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资
icon
搜索文档
消息人士:印度同意免除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部分外资投资规则。
快讯· 2025-05-30 15:03
印度与沙特阿拉伯投资政策调整 - 印度政府同意对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豁免部分外资投资限制 [1] - 该政策调整涉及外资准入规则的特定豁免条款 [1] - 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将获得比其他外资更优惠的投资条件 [1]
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三十余家外资企业代表面对面 这场交流会 不谈项目专解难题
四川日报· 2025-05-30 10:44
外资企业在成都的发展机遇 - 2025成都市外企合作交流会举行,30余家外资企业代表与成都政府部门负责人共话合作机遇[1] - 2024年成都外商直接投资(FDI)达16.71亿美元,规模居中西部城市第一[2] - 2024年1-4月成都外商直接投资6.56亿美元,同比增长59.89%,增速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2] - 外资规模在全省占比73%[2] 成都的外资政策支持 - 成都构建"营商环境优化+创新生态培育"的双轮驱动外资政策体系[2] - 出台《成都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从6个方面提出20条举措[2] - 出台《成都市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暂行办法》,通过26条内容鼓励外资研发中心落地[2] - 针对外资研发中心落地开办、投资到位、开展研发3个环节,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设立奖励、投资奖励及200万元一次性研发资助[2] - 成都市商务局推出"蓉品出海"计划,通过搭建跨境平台、提供出口补贴等方式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 外资企业面临的问题与政府回应 - 海瑞克(成都)隧道设备有限公司希望参与川西地区山岭隧道等基建项目,并提出出口运输成本较高的问题[3] - 斯伦贝谢科技服务(成都)有限公司面临安全生产许可证办理难题,希望相关部门协调解决[3] - 成都市应急管理局表示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许可要求情况下会第一时间安排专员对接[4] - 2024年沃尔玛在武侯区新开一家山姆店,咨询针对2024年注册入统的支持政策[4] - 成都市商务局表示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研究相关政策适用性,若现有政策无法完全匹配会积极向上反映争取更多支持[4]
A500指数ETF(159351)近4个交易日累计成交额已超百亿元,居同标的第二,机构:外资对A股的配置存在拐点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0:05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5月29日集体低开,中证A500指数低开后持续回升 [1] - A500指数ETF(159351)当日下跌0.41%,成分股中掌趣科技涨幅超8%,复星医药、招商积余、牧原股份等涨幅居前 [1] 资金流向 - A500指数ETF(159351)5月29日获资金净流入近2亿元,连续7个交易日净流入累计超6.5亿元 [1] - 近4个交易日该ETF累计成交额超百亿元,居同标的ETF第二位 [1] 指数特征 - 中证A500指数优选各行业市值代表性强、表征行业龙头的500只股票,兼顾大市值并均衡覆盖A股各行业核心龙头资产 [1] 机构观点:外资与A股配置 - 中泰证券指出,全球资金趋势性再平衡下,外资对A股配置存在拐点预期 [1] - 人民币资产表现占优,AH股整体跑赢美股,人民币相比美元更为坚挺 [1] - 中国资产优势有望延续,主因经济与政策预期稳定、估值偏低、科技产业突破 [1] - 美元资产面临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估值偏高、"美国例外论"打破等挑战 [1] 机构观点:市场估值与资金 - 光大证券认为政策支持及赚钱效应将推动资金流入,进一步提升A股估值 [2] - 当前A股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均值附近,中长期资金及增量资金或加速流入 [2] - 配置方向建议关注科技成长及消费两条主线 [2]
策略专题研究:港股重估下A股定价如何演绎?
