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搜索文档
30+气凝胶重点供应商盘点合集(收藏)
DT新材料· 2025-08-16 00:05
行业标准与市场机遇 - 2025年4月工信部发布GB 38031-2025新国标,要求电池包在单体热失控后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且监测点温度≤60℃,逃生时间标准较传统方案提升24倍[2] - 新国标催生百亿级高端隔热材料市场,气凝胶凭借0.015-0.019W/(m·K)超低导热系数(空气的一半)成为主流解决方案[2] - 比亚迪等动力电池企业已采用预氧丝气凝胶隔热片、陶瓷气凝胶隔热片提升安全性[2] 气凝胶技术特性 - 电芯热失控时温度可在0.1秒内飙升500℃以上,高温以每秒1-2个电芯速度扩散[2] - 气凝胶主要用于电芯间隔离及电池模组/PACK上盖防火,有效阻断热失控蔓延[2] - 苏州热象纳米科技突破气凝胶"掉粉"难题,开发出0.5mm超薄隔热片,导热率0.024W/(m·K),耐瞬间1000℃高温[85] 头部企业产能与技术 - 深圳中凝科技:亚洲综合产能领军者,年产能25000立方气凝胶毡+1100吨粉体,国内粉体市场份额70%[7] - 华阳新材料集团:亚洲最大气凝胶生产企业,一期产能2万m³气凝胶毡+1000吨粉体,二期投产后将成全球最大[13] - 中化学华陆: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气凝胶企业,首创一步法硅酸甲酯工艺,产品指标国际领先[48][51] 创新技术突破 - 江苏珈云新材料开发耐1000℃高温电芯间隔热气凝胶,短时可耐1300℃,全球少数达到此标准[37] - 安徽科昂突破二氧化硅气凝胶绿色产业化技术,研发新能源电堆纯无机防火材料[58] - 弘大科技创新"梯度减压干燥工艺",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气凝胶,并开发微晶纳孔金属等衍生材料[70] 应用领域拓展 - 东莞硅翔提供动力电池热管理全场景方案,涵盖加热/隔热/散热/电芯连接系统[22] - 湖南荣岚同时掌握氧化硅、氧化铝和炭气凝胶技术,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热防护系统[52] - 湖北兴发集团开发常压制备气凝胶粉体工艺,成本降低56%,子公司投产2500m³/a气凝胶绝热毡产线[69] 产业链布局 - 浙江岩谷科技年产400万平方米气凝胶复合材料,总投资8亿元[3] - 爱彼爱和拥有年产上亿片锂电池隔热垫基地,二期产能将翻倍[8][12] - 锦富技术子公司厦门力富为宁德时代主要气凝胶供应商,市场份额稳步提升[18] 行业活动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iTherM2025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举办,聚焦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热管理技术[87]
德联集团:冷却液产品已延伸应用于储能、风能、核电等多个领域
金融界· 2025-08-13 11:51
液冷技术市场竞争力 - 冷却液产品具备防冻、防沸、耐腐蚀性等优势性能 [1] - 低电导率冷却液能更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保证车辆行驶安全与稳定 [1] 液冷技术应用行业 - 冷却液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储能、风能、核电等多个领域 [1] - 产品在稳定应用于传统汽车厂客户基础上延伸至新能源领域 [1] 冷却液产能与订单情况 - 冷却液产品产能充足 可满足客户供应需求 [1] - 具体业务内容需参考公司定期报告"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章节 [1]
智能网联汽车与零部件产业对接会顺利举办
商务部网站· 2025-08-01 18:03
活动聚焦热管理细分领域,邀请华智新能源、阿特慕汽车、飞洋汽车电子等企业围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 前沿技术及合作机遇作专题分享。经开区企业代表与来访嘉宾作了深入对接。 7月29日,智能网联汽车与零部件产业对接会在镇江经开区顺利举办。活动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组织,蔚来汽车、阿特慕汽车、法雷奥、马勒、三花集团等近30家 汽车产业链企业和机构代表参加。 ...
