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科技融合

搜索文档
灵伴科技集团副总裁宓群: AI眼镜重新定义“看见”的力量
深圳商报· 2025-05-28 04:00
人机交互技术革命 - 计算机技术革命的最大阻碍已不再是硬件本身,而是如何降低人们使用科技的门槛[1] - Windows系统普及鼠标操作,iOS系统革新用手指替代键盘和鼠标,标志着人机交互方式的革命性跃进[1] - 未来的信息交互应回归人类最自然的感官——视觉与听觉[1] 灵伴科技的技术创新 - 利用AI结合多模态技术及传感器,将眼镜从"视光工具"进化为"第三层大脑"[1] - 在指甲盖大小的空间里集成光波导镜片、光机、主控芯片、多模态感知器件[1] - 自研操作系统使能耗效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1] AI+AR眼镜在文博领域的应用 - 自2020年起借助"AI+AR"眼镜探索文博导览[2] - 在敦煌莫高窟通过AR将壁画细节高清投射眼前,改善游客体验[2] - 在三星堆遗址通过空间计算展示青铜神树的真实比例[2]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愿景 - 将持续深耕平台系统和产品研发,推动更多文化场景落地[2] - 希望通过科技产品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 - 目标让每一副眼镜成为打开新视界的钥匙[2]
湖南旅发大会:岳阳楼“上新了” |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5-27 15:15
文旅演艺项目创新 - 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今上岳阳楼》与沉浸式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为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由湖南如是数字艺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团队打造 [2] - 《今上岳阳楼》采用"借景还境"设计理念,在不破坏岳阳楼建筑前提下划分4大戏剧场域与3个数字化艺术情境,运用159台隐藏式投影仪实现夜间光影覆盖 [2][4] - 《洞庭幻境》创新聚焦生态文明主题,建设全国最大室内渔村戏剧群落和生态主题升降式数控矩阵,融合MR技术创造混合现实空间 [6][11] 内容创作策略 - 《今上岳阳楼》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为文眼,通过当代视角重构经典,避免直白复述而采用含蓄表达引发观众思考 [6] - 《洞庭幻境》基于洞庭湖渔民上岸背景,通过半年采风将候鸟、江豚等生态元素转化为演出内容,突出"渔民上岸一小步,生态文明一大步"主题 [7][9] - 创作强调"惊鸿一瞥"手法,如聚焦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特定心境而非其完整生平,实现历史文化人物的差异化呈现 [14][1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演艺正成为旅游景区标配,湖南重点发展沉浸式互动演艺新空间,长沙发力打造"新演艺之都" [12] - 演艺新空间呈现四大特征:艺术性超越娱乐性、分众传播精准定位、活化闲置场馆替代新建、追求片段化深度体验而非全景式呈现 [13] - 技术应用成为核心竞争力,《今上岳阳楼》采用智能控制集成系统,《洞庭幻境》结合AR眼镜空间定位技术提升沉浸感 [11] 商业模式与合作 - 项目采用政企合作模式,《今上岳阳楼》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湖南旅游集团等联合出品,《洞庭幻境》引入明和集团等企业资源 [2][6] - 线上导流成为主要售票渠道,互联网分众传播特性促使内容方精准定位知识审美人群 [13] - 演艺空间与城市更新结合,强调既有场馆活化利用而非新建,降低投资成本并增强特色 [13]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主论坛开启,专家热议文化创新
南方都市报· 2025-05-27 10:36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 - 论坛主题聚焦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1] - 中华文明被定义为文化生命体,强调中华民族作为其现实主体 [2] -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生命体的内在需求,需从自身生命体中生长出精神独立和意志自主 [2]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超越西方国族建构,中国是"文明型国家" [3] - 中华民族不仅是民族实体,更是政治和文明实体 [3] - 需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成"新的中国学"和"中华文明学" [4] 数智技术与文化发展 - 数智技术迅猛发展是时代大潮,文化建设需答好数智之问 [5] - 数智化是生存发展必答题,需注重人的创造能力提升而非依赖技术 [6] - 文化和科技融合进入"奇点时刻",需构建双螺旋创新能力 [7][8] 主流媒体转型 - 主流媒体需靠传播力、影响力等支撑地位,平台建设是关键 [7] - 湖南广电平台矩阵2024年占收入和利润比重均超70% [7] - 数字化智能化是突围核心引擎,需重构"文化+科技"发展基因 [8] AI与文化产业融合 - AI是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头雁"效应 [9] - 需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规范AI在文化领域应用 [9] - 应研发垂域大模型,拓展AI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场景 [10] 城市文脉与治理 - 全球超80%GDP产生于城市,城市是文明新形态策源地 [11] - 历史文脉是构建城市文明的重要变量,需嵌入现代生活 [11] - 城市治理是情感治理,需保护市民记忆和情感 [12]
超十二万件文化产品、四千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参展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04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提升 [1] - 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参展 [1] - 展会现场展出超12万件文化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进行展示与交易 [1] 科技与文化融合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展示机器人咏春拳表演、腾讯AI创作平台"AI造物盲盒"、AI机器人咖啡亭等创新应用 [2] - 深圳时空壶技术有限公司的AI同传设备支持40种语言93种口音,翻译准确率达95%,获得旅游行业参展商合作意向 [2] -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展示"全尺寸类人身高"人形机器人,体现人工智能前沿技术 [3] 参展企业与国际化 - 吸引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近300家头部品牌企业,其中60余家为首次参展,共举办超120场新品发布会 [3] - 珠海借助文博会平台深化与港澳在演艺、展览、非遗等领域的合作 [3] - 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参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创新高 [3] 交易成果与政策支持 - 为期两天的招商会现场签约项目达41个,总成交额创新高,上海沉浸机遇科技与敦煌市政府、携程集团签约 [5] - 策划22项促交易措施,广东发布87条政策举措推动影视、演艺、动漫等6个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发展 [6] - 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 [6]