华泰证券· 2025-05-29 22:56
报告核心观点 - 当前A股核心资产在全球PB - ROE视角下仍低估,外资配置力度处于相对低位,港股对核心资产的系统性重估或对A股形成正向传导机制,带动核心资产估值修复 [1] 港股IPO市场回暖,A股掀起赴港二次上市潮 - 2024年港股IPO数量70起与2023年持平,募资规模878亿港元较2023年增长92.8%;2025年至今IPO数量27起,募资规模771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部分大体量内地龙头赴港二次上市,募资规模超A股 [11] - 2024年以来A股IPO中创业板、北交所中小盘成长型公司居多,行业上电子、机械设备、电力设备等占比较高;港股IPO行业覆盖面更广,计算机、医药等新经济占比较高 [11] - 自2018年港交所改革以来,港股流动性和成长性持续改善,2025年至今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额是2018年的2.8倍,消费 + 科技在港股市值占半壁江山,10家科技巨头公司在港股流通市值占比接近30% [19] - 去年以来8家A股上市公司赴港二次上市,2025年以来计划赴港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达41家,不乏细分行业龙头 [23] 近期龙头企业赴港二次上市提振A股表现 - 港股在IPO定价层面更充分,上市首日涨跌幅和上市后一个月涨跌幅分布接近;A股IPO上市首日涨跌幅整体水平高,但一个月后收益分布右偏,短期波动大 [26] - 去年以来赴港二次上市的8家内地龙头首发表现较强,上市首日涨幅均值为11.9%,中位数为12.1%;上市后一个月涨幅均值为20.9%,中位数为19.2%,均强于港股新发整体表现 [30] - 美的集团、赤峰黄金、宁德时代等龙头赴港二次上市后,对A股及相关板块有提振作用,个股上带动A股上涨,板块上催化相关板块同步上涨,AH溢价先收敛、后回升 [32][38][42] - 截至5月28日,今年以来已在港股上市或计划港股二次上市的A股YTD涨幅均值为4.6%,中位数为1.6%,较全A(YTD涨幅0.7%)取得显著超额收益 [45] 背后是A股与国际估值体系的碰撞 - 宁德时代大体量能被港股稳健承接且出现AH溢价倒挂,因其大市值、国内稀缺性资产、对标海外龙头估值具备性价比 [49] - 外资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国内核心资产的定价权或边际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和“去美元化”加速,全球投资者再平衡需求上升,人民币资产有补涨空间,外资有较大回补空间 [49][50] - 国内投资者倾向于边际定价,外资更重视公司质地,PB - ROE视角下中国资产仍折价,部分国内优质龙头相对海外可比标的明显低估 [52][57] - A股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呈现高波动、高换手、小盘股溢价特征;近年来A股呈现机构化趋势,随着政策落地,中长期资金入市有望提速,估值体系或与全球接轨 [59] A股定价的“港股化”有迹可循 - 2014年沪深港通开通前港股率先上涨,6月A股开启“杠杆牛”行情,至15年4月港股见顶,计算机、军工、建筑、机械等行业表现居前 [5][69] - 2016年底港股率先上涨,17年6月MSCI扩容带动A股底部回升,至17年11月行情见顶,港股涨幅更大、蓝筹白马占优,食饮、家电、有色等行业表现居前 [5][69] - 20年4月全球流动性宽松下AH迎来共振行情,至21年2月行情见顶,港股重估蓄势待发,A股核心资产亦受益,社服、食饮、电新、美护、有色等行业表现居前 [5][69] 港股重估蓄势待发,A股核心资产亦有望受益 - 港股在结构性变革和周期性改善催化下有望继续获得相对表现,结构性变革打破低估值锚定效应,周期性改善提供催化剂 [76] - 中期人民币或有升值动力,人民币资产有补涨空间,外资可能从低配转向标配中国资产,港股重估有望带动A股 [76] - 下半年A股有利因素逐渐聚集,信用扩张传导至库存和企业盈利,25Q4有望迎来库存周期拐点,库存和产能周期或共振回升 [77] - A股核心资产ROE跨周期能力提升,与其相对估值调整背离,大盘相对小盘估值仍处于2017年以来低位 [77] - 外资偏好家电、建材、食饮、医药、美护、电新等行业,当前外资配置系数处于相对低位的包括食饮、家电、医药等,若外资大规模回流,这些行业弹性更大 [84]
港股重估下A股定价如何演绎?
