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资产重组

搜索文档
300950,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06-29 20:09
德固特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浩鲸科技控制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3] - 公司股票自2025年6月30日起停牌,预计10个交易日内披露交易方案 [3][9] - 2025年6月27日股价逆势上涨超4%,市场对交易预期积极 [9] 浩鲸科技背景与股权结构 - 前身为中兴软创,成立于2003年,原为中兴通讯控股子公司,主营电信支撑业务 [5] - 2018年阿里通过南京溪软以12.233亿元收购43.66%股份并增资1亿元,成为第一大股东 [5] - 当前无控股股东,南京溪软持股28.83%、中兴通讯持股28.61%,阿里云为南京溪软实控方 [6] - 2018年更名浩鲸科技后加速云计算布局,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数字化转型服务 [7] 德固特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5.09亿元(同比+64.21%),净利润9671.51万元(同比+150.15%),均创历史新高 [8]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5亿元(环比+41.57%),扣非净利润2335.26万元(环比+1117.11%) [9] - 公司为炭黑装备"隐形龙头",拥有137项专利(含29项发明专利)及3项软件著作权 [8] 交易相关方与协议进展 - 交易对手方包括南京溪软、嘉兴欧拉等机构,多为浩鲸科技历史投资人 [11] - 南京溪软实控人为云锋基金,嘉兴欧拉实控人为赛富投资基金 [11] - 已与交易方签署意向性协议,初步达成资产购买意向 [11]
300950,重大资产重组!
中国基金报· 2025-06-29 20:00
德固特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浩鲸科技控制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 [2]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公司股票自2025年6月30日起停牌 [3] - 已与南京溪软等5家交易方签署意向性协议,预计10个交易日内披露交易方案 [14] 浩鲸科技背景 - 前身为中兴软创(2003年成立),2017年新三板退市后被阿里收购,2018年更名为浩鲸科技 [5][8] - 2023年7月启动上市辅导但无进展,第一大股东为阿里旗下南京溪软(持股28.83%) [6][9][10] - 南京溪软2018年由阿里云关联方成立,专为收购中兴软创(交易价12.233亿元+增资1亿元) [9][11] - 业务转型为全球数字化技术服务商,覆盖80多个国家地区的电信运营商及行业客户 [11] 德固特业务与财务表现 - 主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拥有137项有效专利(含29项发明专利) [13] - 2024年营收5.09亿元(同比+64.21%),净利润9671.51万元(同比+150.15%) [1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5亿元(环比+41.57%),扣非净利润2335.26万元(环比+1117.11%) [13] 交易相关方信息 - 交易对手方包括云锋基金(南京溪软)、赛富投资基金(嘉兴欧拉)、浩鲸科技管理层(南京嘉彧腾)等机构 [14] - 浩鲸科技无控股股东,前三大股东为南京溪软(28.83%)、中兴通讯(28.61%)、徐州嘉腾(14.35%) [10]
两只A股,公告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证券时报· 2025-06-29 18:30
德固特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事项 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不构成重组上市 也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6月30日开市起停牌 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交易方案 最晚将于2025年7月14日开市起复牌 [4] - 标的公司为浩鲸云计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是一家国际化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 主要业务包括电信软件开发及服务 云管软件开发及服务和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5] - 公司已与浩鲸科技的主要股东签署意向性协议 初步达成购买资产意向 交易方案待进一步协商确定 [6] - 截至6月27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22.27元/股 上涨4.36% 总市值近34亿元 [7] 成都先导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 公司终止收购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约65%的股权 原因是未能就交易方案 交易价格 交易对方范围 业绩承诺等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9] - 本次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 交易各方均未签署正式的交易协议 终止不会对公司业务开展 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9] - 公司表示将继续围绕既定的战略目标有序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 在合适的时机与条件下积极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10] - 公司聚焦小分子及核酸新药的发现与优化 拥有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平台等核心技术平台 与全球数百家机构建立了合作 [10][11] - 截至6月27日 公司股价报16.24元/股 上涨4.24% 总市值超65亿元 [12]
停牌!德固特拟购浩鲸科技控制权,标的正接受上市辅导
