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原始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预计将强化基础研究投入,进一步支持“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新浪财经· 2025-10-27 08:50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就与展望 - 政策层高度关注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1] - “十四五”期间新质生产力对经济贡献明显提升,2023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超出地产链 [1] - 2021年以来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占比保持在合理区间 [1] - 近年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 [1] “十五五”时期产业发展重点展望 - 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或迎来新的政策支持 [1] - 政策层对制造业发展将更为聚焦,化工、机械、造船等传统行业将进一步提质升级 [1] - 航空航天、生物制造等领域先进制造业集群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 - 将强化基础研究投入,进一步支持“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1]
一财社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一财经· 2025-10-26 20:27
科技现代化与体制改革 - 中国式现代化以科技现代化为支撑,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1]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推动科技现代化的关键动力,旨在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2] - 科技体制改革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全链条管理机制 [1]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1] - 2024年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总额达1.43万亿元,平均研发强度为3.59%,高于全国水平0.91个百分点 [1] - 基础性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投入需持续加大,以形成相对独立自主的科技创新局面 [3] 产业发展方向 - 规划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预计将催生数个万亿级市场 [2] - 需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3]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实现“领跑” [3]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未来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并承担更多国家科技攻关任务 [5] - 民营企业机制灵活且在收入分配上更具吸引力,其与体制内科研力量的融合可产生“化学反应” [5] - 《民营经济促进法》引导民营经济组织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 [6] 人才激励与成果转化 - 需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青年创新人才的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和待遇保障 [4] -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让科研人员的成果在资本市场获得实际回报,以促进成果转化并激发内在动能 [4] - 科技人才被视为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生产力 [4]
科技部: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经济观察网· 2025-10-25 21:30
经济观察网科技部党组2025年10月24日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 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 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以科技现代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锚定 科技强国建设战略目标,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战略 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科研力量、资源平台、区域创新等方面的统筹,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 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
【科技日报】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界人士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科技日报· 2025-10-25 21:01
绘就新画卷,启航新征程。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说:"全会对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的明确部署, 反映了党中央对科技创新规律、产业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 这给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更高要求。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促进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升。与此同时,要以强烈 的使命感,用科技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我国早日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 更大贡献。"陈劲表示,科技创新要更加强调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催生了新质生产力。"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 行官杨元庆以联想集团举例,实现智能化转型后,其供应链订单交付时间较转型前缩短28%、准确度提 升25%、制造和物流成本降低20%,产需进一步趋于平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 任务进行专章部署。 "二十届四中全会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国家发展的关键位置, 让人 ...
重磅刷屏!最新解读
中国基金报· 2025-10-25 17:04
核心观点 - 全会明确“十五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首要目标,经济增速目标设置将更灵活,更突出“提质增效”[2][21][22] - 会议新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置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之前,进一步凸显对经济发展的重视[3][11][24] - 中国资本市场有望结合国家中长期方向部署实现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时期将大有作为[3][14][20]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位列第一,是最主要的目标[2][17][21] - 政策主线延续当前基调,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17][21] - 与“十四五”类似,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十五五”可能同样不会公布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以质量优先[17][21][22] - 从“十三五”“十四五”经验来看,“十五五”经济中枢的“隐含目标”设置在4.5%的概率较大[22] - 预计“十五五”经济增速目标设置将较为灵活,更突出“提质增效”[2][22]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制造业 - 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5][26][27] - 相比“十四五”规划中“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表述,本次全会更加强调“合理比重”,体现出对产业结构优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统筹考量[26][27] -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25][26] - 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发展未来产业是重中之重,传统产业需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改造[25][28] - 全会新增“航天强国”,显示出对于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视[28]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5][29][30] - 目前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历史阶段,加强“原始创新”将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建立先行优势[5][6][29] - 全会更注重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协调发展,提出要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29][30] - 新增“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内容,拓宽科技发展领域范围,将科技发展与数字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紧密结合[30] - 科技自立自强是“十五五”关键核心变量,在高质量发展优先基调下,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是所有政策的重中之重[30] 扩大内需与市场建设 -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31][32] - 投资于物主要指面向实体经济与基础设施的投入,投资于人主要指向“七有”等民生领域投资[31] - 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31][32] - 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或预示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将步入加速阶段[31][32] 短期经济目标与政策 - 全会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33][34] - 结合当前近3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亿元下达地方的现实基础,全年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具备相当坚实支撑[33] - 今年前三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2%为全年实现5%的目标打下良好基础,但三季度单季GDP增长4.8%意味着四季度仍需巩固需求端[34] 资本市场展望 - “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将大有作为,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具有独特重要功能,能够为“十五五”规划目标实现提供重要支撑[14][35] - “十五五”规划所明确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战略重点,为资本市场指明方向,将催生大量新的投资需求和资产配置机会[14][35] - 合理且清晰的国家发展规划体系有助于引导“政策预期→资本配置→市场生态”联动,资本市场有望结合国家中长期方向部署实现高质量发展[20][35]