华泰证券· 2025-05-29 18:51
报告核心观点 - 随着全球资金再平衡,外资在港股对核心资产重估或正向传导至A股,带动核心资产估值修复;港股重估有望推动A股定价“港股化”,A股核心资产将受益 [2][70] 港股IPO市场回暖,A股掀起赴港二次上市潮 - 2024年起港股IPO市场回暖,2024年数量70起持平,募资878亿港元增92.8%;2025年至今27起,募资771亿港元接近去年全年;部分大体量内地龙头赴港二次上市,募资超A股 [12] - 港交所改革后港股流动性和成长性改善,2025年日均成交额是2018年2.8倍,消费+科技市值占半壁江山,10家科技巨头流通市值近30%;规则优化增强IPO吸引力 [18] - 去年8家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2025年41家计划赴港上市,含细分行业龙头 [20] 近期龙头企业赴港二次上市提振A股表现 - 港股IPO定价更充分,上市首日和一月后涨跌幅分布均匀;A股上市首日涨跌幅高,一月后收益右偏,短期波动大 [22] - 去年赴港二次上市的8家内地龙头首发表现强,上市首日涨幅均值11.9%、中位数12.1%,一月后涨幅均值20.9%、中位数19.2%;AH溢价收敛,宁德时代倒挂 [27] - 龙头赴港二次上市提振A股及相关板块,美的集团、赤峰黄金、宁德时代上市前后,对应A股及板块有不同程度上涨,AH溢价先收敛后回升 [28][31][34] - 今年已在或计划赴港二次上市的A股表现强于整体,截至5月28日,YTD涨幅均值4.6%、中位数1.6%,全A涨幅0.7% [36] 背后是A股与国际估值体系的碰撞 - 宁德时代被港股稳健承接且AH溢价倒挂,因其大市值、国内稀缺性资产、对标海外龙头估值有性价比 [40] - 外资对国内核心资产定价权或边际提升,人民币国际化和“去美元化”加速,全球投资者再平衡需求上升,外资配置A股仓位低;国内投资者倾向边际定价,外资重公司质地,PB - ROE视角中国资产折价,优质龙头低估;A股散户占比高,呈现高波动、高换手、小盘股溢价,近年机构化趋势明显,估值体系将与全球接轨 [4][41][55] A股定价的“港股化”有迹可循 - 历史上三轮外资增配中国资产行情呈现A股定价“港股化”:2014年沪深港通开通,港股先涨,A股6月开启“杠杆牛”,至15年4月港股见顶,计算机等行业表现居前;2017年MSCI指数扩容,港股先涨,6月带动A股回升,至11月行情见顶,港股涨幅大、蓝筹白马占优,食饮等行业表现居前;2020年全球流动性宽松,AH共振,至21年2月行情见顶,港股和核心资产占优,社服等行业表现居前 [5][62] 港股重估蓄势待发,A股核心资产亦有望受益 - 港股在结构性变革和周期性改善催化下有望继续获相对表现,结构性变革提升估值中枢,周期性改善提供催化剂 [70] - 外资回流中国资产,A股核心资产将受益,中期人民币有升值动力,资产有补涨空间,外资或增配;下半年A股有利因素聚集,广义财政扩张传导至信用、库存和企业盈利,25Q4库存周期或迎拐点;A股核心资产ROE跨周期能力提升,与相对估值调整背离 [70][71][72]
北京CBD外资综合服务站揭牌,一站式解决外资企业落地需求
新京报· 2025-05-29 10:52
北京CBD外资综合服务站成立 - 北京CBD外资综合服务站揭牌 标志着打造全球资源配置高地迈出关键一步 将借助德事TEC全球资源优势成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第一站 [1] - 服务站功能包括收集外资企业诉求 服务企业落地 是夯实对外开放优势的重要平台 [1] - 2024年北京CBD功能区新注册外资企业624家 同比增加16家 外资企业聚集效应良好 [1] 外资企业服务体系 - 服务站提供全方位服务 包括实地考察 一对一咨询 政策解读 企业选址 注册办理 行政服务 会议支持等 [2] - 服务站将分析中国市场情况 为初入中国或寻求拓展的企业提供灵活办公空间选择 [2] - 北京CBD修订《促进北京商务中心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持续优化外资发展环境 打通企业落地"最后一公里" [1] 外资经济数据 - 近五年北京CBD外资机构纳税总额占功能区比重超四成 [2] - 截至目前CBD功能区外资机构近16000家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22家 [2] 战略定位与目标 - 北京CBD作为首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坚持国际化 市场化 专业化思路 建立"4+N"全球招商体系 [1] - 服务站是国家战略实践 也是市区两级政府协同发力的成果 旨在打造更优质便捷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 [2]
日本5月23日当周外资净买进日本股票 3093亿日元,前值 7149亿日元。
快讯· 2025-05-29 07:57
日本5月23日当周外资净买进日本股票 3093亿日元,前值 7149亿日元。 ...
