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沉浸式非遗体验中读懂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6-15 08:48
活动概况 -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武汉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武昌区斗级营街区举行,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昌区人民政府主办,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 [1] - 活动以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为核心,通过非遗展演、展销、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非遗 [1] 非遗旅游线路 - 发布"跟着非遗游武汉"主题线路,包括五大主题、十条非遗旅游线路,覆盖50余个点位 [1] - 五大主题为"知音江城"美丽传说之旅、"烟火江湖"非遗美食之旅、"非遗有戏"武汉戏码头之旅、"匠心手作"荆风楚韵之旅、"健康生活"非遗康养之旅 [1] - 线路串联武汉的文化地标与市井烟火,涵盖旅游景点、剧院场馆、特色美食街区、非遗体验场馆及小众打卡地 [1] 非遗市集 - 非遗市集作为主会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五大主题展区串联江城非遗旅游线路 [2] - 40余个展位化身"微型非遗目的地",市民游客可在百米街区内感受非遗魅力 [2] - 展区涵盖手工艺品制作、传统技艺展示,如黄鹤楼传说、伯牙子期传说、木兰传说等非遗项目 [2] - 老通城豆皮、蔡林记热干面、五芳斋汤圆等非遗美食技艺现场制作,汉绣、武汉木雕船模、武汉剪纸等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 [2] 活动规模与形式 - 武汉市文旅部门组织近60项非遗主题活动,包括展览、展示、研学、时尚秀、惠民演出等形式 [2] - 活动进景区、进社区,全方位展现武汉非遗之美,体现"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理念 [2]
焦点访谈丨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非遗如何成为各地文旅新名片
央视网· 2025-06-15 00:41
文旅产业与非遗融合发展趋势 - 非遗旅游成为文旅市场新潮流,泉州簪花、大理扎染、敦煌壁画等非遗项目成为城市旅游新标签[1] - 陕西紫阳县通过"开麦吧!茶乡"乡镇对擂赛吸引游客,活动以紫阳民歌为核心元素,场场爆满并带动年轻群体参与[3][6] - 紫阳县2023年清明及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97%,带动茶叶销量增长30%及服务业增加值提升50%[11] 非遗活化与产业升级路径 - 紫阳县将民歌、采茶制茶技艺(省级非遗)、社火活动等转化为沉浸式体验项目,形成"非遗即生活"模式[8][14][15] - 富硒茶陶博物馆挖掘2300年历史的乌铁陶技术,通过现代工艺提升实现非遗技术传承与商业化应用[15] - 贵州麻料村银饰工坊年接待体验游客超1万人,甘肃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单日吸引10万群众参与,实现非遗保护与收入增长双赢[15] 年轻化传承与品牌创新 - "90后"民歌手黄杰通过比赛重新激活年轻人对紫阳民歌的兴趣,乡镇活动促使年轻参赛者主动学习经典民歌[4][12] - 四川道明镇将2000年历史的竹编非遗与现代艺术结合,打造时尚化体验项目,证明非遗可兼具传统与潮流特质[17] - 专家指出文旅融合本质是"造血式保护",通过身份转换(村民成为文化代言人)增强文化自豪感与传承持续性[15] 跨区域非遗联动效应 - 多地形成差异化非遗开发模式:紫阳侧重民歌+茶文化、贵州聚焦银饰制作、甘肃发展民俗节庆、四川推动手工艺创新[15][17] - 非遗体验项目有效改变消费习惯,如年轻游客通过采茶制茶体验重新认识传统茶饮价值[8][9]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中华文化瑰宝“向新记”
新华社· 2025-06-14 23:56
文化遗产保护与科技赋能 - 云冈石窟采用科技手段进行预防性保养,应用新材料和无损检测设备,保持文物稳定而非恢复如新 [2] - 数字化保护团队实现山西永乐宫壁画1:1原真复制,创造国内最大体量复制壁画,使不可移动文物异地呈现 [2] - 三星堆博物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文物残片进行数字建模和拼接,实现30多个青铜残件组合成2.88米高的数字青铜神树 [3] 文化遗产传承与教育互动 -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通过"青铜工坊"和3D打印技术,让中小学生体验青铜器铸造过程,今年已接待15万余名学生 [4][5] - 博物院周秦文化宣讲队走进校园,通过金文描摹和文物展示激发青少年对中华文明的热爱 [5] - 洛阳龙门石窟结合沉浸式三维影像和汉服文化,打造高品质古都文化体验区,吸引游客深度参与 [6][7] 文化遗产创新传播与产业融合 - 景德镇将传统陶瓷与现代文创结合,开发"沉思罗汉"表情包和"网红"文创产品,带动年轻人关注和消费 [8] - 陶溪川文创街区支持年轻创业者,如"95后"王南浩通过创意瓷板画实现月入万元 [9] - 敦煌学通过跨学科研究和全球视野,扭转"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并在国际文明交流中发挥样本作用 [10] 文化遗产国际化与文明互鉴 - 敦煌举办第四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展示莫高窟壁画和彩塑艺术,促进国际文化尊重与对话 [10] - 景德镇陶瓷文化通过创新设计和年轻化表达,从本土走向国际,擦亮"千年瓷都"名片 [9][10]
