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经济
搜索文档
“双节”期间浙江文旅日用电量同比劲增56%
新华财经· 2025-10-11 17:41
文旅市场总体用电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浙江省文旅市场总用电量达15.71亿千瓦时,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56.32% [1] - 文旅市场日均用电量增速高于全省全社会日均用电量增速22.86个百分点 [1] - 浙江省11个地市日均文旅用电全部实现增长超50%,其中丽水、舟山、金华增速领跑,分别为64.79%、63.81%、62.29% [4] 文旅细分领域用电结构 - 文旅市场用电量按领域占比分别为:购物41.52%、出行36.35%、吃住17.63%、游娱4.51% [1] - 购物领域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60.16%,对文旅用电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3.28%,总用电量6.52亿千瓦时 [1] - 吃住领域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67.78%,总用电量2.77亿千瓦时 [2] - 游娱领域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69.56%,总用电量0.71亿千瓦时 [2] - 出行领域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46.08%,总用电量5.71亿千瓦时,直接拉动全省文旅市场用电增长17.92个百分点 [3] 购物领域细分业态分析 - 大型商超用电量占购物领域73.05%,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59.60%,拉动购物领域用电增长43.69个百分点 [2] - 服装零售、便利零售、其他零售用电量分别占购物领域15.66%、3.26%、8.03%,日均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8.44%、62.70%、67.91% [2] 出行领域细分方式分析 - 公路用电量占出行领域58.04%,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58.67%,总用电量3.31亿千瓦时,拉动出行领域用电增长31.35个百分点 [3] - 铁路用电量占出行领域22.00%,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21.18% [3] - 水上出行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69.98%,成为增速黑马 [4] - 航空出行日均用电量同比增长55.08% [4] - 国网浙江电力运营充电桩累计提供充电服务133.34万车次,充电量3674.39万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26.43%、30.02% [3] 气候与消费趋势影响 - 假期浙江省平均最高气温达33.35℃,较去年同期升高11.2℃,助推各领域用电劲增 [2] - 吃住领域中民宿用电同比激增89.98%,饮品服务用电增长70.06% [2] - 游娱领域中文博艺展、休闲娱乐、景区游览日均用电量增速均超66% [2]
体验经济崛起 “十一”酒店市场价稳、人旺、“更会玩”
中国经营报· 2025-10-11 05:25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8天假期带动全国文旅市场全线飘红,酒店业成为消费复苏重要窗口 [1] - 行业呈现“稳”中有“进”态势,特点为价格理性、入住高位、需求多元 [1] - 华住集团假期接待客人超1055万人次,同比增长36%,整体入住率超过80%,10月3日峰值超过8100家门店满房 [1] - 北京、成都、杭州、长沙等热门城市中高端品牌酒店几乎“一房难求” [1] 需求结构变化 - 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音乐节与体育赛事成为新消费引擎 [3] - 安徽马鞍山“葫芦果音乐节”和四川泸州“银河左岸音乐节”带动当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2.6倍和2.1倍 [3] - 北京奥体中心周边酒店因中网与WTT中国大满贯赛事带动,预订同比增长116% [3] - 