日本至5月23日当周外资买进日股 3093亿日元,前值由7149亿日元修正为7153亿日元。
快讯· 2025-05-29 07:50
日本至5月23日当周外资买进日股 3093亿日元,前值由7149亿日元修正为7153亿日元。 ...
稳外贸稳外资主阵地责任担当更加凸显——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经济日报· 2025-05-29 02:39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现状 - 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达232个 覆盖31个省区市 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6.9万亿元 [1] - 拥有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8.3% [1] - 2024年实现外贸进出口10.7万亿元 占全国外贸总额24.5% [1] - 实际使用外资272亿美元 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23.4% [1] 工作方案核心政策方向 - 对外开放领域:鼓励生物医药 高端制造等外商投资 支持数字服务出口 [2] - 赋权赋能措施:加大先行先试授权 支持与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2] - 财税支持:指导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递延纳税政策 [2] 新质生产力发展举措 - 支持布局产业科技创新平台 加强商业转化与产学研合作 [2] -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动发展 利用产业聚集优势 [2] 管理制度改革重点 - 优化园区运营模式 推动行政管理主体与开发建设主体分离 [2] - 完善激励机制 下放省市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 [2] 要素保障支持政策 - 为国家级经开区单列年度土地指标 [2] - 允许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产业项目 [2] - 支持开发建设主体上市融资 [2] 后续实施计划 - 商务部将牵头协调落实政策 推动配套措施出台 [3] - 打造"投资中国—选择经开"品牌 提高招商质效 [3] - 建立现代开发区管理制度 完善动态管理机制 [3]
外资豪赌大牛市胜过2007,节后上攻会双重共振!
搜狐财经· 2025-05-28 21:47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全年微跌0.26%,沪深300指数下跌2.34%,表现疲软 [1] - 全球货币兑美元普遍升值,日元、欧元、新台币涨幅达10%,韩元涨7.3%,泰铢涨5%,人民币仅升值2%,涨幅落后 [1] - AH股比值跌至历史低点,外资大量涌入港股,A股市场表现相对低迷 [4] 汇率与市场策略 -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避免快速升值带来的潜在剧烈波动风险 [2] - 汇率红利未充分体现在A股市场,导致股价相对低估 [5] - 机构采取锁仓等待策略,在市场低迷时保持低调,待机会出现时集中发力 [7] 量化分析与机构行为 - 量化模型通过「定级分区」数据识别机构活跃度,1级最活跃,2级次之 [9] - 股票在横盘期间若活跃度在1-2级间切换,表明机构控盘,后续可能爆发 [9][11] - 机构控盘特征类似于京剧表演中的蓄力阶段,等待合适时机展现 [12] 市场风险信号 - 「即时库存」数据骤降至2100余家,接近2000家的警戒线 [13] - 历史数据显示,机构库存低于2000家时,市场可能出现波段调整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