多地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多点发力繁荣文旅市场
证券日报· 2025-06-14 00:13
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 广州市发布《广州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旨在优化文旅消费供给,创新消费场景和业态,丰富票根经济联动消费 [1] - 支持开展"跟着美食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等活动,办好湾区音乐汇、广州艺术季等文旅活动 [1] - 落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提升通关便利化服务,为国际中转游客提供免费广州一日游服务 [1] - 推动离境退税商店"扩围拓品",推广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扩大外卡POS机覆盖率 [1] - 推动市内免税店尽快开业,争取开设更多口岸免税店 [1] 文旅消费升级与政策导向 - 扩大入境消费可以驱动文旅消费升级,离境退税、免税店布局应与核心景区等文旅资源绑定 [2] - 文旅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战略性地位,具有强大的产业关联性和经济乘数效应 [3] - 随着Z时代成为消费主力军,文旅消费"悦己"特点愈发凸显,产品和服务走向微观感知 [3] - 各地提振消费方案涉及文旅领域,如承德市推出"文旅+体育""文旅+农业"等多业态融合精品旅游线路 [2] - 上海市推动"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福建省打造"跟着高铁游福建""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特色品牌 [2] 文旅消费发展趋势 - 优化文旅消费供给需要从"门票经济"转向"体验经济",通过科技赋能、挖掘地方文化IP打造差异化产品 [4] - 扩大入境消费强调便利化政策与服务升级,推动"文化+高端消费"融合 [4] - 深化文旅融合倡导"文旅+"跨界模式,结合区域特色实现生态协同 [4] - 以文化为内核、以科技为驱动、以服务为纽带,构建"商旅文体健"一体化生态 [4]
走起!全国这些涉茶景区对高考学子免票啦
南方农村报· 2025-06-13 09:37
景区优惠政策 - 全国多地景区面向中高考学子推出免票或优惠福利,涉及多个茶文化景区 [2][3] - 罗浮山景区6月1日-8月31日对全国应届中高考考生免门票 [5][6] - 天露山旅游度假区6月9日-7月10日提供免门票、漂流票半价及酒店入住赠送漂流票等福利 [12][13][14] - 千岛湖风景区6月1日-8月31日对中高考考生免东南湖区门票 [21] - 普陀山风景区6月10日-9月10日对2025年应届中高考毕业生免洛迦山景区船门票 [27][28] -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6月9日-8月31日对全国大中小学师生免门票,仅需购买景交车票 [36][37] - 黄山风景区7-8月对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生提供门票半价优惠 [45][46] - 九华山风景区6月15日-8月31日对2025年夏季中高考学生免核心景区门票并提供酒店、餐饮折扣 [55][56] 景区茶文化背景 - 罗浮山茶历史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明清鼎盛,以企柳茶、云雾茶闻名 [7][8][9] - 天露山唐代已有种茶历史,明清达到高峰,盛产新兴象窝茶、开平大沙茶等广东名茶 [16][17] - 千岛湖拥有19万亩茶园,3万亩分布在岛屿上,盛产千岛湖龙井、银针、毛尖等 [23][24] - 普陀佛茶栽种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曾为贡品并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 [30][31][32] - 太姥山是《茶经》记载的"白茶山"所在地,现融入白茶制作等非遗体验 [39][40][41] - 黄山盛产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休宁屯绿等名茶 [50][51] - 九华山茶唐朝已有种植,明清驰名,现有东崖雀舌、九华毛峰等系列产品 [58][59][60][61] 景区特色 - 罗浮山为"岭南第一山",中国道教十大名山之一,拥有丰富自然与人文景观 [6][7] - 天露山是粤中南部最高峰,海拔1251米,地理环境适合高山茶种植 [15][16] - 千岛湖以岛屿星罗棋布著称,兼具绝美风光与茶产区功能 [22][23] -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被誉为"海天佛国" [29][30] - 太姥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以白茶文化为核心 [38][39] - 黄山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于一身,以"五绝"景观闻名 [47][48][49] - 九华山是世界地质公园,以佛教文化和自然人文胜景为特色 [57][58]