年轻游客通过民宿寻找更具个性化和烟火气的出行体验,旅行被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3] - 全国假期举办超80场演唱会、30个音乐节,热门赛事与演出叠加带动三、四线城市酒店价格上涨和入住饱和 [3] 出行模式创新 - 错峰出行趋势显著,超过三成上班族选择“请3休12”方式,使节日出行高峰从9月27日延续至10月12日 [4] - 10月2日至5日国内航班出行量同比增长20%,出境出行增长30% [4] - 节后3天(10月9日至11日)境外热门目的地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一倍 [4] - “分段式”错峰出行有助于缓解高峰期供需压力并提升整体体验 [4] 新兴消费亮点 - 夜游经济成为假期亮点,“夜游”搜索热度环比增长超200% [5] - 上海浦东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场馆夜间开放热度同比涨超5倍,全国300多场大型灯光秀举办 [5] - 出境游复苏强劲,用户预订了境外4588个城市酒店,埃及酒店预订同比增2倍,挪威增1.2倍 [5] - 境外50多个城市华人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近2倍,语言无障碍和安全感强是主要优势 [5] 行业升级趋势 - 酒店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高端、个性化、文化体验成为主流趋势 [6] - 中端酒店市场已趋于饱和,选择理想地点发展高端酒店品牌是未来正确方向 [6] - 新生代与新中产群体成为高端度假核心客群,更关注独特文化体验与情感共鸣 [6] - 个性化需求增长重塑酒店服务逻辑,消费者希望根据兴趣、饮食偏好和旅行目的获得定制服务 [7] 品牌战略案例 - 华住集团高端品牌花间堂北京天安门·御道店在“十一”前开业,体现“城市度假”战略延伸 [2] - 花间堂以“在地文化+现代美学”为核心理念,截至2025年二季度在营酒店近百家、客房近5000间,待开业酒店200家 [6] - 贵州紫林山豪利维拉酒店由格美集团运营改造,以生态康养为主题,“十一”期间客房供不应求,价格区间500元至3600元,高端房型全部售罄 [6] - 旅客渴望通过酒店、餐饮、活动等体验“融入”目的地,感知在地文化 [7] 市场核心特征 - 稳定价格、爆满入住率、个性化体验构成2025年中国酒店市场三重底色 [7] - 体验经济成为行业新增长引擎,酒店作为情绪、文化、社交综合载体的属性增强 [8] - 市场展现出更加成熟、更具层次的旅游消费特征 [8]
双节一线城市消费账本:京深客单价降,广州“最会花钱”
搜狐财经· 2025-10-10 22:16
假期消费总体表现 - 国庆中秋超长假期期间,一线城市展现出游客人次和消费总额齐升的“总量飘红”态势 [1] - 上海累计接待游客2548.5万人次,同比大增19.7% [5] - 北京接待游客2509.4万人次,同比增长3.6% [5] - 广州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5.5% [5] - 深圳接待游客超过920万人次,增幅12.4% [5] - 北京假期实现旅游总花费316.5亿元,同比增长4.7% [5] - 广州旅游总花费156.5亿元,同比增幅18.1% [5] - 上海线上线下支付总额796亿元,同比增长3% [5] 人均消费分化趋势 - “人均账单”显示消费含金量出现微妙分化,北京、深圳人均消费同比下降,广州则微增 [1] - 国庆假期北京单客日均消费157.66元,较去年减少20元 [5] - 深圳人均消费从去年132.73元降至121.43元,下滑了11.3元 [5] - 广州单日人均消费从去年的111.63元升至112.56元,逆势微涨0.93元 [6] - 游客“花得更聪明”,京郊游、免费公园游等低门槛项目大量涌现,北京全市公园接待游客超1382万人次,拉低了人均水平 [5] 城市消费特色与结构 - 四座一线城市围绕自身基因制定了不同的“变现策略” [8] - 北京的假日主旋律是“赛事+文化”,WTT中国大满贯、中网公开赛带动奥体周边酒店预订同比增长116% [9] - 北京举办营业性演出2497场,票房收入2.18亿元,同比激增118% [9] - 上海的关键词是“洋气”与“融合”,高端赛事与艺术策展带动重点商圈销售额同比增长10.2%,南京西路、中山公园商圈增幅更超两成 [13] - 广州的黄金、汽车、地产三大支柱稳住了消费“压舱石”,东山百货投资金条销售额同比涨三成,黄金首饰销量增五成 [14] - 深圳的假日关键词是“新”和“潮”,前海冰雪世界等新场景带来新消费,文化、游戏、动漫、科技形成“文旅新三样” [16] 入境游与新价值锚点 - 入境游成为新价值锚点,北京入境游客11.9万人次,同比增长48%,入境消费12.3亿元,增幅达54.1% [8] - 深圳接待外籍游客9.1万人次,增长145.2% [8] - 