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

搜索文档
绵阳:以人破题
四川日报· 2025-05-15 05:41
绵阳科技城产业发展 - 绵阳科技城新区重点发展光子技术、无人驾驶、磁性材料等高科技产业,并打造青年友好型园区 [2][4][6] - 四川旭虹光电生产高铝超薄触控屏保护玻璃,四川东方绝缘材料生产电工聚酯薄膜,银河化学生产重铬酸钾,富临精工生产可变气门正时系统,西磁科技生产钐钴磁性元件 [6] - 绵阳巨星永磁材料公司推出耐150摄氏度高温的磁钢产品,预计2024年产值达20亿元,填补绵阳万吨级磁材生产基地短板 [6][7]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玖谊源研发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依托绵阳核医疗健康产业资源,联合院所攻关技术转化 [6][7] - 绵阳科技城新区上线中试服务公共平台,聚集119家中试服务机构,配套1亿元中试基金和5000万元"先投后股"专项资金,缩短企业研发周期 [7] - 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推出抗磁型深低温温度传感器等打破国外垄断的产品 [6][7] 人才吸引与政策支持 - 过去3年绵阳吸引8.6万名人才,其中硕士、博士超1.5万名,2024年新增常住人口1.1万 [6][7] - "带土移植"政策允许科研团队保留原编制4年创业,五八增材团队借此孵化金属3D打印业务,获超1000万元订单 [7][8] - 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周边改造为青年主题街区,配套无人公交、咖啡机器人等设施提升人才吸引力 [7][8] 产业合作与区域经济 - 绵阳游仙区举办院地青年联谊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核医疗健康产业已签约28个项目总投资超223亿元,吸引中广核技等15家企业入驻 [7] - 近3年绵阳GDP增速居四川省前三,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策略成效显著 [7][8]
科创通、科创贷、科创券上线 四川“政策工具箱”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23:07
四川省科创通平台发布 - 四川省科创通平台力争2027年实现大型仪器设备2万台套、中试服务平台200多家、技术交易机构300余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超500家、年服务创新主体2万家(次)、孵化科技型企业1000家的目标 [1] - 平台采用"1+X+N"模式设计:"1"指四川省科创通服务平台,"X"指专业化服务板块,"N"指21个市州精细化服务专版 [1] - 平台是在成都科创通平台基础上升级打造,旨在提供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 [1] 平台功能与服务 - 线上"科创通"平台将与线下"科创岛"实体空间协同,形成全域科技创新服务生态 [2] - 平台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资源散、对接慢"问题,帮助"找政策、找资金、找技术、找市场" [2] - 平台目标是打造全国标杆性科创服务平台,助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2] 配套政策解读 - 四川省科技创新券是支持创新企业购买科技服务的普惠性政策工具,具有全省通用通兑、扩大兑付支持范围、加强资金管理监督三大特点 [2] - 创新券对使用科技服务的科技型企业给予每年最高20万元补贴 [2] - "天府科创贷"操作细则同步发布,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2]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无人机系统试验测试中试平台落地西安
中国民航网· 2025-05-14 09:04
中试平台建设进展 - 全国首批242家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重点培育名单 覆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 [1] - 陕西省8家平台入围 其中西安占6席 体现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实力 [1] -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无人机系统试验测试中试平台成为装备制造领域创新亮点 [1] 中试平台功能与政策支持 - 中试平台承担实验室产品向产业化过渡的关键使命 通过测试验证降低产业化风险 [1] - 工信部计划到2027年培育省部级中试平台 并认定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平台 [1] - 陕西省科技厅提出到2026年底培育60个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 [2] 无人机产业机遇 - 无人机系统试验测试中试平台将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优化技术缺陷并缩短研发周期 [2] - 平台建设将吸引上下游企业及科研机构集聚 形成无人机产业集群效应 [2] - 无人机技术在测绘 物流 安防 农业等领域应用扩大 市场对性能稳定性要求提升 [2] 战略意义 - 中试平台建设有助于我国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据领先地位 [2] - 推动陕西及全国无人机产业链协同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 - 对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未来产业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2]
苏州出台“15条”支持高校技术转化 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团队,最高可获3000万元支持
苏州日报· 2025-05-14 09:02
政策核心内容 - 苏州发布支持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涵盖科技成果发现网络、成果验证转化体系、成果转化落地支撑、成果转化机制改革4个方面15条举措 [1] - 政策旨在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全要素保障,助力苏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1] - 政策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12月31日,同一主体符合多项同类支持政策的按照就高不重复原则执行 [2] 科技成果发现网络 - 支持布局建设苏州高校成果转化办公室(SOTT),组建"驻校技术经理人"队伍 [1] - 对新建高校成果转化办公室每年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1] - 对新建协同创新中心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 [1] - 对举办的科技创业大赛每场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1] - 对新建成果供需对接服务平台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1] 成果验证转化体系 - 对新建概念验证中心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1] - 对新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按建设总投资20%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1] - 对认定为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的企业给予80万元奖励 [1] - 对认定为苏锡常首台(套)重大装备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1] 成果转化落地支撑 - 对校企开展的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每年按技术开发合同实际成交额给予最高10%补助 [2] - 对引进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高校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 [2] - 对新获评的国家级、省级未来产业科技园分别给予最高600万元、300万元支持 [2] - 对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创新团队给予最高3000万元项目支持 [2] - 对创业领军人才和创新领军人才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和200万元项目支持 [2]