新疆库车培育产业协同发展新动能
经济日报· 2025-06-13 06:04
产业协同发展 - 新疆源峰纺织有限公司二期项目预计10月前投产,成为新疆首家混纺涤纶企业,实现"一滴油"与"一朵棉"的产业协同 [1] - 新疆兵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4万吨聚甲醛项目以绿氢为原料,打造煤炭清洁化利用示范装置和高端煤化工生产线 [1] - 库车市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1] 绿氢产业链 - 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运营全国最大绿氢示范项目,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00兆瓦,年电解水制氢2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48.5万吨 [2] - 绿氢替代天然气制氢用于炼油加工,提升环保性 [2] - 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公司为聚甲醛项目供应副产品氧气,形成产业联动 [3] 纺织产业链 - 新疆源峰纺织有限公司一期项目全面投产,二期项目开工,规划建设60万锭数字化多功能混纺纱线 [4] - 公司承接中国石化塔河炼化下游产业,布局"炼化—化纤—纺织"全产业链 [4] - 新疆天锦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多功能混纺纱线项目预计2027年达到年产纱线5万吨规模 [5] 固定资产投资 - 库车市2023年拟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9个,总投资918.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6.65亿元,同比增长11.8% [5] - 重点项目包括煤炭清洁化技术改造、光伏项目等 [5] 文旅产业 - 库车市"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9.2万人次,同比增长150% [6] - 龟兹小巷改造后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带动当地商户收入 [7] - 杏花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带动农民增收,一棵杏树富一方群众 [8]
皖浙山水共融 “最美廊道”上新
新华网· 2025-06-12 09:05
杭黄文旅廊道合作进展 - 皖浙两省联合发布《你好!杭黄》旅游指南 重点推出"文化纵贯线"和"山水狂想曲"两条特色线路 前者串联徽州古城等文化地标 后者贯穿皖浙一号风景道等自然景观 预计年输送游客超30万人次 [1] - 杭黄廊道沿线分布6个5A级景区和50多个4A级景区 包括西湖 黄山风景区等知名景点 2020年两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2年国家发改委明确将其定位为长三角自然保护示范带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 交通基建与项目落地 - 2022-2024年陆续开通新安江-千岛湖航线 黄千高速安徽段 建德-黄山通用航线等交通项目 构建350公里"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 形成立体交通网络 [3] - 2024年9月徽秀·黄山演艺城开园 同期黄山景区与蚂蚁集团合作推出国内首个"全程AI伴游"系统 1-5月两地签约9个旅游合作项目 协议投资额达16 1亿元 [3] 2025年合作规划 - 将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探索航线合作与客源互推 共同运营黄山-建德通用航线 开展影视动漫等文化交流活动 [4] - 推进"黄山小住"康养旅居行动 引导杭州居民组团式康养 加速实现从景点观光到全域体验 从区域协作到国际传播的三大转变 [4]
文旅产业培育 积极探索现代文旅产业新路径
河南日报· 2025-06-12 07:41
文旅演艺项目发展 - 河南省6个旅游演艺项目入选精品名录 包括建业电影小镇《一路有戏》 喷空河南方言喜剧 洛阳《寻迹洛神赋》 濮阳杂技剧《水秀》 南阳《楚风汉韵之四圣映像》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音乐文物复原展演》 [1] - 建业电影小镇夜间表演规模达200余名演员 60分钟剧情涵盖三重时空 四幕好戏 八大场景 [1] - 洛阳《寻迹洛神赋》采用水幕技术展现隋唐文化 濮阳《水秀》融合传统杂技与现代舞台技术 南阳项目呈现范蠡 张仲景等历史人物故事 [1] - 河南博物院通过复原骨笛等古乐器 演绎文物背后的音乐历史 [1] 文旅产业转型趋势 - 旅游模式从风景游转向体验游 文化游 沉浸式 强互动 新体验的演艺成为产业发展重要引擎 [1] - 文旅演艺是现代文旅产业探索新路径的实践方向 [1] 河南文旅发展战略 - 战略定位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世界文化旅游胜地 目标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民生产业 幸福产业 [2] - 发挥文化资源富集优势 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 数字资源产业化 [2] - 重点打造郑州文化旅游创意之都 开封文化旅游演艺之都 洛阳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2] -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建立文旅协同发展机制 [2] - 补强文化转化 产业能级 国际传播 经营主体等薄弱环节 [2]
