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
搜索文档
反不正当竞争 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共立案3.86万件,罚没款30.7亿元
央视网· 2025-09-26 12:13
《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践行"监管为民"核心理念,深入开展价监竞争守护行动,全 年共立案3.86万件,罚没款30.7亿元,督促退费20.25亿元。下大力气整治涉企违规收费,推动减轻企业 负担,全国共立案3042件,罚没款4.3亿元,退费13.6亿元;重拳整治殡葬领域违法乱象,精准发力维护 价格秩序稳定,全年民生领域价格执法立案1.84万件,罚没款12.07亿元,退还消费者6.62亿元;对不正 当竞争行为高压严打,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1.42万件,罚没款8.05亿元。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 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央视网消息: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英文版《中国价格监督检查和反 不正当竞争执法年度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系统总结2024年度全国市场监管部门价格 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规范直销与打击传销)执法工作情况。 ...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法律行动进展公告
新财富· 2025-09-22 17:20
诉讼核心信息 - 深圳市新财富多媒体经营有限公司已就侵权争议向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获立案 [1] - 被告为深圳市新财富杂志社有限公司及关联方 [1] - 诉讼针对“某报最佳分析师”评选过程中的多项行为 [1] 主要侵权指控 - 涉嫌非法获取并使用公司相关数据 包括投票人姓名 手机号 电子邮箱等隐私信息用于“某报最佳分析师”评选 [2] - 擅自使用公司专有奖项名称 如“白金分析师”“钻石分析师”“双钻石分析师”并将公司历年颁奖记录作为其评选计算依据 [2] - 宣传中使用易造成混淆的表述 如“一脉相承”“全面升级改造全新推出”导致市场和公众误认 [2] - 在奖项设置 行业分类及榜单设计中直接套用公司规则和历史数据 榜单形式与“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高度相似 [2] 商业秘密与潜在刑事责任 - 案件过程中出现公司商业秘密被窃取并使用的情形 包括投票人姓名 手机号 电子邮箱等隐私信息 [3] - 相关行为已被用于“某报最佳分析师”评选等活动 [3] - 后续将由司法机关审查认定是否构成刑事犯罪 并推进相应调查工作 [3] 公司品牌与产品矩阵 - 公司拥有“新财富最佳投资顾问NFIA”品牌 [9] - 公司拥有“新财富最佳上市公司NFLC”品牌 [10][11] - 公司拥有“新财富最佳IR港股公司NFIR (HK)”品牌 [13][14] - 公司拥有“新财富最佳私募”及“新财富最佳PE/VC”品牌 [15][16][17] - 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新财富最佳投行NFIB”和“新财富金牌董秘NFBS”等 [18][19]
5年来北京查办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共计2690件
人民日报· 2025-09-18 09:40
执法行动与案件成果 - 5年来累计查办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2690件,罚没款超2亿元 [1] - 查办北京市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首案以及种植牙垄断协议案 [1] - 种植牙垄断协议案的查处推动种植牙服务纳入集中采购,预计降低群众支出40%以上 [1] 合规指引与制度建设 - 发布《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合规辅导机制,覆盖400余家平台企业 [1] - 出台《北京市反垄断合规指引》,对公用事业、原料药、建材等7类行业领域做出合规提醒 [1] - 建立健全市、区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构建科学严谨的审查机制 [1] 区域协作与审查机制 -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签署《京津冀反垄断执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协作协议》,统一审查标准、互查政策,共享智库资源 [1] - 三地执法机构实现深度协作,已开展255项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交叉互查 [1]
北京查办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共计2690件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22
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5年累计查办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2690件,罚没款超2亿元 [1] - 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合规辅导机制,覆盖400余家平台企业 [1] -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签署协作协议,已开展255项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交叉互查 [1] 重点领域监管与合规建设 - 发布《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和《北京市反垄断合规指引》,对公用事业、原料药、建材等7类行业领域做出合规提醒 [1] - 加强教育、医疗、公用事业等民生领域监管力度,查办北京市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首案及种植牙垄断协议案 [1] - 推动种植牙服务纳入集中采购,预计降低群众支出40%以上 [1] 制度机制完善 - 建立健全市、区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构建科学严谨的审查机制 [1] -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立规",强化审查机制"立标" [1]