科技感与烟火气交融,看见四川万千气象
四川日报· 2025-05-27 05:12
四川展馆概况 - 四川展馆面积近千平方米,搭建四大区域:重点场景展示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展示区、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区及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 [3][5] - 汇聚全省73家重点企业和众多非遗代表性项目,营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3][5] - 展期五天保持高人气,参观、交流、交易、合作者络绎不绝 [3][5] 文旅融合展示 - 展示四张"国际名片":天府之国、熊猫家园、古蜀文明、安逸四川 [3][6] - 呈现五大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等世界级文旅品牌建设成效 [3][6] - 推出康养旅游、低空旅游、研学旅游、影视旅游、赛事旅游、工业旅游等"文旅+"新产品 [3][6] 科技与文化融合 - 四川加快建设文化和科技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重点培育游戏电竞、网络视听、超高清视频、影视动漫、科幻、数字文创六大产业集群 [5] - 四川名人馆通过AI技术实现数字李白"为你作诗"互动体验 [6] -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展示全媒体技术与传播认知实验室、数字记者矩阵、四川石窟数字化项目等创新探索 [6] 代表性企业与项目 - 四川腾辰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科音达无线讲解设备与40多家企业达成销售订单,与22个景区和文博场馆达成租赁合作意向 [7] - 四川发布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机遇清单,涵盖157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超1300亿元 [7][8] - 四川省旅游投资集团天府国际动漫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智媒文化数字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进行现场投资推介 [8] 非遗与传统文化 - 国家级非遗夹江年画传承人张荣强通过展会达成研学体验等合作意向 [7] - 蜀绣、竹编、羌绣、彝族服饰、苗族蜡染等非遗项目亮相,部分将衔接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8]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圆满收官 220万人次参与 文博会再拓“朋友圈”
广州日报· 2025-05-27 03:28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突出文化和科技融合,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提升 [1] - 展会采用"线下为主、线上同步"模式,设置8大展馆,总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 [1] - 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较上届增加265家 [1][4] - 主场馆、52个分会场吸引220多万人次参与,展出文化产品超12万件,展示交易投融资项目超4000项 [1][4] 科技与文化融合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汇聚60余家AI领域头部企业和新锐品牌,展示机器人弹奏钢琴、人机对弈等"黑科技" [2] - 推出AI吉祥物"小水滴"及"AI+文创""AI+导览""AI+研学"三大创新模式,标志文化数字化转型加速 [2] 国际化与文创发展 - 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超50个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化参与度创历史之最 [2] - "文创中国"展区面积由1300平方米扩大至3000平方米,100余家机构携重磅IP亮相,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等产品成爆款 [2][4] 创新活动与交易转化 - 举办超200项新品发布活动,推出多项"首发首秀",新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演艺出海推介舞台"展示50余项演艺项目 [2][4] - 首次设置"离境退税专区",结合"消费季"与线上热销榜单推动文化内容从"看展"向"消费"转化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延伸 - 广东省发布多项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推出文商旅系列活动延伸会展经济链条 [3]
海看股份入选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证券时报网· 2025-05-26 19:34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公司荣膺"2025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该评选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权威活动 反映文化改革发展成效和企业规模实力 [1] - 公司是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骨干企业 行业领先的互联网科研和视听新媒体运营机构 6次入围中国互联网100强 [1] - 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山东省文化科技融合领军企业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领军企业 2023年作为注册制下首家广播电视新媒体公司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1] 主营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是山东IPTV集成播控平台独家运营主体 用户数近1700万 集成270余路高标清信号 点播内容超40万小时 其中4K超高清视频1.2万小时 [2] - 公司自制原创节目6000余期 是山东省最大广播电视和大屏网络视听平台 [2] - 公司首创智能电视一体机 采用全内置式一体化技术 解决传统电视操作复杂问题 [2] 微短剧业务发展 - 公司是全国首批布局微短剧的国有文化企业 联合运营中国北方微短剧基地 一年开拍150余部作品 爆款率超30% 基地获评全国TOP10 [3] - 公司出品多部精品微短剧在山东卫视上星播出 实现小屏反哺大屏 [3] - 公司首创"微短剧逻辑智能审核平台" 通过四维审核解决价值观导向问题 [3] 科技创新与研发成果 - 公司建设运营10个三级科技创新平台 参与9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课题研究 累计获专利和软著300余项 [4] - 自研AI智能审核系统建成全国最大违规样本库之一 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 - 自研多模态AIGC平台创作千集传统文化作品 通过TikTok等渠道海外推广 入选孔子学院精品课程 [4]