上海凭借大师赛、F1摩托艇等赛事,吸纳高净值国际客群,这些高消费群体正重新定义一线城市“消费含金量” [8] 全年社零总额竞争格局 - 上海前八个月社零总额10926亿元,同比增长3.7%,全年突破1.7万亿元几无悬念 [21] - 北京1—8月社零总额8661亿元,下降5.1%,其中商品零售下降5.3%,汽车类商品下滑19.4% [21] - 广州前八个月社零总额约7237亿元,同比增长4.9% [21] - 深圳前八个月社零总额约8560亿元,落后成都660亿元,面临“保五”压力 [21] - 成都前八个月社消数据已超过广深,市场规模正逼近一线城市 [21] - 深圳擅长孵化“新物种”,靠场景创新弥补传统零售的乏力,新业态能否放量将决定其能否稳住前五 [22]
“双节”消费新浪潮,释放破局新活力
人民网· 2025-10-10 15:29
消费模式转变 - 消费模式从传统物理空间向数字-物理融合转变,突破时空限制,重构节庆经济价值链[1] - 消费场景从单一商品交易向多元化、智能化转变,特征为跨界融合、社交裂变、情感增值[1] - 多维场景通过文化体验、科技互动和情感联结发挥协同效应,激发消费者从被动购买转向主动参与[2] 新场景与新业态表现 - 河南郑州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假期单日客流量超6.5万人次[1] - 西安大唐不夜城运用全息投影与AR技术将中秋元素转化为互动游戏,带动周边汉服租赁、文创销售增长[2] - 河北燕赵与陕西美术博物馆通过AI、3D打印等技术推出创新月饼及公教活动[2] 消费市场整体活力 - 2025年国庆档(10月1日至8日)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3] - 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银发消费等空间广阔,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3] - 各地通过文旅融合、优化服务、政策支持等方式激活假日消费市场,保障市场平稳有序运行[3]
北京“双节”消费复盘:体验式消费火热 小众目的地崛起
搜狐财经· 2025-10-10 02:54
核心观点 - 北京消费市场在国庆中秋假期展现出结构性变迁,体验式消费全面超越实物消费,小众主题化商业体增势强劲,消费场景向夜间及跨界融合拓展 [1][3][4][5][6][9] 消费市场总体表现 - 重点监测企业实现销售额95.1亿元,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59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9% [1] - 夜间消费表现突出,重点商圈夜间客流量达2811.6万人次,同比增长23.3% [6] 体验式消费趋势 - 消费模式从“买商品”转向“买体验”,餐饮、旅游、文体等服务类消费活跃度超越传统家电、服饰等实物类消费 [3] - 餐饮消费同比增长4.5%,老字号表现亮眼,紫光园销售额同比增长98.8%,吴裕泰、稻香村分别增长44.5%和12.8% [4] - 文体活动成为消费引擎,全市推出营业性演出364台、2102场,电影票房突破5800万元 [3] - 中国网球公开赛与WTT中国大满贯赛“同城双赛”拉动消费,中网赛事期间国家网球中心入园总人数36万人,整体票房达8800万元 [4] - 石景山区推出“赛事票根惠享季”活动,消费者凭票根可在200余家商户享受优惠,实现“观赛+消费”联动 [3] 小众与新兴商业项目 - 国庆前夕集中开业八大新商业项目,其共同特色为打破传统商业框架,定位“生活方式中心” [5] - “小而美”商业体增势强劲,具备体量不大、主题鲜明、场景独特的特点 [4][5] - 具体案例包括:朝阳区大屯里商业街融合多元业态;海淀区魏公·芳华里成为新潮流地标;大兴区“世界坊”以烟火气吸引家庭客群 [5] - 微博IN跨次元引力场代表极致主题化商业趋势,以“电竞+次元文化综合体”为特色,其内的钻石中心是华北最大专业电竞馆 [6] 传统商圈的挑战与应对 - 部分传统商圈及大型商场面临增速放缓、“逛而不买”、流量转化难的困境,原因在于同质化严重及缺乏内容创新 [4][6][8] - 传统商圈客流增长分化明显,燕莎蓝港夜间客流仅增长2.1%,远低于亚奥商圈的39.1% [7] - 成熟商业体积极应对,通过引入IP展览、首店、户外艺术季、沉浸式体验等方式升级,例如朝阳大悦城落地海绵宝宝全国唯一展、中粮·祥云小镇举办户外艺术季 [8] 行业专家观点 - 未来商业竞争的核心是“谁更懂用户”和“谁更能创造场景”,而非“谁更大”或“谁更全” [9] - 能抓住“体验经济”、“小众叙事”、“跨界融合”趋势的商业体将成为新一轮增长的赢家 [9] - 商业主体需从“货架逻辑”转向“场景逻辑”,以满足消费者对“情绪价值”与“社交货币”的需求 [9]
首席观察室|双节消费 何以沸腾?