5年来 北京查办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共计2690件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04
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成果 - 5年累计查办案件2690件,罚没款超过2亿元 [1] - 加强民生领域监管,查办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首案及种植牙垄断协议案 [1] - 种植牙垄断协议案推动服务纳入集采,预计降低群众支出40%以上 [1] 合规指引与机制建设 - 发布《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合规辅导机制,覆盖400余家平台企业 [1] - 出台《北京市反垄断合规指引》,对公用事业、原料药、建材等7类行业领域做出合规提醒 [1] - 建立健全市、区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构建科学严谨的审查机制 [1] 区域协同发展 -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签署《京津冀反垄断执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协作协议》,统一审查标准、互查政策,共享智库资源 [1] - 三地执法机构实现深度协作,已开展255项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交叉互查 [1]
营销玩梗别过界,途虎养车反不正当竞争案胜诉
齐鲁晚报· 2025-09-15 12:51
案件背景与判决结果 - 最高人民法院于9月8日发布八个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其中包括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二审及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京东养车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1] - 京东养车因商业诋毁与虚假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 法院生效判决为市场竞争行为边界提供明确司法指引 [1] - 途虎养车于2024年1月正式起诉京东养车不正当竞争 诉讼持续近两年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于2025年7月21日作出终审判决 [3] 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 - 京东养车以"震虎价"为核心宣传标语开展诋毁式营销活动 法院认定该行为属于商业诋毁 [3] - 京东养车宣传"价格比友商低5%"构成虚假宣传 使消费者在特定场景下产生误解 [3] - "震虎价"系列营销活动被认定为商业诋毁与虚假宣传 两种行为均构成不正当竞争 [3] 司法处罚与执行要求 - 法院判令京东养车立即停止对途虎养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 - 京东养车需赔偿途虎养车经济损失500万元 [3] - 京东养车被要求在多个平台(微信公众号 视频号 微博 抖音号及APP)连续10日刊登声明以消除侵权影响 [3] 案例典型意义 - 最高人民法院将本案列为典型案例 旨在规范市场竞争规则并落实反对内卷式竞争的国家要求 [5] - 内卷式竞争不仅涉及价格竞争 还包括营销层面的"阴阳"和"贬损"行为 [5] - 通过谐音梗诋毁竞争对手的行为被认定为非良性市场竞争 不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5]
涉及电商等领域 最高法发布一批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中国新闻网· 2025-09-08 10:36
司法裁判导向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件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涉及电商平台、养车服务、人工智能、直播平台等线上线下产业及新技术新业态 [1] - 案例体现坚持严格保护以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对盗用技术秘密等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如在技术秘密侵权案中判令连带赔偿1.66亿余元 [1] - 案例明确将他人知名字号相近文字登记为字号即使未实际使用也属仿冒行为,实现从源头制止“傍名牌” [2] 技术秘密与商业秘密保护 - 在“离心压缩机选型”软件及技术秘密侵权案中,法院认定隐名设立同业公司盗用原单位技术秘密构成共同侵权,判令赔偿1.66亿元 [9][10] - “天然蛋白酶3”商业秘密案强调即使技术方案部分信息为公众所知,整体系统性方案仍可认定不为公众知悉,依法平等保护外方权利人 [12][14] - 案件明晰员工隐名设立公司侵害单位商业秘密的责任,以及持续侵权行为损害赔偿的时效判断问题 [11] 网络与新业态竞争规范 - 网络游戏第三方交易平台在明知可能存在非法打金行为时仍提供交易服务,构成不正当竞争,判赔303万元 [16][17] - 搬家软件“盗图抄店”案认定非法爬取海量商品数据实质性替代其他经营者服务构成不正当竞争,保护数据权益 [25][26] - “变身漫画特效”案明确人工智能模型参数与结构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竞争利益,规范AI行业发展 [27][29] 商标与品牌保护 - “引流直播带货”案中,法院认定通过短视频和直播间攀附驰名商标商誉吸粉引流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适用3倍惩罚性赔偿全额支持110万元诉请 [19][20] - “某牛”字号案裁判明确将他人有影响的字号登记注册即使未实际经营但具商业意图也受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从源头制止仿冒 [5][7] - “养车服务”案对以“震虎价”低价营销活动编造传播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准确认定为商业诋毁,判赔500万元 [22][23]
双焦月报:宏观情绪退潮,回归基本面博弈-20250902