文都南京 数字金陵
南京日报· 2025-05-26 10:34
南京数字文化产业概况 - 南京数字文化产业已形成互联网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生产、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2024年营收规模超1600亿元 [2] - 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对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贡献度超75% [2] - 南京拥有31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建都史,文化底蕴深厚,以"数"赋能展现城市文化新风采 [2] 政策支持与产业优势 - 南京出台《关于促进南京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巩固数字文化产业优势 [3] - 本土龙头企业原力数字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影视动画项目,2024年获评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3] - 艾迪亚与全球100多家知名影视游戏公司合作打造爆款产品,达斯琪在全息3D显示领域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 [3] - 洛普信息成为全球LED显示技术领军企业,稻草熊影视等文化企业已上市,出门问问成为"AIGC第一股" [3] 产业载体与创新生态 - 南京打造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秦淮有戏"微短剧基地、浦口区"短剧乡村"等产业载体,成为全国数字视听产业创新高地 [4] - 181家文化产业园区集聚文化企业和人才,成为项目建设"主阵地" [5] - 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为产业提供金融支撑 [5] 人才与科研资源 - 南京拥有50多所普通高校、120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个8000亿级和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5] - 现有两院院士96人、创新创业中外院士超百人,在校大学生105.43万人 [5] 合作交流与项目推介 - 2025南京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活动(深圳)展示270多个文化产业项目,主题为"文都南京 数字金陵" [1][2] - 30家南京数字文化企业通过AI交互、具身智能、全息显示等技术在深圳文博会展示创新成果 [3] - 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强调南京与深圳产业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2] 文旅新场景与数字化转型 - "大梦红楼"沉浸式剧场、金陵小城元宇宙、德基博物馆数字艺术家Beeple全球首展等新场景推动文旅产业"流量"变"留量" [5]
湖南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越融合 越“硬扎”
环球网· 2025-05-26 10:30
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探索 - 多媒体融合剧《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运用数字技术活化西汉文物,实现观众沉浸式体验[9]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发展新型文化业态[9] - 湖南省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加速锻造文化新质生产力[9] 文物数字化与活化利用 - 湘绣非遗打造"数字绣娘"虚拟IP,花鼓戏《新刘海砍樵》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三维破圈[10] - 浯溪碑林数字修复项目通过图像采集和算力支撑,复原505方碑刻并建立数据库[12] - 全球首个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利用AI大模型、全息投影等技术重现千年前石刻场景[13] 沉浸式文旅项目创新 - 岳阳楼景区《今上岳阳楼》项目结合数控装置与裸眼全息技术,创造沉浸式诗境剧场[14] - 《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演出超1000场,《德夯幻境》2024年"十一"假期收入同比增长183.85%[15] - 湖南省设立3000亿元金芙蓉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文化+科技"领域[15] 数字文化产业链发展 -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引进4000余家企业,覆盖数字文化全产业链[16] - 产业园设立1亿元"马驹计划"专项资金和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吸引118亿元资本落地[17] - 数字文博平台"山海"上线7个月完成2.7万件文物数字化采集,用户达3000万[18] 技术效率与成本优化 - 万兴科技"天幕"大模型实现60秒文生视频生成,提升多媒体创作效率[16] - 芒果数智艺术科技公司文物数字化采集效率提高10倍,成本下降80%[18]
四川展团今日亮相深圳文博会 将发布157个重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总投资超1300亿元
四川日报· 2025-05-22 08:05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举办 [3] - 四川采用"1+2"参展形式展示文旅发展新成果 [3] 四川展馆 - 展馆总面积990平方米 主题为"文旅融合展形象 万千气象看四川" [3] - 分为重点场景展示区 文化和科技融合展示区 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区 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 [3] - 集聚全省73家重点文化企业 [3] 重点场景展示区 - 展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 技术突破 文化影响力 [3] - 展示濛溪河遗址群考古新发现和蜀道考古调查新进展 [3] 文化和科技融合展示区 - 立体化呈现新型文化企业培育 新型文化业态发展 新型消费模式推动成果 [3] 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区 - 重点展示"天府之国 安逸四川 熊猫家园 古蜀文明"四张国际名片 [3] - 展示五大世界级遗产等文旅品牌建设成效 [3] - 展示康养旅游 低空旅游 研学旅游 影视旅游 赛事旅游 工业旅游等新产品 [3] 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 - 展示具有四川特色和市场热度的文创产品 可逛可买可打卡 [3] 配套活动 - 开展考察调研深圳市优秀文化企业 [4] - 举办四川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推介会 [4] - 推介会将发布157个重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 总投资超1300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