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科技融合

搜索文档
湖南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越融合 越“硬扎”
环球网· 2025-05-26 10:30
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探索 - 多媒体融合剧《西汉有戏·辛追的家宴》运用数字技术活化西汉文物,实现观众沉浸式体验[9]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发展新型文化业态[9] - 湖南省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加速锻造文化新质生产力[9] 文物数字化与活化利用 - 湘绣非遗打造"数字绣娘"虚拟IP,花鼓戏《新刘海砍樵》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三维破圈[10] - 浯溪碑林数字修复项目通过图像采集和算力支撑,复原505方碑刻并建立数据库[12] - 全球首个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利用AI大模型、全息投影等技术重现千年前石刻场景[13] 沉浸式文旅项目创新 - 岳阳楼景区《今上岳阳楼》项目结合数控装置与裸眼全息技术,创造沉浸式诗境剧场[14] - 《恰同学少年》青春剧场演出超1000场,《德夯幻境》2024年"十一"假期收入同比增长183.85%[15] - 湖南省设立3000亿元金芙蓉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支持"文化+科技"领域[15] 数字文化产业链发展 -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引进4000余家企业,覆盖数字文化全产业链[16] - 产业园设立1亿元"马驹计划"专项资金和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吸引118亿元资本落地[17] - 数字文博平台"山海"上线7个月完成2.7万件文物数字化采集,用户达3000万[18] 技术效率与成本优化 - 万兴科技"天幕"大模型实现60秒文生视频生成,提升多媒体创作效率[16] - 芒果数智艺术科技公司文物数字化采集效率提高10倍,成本下降80%[18]
四川展团今日亮相深圳文博会 将发布157个重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总投资超1300亿元
四川日报· 2025-05-22 08:05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举办 [3] - 四川采用"1+2"参展形式展示文旅发展新成果 [3] 四川展馆 - 展馆总面积990平方米 主题为"文旅融合展形象 万千气象看四川" [3] - 分为重点场景展示区 文化和科技融合展示区 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区 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 [3] - 集聚全省73家重点文化企业 [3] 重点场景展示区 - 展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 技术突破 文化影响力 [3] - 展示濛溪河遗址群考古新发现和蜀道考古调查新进展 [3] 文化和科技融合展示区 - 立体化呈现新型文化企业培育 新型文化业态发展 新型消费模式推动成果 [3] 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区 - 重点展示"天府之国 安逸四川 熊猫家园 古蜀文明"四张国际名片 [3] - 展示五大世界级遗产等文旅品牌建设成效 [3] - 展示康养旅游 低空旅游 研学旅游 影视旅游 赛事旅游 工业旅游等新产品 [3] 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 - 展示具有四川特色和市场热度的文创产品 可逛可买可打卡 [3] 配套活动 - 开展考察调研深圳市优秀文化企业 [4] - 举办四川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推介会 [4] - 推介会将发布157个重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 总投资超1300亿元 [4]
展现文化产业新气象 ——写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之际
经济日报· 2025-05-22 06:40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举办,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创意点亮生活",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展示与交易 [1] - 展会线上线下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参与,线下设8大展馆(3个综合馆+5个专业馆),云上文博会平台同步展示 [1] - 目标打造"七个超级平台",涵盖交易、投融资、技术发布、文化出海等全产业链功能,强化"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品牌 [1] 科技与文化融合 - 重点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机制,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邀请6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推出AI会展助手"文小博"及具身机器人服务 [2] - 罗湖展区通过AI赋能传统文化产业,展示数字化转型、媒体融合及新业态应用 [2] - 乐聚机器人、时空壶翻译机器人等AI矩阵将现场演示,同期举办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和世界无人机大会,三展联动突出深圳AI创新基因 [3] 国际化与特色展品 - 国际化程度创新高,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合作机构及展品品类均达历史之最 [3] - 埃及展团带来知名文创品牌,瑞典高奢珠宝品牌首发白垩纪琥珀藏品,秘鲁展团展示传统羊驼手工艺制品 [3] 文创与交易创新 - "文创中国"主展区面积从上届1300平方米扩至3000平方米,吸引100余家机构及知名IP参展,增设4个分展区 [4] - 推出22项促交易措施,包括新品首发、项目路演、供采对接等,联动淘宝、京东、腾讯等平台提供流量支持和出海服务 [4] - 打通"展前配对—展中直购—展后云洽"全周期服务链,结合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实现文化资产变现闭环 [4]