红塔期货· 2025-09-02 14: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反内卷情绪减退,双焦定价重回基本面;焦煤供给修复,焦化高排产未缓解,终端按需采购;部分煤矿出煤节奏放缓但复产未受明显扰动;中游焦化控产放松,独立焦化厂产能利用率回落,供应收敛初现,需求有韧性但无明显增量,钢厂补库谨慎 [4][81] - 焦煤盘面加权反弹中回调,持仓增加价格回调,短期宽幅波动,运行区间1030 - 1300,关注区间边缘短线操作机会 [4][81] - 焦炭盘面加权反弹中回调,持仓减少价格回调,短期宽幅震荡,运行区间1450 - 1800,关注区间边缘短线操作机会 [4][81] 各目录总结 宏观解读 国内市场 - 多部门制定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引导产能优化与遏制无序竞争,扭转工业品价格下行趋势,修复企业盈利预期;磷酸铁锂迎来供给侧调控;《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及重点行业治理框架深化,叠加全球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企业盈利修复与资本市场反弹动能有望强化 [7] - 7月财政数据显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同比转正至 +0.1%,税收收入连续四个月增长;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收窄至 -0.7%,反映土地市场短期改善但受房地产销售疲软制约;支出端广义财政支出增速保持12.1%,民生领域优先发力,基建支出分化且科技支出锐减 [7] 国际市场 - 当地时间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就业增长有下行风险,美联储对降息持开放态度,9月降息概率陡增 [8] 焦煤情况 产量 - 2025年1 - 7月原煤累计产量27.79亿吨,同比增加4.6%,增幅下降;截止9月1日,523家样本矿山原煤日均产量188.61万吨,环比下降;精煤日均产量75.32万吨,环比下降 [9] - 月初受山西、内蒙古煤矿超产检查及“阅兵窗口”安全监管强化影响,市场预期复产节奏放缓,盘面反弹;但产地保供推进,煤矿出货恢复、洗煤负荷高位,焦煤供给修复,终端补库偏弱,焦煤价格上涨动能趋弱,盘面升水转贴水 [9] 进出口 - 2025年1 - 7月炼焦煤累计进口量6250.42万吨,同比下降7.92%,环比小幅上升;蒙煤累计进口量2973.18万吨,环比小幅上升;澳煤累计进口量423.56万吨,环比小幅下降;俄煤累计进口量1825.98万吨,环比大幅上升;加拿大焦煤累计进口量606.68万吨,环比下降 [15] - 蒙俄主导性加强,总进口量占比达76.74%;蒙煤因上半年库存堆积后期降库,同比去年进口量下降14.01%;俄煤本月到港量加持同比上涨3.94%;加、澳同比去年呈增长模式,预计后期到港量稳增长 [15] 库存 - 截止2025年9月1日,523家精煤样本矿山库存283.62万吨,环比小幅上升;焦煤港口库存275.35万吨,环比小幅上升;焦煤独立焦企库存961.27万吨,环比小幅下降;247家焦煤联合钢企库存811.85万吨,环比小幅上升 [25] - 原煤向精煤传导顺畅,整体主动去库;焦化企业库存下降5.14万吨,排产恢复带动出货放量;港口库存环比回升13.86万吨,或与贸易节奏与集港结构调整有关,短期流转滞缓;钢厂库存小幅减少0.46万吨,终端采买刚需,无明显主动补库 [25] 焦炭情况 供应 - 2025年1 - 7月焦炭产量2.92亿吨,同比增加2.91%;截止9月1日,230家独立焦企焦炭日均产量51.28万吨,环比小幅下降,产能利用率环比小幅下降;247家联合钢厂焦炭日均产量46.09万吨,环比下降,产能利用率环比下降;吨焦平均利润45元 [34] - 25日主流焦企对焦炭价格提出第八轮涨价,湿熄焦上调50元/吨,干熄焦上调55元/吨,主流钢厂暂未回应;焦炭连续七轮涨价落地,焦企利润修复,部分焦企有提产计划,但受原料端焦煤前期涨幅影响,未大面积复产 [34] 进出口 - 2025年1 - 7月中国焦炭及半焦炭累计出口量439.86万吨,同比下降21.92%,出口总量收缩;中国焦炭产能占全球70%以上,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比例低,出口下滑对国内影响小 [43] - 印度低灰分焦炭进口限制政策、全球经济放缓、东南亚多国钢铁产量收缩及国际钢价竞争加剧,压制焦炭出口需求 [43] 库存 - 截止2025年9月1日,焦炭当周库存887.47万吨,环比下降;焦炭独立焦企当周库存65.31万吨,环比持平;247家焦炭钢企当周库存610.07万吨,环比持平;焦炭港口当周库存212.09万吨,环比小幅下降 [46] - 焦化企业库存环比增加0.94万吨,出货受限,累库压力抬升;港口库存下降2.53万吨,集港节奏稳定,但贸易商出货积极性弱,成交清淡 [46] 铁元素情况 需求 - 2025年9月1日,高炉吨钢利润33元,小幅回调;247家钢企铁水日均产量240.13万吨,环比高位持平;五大材消费量857.77万吨,处于近几年低位;五大材库存1467.88万吨,持续去库且处于历史低位 [56] - 钢厂库存小幅增加0.48万吨,补库节奏放缓,采购以刚需为主;铁水产量平稳,终端成材消费缺乏亮点,需求端支撑偏弱;第八轮提涨未获响应,焦钢博弈延续,现货价格上行动力不足 [56] 终端需求 - 2025年1 - 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229亿元,同比增长1.6%;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3.2%,制造业投资增长6.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1 - 7月累计出口钢材6798.24万吨,同比增加11.41% [64] - 投资端动能走弱,民间投资增速降幅扩大0.9%至 -1.5%,对整体投资拖累加深;民营企业“不敢投、不愿投”现象加剧,受破除“内卷”、房地产市场走弱、出口下行及物价低迷预期等因素压制,政策需加大对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64] 基差&期限结构 - 焦煤基差 -9元,从低位反弹,长期在 -85 - +138区间波动,关注基差反弹至高位正套离场机会;焦煤期限结构contango结构走陡,跨月套利可反套 [72] - 焦炭基差 -38元,低位反弹,长期在 -132 - +55区间波动,关注基差反弹至高位正套离场机会;焦炭期限结构contango结构走陡,跨月套利可月间反套 [72]
努力营造更有活力、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
人民日报· 2025-08-25 15:36
市场准入与退出效率提升 - "十四五"以来企业净增1999.9万户 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1][6] - 全面实施经营主体简易注销登记 无债权债务主体最短21天可退出市场[1][6] - 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 开办餐饮店时间由37天缩减至15天[1][7] - 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 电子营业执照下载量达3.7亿次累计使用超6亿次[1][7]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展 - 推动反垄断法颁布15年后首次大修 第三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3] - 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审查全覆盖[3] - 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 