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

搜索文档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上半年以工代赈吸纳208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17:15
智通财经APP获悉,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持 续抓好以工代赈工作,积极拓宽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据最新调度,上半年,各地通过实施以工代 赈中央专项投资项目,同步在各类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已 累计吸纳带动208万名低收入群众就近就业,较去年同期增长32%;发放劳务报酬223亿元,较去年同期 增长34%。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高标准高质量抓好以 工代赈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已下达投资的以工代赈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在各类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 基础设施领域中继续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持续扩大就业吸纳容量和劳务报酬发放规模,进一步发挥 以工代赈稳就业、促增收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部署要求, 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持续抓好以工代赈工 作,积极拓宽低收入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据最新调度,上半年,各地通过实施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项 目,同步在各类重点工程项目和农 ...
湖南推广以工代赈成效显著 累计带动20余万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中国发展网· 2025-07-23 16:12
为确保政策红利直达群众,湖南省建立完善劳务报酬发放机制。各地参照当地劳动力市场薪酬水平,合 理确定报酬标准;实行专人负责考勤记录,通过银行卡直接发放工资,确保务工群众权益得到保障。据 统计,参与项目的群众人均增收显著,有效改善了家庭经济状况。 湖南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 府关于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的工作要求,在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进一步推广以工代赈, 拓宽就业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新通报显示,湖南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中小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 赈工作成效突出,多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上半年全省推广以工代赈项目达1233个,较一 季度增长41.3%,项目数量和规模实现双提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湖南省注重"鱼渔双授"。一方面,各地优先选择用工需求大、技术门槛低的项目, 重点开发适合当地群众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同步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6.64万人次,涵盖筑砌、电 工、后勤服务等实用技能,帮助务工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的转变。 中国发展网讯记者邢成敏报道近日,记者从湖南省发 ...
多措治理 联防联治 扩绿增收阿拉善盟:坚决打赢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内蒙古日报· 2025-07-23 10:20
防沙治沙项目进展 - 九棵树治沙项目区完成治理面积41.83万亩,包括人工造林种草14.04万亩、工程固沙12.53万亩、撒播造林0.26万亩,建立15万亩雅布赖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1] - 2024年"河塔"片区完成林草生态建设总任务325.35万亩 [2] - 2025年计划完成152.97万亩治理任务,投资15.33亿元,目前已完89.63万亩 [3] 区域联防联治措施 - 围绕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和腾格里沙漠西北缘两大沙漠交汇区域进行综合治理 [2] - 与甘肃省武威市等地达成生态治理协作机制,推动联防联治由理念转向落地 [3] - 2025年计划实施联防联治项目7个,建设任务118.87万亩 [4] 资金投入与规划 - 2025至2028年规划"三北"六期工程项目11个,总投资37.25亿元,建设任务343.77万亩 [3] - "河塔"阻击战片区工程项目9个,建设任务投资30.85亿元、建设任务313.27万亩 [3] 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 - 培育接种肉苁蓉、锁阳等特色沙产业,带动800余户2000余名农牧民人均年增收2万至5万元 [6] - 推广以工代赈模式,劳务报酬占比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10%,已吸纳劳动力15454余人 [4] - 实现三大沙漠边缘全长1856公里锁边林草带全面合龙 [2]
宏观量化经济指数周报20250720:科创债ETF扩容加快结构性政策工具投放-20250720
东吴证券· 2025-07-20 21:03
指数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20日,本周ECI供给指数为50.13%,较上周回落0.01个百分点;需求指数为49.91%,较上周回落0.01个百分点[3][8] - 7月前三个周高频数据显示,ECI供给指数为50.12%,较6月回落0.04个百分点;需求指数为49.92%,较6月回落0.01个百分点[3][9] - 截至2025年7月20日,本周ELI指数为 - 0.91%,较上周回升0.01个百分点[3][12] 经济领域表现 - 消费方面,7月1 - 13日乘用车市场零售57.1万辆,同比回升7.0%;新能源车市场零售33.2万辆,同比回升26.0%[22] - 基建方面,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国家发改委新增下达100亿资金用于以工代赈项目[3][9] - 出口方面,韩国7月前10日出口总额同比增速9.50%,较6月回升4.60个百分点;7月7 - 13日国内监测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环比回升0.21%[32] 金融市场情况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债券净融资8.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为38.6%[3][14][15] - 2025年6月,公司信用类债券平均发行利率2.08%,较去年同期下降32个基点[3][15] 政策与风险 - 本周央行进行17268.0亿元逆回购操作,有4257.0亿元逆回购到期,货币净投放13011.0亿元[42] - 风险包括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政策出台力度低于市场预期、房地产改善持续性待观察[2][50]