北京商报· 2025-06-29 18:26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浩鲸科技控制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 [1] - 公司股票自6月30日起停牌,预计在10个交易日内(7月14日前)披露交易方案 [1] - 若未按期披露方案,公司股票将于7月14日复牌并终止筹划事项 [1] 标的公司信息 - 浩鲸科技为国际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商,主要客户包括全球电信运营商、云基础设施服务商及政企客户 [1] - 业务线包括电信软件开发及服务、云管软件开发及服务、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1] - 曾为中兴通讯控股子公司(原名中兴软创),2018年中兴通讯转让43.66%股份至南京溪软 [2] - 截至2023年末,南京溪软和中兴通讯分别持股27.83%和27.62% [2] - 浩鲸科技目前处于上市辅导阶段 [2] 交易影响 - 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 [1] 公司市场数据 - 截至6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2.27元/股,总市值33.96亿元 [2]
300950,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
证券时报网· 2025-06-29 18:26
交易概况 - 德固特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浩鲸科技控制权,并同步募集配套资金,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构成重组上市 [1] - 公司股票自6月30日起停牌,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内披露交易方案 [1] - 初步交易对方包括南京溪软、嘉兴欧拉等五家机构,已签署意向性协议但范围尚未最终确定 [1] - 交易不会导致德固特实际控制人变更 [1] 标的公司业务 - 浩鲸科技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7.92亿元,是国际化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商,主要客户为全球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及政企 [2] - 三大业务线包括电信软件开发及服务、云管软件开发及服务、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2] - 近期推出"三融"端到端智算供给方案,已在上海和川渝教育行业试点,辐射全国教育数字化市场 [2] 收购方业务与业绩 - 德固特为高科技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商,聚焦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主营节能换热装备、粉体环保装备等 [2] - 2024年营收5.09亿元(同比+64.21%),归母净利润9671.51万元(同比+150.15%)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1.25亿元(同比-31.19%),归母净利润2367.3万元(同比-53.24%),但剔除调整因素后营收同比增超10% [3] - 海外业务毛利率达50%,显著优于国内,持续带动整体盈利水平提升 [3]
成都先导终止收购海纳医药 称将积极寻求更多发展机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6-29 18:15
公司动态 - 成都先导宣布终止收购海纳医药65%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因交易各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 [1] - 交易核心分歧点包括交易方案 交易价格 交易对方范围 业绩承诺等 [1] - 公司强调目前生产经营正常 将继续围绕战略目标推进业务 未来寻求合适发展机会 [1] 收购背景与战略意图 - 海纳医药为改良型创新药及高端仿制药研发企业 2022年营收2.71亿元 2023年上半年营收2.26亿元 净利润7318万元 [2] - 收购旨在延伸产业链至药学研究/临床研究/生物检测领域 构建一站式CRDMO服务体系 [2] - 战略价值包括平衡收入结构(成都先导80%收入来自海外 海纳医药主攻国内市场)及获取稳定现金流 [2][3] 市场反应与后续计划 - 自3月31日披露重组计划后 公司股价累计上涨5% 官宣次日单日涨幅超8% [3] - 双方未来可能开展业务合作 海纳医药认可公司科研实力与专业素养 [3] - 公司自研管线HG146已进入临床二期阶段 [2]
“蛇吞象”式收购终止 光智科技9个月股价涨幅超100%
经济观察网· 2025-06-29 08:44
收购终止 - 公司终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先导电科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的关联交易事项 [1] - 该收购自2024年9月30日筹划以来历时近9个月 外部环境变化及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导致终止 [2] - 公司承诺自公告披露后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2] 市场反应 - 2024年10月14日至10月23日复牌后股价连续8个交易日涨停 [1] - 自2024年9月底披露重组计划后 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00% 最高达115 55元/股 [2] - 截至2024年6月27日 公司股价收于47 28元/股 总市值65 09亿元 [2] 标的公司情况 - 先导电科专注于溅射靶材和蒸发材料研发制造 应用于新型显示 光伏 半导体等领域 [1] - 2024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显示先导电科估值210亿元 位列第320名 [1] - 光智科技停牌前总市值31 36亿元 收购被市场视为"蛇吞象"式交易 [1] 公司业务与业绩 - 公司主营红外材料全产业链研发生产 产品应用于安防 车载物联网 航空航天等领域 [1] - 2024年营业收入14 55亿元(同比+43 82%) 归母净利润1225 71万元(扭亏) 扣非净利润-3715 56万元 [3] - 业绩驱动因素包括红外产业链延伸 锗类产品涨价 以及剥离非核心业务获得3800万元处置收益 [3] 未来规划 - 公司目标成为国内领先的红外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提供商 [3] - 原收购计划旨在拓宽业务范围 实现主营业务换挡升级 与标的公司产业链布局一致 [2] - 将于2025年7月1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解释重组终止事项 [2]
300489,突然终止!