赵一德在西安调研文化建设工作时强调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陕西日报· 2025-06-12 06:39
文化建设工作调研 - 省委书记赵一德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坚持守正创新 勇担文化使命 发掘用好丰富文化资源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推动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更大步伐 [1] - 赵一德指出陕西文化积淀深厚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基础、有优势 要抓实抓细"十五五"文化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强化全域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 在把握规律和趋势中加强前瞻布局、找准着力重点 [2] 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 赵一德在陕西人民艺术剧院调研时指出 人民艺术剧院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 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要着眼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1] - 强调要持续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创新运营机制、优化管理模式、强化激励保障 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市场适应能力 [1] - 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紧跟时代步伐、紧贴群众需求 在"为人民讲故事、讲人民的故事"中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舞台佳作 [1] 影视文旅产业发展 - 赵一德在长安区东水寨村西影风雷年代影视基地调研时 对基地以文旅拉动工业遗址活化利用的做法表示肯定 指出以影视为媒介的旅游新业态是"以文塑旅"的新模式 [2] - 强调要注重影视文旅联动发展 培壮经营主体 创新消费场景 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 开发体验性互动性更强的项目 以影视吸引的"流量"撬动文旅产业的"增量" [2] - 提出要充分发挥数智技术赋能作用 提升作品创意、丰富表达形式 推动影视全产业链升级 [2]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 赵一德强调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 - 提出要增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完善公共文化设施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均衡可及 [2] - 指出要做大做强重点文旅产业链群 做好"文旅+""+文旅"文章 实现文旅兴与百业旺良性循环 [2]
高原菜籽油 飘香销四方
经济日报· 2025-06-12 06:18
夏季的柴达木盆地绿意盎然,走进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莲湖村,百亩油菜美 如画,白墙红瓦的屋舍错落有致,勾勒出乡村全面振兴的蓬勃景象。 "多亏了铁路部门和驻村工作队帮助,2023年和2024年榨油厂累计营业额达200多万元,纯利润30万元, 真是选对了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莲湖村党支部书记刘斌说。 在产业融合和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莲湖村以油菜籽产业为主线,大力发展乡村游。青藏集团公司常态 化开行西宁至德令哈动车组,方便游客到莲湖村及周边地区观光旅游,采摘果蔬,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 乐趣。村里推出农家乐,提供住宿餐饮、露营烧烤、儿童游乐等一站式服务,在游客易见的地方摆放菜 籽油、枸杞等土特产,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拉动菜籽油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在菜籽油生产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蒸汽升腾,浓郁的油香味扑鼻而来,60岁的尚朝寿和员工们在操 作间忙碌着。清杂、炒制、压榨、精炼、过滤、灌装……一桶桶菜籽油在流水作业线上完成喷码、压 盖、贴标等工序后,被整整齐齐地码放在成品间。 在铁路部门的倾力帮扶下,莲湖村集体经济收益从2018年的7万元增至2024年的2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 30万元。"下一步,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