胡立山赴江夏区调研“聚焦支点·代表三进”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5-14 08:27
5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赴江夏区,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乡村振兴、人大代 表接待室建设等开展"聚焦支点·代表三进"专题调研。 胡立山强调,人大的主体是代表,人大的作用靠代表,人大的活动在代表。要服务中心 大局,紧扣人民关切,依法履职尽责,线上线下两手抓,全力为企纾困、为民解忧;要扎实 开展"聚焦支点·代表三进"活动,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代表建议 办理质效;要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深度整合文旅资源,打造"一村一景一品一特色",促进产 业融合发展,激活乡村发展动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海涛陪同。 编辑:王冲 胡立山先后来到江夏经济开发区、山坡街道、五里界街道,实地调研大湾区科技创新武 汉中心,详细了解企业运营管理、核心技术及产品应用等情况,并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 实地调研山坡街道光明村,了解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建设情况。随后,走进童周岭村 代表接待室,仔细查阅代表履职记载情况、选民群众意见登记本、规章制度等资料,了解基 层人大工作情况,并就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集聚区等提出意见。 据悉,今年以来,江夏区人大常委会按照市人大常委会部署,扎实开展" ...
济南4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首批制造业中试平台名单
齐鲁晚报网· 2025-05-13 18:29
山东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建设 - 山东省首次开展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建设工作 共有9家平台入选 其中济南市入选4家 位居全省首位 [1] - 制造业中试平台由企业 专业机构 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主体以市场机制为牵引自愿建设 为新产品试制阶段转化到生产过程提供中试服务 [1] 济南市中试平台详情 - 济南市入选的4家中试平台包括:齐鲁制药的山东省生物药中试平台 博科控股的山东省医疗装备中试平台 山东圣泉新材料的功能型特种树脂中试平台 济南晶谷研究院的集成电路中试平台 [4] - 济南市中试平台重点方向覆盖生物医药 医疗装备 先进材料和集成电路等领域 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提供专业化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 [4] 各平台具体信息 - 山东省生物药中试平台:所属行业为消费品工业 重点方向为药品 由齐鲁制药自主建设 [2] - 山东省医疗装备中试平台:所属行业为装备制造 重点方向为医疗装备 由博科控股自主建设 [2] - 山东省功能型特种树脂中试平台:所属行业为原材料工业 重点方向为石化化工 由山东圣泉新材料建设并适度开放 [2] - 山东省集成电路中试平台:所属行业为信息技术 重点方向为集成电路 由济南晶谷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等多元主体共建 [2] 其他地市中试平台 - 青岛市入选2家平台:青岛双星轮胎的高性能橡胶轮胎技术验证及废旧橡胶循环利用中试平台 青岛国创智能家电的高端智能家电中试平台 [2] -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各入选1家平台:山东华亿钢机的桥梁装备制造中试平台 山东京卫制药的高端制剂及原料药中试平台 威海临港新材料的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中试平台 [2] 济南市后续规划 - 济南市工信局将加强技术创新平台支持服务 构建体系化 生态化的中试服务网络 推进中试服务体系可持续化发展 [4] - 通过中试平台推动传统产业 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技术成果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 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 [4]
大石桥经开区一季度固定投资同增8.2%
中国化工报· 2025-05-13 10:17
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发展 - 一季度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8 2% [1] - 预计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050万元,同比增长31 2% [1] - 区内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增至3家,新增清洁生产企业2家 [1] 主导产业与招商合作 - 围绕新材料、金属制造、循环经济及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精准招商 [1] - 与华能新能源合作推进500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 [1] - 与四川普州大地投资6 8亿元的冶金固废综合处理项目签订框架协议 [1] 运营模式与机制创新 - 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成立大石桥瀛新建设公司统筹推进光伏资源开发 [1] - 建立"领导包扶+专班推进"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 [1] - 按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模式开展精准服务 [1] 绿色制造与科技创新 - 获批辽宁省绿色工业园区,制定全省首个开发区《环境保护准入条件》 [1] - 助力8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 [1] - 超导电机节能改造等5个项目纳入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名录 [1] 产业链深化与产学研合作 - 聚力产业链强链补链,瞄准精细化工等方向深化区域合作 [2] - 推进科威特年产5万吨燃料油及10万吨沥青深加工等项目 [2] - 深化与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菱镁化工向医药级镁制品升级 [2] 营商环境优化 - 开展"领导干部进园区"、"企业家接待日"活动 [2] - 建立"未诉先办"机制确保企业诉求快速响应 [2]
江苏启动“双季”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首推“先使用后付费”专利许可模式
新华日报· 2025-05-13 07:16