近期就业政策的4点观察
一瑜中的· 2025-07-14 23:11
就业政策核心观点 - 近期就业政策聚焦4个方面:以工代赈中央投资力度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提升、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扩展、社保缓缴政策重启[2] - 以工代赈中央投资2025年已达295亿元,较2024年115亿元显著增加[2][5] - 失业保险返还比例大企业上限从30%提至50%,中小微企业从60%提至90%,接近2022年力度[2][6] - 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从企业扩展至企业和社会组织,标准维持1500元/人[2][9] 以工代赈政策 - 定义: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受助者通过劳动获得报酬,面向脱贫人口、返乡农民工等群体[4][15] - 历史发展:2006年起中央预算支持,"十三五"累计投入近300亿元;2020年资金56亿元,劳务报酬比例从10%提至15%[4][16] - 近期调整:2025年中央投资295亿元(2024年115亿元),带动就业70万人(2024年36万人);劳务报酬占比从30%提至40%[5][18] - 实施效果:2024年通过三部分(专项投资、重点项目、农村基建)共拉动就业332万人[16]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 定义:按比例返还企业上年度实际缴纳的失业保险费,用于稳定岗位[6][22] - 历史调整:2014年首推上限50%;2020年中小微企业提至100%;2022年大企业50%、中小微90%[6][23][24] - 近期变化:2025年返还比例大企业30%→50%,中小微60%→90%,力度与2022年相当[6][24] - 规模测算:2024年失业保险收入1971亿元,比例提升20-30个百分点对应返还金额394-591亿元[8][25] 一次性扩岗补助 - 定义:对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的企业/社会组织按1500元/人标准补贴[9][30] - 历史演变:2022年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2023年扩展至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及失业青年[31][32] - 最新调整:2025年支持群体聚焦16-24岁失业青年,新增社会组织为补贴对象[9][32] - 就业压力: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222万人(+43万),5月青年失业率14.9%(同比+0.7%)[10][32] 社保缓缴政策 - 定义:允许困难企业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单位缴纳部分[11][36] - 历史执行:2020年允许缓缴6个月;2022年扩围至制造业困难企业,期限延至6-12个月[37][39] - 当前状态:2025年政策重启但未明确缓缴期限,免收滞纳金[11][39] - 潜在规模:2024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74052亿元,理论缓缴上限约21228亿元(6个月)[40]
近期就业政策的四点观察
华创证券· 2025-07-14 17:44
以工代赈 - 2025年截至6月已下达中央投资295亿元,较2024年115亿元明显增加,预计吸纳70余万人就业[2][4][14] - 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重从30%以上提至40%以上[4][14] - 2024年以工代赈拉动就业约332万人[4][13]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 2025年大企业返还上限从30%提至50%,中小微企业从60%提至90%,力度接近2022年[2][5][23] - 2024年失业保险收入1971亿元,按返还比例提升估算企业可获394 - 591亿元[6] 一次性扩岗补助 - 补贴对象从企业扩展为企业和社会组织,标准1500元/人[7][8][31] - 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43万人,5月16 - 24岁青年失业率14.9%高于去年[8][32] 社保缓缴 - 2025年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期限未明确[9][38] - 缓缴大头是养老保险,2024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74052亿,缓缴6个月理论上限可释缓21228亿元[39][41]
21社论丨以工代赈加力扩围,推动稳就业促增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08:10
政策背景与核心举措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聚焦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 - 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出台《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方案》,新增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实施1975个项目,预计带动31万名重点群体就业并发放45.9亿元劳务报酬[1][2] - 以工代赈作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手段,重点帮扶返乡农民工、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同时服务于扩大内需战略[1] 实施规模与成效 - 2023-2024年通过以工代赈累计吸纳500万人次低收入群体就业,发放劳务报酬660亿元[2] - 2024年已下达165亿元中央专项投资支持3900多个项目,预计解决38万困难群众就业[2] - 新方案将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提升至不低于40%,当前100亿元投资中劳务报酬占比达45.9%[3] 经济作用机制 - 直接效应:通过基建项目采购建材设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投资增长[3] - 间接效应:重点群体收入提升降低恩格尔系数,拉动消费市场并促进经济循环[3] - 乘数效应:收入增加可用于教育、住房等长期消费,提升生活质量与经济安全感[3] 实施优化方向 - 需平衡项目质量与用工规模,避免监管不力导致工程质量问题[5] - 加强精准识别机制,防止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群体覆盖偏差[5] - 配套技能培训以增强就业可持续性,实现短期政策与长期效果的衔接[5]
以工代赈并非“排斥先进生产力”
经济日报· 2025-07-12 06:17
