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竞争审查
搜索文档
告别“内卷式”竞争,提升数字经济监管效能丨法经兵言
第一财经· 2025-11-18 20:45
竞争监管制度进展 - 反垄断法完成实施十余年来首次重大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配套制度持续完善,规则体系科学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大幅提升[2] - 监管执法力度、深度和广度空前提升,依法查处多起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垄断案件,在医药、公用事业、平台经济等民生重点与关键领域形成强大法律震慑[2] -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实施,有效清理和废除了一大批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2] - 监管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监管资源集中统一,央地职责分工逐步清晰协调,执法统一性、权威性显著提升[2] 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监管挑战 - 数字技术复杂性削弱传统监管工具有效性,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算法成为核心协调机制,垄断行为实施更智能、更隐蔽[3] - 自学习算法通过动态调整价格更易达成协议行为,其速度与隐蔽性远超传统卡特尔,“个性化定价”难以用传统“成本—收益”分析框架判定[3] - 头部企业建立涵盖社交、支付、电商、文娱、本地生活等多重业务的生态系统,内部业务间交叉补贴、数据互通成为常态,使得相关市场界定异常困难[3] - 平台利用在一个市场的支配地位为另一个市场引流或排他的行为,其竞争损害评估更为复杂[3] 制约监管效能提升的因素 - 部分领域出现“内卷式”竞争恶化市场环境,企业通过过度补贴、挤压上下游利润空间进行市场争夺,例如外卖行业通过持续过低价补贴争夺份额[4] - 数字经济领域垄断行为技术性强、模式复杂,监管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特别是在地方市场监管层面尤为匮乏[5] - 现有监管技术手段难以实时监测平台庞大数据库、快速迭代算法,缺乏有效技术工具影响监管及时性和精准性[5] - 法律法规修订需经过一定程序和时间,立法速度难以跟上新业态发展步伐,致使监管部门处理问题缺乏明确法律依据[6] - 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工作涉及市场监管、发改、商务、网信等多部门,存在职责划分不清、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够的问题[6] 优化完善监管的对策建议 -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监管平台,合理增加监管部门人员编制,引进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经济的复合型人才[7] - 针对共享经济、直播带货、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及时出台专门规范性文件,明确市场主体权利义务,制定具体操作指南和案例指引[7] -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发改、商务、网信等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常态化工作协调机制,大力推动各地建立区域联动监管机制[8] - 加快推进兼具技术与行业特征的标准化监管,根据风险等级、技术复杂性、市场规模等标准对市场主体进行分类分级,将有限监管资源集中于关键行业和高风险行为[8] - 深入电商、社交、搜索、出行、金融科技等具体领域,分析其商业模式差异,出台具有行业针对性的合规指引,例如《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9] - 激活和完善经营者合规激励制度,将企业合规管理制度建立与有效实施作为酌情减轻处罚因素,并对合规管理制度进行实质性审查[10]
黑龙江省坚持“破立并举” 持续优化市场环境
中国新闻网· 2025-11-08 01:50
市场环境优化成效 - 全省经营主体数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28%,其中企业数量增长34.9% [1] - 纠正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的政策措施168件,废止地方标准1702项,查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案件609件 [3] - 设立省级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委员会,创新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三函两书"等制度 [3] 区域协作深化 - 推动东北三省一区在行政执法、企业信用等方面深化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实现"异地同标" [3] - 发起并联合查办案件224件,发布区域标准13项 [3] - 大力深化"龙粤"合作,积极参与制定"湾区标准",助力更多优势农林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3]
深化市场准入“异地同标” “十四五”以来川渝互办互发营业执照871户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16:44
市场准入与监管协同 - 川渝地区深化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企业和群众异地申请营业执照从"两地跑"变为"就近办""网上办",累计互办互发营业执照871户 [1] - 常态化开展川渝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交叉互评,发现并纠正招标采购、招商引资等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76件 [1] - 重庆出台28种常见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对食品安全、价格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科学确定处罚尺度 [1] 营商环境优化与企业服务 - 重庆构建"渝悦易企办"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新设企业一日办结率达99.99%,全程网办率达99.61% [2] - 重庆经营主体数量从五年前的3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383万户 [2] - 针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推动1.23万户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并通过信用融资渠道提供250亿元资金保障 [2] 质量与标准体系建设 - 重庆建成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3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80个 [2] - 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3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76项,发布轨道交通、养老服务等地方标准962项 [2] - 通过质量管理、品牌建设、检验检测等帮扶培育一批质量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质量共赢" [2]
塔城市组织召开公平竞争审查培训会
中国食品网· 2025-09-28 21:24
培训活动概况 - 塔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举办全市公平竞争审查培训会,全市40家单位共计80人参加培训 [1] - 培训会旨在深入贯彻《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提升政策制定机关审查能力,从源头破除市场壁垒 [1] - 培训邀请了专家讲师,采用法律讲解与案例剖析的授课模式,针对基层审查工作的痛点难点 [1] 培训内容与目标 - 培训核心内容是围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核心要义,系统解读审查范围、标准及流程规范 [1] - 培训明确了政策制定需规避的“红线”问题,旨在理清审查工作中的模糊认识,为精准开展审查工作提供指导 [1] 后续计划与行业影响 - 公平竞争审查被视为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举措 [1] - 塔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计划以此次培训为契机,组织开展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的抽查工作,并聘请第三方进行评估 [1] - 该举措旨在持续深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为塔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1]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持续健全新业态新模式常态化监管制度,着力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9:31