海信家电(000921):25H1收入利润维持稳健增长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31 21:34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34.58元人民币,较现价25.69元有34.7%上行空间 [2] - 基于13倍2025年预测市盈率进行估值 [6]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营收493.4亿元,同比增长1.44%,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3.01% [3] - Q2单季营收245.02亿元同比下降2.60%,净利润9.49亿元同比下降8.25% [3] - 预计2025-27年EPS分别为2.66/2.95/3.34元,对应PE为10/9/8倍 [2][6] 海外业务 - 海外收入204.5亿元同比增长12.3%,毛利率提升1.35个百分点至12.33% [4] - 欧洲/美洲/中东非/亚太区收入分别增长23%/26%/23%/15% [4] - 东盟区洗衣机收入增长55%,中央空调收入增长26% [4] - 空调自主品牌占比超过80% [4] 国内业务 - 国内收入252.5亿元同比下降0.31%,毛利率31.02%基本持平 [4] - 中央空调业务收入106.6亿元同比下降6%,净利润18.6亿元同比下降5% [4] - 多联机市场份额超过20%保持行业第一 [4] - 璀璨高端套系收入增长48% [4] 其他业务 - 三电业务收入增长3%,新增商权69亿元 [5] - 聚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赛道 [5] 行业比较 - 当前11倍PE低于美的集团(12.79倍)、海尔智家(11.33倍)等可比公司 [9] - 2025年预测ROE为2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增长驱动 - 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化,体育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6] - 国内产品结构优化,受益于国补政策 [6] - 中央空调业务中长期有望企稳回升 [6]
奥特佳: 奥特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22 00:31
前次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1年1月非公开发行111,898,727股普通股,发行价3.95元/股,募集资金总额4.42亿元(含发行费用)[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初始存放金额4.32亿元,与募集资金净额差异551.89万元系未支付发行费用[1] - 募集资金存放于江苏银行、中国银行等6家银行的专项账户,合计余额未披露具体数值[1] 募投项目变更及实施情况 - 2021年4月变更"年产60万台第四代电动压缩机"项目实施主体为安徽奥特佳子公司,同步调整实施地点[1] - 2022年2月将"年产1500万支压缩机活塞项目"产能缩减至360万支并确认完工,节余资金112.43万元补充流动资金[1][4] - 2023年12月终止"中央研究院项目",剩余募集资金2619.80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主因研发需求转向车型导向型[5][6] 募集资金使用效率管理 - 2021年3月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的自筹资金5722.90万元[1] - 2021-2024年累计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 2021年3月批准2.6亿元额度用于银行七天通知存款[2] - 2023年5月及12月分别批准5500万元额度,期限12个月[2][3] - 2021-2022年三次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合计1.53亿元,期限6-12个月[3][4] 募投项目效益实现情况 - "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系统项目"节余3829.75万元永久补流,主因部分款项由自有资金支付及合理节约投资[4] - "年产360万支压缩机活塞项目"累计收益低于承诺20%+,主因燃油车活塞需求下降及采购价低于自产成本[8][9] - "年产60万台电动压缩机项目"未达预期,主因产品价格下降及大宗物料成本上涨[9] - "中央研究院项目"无法单独核算效益,其研发成果已部分体现于公司整体技术能力[8] 整体资金使用结论 - 截至2024年末累计使用募集资金4.30亿元,超募投承诺金额352.74万元系理财收益及利息净收入[8] - 董事会确认募集资金使用符合方案要求,信息披露完整[8] - 最终将全部节余募集资金2965.97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7]
中鼎股份(000887) - 中鼎股份调研活动信息
2025-07-18 17:06
公司机器人业务布局 - 人形机器人是核心战略业务,子公司安徽睿思博专注拓展部件总成产品业务,谐波减速产品领域有核心优势,产线调试完成并试生产,密封、橡胶及轻量化业务在机器人领域有运用,部分产品完成定点配套,专注生产谐波减速器、力觉传感器,未来拓展到其他产品领域实现关节总成生产 [1][2] - 与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埃夫特智能装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与其他机器人相关公司对接业务 [3] - 与核心技术团队合资设立合肥星汇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推进力觉传感器产品落地,产品包括六维力传感器等,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手腕和脚踝等部位 [4] 公司热管理业务情况 - 2024 年热管理业务营业收入为 50.72 亿元,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温控要求高,流体管路产品单车价值提升,子公司主导热管理系统总成业务,已推出系列产品,正推动更多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产品落地 [5] 公司区域业务占比及盈利情况 - 2024 年亚洲、欧洲、美洲三大区域生产占比分别为 65.25%、24.41%、10.34%,国内利润率高于海外,公司通过模块化管理提升海外盈利水平 [6] 公司其他业务情况 - 2024 年其他业务营业收入为 23.33 亿元,占比 12.37%,未来保持稳定,采取价格低位战略储备等措施应对原材料波动 [6]
新富科技IPO关联交易遭问询,曾向实控人潘一新旗下企业购买大连环新股权
搜狐财经· 2025-07-16 19:07
公司关联交易 - 2022年公司以11,300万元向大连源通达及实际控制人潘一新控制的企业(环新集团、新安商事)购买大连环新100%股权 [2] - 报告期内关联采购金额逐年增长:4,263.69万元(2022)、4,823.35万元(2023)、9,437.51万元(2024),涉及生产设备、电力采购、运输服务等 [2] - 同期关联销售金额稳定:3,534.43万元(2022)、3,919.74万元(2023)、4,001.12万元(2024),主要销售精密合金线材、液冷板等产品 [2] - 2022年环新集团为公司代发工资奖金社保96.03万元 [2] - 北交所要求说明收购大连环新股权的必要性及交易价格公允性,关注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4] 财务表现 - 营收快速增长:4.64亿元(2022)、6亿元(2023)、13.81亿元(2024) [6] - 归母净利润持续上升:3,964.2万元(2022)、4,775.07万元(2023)、7,195.75万元(2024) [6] - 2024年总资产17.89亿元,较2023年10.3亿元增长73.7% [7] - 资产负债率从79.28%(2023)降至68.32%(2024) [7] - 毛利率从25.37%(2023)下降至15.94%(2024) [7] - 研发投入占比3.46%(2024)较2023年有所提升 [7]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创新壹号持股42.72% [7] - 实际控制人潘一新通过四家合伙企业间接控制公司61.83%股份 [7] 主营业务 - 专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研发生产 [6] - 核心产品包括电池液冷管和电池液冷板 [6]