搜狐财经· 2025-10-09 23:05
国庆中秋假期,累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截 至10月8日15时44分,2025年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破18亿! 市场繁荣,消费火热,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放眼成都,双节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86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5.3%;1-7日,全市线上线下消费 合计767.5亿元,同比增长11.0%;截至8日16时,成都边检站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4.3万余人次,同比增 长18.2%;美团旅行发布的文旅消费Top10城市榜上,成都位列全国第二;携程公布的热门长途目的地 中,成都居Top2。 一次次"万千气象成都行"中,消费发挥着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锚作用。 大假期间,成都推出了300余项主题活动、特色场景,"无中生有"让市民游客耳目一新,换来的是消费 活力持续释放。数据显示,全市各区(市)县、各大市场主体举办促消费活动超200场,其中51场重点 活动合计吸引客流1459.1万人,拉动消费18.4亿元。 "没见过"激活"新体验" 多样化需求拓展消费外延 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亟待新市场来满足,多元化的消费热情需要新场景来点燃。 10月4 ...
2025年三季度广州零售市场回顾与展望
搜狐财经· 2025-10-09 21:50
体验消费与宠物经济持续升级 全运会助推营商环境提升 广州,2025年10月9日——戴德梁行发布2025年三季度广州零售市场报告。报告指出,三季度广州长隆 万博商圈迎来新项目入市,广州多核发展步伐加快。得益于暑期消费旺季及过境免签政策的积极带动, 市场需求稳步释放。体验经济与宠物经济持续升级,市场围绕情绪价值推陈出新。随着第十五届全运会 筹备工作的深入推进,相关基础设施与商业配套升级步伐加快,为广州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优质商业体量持续扩容,租金策略更加灵活 本季,市场迎来广州K11 Select的入市,全市优质购物中心总存量推升至616万平方米。戴德梁行广州公 司总经理罗进良表示:"新项目释放出长隆万博商圈向世界级商圈进阶的重要信号。多个广州乃至华南 首店齐聚,为万博商圈的首店经济注入了新活力。这也表明,当前优质业态与品牌在广州的选址策略, 正突破天河路商圈的单核局限,呈现多核发展趋势。" 受暑期旺季及过境免签政策带动,家庭、学生及外国游客数量显著增长,推动广州消费需求进一步释 放。多个品牌积极把握季节性消费机遇,通过快闪、跨界联名等营销方式吸引客流。例如,泡泡玛特在 天环广场推出Labubu"怪味便利店"华 ...
北京“双节”消费复盘:体验式消费成新潮流,小众目的地悄然崛起
新京报· 2025-10-09 19:57
核心观点 - 北京消费市场在假期呈现强劲复苏,总销售额达95.1亿元,重点商圈客流量59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9%,但消费结构正经历从实物消费向体验式消费的深刻变迁 [1] 消费市场宏观表现 - 重点监测企业实现销售额95.1亿元,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59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9% [1] - 夜间消费表现突出,重点商圈夜间客流量达2811.6万人次,同比增长23.3% [6] 体验式消费趋势 - 体验式消费全面超越实物消费,餐饮、旅游、观影、演出等服务类消费表现活跃,而传统家电、服饰等实物类消费增速明显放缓 [2] - 文体活动成为消费核心驱动力,全市营业性演出达364台、2102场,电影票房突破5800万元 [2] - 中国网球公开赛与WTT中国大满贯赛“同城双赛”有效拉动消费,中网赛事期间国家网球中心入园总人数36万人,整体票房达8800万元,均创新高 [2][3] - 