科技成四中全会公报高频词 未来十年将“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华夏时报· 2025-10-25 09:3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在“十五五”规划期间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核心战略,旨在通过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来抢占全球科技发展制高点并催生新质生产力 [1][3][7] - 规划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标是通过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在未来10年实现高技术产业规模的倍增,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4][5] - 此次战略部署被视为中国在人工智能等第四次技术革命中实现“弯道超车”、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机遇 [1][6][8] “十五五”规划科技战略定位 - 规划明确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较于“十四五”规划对科技提出了更鲜明和更高的定位要求 [3] - “科技”一词在会议公报中被提及10次,成为绝对高频词汇,凸显了其作为经济发展牵引的核心地位 [2] - 战略目标包括到2035年实现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并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3][4] 科技创新基础与投入 - 中国科技实力持续提升,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4]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4] - 2024年“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4] 重点产业发展方向 - 规划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预计将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4]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重点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领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 - 这些产业的蓄势发力,预计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5] 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部署 - 规划从四方面对科技创新作出部署: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7] - 在原始创新方面,将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7] - 强调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原创性成果 [7][8]
关于四中全会!券商最新解读来了
证券时报网· 2025-10-24 23:12
政策方向与战略重点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构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体系 [1][2] - 会议在指导思想和原则部分重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将其置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之前,凸显对经济发展的重视 [2][3] - 会议将“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的目标细化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3] - 会议明确提出“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强调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为全年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提供支撑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公报》中“产业”出现8次,“科技创新”出现6次,“安全”出现7次,将科技自立自强摆在十五五社会发展目标首要位置 [4] - 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 [4] - 强调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旨在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建立全球科技创新的先行优势 [5] - 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从自立自强提高到抢占制高点和加强原始创新,预示着相关前沿领域可能继续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 [6] 内需与民生消费 - 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7] - 政策或将更加重视长期维度培育消费,而非短期刺激,未来消费提振着重创造新供给撬动就业、改善民生消除消费压力、财政投资着重人口结构与素质 [7] - “投资于人”短期提振需求,长期提升供给能力,具体方向包括社保扩面提水平、民生重软件、公共服务均衡、降低三育成本、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及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8]
“十五五规划”中的新提法和新意思
和讯· 2025-10-24 18:12
文 / 张向东 关键时刻,高层对未来5到10年的战略规划浮出水面。 科技被提升至新高度," 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小目标已然成型。 先进制造业被定位成颇有经济脊梁意味的"骨干"。"三化"的未来产业发展思路首次出现在五年规划中。" 加强原始创新 "也是首次出现。 到2035年," 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 " 的提法,引发热议与想象。 这些新提法、新思路究竟意味着什么?十五五规划为何如此重要?2029年的任务清单具有怎样的关键意义? 1 0月23日 发布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 以下简称《公报》 ) 提出: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 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 。 到2035年 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 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排名次序将与十五五规划中的具体目标呼应,同时也决定了优先级。 经济是基础,因此高质量发展是第一目标。目前看,内需不振、内生动力不足仍是中国经济发展 ...
解读:二十届四中全会释放哪些新信号?
凤凰网· 2025-10-24 16:18
据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 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下称"《公报》")有何总体定调?其中,在 经济形势方面有何研判?对市场又将带来哪些影响呢? 多位券商首席均提到,"新质生产力"首次纳入全会的规划框架是《公报》一大看点,凸显了实现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目前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 历史阶段,加强'原始创新'将有助于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建立先行优势。" 此外,《公报》提出,"十五五"时期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被券商首席解读为"进一步凸显对 经济发展的重视"。 "新质生产力"首次纳入全会的规划框架 对于《公报》提出的各项内容,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对智通财经记者表示,《公报》明确 了"十五五"时期的历史定位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这一定位与此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35 年远景 ...
阴和俊:“十五五”规划建议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15:22
阴和俊:"十五五"规划建议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郭超凯 刘亮)中共中央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 全会精神。中国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会上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 划的建议》突出国家战略需求,部署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阴和俊当日围绕"十五五"时期科技、创新等内容作介绍。他说,面向未来五年,《建议》提出,中国式 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十五五"时期,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统筹教 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 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阴和俊说,《建议》部署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促进实体 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 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