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农业

搜索文档
云南丽江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好生态与好发展的“双向奔赴”(美丽中国)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05
核心阅读 云南省丽江市海拔高差超过4500米,多样的地形孕育了丰富的高原特色农业。近年来,丽江市因地制宜 开展生态修复,把发展特色农业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产业发展的优势, 产业的发展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助力。 在云南丽江,金沙江干热河谷,孕育出芒果种植大县;拥有大面积针叶林的冷凉山区,羊肚菌种植蓬勃 发展;海拔较高的高寒山区,过去滞销的苹果如今远销海外…… 从玉龙雪山主峰到金沙江干热河谷丽江段,丽江市海拔高差超过4500米。如何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发展 特色农业?如何在发展中守住生态底线、改善生态环境?记者在丽江市进行了探访。 "因为适应河谷的气候,芒果得以扎根;因为芒果种植,河谷生态得以修复" 高温、干旱、坡陡、树木稀疏……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丽江市华坪县,过去以采煤为业,农业发展不 足。后来,随着煤矿陆续关停,农业面临转型,当地选出了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的作物——芒果。十几 年内,华坪县范围内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大面积发展起了芒果产业。 "气候干热、土地贫瘠,不利于传统种植业发展,效益低。"华坪县芒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国辉 说,"芒果恰好喜热、耐旱、耐贫瘠,适合华坪县的光热和土壤条件。 ...
小小蓝莓,在科技大棚种出9个亿
新华财经· 2025-05-10 14:50
数字化农业技术应用 - 水肥一体化系统、虫情监测仪、小型气象站等数字化设施实现手机/平板一键操控[1] - 传感器密布的数字化大棚使蓝莓亩产量提高2倍至1.8吨以上[1] - 亩产值可达9万元以上,相比传统种植模式显著提升[1] 新型农业合作模式 -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提供设施和技术,农户负责日常管护[1] - 年均聘用季节性临时工2万余人次,人均增收2万至3万元[1] - 土地变基地、农民变工人,实现产业升级[1] 高原特色农业优势 - 利用高原湖泊、干热河谷等特殊地理气候条件实现错峰上市[2] - 早熟蓝莓春节期间售价达240-260元/公斤,旺季降至50-60元/公斤[2] - 设施农业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三高"特点[2] 区域农业转型成果 - 澄江市蓝莓种植面积达1.52万亩,年产值超9亿元[3] - 1.42万亩采用"温室大棚+全基质+水肥一体化"先进种植模式[3] - 形成"6+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云菜云果走向全国及国际市场[3] 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平衡 - 澄江市17.58万亩耕地位于抚仙湖径流区,传统农业受限制[2] - 放弃大水大肥作物,转向绿色高端精品农业[2] - 现代设施农业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