三花智控: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募投项目结项并将节余募集资金投入新项目及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01 00:44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3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298,000万元[1] - 募集资金专户存储制度已建立,资金全部存放于专户[2] - 原募投项目包括商用制冷空调智能控制元器件建设项目(拟投入148,700万元)和高效节能制冷空调控制元器件技术改造项目(拟投入69,8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81,500万元[2] 募投项目执行情况 - 截至2025年5月31日,商用制冷项目实际投入124,662.71万元(进度83.84%),产生利息收益6,935.33万元,节余30,972.62万元[3] - 高效节能制冷项目实际投入44,844.90万元(进度64.25%),产生利息收益5,733.39万元,节余30,688.49万元[4] - 节余原因包括生产效率提升降低单位成本(节省15%设备采购费用)、设备性价比优化(节省20%固定资产投资)[4] 新项目投资计划 - 将高效节能制冷项目节余30,688.49万元投入"浙江三花智能驱动未来产业中心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0,000万元(自筹39,311.51万元)[10] - 商用制冷项目节余30,972.62万元将永久补充流动资金[8] - 新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5.29万平方米,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部件和仿生机器人零部件[9] 行业与战略背景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2020年6.7%提升至2024年23.6%,带动热管理部件需求[11] - 仿生机器人产业进入大众化消费阶段,核心部件机电执行器价值量占比高[12] - 公司车用电子膨胀阀及集成组件2024年市占率分别为48.3%和65.6%,连续四年全球第一[15] - 2005-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达23.3%,拥有48个全球生产基地[14][16] 项目实施基础 - 已取得项目用地不动产权证(浙(2025)杭州市不动产权第0076524号)和备案文件(杭钱塘工出【2024】13号)[10] - 拥有CNAS认证实验室,研发费用占比维持5%以上,具备机电执行器与热管理技术的协同开发能力[15][16] - 新项目选址杭州钱塘区工业用地,符合区域规划要求[14]
新富科技北交所IPO:募资4.6亿,员工中低学历占比高达八成
搜狐财经· 2025-06-21 11:34
公司概况 - 安徽新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北交所递交IPO申请,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支持 [1] - 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主打产品为电池液冷管与电池液冷板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4.64亿元增长至13.81亿元 [1] - 同期净利润从3964.2万元增至7195.75万元,呈现稳步上升趋势 [1] 客户群体 - 客户包括全球知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T公司,以及零跑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国内领先厂商 [1] - 电池及电池结构件领域客户涵盖宁德时代、长盈精密、欣旺达、中创新航等行业佼佼者 [1] 募资计划 - 本次IPO计划募集4.63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扩产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 员工结构 - 截至2024年员工总数1637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21人(1.28%),本科281人(17.17%),专科555人(33.9%),专科以下780人(47.65%)[2][4] - 年龄结构:30岁以下770人(47.04%),31-40岁699人(42.7%),41-50岁135人(8.25%),51岁以上33人(2.02%)[3][4] 行业前景 - 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大,公司作为行业佼佼者未来发展备受瞩目 [4] - IPO成功将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零部件领域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4]
太平洋:给予海信家电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6-18 17:17
基本盘业务 - 内销方面 公司在中国多联机市场份额达23.1% 连续六年位居行业第一 并推出国产首款5G整体式天氟地水中央空调"海信舒润系列" 以及工程领域M3光合系列全域场景解决方案 [1] - 传统大电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作为行业龙头之一有望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 [1] - 外销方面 公司在产品研发、渠道拓展、体育营销三方面同步发力 海外业务覆盖欧洲、美洲、中东非、亚太和东盟五大区域 实现收入支柱多元化和产能广泛分布 [1] 新兴业务 - 公司于2021年5月收购日本三电控股 进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 2021-2024年投资收益从0.88亿元提升至2.23亿元 CAGR达36.14% [2] - 三电在压缩机技术优势显著 2024年中国区配套订单金额同比+20.8% 持续拓展新客户和订单 [2] 投资建议 - 行业端 国内以旧换新政策催化 出口链恢复性增长叠加关税政策放松 白电需求有望复苏 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上游压缩机等零部件行业增长 [3] - 公司端 央空板块巩固多联机领先优势 传统大电深化中高端布局 三电并表后新能源热管理业务积极拓展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6.54/37.46/38.93亿元 对应EPS为2.64/2.70/2.81元 当前股价对应PE为10.21/9.96/9.59倍 [3] 机构评级 - 最近90天内共有25家机构给出评级 买入评级19家 增持评级6家 目标均价为36.5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