以工代赈政策解读 -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增下达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26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75个项目实施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助力31万名重点群体稳就业促增收 [1] - 截至6月底2025年度已下达以工代赈中央投资295亿元支持实施以工代赈项目近6000个有望吸纳带动70余万名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将发放劳务报酬超过110亿元 [1] - 以工代赈政策自1984年启动以来经历了从专项扶贫到综合性帮扶的转型升级在为低收入群体创造就业机会开展技能培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政策实施特点 - 以工代赈吸纳的人群限定为低收入群体实施项目多位于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以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公路修建、河道整治等 [2] - 这些工程一般投资规模较小用工技能要求不高但对于基础劳动力需求较大非常适合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务工 [2] - 《办法》提出推广"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管护岗位开发"等综合赈济模式 [3] 政策争议与回应 - 新修订《办法》中"能用人工尽量不用机械能组织当地群众务工尽量不用专业施工队伍"的要求被一些人解读为"工业化的倒退""对先进生产力的排斥" [1] - 以工代赈与市场经济主要追求高效率不同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就业帮扶手段更加侧重对就业的兜底和保障 [2] - 以工代赈是政府利用"有形的手"进行二次分配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升受赈济者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实现"既拿报酬又长技能" [3] 政策效果与意义 - 以工代赈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成效显著帮助困难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升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 - 政策实现政府基建投资的"一钱多用""一举多得"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3] -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稳中有进但欠发达地区就业困难群体对以工代赈仍有现实需求 [4]
以工代赈加力扩围,推动稳就业促增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06:01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旨在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部委出台《以工代赈加力扩围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行动方案》,新增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作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关键举措 [1] 以工代赈实施规模与成效 - 2023-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累计吸纳500万人次低收入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660亿元 [2] - 2024年已下达165亿元中央专项投资,支持3900多个项目,解决38万名困难群众就业 [2] - 新增100亿元投资覆盖1975个项目,带动31万名重点群体就业,预计发放劳务报酬45.9亿元 [2] 政策机制优化与收入提升 - 《行动方案》将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提至不低于40%,本次100亿元投资中劳务报酬占比达45.9% [3] - 收入增长直接改善重点群体生活条件,可用于教育、住房等长期需求 [3] 经济拉动效应分析 - 以工代赈项目通过基建投资带动建材、设备等产业链发展,形成内需重要组成部分 [3] - 重点群体收入提升推动消费能力增强,降低恩格尔系数,促进消费市场整体上行 [3] 政策实施挑战与优化方向 - 需平衡项目质量与用工规模,避免因监管不足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4] - 需精准识别符合条件的重点群体,防止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政策执行偏差 [4] - 需加强技能培训与就业衔接,确保重点群体就业可持续性 [4] 政策定位与长期意义 - 以工代赈是稳就业、增收入、扩内需的核心政策工具,需确保落地实效 [5] - 政策实施将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注入动力,为重点群体创造实质性福祉 [5]
学习笔记|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扩大就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21:31
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 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要求各地深化政银合作并拓展合作银行范围 [1] - 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力度,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提至90%,大型企业由30%提至50%,政策执行至2025年底 [1] - 上年末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超1年的地区可提高返还比例 [1] 以工代赈与技能培训 - 新增1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以工代赈,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 [2] - 企业组织职工在岗培训可按规定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符合条件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2] - 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可获25%社保补贴,期限1年 [2] 企业用人激励措施 - 吸纳16-24岁失业青年就业的企业可获每人不超过1500元一次性扩岗补助 [3] - 企业需为员工足额缴纳失业、工伤、养老保险费3个月以上 [3] - 补贴发放旨在提升企业招聘吸引力并直接惠及就业者 [3] 经济基础与就业潜力 - "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预计达140万亿元,增量超35万亿元 [4]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首位 [4] - 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创新与产业融合,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