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斗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两大部门发文多处点名,构建基于北斗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选股宝· 2025-09-04 23:05
政策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 推动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 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1] - 拓展规模化应用场景 重点包括工业、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 推广北斗解决方案 涵盖智能交通、无人农机、低空监测、应急救灾等具体方向[1] - 推动北斗技术融合与创新 支持北斗与5G、AI、物联网技术结合 开发高精度定位、短报文通信等融合应用 并推动北斗功能成为智能手机与穿戴设备标配[1] 市场前景 - 北斗产业作为中国自主可控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 市场前景呈现规模化、智能化、全球化三重发展趋势 2025年北斗产业总产值预计达5000亿-6000亿元 较2020年增长近50%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0%[2] - 2030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1.5万亿元 其中高精度定位服务、低空经济、元宇宙等新兴领域成为核心增长点[2] - 北斗产业正处于规模化应用深化与全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期 受益于政策红利、技术自主可控、应用场景拓展及国际合作深化 未来将在大众消费、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等领域持续爆发 成为数字经济与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2] 相关公司 - 中证报表示有启明信息、国博电子等相关公司[3]
广西建成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389座
广西日报· 2025-08-22 10:01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广西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数量从"十四五"初期的141座增加到2025年8月的389座[1] - 基站间距缩短至20-30公里 实现全区厘米级高精度定位[1] - 定位平均时长从90秒缩短至10秒内 定位精度和服务可靠性达国内先进水平[1] 资源整合与成本效益 - 整合国家级高标准站13座 联动周边四省站点37座[1] - 共享电网地震交通等行业基准站145座[1] - 通过设施优化复用254座基站 节约新基建建设资金超过9000万元[1] 技术升级与服务能力 - 终端用户接收卫星数量从30颗提升到50多颗 其中北斗卫星25颗[1] - 提供实时厘米级、亚米级和事后毫米级高精度位置服务[1] - 集成北斗+广播、北斗+地灾、航道+北斗等多项跨界技术创新应用[1] 行业应用与服务体系 - 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地震、水利、交通、农业等30多个行业[2] - 覆盖全区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2] - 为数字城市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和应急管理提供基础保障[2]
上市公司加速抢占北斗产业赛道
证券日报· 2025-08-19 20:11
政策支持与规划 -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北斗产业化发展 将其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 - 河北省发布加快推动北斗规模应用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 构建技术-应用-产业-生态一体化推进格局[1] - 方案推动北斗与5G/5G-A 人工智能 物联网 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2] 技术发展与创新 - 支持研发高精度 低功耗 低成本 小型化北斗芯片及关键元器件[2] - 重点突破全域覆盖高精度定位 短报文集成应用与大规模服务等关键技术[2] - 突出通导一体低空智能监管和时空信息服务体系化建设两大亮点[2] - 中国星网通过新技术试验卫星实现全球首次基于5G NTN标准的手机直连卫星宽带视频通话[3] 市场机遇与产业规模 - 为相关上市公司创造重大市场机遇 直接拉动北斗终端 系统集成及位置服务的规模化需求[3] -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接近2万家 从业人员近百万人[4] - 境内上市公司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体产值的9.52%[4] - 预计2025年我国时空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将超万亿元人民币[5] 企业布局与业绩表现 - 河北移动依托5G-A网络和北斗高精度定位构建空天地一体服务体系[3] - 中国星网 中国时空信息集团等央企注册落地河北雄安[3] - 司南导航2024年高精度GNSS板卡/模块销量19.66万片 同比增长15.92%[4] - 司南导航营业收入5965.13万元 产品毛利率接近50%[4] 应用领域拓展 - 低空经济成为突出应用领域 覆盖无人机物流 低空旅游 通用航空 应急救援等多个场景[5] - 通导一体低空智能监管为无人机 eVTOL等新兴领域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5] - 河北在智能交通 智慧港口等领域的示范效应将带动华北地区北斗应用生态完善[5] - 北斗+融合创新赋能千行百业 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4]
2025年底北斗产业规模将超6000亿元
快讯· 2025-08-02 19:18
北斗产业规模增长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五周年之际,产业规模从2020年4033亿元增至2024年5700亿元 [1] - 预计2025年底北斗产业规模将超6000亿元,较2020年规模扩大50% [1] 行业发展里程碑 -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五周年,产业交出亮眼成绩单 [1]
武汉加速北斗产业融合发展 2025年规模有望突破800亿
长江商报· 2025-07-29 07:35