监管制度完善 - 持续健全新业态新模式常态化监管制度,着力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 [1] - 加快编制《健全国家标准体系实施方案》 [1] - 持续推动《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1] 市场环境建设 - 加快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1] - 强化产品质量全周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 监管能力提升 - 开展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干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制定《关于加强市场监管所所长能力建设的意见》 [1] - 按计划完成市场监管信息化工程,持续开展现有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全面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 [1]
全省政府系统合法性审查能力提升培训班举办
海南日报· 2025-09-20 09:39
政府培训活动 - 海南省政府系统举办为期3天的合法性审查能力提升培训班 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和法治政府建设 [1] - 培训内容涵盖合法性审查 贸易合规审查 公平竞争审查 制度廉洁性评估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重点领域 [1] - 培训采用专题辅导 案例研讨 实务交流 实操测试相结合方式 邀请商务部世贸司 省委办公厅等实务部门专家授课 [1] 参与人员规模 - 近200人参加培训 包括省政府各部门分管负责人 各市县(区)政府分管法治工作负责人 司法局分管负责人及业务骨干 [1] - 首次实现政府系统法制审核干部 内外部法律顾问同堂培训 包括初任法律顾问的干部和部分外聘法律顾问 [1]
5年来北京查办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共计2690件
人民日报· 2025-09-18 09:40
执法行动与案件成果 - 5年来累计查办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2690件,罚没款超2亿元 [1] - 查办北京市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首案以及种植牙垄断协议案 [1] - 种植牙垄断协议案的查处推动种植牙服务纳入集中采购,预计降低群众支出40%以上 [1] 合规指引与制度建设 - 发布《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合规辅导机制,覆盖400余家平台企业 [1] - 出台《北京市反垄断合规指引》,对公用事业、原料药、建材等7类行业领域做出合规提醒 [1] - 建立健全市、区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构建科学严谨的审查机制 [1] 区域协作与审查机制 -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签署《京津冀反垄断执法和公平竞争审查协作协议》,统一审查标准、互查政策,共享智库资源 [1] - 三地执法机构实现深度协作,已开展255项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交叉互查 [1]
北京查办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共计2690件
人民日报· 2025-09-18 06:22
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5年累计查办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2690件,罚没款超2亿元 [1] - 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合规辅导机制,覆盖400余家平台企业 [1] - 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签署协作协议,已开展255项政策文件公平竞争审查交叉互查 [1] 重点领域监管与合规建设 - 发布《北京市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合规指引》和《北京市反垄断合规指引》,对公用事业、原料药、建材等7类行业领域做出合规提醒 [1] - 加强教育、医疗、公用事业等民生领域监管力度,查办北京市药品领域反垄断执法首案及种植牙垄断协议案 [1] - 推动种植牙服务纳入集中采购,预计降低群众支出40%以上 [1] 制度机制完善 - 建立健全市、区两级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工作暂行办法》等制度文件,构建科学严谨的审查机制 [1] - 聚焦重点领域精准"立规",强化审查机制"立标" [1]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依法开展备案审查工作 清理法规 平等对待企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00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公平竞争优化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推动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 [1]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通过备案审查纠正各类规范性文件 助力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 [1] 物业保修金规定修订 - 11个省份31件地方性法规中存在建设单位交存物业保修金的规定 按物业建筑安装总造价1%-3%收取 例如总价1亿元项目需交存300万元 [2][3] - 该规定违反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关于设立涉企保证金需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要求 增加企业负担 [3] - 绝大多数地方人大常委会已完成修改废止工作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后正开展相关法规集中清理 [3] 网约车分支机构要求清理 - 3件地方性法规和2件地方政府规章要求网约车平台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 [7] - 该规定被认定不符合《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精神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属不合理不必要措施 [7]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组织开展地方性法规清理工作 发现178件需要修改或废止的法规文件 [7] 就业歧视现象纠正 - 5个城市地方性法规要求出租汽车驾驶员需具本市户籍 构成就业歧视 [9] - 《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要求依法纠正身份等就业歧视现象 [10] - 涉及14个城市的相关条例已完成修改 包括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等不合理准入要求 [8][10] 备案审查制度成效 - 备案审查制度保障宪法法律实施和维护法治统一 近年已纠正"不缴物业费不能参选业委会"等多类不合理规定 [10] - 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与备案审查衔接机制 加强制度刚性约束并提高审查效率质量 [8]
公平竞争相关涉税政策文件条款,一图读懂→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10 19:11
公平竞争审查标准 - 政策措施不得限制外地或进口商品及要素进入本地市场或阻碍本地商品输出 [4] - 不得排斥限制外地经营者参与本地政府采购或招标投标 [4] - 禁止对外地商品设置歧视性收费项目或补贴政策 [4] - 不得在资质标准和监管执法方面对外地经营者设置歧视性要求 [4] 生产经营成本限制 - 无法律依据或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 [5][10] - 禁止通过违法转换组织形式或园区核定征收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款 [10] - 不得以所有制形式或注册地迁移为条件实施差异化财政补贴 [11] - 未经批准不得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社会保险费 [13] 生产经营行为规范 - 不得强制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或为其提供便利条件 [6][14] - 禁止超越权限制定政府指导价或为特定经营者提供优惠价格 [7][15] - 不得违法干预市场调节价商品的价格水平 [7][16] - 禁止通过披露生产经营敏感信息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14] 特殊情形例外规定 - 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政策可例外出台 [8][18] - 为促进科技进步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允许实施 [8][18] - 为实现节能环保等社会公共利益的政策可被批准 [8] 税务文件制定要求 - 起草税务文件需提供制定目的、依据及必要性说明 [9] - 需提交文件解读稿包括背景意义和落实措施 [9] - 必须附具法律依据文本及会签单位意见采纳情况 [9] - 按规定需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应提供相关材料 [10] 电子税务局操作指引 - 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更正次数限制为3次 [23][25] - 可通过征纳互动平台联系座席远程办理超额更正 [25] - 申报信息查询模块可查看更正记录和被更正报表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