餐饮消费同比增长4.5%,老字号表现亮眼,紫光园销售额同比增长98.8%,吴裕泰、稻香村分别增长44.5%和12.8% [3] 商圈转型与创新 - 商圈积极打造“观赛+消费”新模式,如西单更新场、首创奥莱设置赛事“第二现场”,首钢园商圈、北苑商圈客流量同比分别增长1.1倍、5.9% [3] - 石景山区推出“赛事票根惠享季”活动,消费者凭票根可在200余家商户享受优惠,实现体育热度在餐饮、零售等多领域持续发酵 [2] - 成熟商业体通过引入IP展览和首店应对挑战,朝阳大悦城落地海绵宝宝全国唯一展等,并迎来多家北京首店 [6] 小众目的地崛起 - 新开业商业项目定位“小而美”,打破传统商业框架,向“生活方式中心”转型,如房山瑞来广场、朝阳区大屯里、海淀区魏公·芳华里等 [4] - 魏公·芳华里成为海淀区新潮流地标,大兴区“世界坊”以“烟火气”吸引家庭客群 [4] - 极致主题化商业兴起,如微博IN跨次元引力场以“电竞+次元文化综合体”为特色,其钻石中心是华北最大专业电竞馆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传统大型商场面临同质化严重、缺乏内容创新等问题,出现“逛而不买”、“流量难转化”的困境,增速明显放缓 [5] - 商圈表现分化显著,燕莎蓝港夜间客流仅增长2.1%,远低于亚奥商圈的39.1% [6] - 行业专家指出,未来商业竞争核心在于“谁更懂用户”、“谁更能创造场景”,能从“货架逻辑”转向“场景逻辑”的玩家将成为新赢家 [8]
“味蕾游”点燃超级黄金周 餐饮消费活力迸发
新华财经· 2025-10-09 16:16
为迎接秋季消费旺季,各大餐饮企业积极推出时令新品,以特色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如,茶百道推出 的"金桂观音"系列新品,采用三种茶底与真实桂花精心拼配,融入桃胶、雪梨、桂花酒酿等秋季时令原 料,非常适合全家出游时享用。该系列产品在"十一"期间共售出近130万杯,市场反响热烈。 茶百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桂林等热门赏秋城市的景区门店销量增幅普遍超600%,其中还有 门店单店销量增幅近2800%,"赏秋经济"对餐饮消费的带动效应显著。 业内专家表示,"十一"期间餐饮消费全面爆发,反映了消费升级的持续深化。从大城市到小城镇,从知 名连锁到街头老店,品质餐饮正成为拉动假日经济的重要引擎。 新华财经北京10月9日电(记者丁雅雯、吴慧珺)2025年国庆假期恰逢中秋,长达八天的"超级黄金 周"点燃了居民消费热情。除景区门票售罄、交通客流攀升等传统指标外,以"味蕾游"为代表的餐饮消 费展现出强劲活力,成为本轮假期消费市场的重要亮点。 大众点评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一"假期,"必吃榜"榜单流量整体环比上月涨近180%,上海、北京、 广州、成都、杭州、苏州、天津、南京、深圳、武汉为"味蕾游"热门城市TOP10。值得关注的是, ...
“鸡排哥”爆火背后:6元鸡排如何卖出600元情绪价值?
新浪财经· 2025-10-09 12:32
鸡排哥现象的核心观点 - 个体经营者通过提供情绪价值撬动千万流量 其6元的鸡排被网友估值600元的情绪价值 [2] - 现象验证情绪经济正在重构消费价值链 消费者愿意为愉悦感溢价 [4] - 真诚成为算法时代最稀缺的竞争力 现象本质是消费者对未被流量异化的人际温度的怀念 [5] 流量传播的底层逻辑 - 场景反差逻辑 市井小摊与文艺台词结合形成油锅里的哲学 击穿都市人心理防线 [3] - 情绪共鸣逻辑 用不让排队的人失望的朴素表达包裹匠人精神 精准戳中当代人对真诚的渴望 [3] - 社交货币逻辑 买鸡排送快乐的段子式互动具备二次传播基因 使顾客成为行走的广告牌 [3] 情绪经济的行业趋势 - 体验经济爆发力显现 国庆期间山东餐饮收入增长11.1% 远超商品销售增速 [4] - 消费者愿意为情感共振溢价 在标准化服务审美疲劳背景下 能提供情感共振的经营者收割新红利 [4] - 产品价值被重新定义 销售的不只是食物 更是一份被看见被记住的温暖 [4] 个体经营的破圈策略 - 深谙在地化社交魔力 五年坚持同一所学校门口出摊 用为了景德镇请你留下来绑定地域情怀 [5] - 完成从个体IP到城市名片的跃迁 将市井烟火提炼成可复制的内容符号 [5] - 创造完美短视频素材 即兴发挥的段子夸张的肢体语言与顾客的默契梗构成传播基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