北斗产业发展现状 - 北斗产业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阶段,产品基础夯实,应用领域加速拓展,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北斗+"融合创新赋能千行百业 [1] - 2025年上半年武汉北斗产业规模约339亿元,全年有望突破800亿元 [1] - 武汉围绕"突破性发展北斗产业"战略部署,在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建设和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1] 产业链布局与企业引进 - 2025年上半年武汉引进华为鸿蒙、中科海讯、航天宏图等百余家行业领军企业,覆盖地理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北斗+"融合应用等领域 [2] - 依托航天科工集团资源优势,重点推进运载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及发射服务等核心业务,同步引进新材料研发、高端装备制造等配套产业项目 [2] - 以吉奥时空、依迅北斗、梦芯科技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强化芯片设计、板卡制造、终端设备等全产业链研发能力 [2]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梦芯科技发布新一代北斗芯片逐梦2740A和启梦Ⅳ 2730A,尺寸缩小50%,功耗降低40%,定位精度达毫米级 [2] - 梦芯科技自主研发的"启梦Ⅱ MXT2708A"芯片精度达厘米级,功耗降低40%,成本大幅下降 [3] - 全球首款通导遥多功能融合芯片、北斗高精度授时芯片模组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 应用场景拓展 - 武汉市"两客一危"营运车辆实现北斗终端全覆盖,52万辆共享单车安装北斗定位系统 [3] - 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应急救援等领域的示范项目加速推进 [3] - 北斗技术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实现创新应用突破 [2] 产业集群与规模 - 武汉北斗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北斗关联企业超300家,覆盖"芯片研发—终端制造—应用服务"全链条 [3] - 2024年武汉北斗产业规模突破640亿元,预计2025年底有望突破800亿元 [4] - 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机制,在高精度定位芯片研发、北斗与5G融合通信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2][3]
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大北斗“短报文”系列国家标准实施力度 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快讯· 2025-07-04 10:56
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国家标准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批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领域国家标准 包括《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用户终端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等三项标准 [1] - 标准实施一年来对北斗"短报文"通信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1] - 有关部门将加大标准实施力度以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北斗产业发展动态 - 国家标准体系完善将促进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技术标准化应用 [1] - 政府层面持续强化产业政策支持 通过标准实施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1]
2.0时代 ,全球首款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发布
选股宝· 2025-06-29 22:59
行业动态 - 全球首款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芯片正式发布,标志着北斗芯片技术迈入2.0时代,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将在今年内投入使用,重点应用于机器人、智能驾驶、监测测绘等领域 [1] - 北斗优先全频点高精度芯片实现了优先甚至独立运行,信号捕获速度提升20倍,授时精度提升5倍 [1] - 北斗产业已从"规模扩张"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技术自主、政策驱动、市场需求三重动力推动其成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的核心力量 [1] - 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9%,北斗系统贡献的核心产值占比超80%,日均位置服务请求量突破10亿次 [1] - 到2030年北斗产业规模预计突破1.2万亿元,高精度定位服务、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网联、低空物流等新兴场景将成为重要增长点 [1] 公司动态 - 海格通信在北斗领域形成"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完整产业链,是国内少数具备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之一,其北斗三号芯片市场份额达40% [2] - 嘉环科技助力电力北斗系统,在能源时空管理、电网设备管理、信息安全和电网运行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构建电力北斗产品检测体系 [2]
北斗系统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41
北斗产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758亿元 同比增长7 39% [1] - 产业核心产值(芯片 器件 算法等)达1699亿元 同比增长5 46% 占总产值29 51% [1] - 关联产值(衍生服务)达4059亿元 同比增长8 21% 占总产值70 49% [1] - 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和数字化转型持续释放北斗时空信息需求 [1] 技术应用与创新 - 北斗高精度定位 短报文通信等能力已赋能电力 应急等关键领域 [2] - "5G+北斗"模式使港口无人集卡运行效率提升25% [2] - 农业领域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延伸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 低空经济领域北斗机载终端覆盖率达95% 支持无人机配送等新业态 [2] 行业挑战与分化 - 部分细分领域因技术标准化滞后引发价格战 产品单价持续下行 [3] - 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受国际环境影响较大 [3] - 车规级芯片 时空数据融合等领域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挤压短期利润 [3] - 2024年产业呈现结构性分化 企业营收表现差异明显 [3] 未来发展趋势 - 产业向需求牵引型生态演进 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成关键 [3] - 高精度定位 智能驾驶 低空物流等新兴场景成为重要增长点 [3] - 芯片自主化 通导感一体化等技术壁垒将巩固企业市场地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