构建超级交易平台,推动文化与市场深度融合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06:16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于5月22日开幕,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是深圳最重要的文化IP与传承盛事 [1] - 文博会定位为文化展示窗口、交易平台、文化引擎,同时也是文化强国实践的载体 [1] - 展会功能涵盖文化产品交易、投融资服务、新技术发布、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出海、品牌传播及改革成就展示 [1] 交易规模与参与主体 - 历届文博会累计总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服务企业机构超4.5万个,展示文创产品超200万种 [2] - 市场化组展比例从上届50%跃升至75%,显示市场化力量增强 [2] - 吸引海内外300余家头部品牌企业参展,包括60家首次参展的新企业如埃及Konouz,以及腾讯、网易等老牌机构 [2] 国际化与创新举措 - 上届展会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采购商达3万名 [3] - 本届推出22项促交易措施,通过场景、通路、服务升级强化"交易力" [3] - 推动网文、网剧、网游等中国文化产品出海,同时促进国内外企业合作 [3] 行业影响 - 构建文化产业交流生态,实现文化资源全国优化配置 [2][3] - 主题聚焦"文化与科技融合",体现创新导向 [2] - 形成文化产品服务高效流通机制,带动产业整体繁荣 [3]
文博会新设人工智能展区
南方都市报· 2025-05-15 07:07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于5月22日-26日举办,主题为"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市设52个分会场 [1][2] - 展会规模庞大:12万件文化产品展示、4000多个投融资项目交易、近200场交易活动、22项促交易措施落地 [1] - 参展情况: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企业线上线下参展,305家海外展商参与,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 [2] 展馆设置与同期活动 - 线下设8大展馆(3个综合馆+5个专业馆),云上文博会平台同步展示 [2] - 与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资源共享 [2] 五大核心亮点 1) **参展企业**:超300家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参与,含60余家首次参展企业如埃及Konouz,以及腾讯、网易等"老朋友" [3] 2) **AI科技**:新设人工智能展区,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通过全场景呈现、科技演出等方式突出AI创新 [3] 3) **新品发布**:全馆举办超120场新品发布会,包括合翼航空载人无人机模型、云洲数字AI大模型等重磅项目 [5] 4) **文创中国**:主展区面积从1300㎡扩至3000㎡,100余家机构/IP参展,增设4个分展区 [5] 5) **国际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合作机构、产品品类均创历史新高,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5] 交易促进措施 - **场景升级**:开辟新品首发/项目路演/供采对接多元场域,"文博会消费季"联合淘宝/京东/腾讯提供流量支持 [6] - **通路升级**:打通展前配对-展中直购-展后云洽全链条,联动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实现文化资产变现 [6] - **服务升级**:首次上线AI会展助手"文小博",优化即时购/掌上购/云端购渠道,提供"快递到家"服务 [6]
汇“顶流”强“交易”重“科技”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将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19:34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在深圳举办,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全市设立52个分会场 [1] - 展会以"创新引领潮流 创意点亮生活"为主题,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现场将展示12万件文化产品 [1] - 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其中国际化程度创历史新高,覆盖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 [1] 展会规模与特色 - 线下共设8大展馆(3个综合馆+5个专业馆),云上文博会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展示和供采对接 [3] - 新设人工智能展区,吸引6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参展,通过AI全应用场景呈现、科技演出等方式突出创新亮点 [4] - 特别策划22项促交易措施,通过场景、通路、服务三方面升级,打造"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 [4] 同期活动与平台建设 - 