"一位难求"。从蓝莓采摘到田园研学,从创意市集到音乐 派对,义桥镇正以一颗小小蓝莓为支点,写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义桥镇特色农业的代表,徐童山下村的 ...
胡立山赴江夏区调研“聚焦支点·代表三进”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5-14 08:27
5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赴江夏区,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乡村振兴、人大代 表接待室建设等开展"聚焦支点·代表三进"专题调研。 胡立山强调,人大的主体是代表,人大的作用靠代表,人大的活动在代表。要服务中心 大局,紧扣人民关切,依法履职尽责,线上线下两手抓,全力为企纾困、为民解忧;要扎实 开展"聚焦支点·代表三进"活动,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代表建议 办理质效;要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深度整合文旅资源,打造"一村一景一品一特色",促进产 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海涛陪同。 编辑:王冲 胡立山先后来到江夏经济开发区、山坡街道、五里界街道,实地调研大湾区科技创新武 汉中心,详细了解企业运营管理、核心技术及产品应用等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 实地调研山坡街道光明村,了解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情况。随后,走进童周岭村 代表接待室,仔细查阅代表履职记载情况、选民群众意见登记本、规章制度等资料,了解基 层人大工作情况,并就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集聚区等提出意见。 据悉,今年以来,江夏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市人大常委会部署,扎实开展" ...
提振消费进行时丨从“提篮叫卖”到“云端认购”
广西日报· 2025-05-13 10:24
核心观点 - 富川瑶族自治县通过农文旅融合模式推动枇杷产业发展 实现从传统种植到数字化销售和三产融合的转型 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和消费提振 [1][2][3] 产业发展模式 - 排村枇杷产业通过"线上认领+线下体验"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依托"云上农场"小程序实现果树认购和种植过程监管 [2] - 枇杷收益分配采用农户80%与村集体20%的分成模式 2024年预计产量1525吨 产值达1250万元 人均年收入约4.2万元 [2] - 开园活动吸引近万名游客 促成农户零售销售5000余公斤枇杷 村集体经济创收超1.2万元 线上认购超1000公斤 [2] 文旅融合举措 - 富川创建"一镇一节庆"品牌项目 包括新华乡瑶族赶鸟节 麦岭镇油菜花节暨广场舞比赛等 深化"百业+文旅"融合 [3] - 政府采用"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模式持续打造节庆品牌 2024年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191.84万人次(同比增14.39%) 旅游总消费20.02亿元(同比增15.06%) [3] 乡村振兴成效 - 枇杷开园活动整合非遗表演 免费采摘 乐队演唱等多元体验 带动村民自发设立销售摊点及美食娱购摊点 [1] - 外地游客通过线上认购果树并可选择邮寄或实地采摘 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案例显示游客原计划3-4天行程延长至5-6天)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