活动概述 - 2025年江苏省"成果(专利)拍卖季"与"J-TOP创新挑战季"近日启动,旨在通过"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1] - 活动采用成果拍卖、技术挑战、金融赋能等多元机制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间的创新资源对接桥梁 [1] - 首次引入"先使用后付费"专利许可模式以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应用门槛 [1] 活动机制 - "拍卖季"面向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征集优质专利及技术成果,采用"网络竞拍+协议成交"模式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落地 [1] - "挑战季"围绕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七大重点产业征集企业"卡脖子"难题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 - 各领域"热门需求榜单"在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云平台发布并按产业领域推送给相关机构 [1] 活动成效 - 自2020年启动以来,"双季"活动累计促成科技成果交易2500余项,成交金额突破15亿元 [2] - 对于促成合作的项目建立项目库并开展跟踪问效服务,未解决需求继续促进供需对接 [1] 组织架构 - 活动由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和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 [2] - 新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主办单位以加快计量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2] - 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和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将推动高新区与高校协同转化科技成果 [2] 配套服务 - 联合江苏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参与企业提供"交易贷""仪器贷"等专属金融服务 [2] - 12场线下专场将分区域、分主题组织开展 [2]
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河北召开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京津冀协同发展 - 会议以"深化改革增动力 先行示范谱新篇"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 [1] - 去年座谈会议定的三地共同推进事项以及年度重点任务,达到预期目标 [1] - 今年座谈会聚焦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通武廊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开放发展等方面 [1] 首都都市圈建设 - 京津冀三地将统筹推进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协同圈建设,推动落实一批重点任务、重大项目 [1] - 三地共同制定了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建议稿),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1] 产业创新发展 - 三地共同制定了加快推动通武廊交界重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实施重点产业链群培育、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重点园区合作共建、产融服务助企赋能等行动 [1] - 三地签署了共建中关村伙伴园区、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政务服务合作、"河北净菜"进京入津等协议 [2] - 举行了京津冀先进制造业集群联盟、京津冀·北戴河康养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2] 科技成果转化 - 三地共同编制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聚焦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增强多领域场景应用等6个方面,明确了19项具体举措 [2] 市场活力激发 - 起草了关于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激发京津冀市场活力的意见,围绕促进产业协同、推动政企沟通等4个方面,明确了16项具体举措 [2] 开放发展 - 三地联合制定了京津冀协同推动开放发展的若干措施,包含构建开放大通道、打造开放平台等6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 [2] 下一步工作 - 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取得新成效 [3] - 推进重点区域合作共建,打造一体化发展新样板 [3] - 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3] - 坚持重点领域联动发展,打造更多惠企利民新场景 [3] -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协同发展新活力 [3] 未来会议安排 - 2026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在北京召开 [4]
运营近半年,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已入驻项目31个
南京日报· 2025-05-12 10:28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进展 -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自去年年底揭牌以来,已遴选医药成果1123项,入驻项目31个 [1] - 分中心围绕人才培育、科研服务、资金支持等持续发力,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设备、资金、上下游资源等全方位支持 [1] - 分中心已接洽全国高校68家,打造了140余人的专兼职技术经理人团队 [2] 技术经理人团队作用 - 技术经理人团队通过"登门、入室、进院"方式,为技术找市场,为市场挖技术 [2] - 团队由专业技术、市场、金融背景人员组成,提升了高校项目团队的信任度 [2] - 兼职技术经理人包括高校转化部门人员、投资经理、企业负责人等,帮助扩大项目"朋友圈" [2] 硬件设施支持 - 分中心配备40多台高分辨质谱检测仪,每台价值数百万元,为科研转化提供设备支撑 [3] - 英诺思生物科技团队入驻后迅速组建10人团队,利用分中心齐全设备减轻初创负担 [4] - 星智云开团队获得实验设备、技术人员、数据处理软件等全方位支持,提高研究效率 [4] 金融服务体系 - 分中心建立84亿元规模的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体系,涵盖财政资金、天使基金、银行信贷等 [5] - 凯乐生物通过分中心对接两家银行,两周内获批600万元定制化贷款 [5] - 芩领医药借助分中心硬件设备和金融机构助力,快速推进多个研发项目 [5] 综合服务生态 - 分中心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生物医药前置审评、研发物品快速通关等一站式服务 [6] - 分中心定位为"创新企业孵化器",通过医企协同互助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 [4][6] - 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项目入驻,形成潜在客户资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