与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5月22-24日)、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5月23-25日)实现资源共享 [3] - 着力打造"七个超级平台",包括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新技术发布平台等,强化"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品牌 [3] - 展会期间将举办超120场新品发布会和近200场交易活动,展示载人无人机、AI大模型等创新项目 [4][5] 国际化与创新亮点 -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全球合作机构、参展产品品类均创历史之最,国际化"朋友圈"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1] - 吸引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超300家,包括合翼航空载人无人机模型、意大利达芬奇文化中国推广计划等国际项目 [4] - 深圳云洲数字将首发国内首家对话式开发者AI大模型,体现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 [4]
湖南省母基金又出资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11 17:17
5月8日,马栏山文化科技基金完成工商设立, 该基金系湖南省金芙蓉产业引导母基金落地的 第四支子基金 ,管理人为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基金将重点围绕"文化+科 技" "文化+旅游" "文化+新消费" "文化+体育"四大领域进行投资布局,积极助力湖南 打造文化 和科技融合示范高地 。从发布遴选公告到正式完成基金注册,马栏山文化科技基金的设立用时 不到 4个月,跑出产业 与金融双向奔赴 的 "加速度"。 作为金芙蓉产业引导、科创引导母基金管理人,财信金控重点围绕 " 4×4 "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支 持科技创新布局子基金,着力推动湖南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产业体系建设注入金融"活水"。 截至目前,湖南省政府已批复设立 9支产业引导类子基金,2支科创引导类子基金,1支其他类 子基金。首批子基金中,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湖南子基金(规模3 5亿元)、数字产业子基金 (规模1 0亿元)、大健康产业子基金(规模1 0亿元)、大学生创业子基金(规模5 . 0 5亿元)均 已落地投资;第二批子基金中,马栏山文化科技基金率先设立,正在加快推进设立先进制造产 业子基金、现代石化产业子基金、智能衡器计量及智能制造产业子基金 、 ...
湖南力促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5-07 05:59
数字文博技术突破 - 芒果数智公司自主研发算法将文物数字化采集效率提高10倍,成本下降80% [1] - 公司"山海"数字文博平台上线7个月完成2.7万件文物数字化采集,用户达3000万 [1] - 96部相机环形拍摄配合智能算法可在10分钟内完成高精度三维建模 [1] 音视频产业发展 - 2024年湖南省音视频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2827.6亿元,同比增长9.7% [2] - 音乐综艺节目采用云导播技术和AI导演"爱芒",全网播放量达1590亿次 [2] -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聚集5家上市公司和4000余家产业链企业 [3] 技术创新与研发 - 自研GPU、4K/8K超高清视频解码芯片和音视频多媒体垂类大模型取得突破 [3] - 首创云导播技术实现观众自主切换镜头,AI导演可快速剪辑生成字幕 [2] - 智慧操场系统通过视觉分析实现体育教学"四可"管理 [1] 产业生态建设 - 设立专项资金和产业引导母基金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 [3] - 构建"行政+司法+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全链条 [3] - 建立部省联动机制,将文化和科技融合纳入重点改革事项 [2][3] 教育数字化应用 - 智慧操场系统通过摄像头捕捉分析学生动作并自动评判排名 [1] - 数智技术赋能教育实现"可视、可管、可控、可量"的体育教学 [1] - 教育数字化应用既促进青少年健康又开拓教育新天地 [1]
与观众和时代同行!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
新华社· 2025-04-28 00:26
行业趋势 - 中国电影行业通过现实题材影片如《第二十条》《年会不能停!》等聚焦社会议题,融入悬疑、喜剧等强情节元素传递温情力量 [2] - 农村、少数民族、少儿题材作品如《我本是高山》获得嘉奖,展现多元题材表达趋势 [3] - 青年电影人如张吃鱼执导的《独行月球》推动行业创新活力,华表奖通过扶持青年力量深化文化表达 [4] 技术发展 - 《哪吒之魔童闹海》《流浪地球2》《封神第一部》等影片在3D打印、数字车床、特效镜头等技术应用上提升工业化水平 [5][6] - 《流浪地球2》采用3D打印等技术优化道具生产效率,《哪吒之魔童闹海》集结100多家动画公司及4000余名制作人员完成1900个特效镜头 [6] - 《流浪地球3》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拍摄制作,行业持续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6] 市场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因2025年春节档以来国内外市场突出表现获"特别贡献影片"荣誉 [5] - 华表奖获奖影片如《封神第一部》《流浪地球2》等通过工业化制作增强市场竞争力 [6] 行业生态 - 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作为《封神》《流浪地球》系列拍摄地,成为行业技术探索的重要基地 [6] - 电影行业通过题材创新、技术赋能与青年培养实现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共赢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