对1.14万件提出修改意见[4] - 查处供水燃气建材等领域垄断案件 组织全国统一销毁行动货值达27.9亿元[3][4] 监管机制优化与执法成效 - 企业信用指数从2020年128.6升至2025年上半年161.61[4] - 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处理投诉举报8902.8万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7.1亿元[4] - 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发布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防范"小过重罚"[7] - 将6种高风险产品纳入生产许可证管理 15种产品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9]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 - 国家药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4%以上 年抽检药品20余万批次[8] - "十四五"批准创新药204个 创新医疗器械265个[8] - 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奶制品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高位[8] - 对网络购物外卖点餐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场景强化平台合规指导[8] 质量提升与产业支持 - 深入推进"提质强企"行动 累计帮扶企业37.6万家[9] - 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 在研创新药数目达全球30%左右[8] - 推动长三角区域电子证照共享 建设大湾区信用数据共享专区[4] - 依法增设最长5年出资期限 遏制天价出资超长出资等乱象[6]
市场监管总局答每经记者问:坚决纠治各种封闭“小市场”等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4 22:27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措施 - 组织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 立案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 清理地方标准8000余项 [1] - 推动反垄断法实现颁布15年后首次大修 第三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 将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上升为法律规定 [2] - 制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规定》等12部配套规章 建立灵活完善的合规和执法指南指引体系 [2] 反垄断执法成效 - 持续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 查处医药领域垄断案件推动药品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3] - 查处供水燃气建材机动车检测等领域垄断案件 有效降低公众生活成本和经营主体生产负担 [3] - 加强平台经济自然垄断等重点领域经营者集中审查 共审结案件3400件 查处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145件 [3] 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机制 对各级政府拟出台文件严格把关 共审查重要政策措施4.22万件 对1.14万件提出审查修改意见 [3] - 加大对企业间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力度 共查办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近5万件 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4296件 [3] 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 探索推动长三角等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在政务服务企业信用监管执法标准认证等方面实现"异地同标" [4] - 沪苏浙皖联合发布《电子证照共享应用规范》 三省一市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跨省"一网通办" [4] - 建设大湾区信用数据共享专区和跨境信用综合服务平台 发布"湾区标准"244项 发放"湾区认证"证书155张 [4] 平台经济监管体系 - 出台《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络交易执法协查暂行办法》《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等规则 [6] - 推动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 明确平台经济领域竞争规则 [6] - 成立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加快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强化标准引领 [6] 网络市场监管行动 - 持续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 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 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 [7] - 查办涉网类案件10.5万件 突出强化直播电商乱象治理 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重大案件 [7] - 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 解除"自动跟价""强制运费险"等不合理限制 提升收费合理性和透明度 [5][7] 平台经济服务措施 - 出台《关于推动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落实合规管理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 引导平台完善合规管理机制 [7] - 围绕重大活动及"6·18""双11"等重要时段发布合规提示 试点向平台提供政务数据比对服务 [7] - 常态化开展与平台商户外卖骑手主播等各方主体沟通交流 帮助平台有效拦截及时清退违规主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