搜狐财经· 2025-06-28 13:24
并购终止事件 - 光智科技终止收购先导电科100%股份,因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 [1][16] - 该交易原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完成,构成关联交易 [13] - 交易历时8个月后终止,公司承诺一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21] 交易背景与市场反应 - 该交易被称为"蛇吞象"式并购,光智科技市值仅30多亿元而标的估值达200亿元 [13] - 重组计划公布后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100%,最高达115.55元/股 [17][18] - 投资者高度关注该重组,在互动平台提问量占比达50% [4][5]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光智科技主营红外材料全产业链,产品应用于安防、车载、航空航天等领域 [11] - 2024年营收14.55亿元同比增43.82%,但扣非净利润连续3年为负值 [20][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3年的4114万元转为-1.59亿元 [21] 并购战略意图 - 公司希望通过收购实现主营业务升级,整合稀散金属产业链 [11][21] - 标的公司先导电科专注溅射靶材和蒸发材料,产品应用于半导体、光伏等领域 [11] - 双方业务均沿"高纯稀散元素—化合物材料—精密器件"产业链布局 [11] 交易进程关键节点 - 2024年9月30日宣布收购计划,10月13日披露重组预案 [13] - 2025年4月11日因审计评估未完成延期披露重组报告 [13] - 6月12日公告称交易正常推进,但6月27日突然宣布终止 [14][16]
300489,突然终止!
中国基金报· 2025-06-28 13:09
并购终止事件 - 光智科技终止收购先导电科100%股份及募集配套资金的关联交易事项,因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意见[1] - 该交易被市场称为"蛇吞象"式并购,因光智科技市值仅30多亿元而标的估值高达200亿元[16] - 公司计划于2025年7月1日召开投资者说明会解释终止原因[12] 交易背景与过程 - 交易始于2024年9月30日,是证监会"并购六条"新政后首批典型案例[16] - 最初拟收购44.9119%股份,后调整为100%股份[16] - 2025年4月11日首次暴露推进困难,因审计评估未完成且交易细节需商讨[16] - 6月12日公告称交易有序进行,但6月27日突然宣布终止[17] 业务协同性分析 - 双方均沿"高纯稀散元素-化合物材料-精密器件"产业链布局[14] - 先导电科专注溅射靶材和蒸发材料,产品应用于显示、光伏、半导体等领域[14] - 光智科技主营红外材料全产业链,产品用于安防、车载、航空航天等领域[14] - 原计划通过收购实现稀散金属产业链深度整合,补充高毛利业务[21] 市场反应与股价表现 - 投资者高度关注,最近十条互动问答中有五条涉及该重组[7] - 宣布重组后股价累计涨幅超100%,2024年10月最高达115.55元/股[18][19] - 截至6月27日收盘价47.28元/股,总市值65.09亿元[19] 公司财务状况 - 2024年营业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43.82%[20] - 归母净利润1225.71万元实现扭亏,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3715.56万元[20] - 扣非净利润连续3年为负值[20]
突发!呈和科技终止收购……
国际金融报· 2025-06-28 12:31
重大资产重组终止 - 呈和科技终止筹划两个多月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因交易各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1] - 终止原因包括标的公司股东结构复杂、对未来经营发展规划意见不一,特别是业绩承诺安排发生较大变化[4][5] - 公司强调终止不会对业务、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也不损害股东利益[8] 标的公司映日科技概况 - 标的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溅射靶材研发生产,应用于半导体显示面板、触控屏、消费电子、光伏及汽车电子等领域[3] - 2022年曾申报创业板IPO但于2023年撤回,2019-2021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67%,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65%[3] - 主要股东包括张兵(30.09%)、天津美泰(12.61%)、罗永春(6.57%)等,合计持股53.04%[5] - 前任实控人罗永春因虚开增值税发票被判刑,新三板挂牌审查曾质疑其股权转让真实性,公司回复称与标的无关[7] 呈和科技基本面 - 主营业务为高分子材料助剂产品,2021年科创板上市后业绩持续增长[7] - 2020-2024年营收从4.60亿元增至8.82亿元,净利润从1.17亿元增至2.50亿元[8] - 2025年Q1营收2.20亿元(同比+14.97%),净利润7146.43万元(同比+15.82%)[8] -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产品国产化率提升、下游应用拓展及国内外市场开拓[8] 交易背景与协同效应 - 原计划以现金收购映日科技不低于51%股权,标的整体估值18亿元[3] - 公司认为与标的在高性能材料领域存在良好协同效应[3] - 标的曾计划在新三板挂牌,但交易终止后其资本路径存不确定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