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融资
搜索文档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在巴西开幕
央视新闻· 2025-11-10 21:45
会议基本信息 - COP30于11月10日在巴西贝伦开幕 会期12天 将于21日闭幕 [1] - 来自世界各国的数千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参会 [1] 会议核心议程与目标 - 商议各国气候行动计划 推进实现每年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 [1] - 提出新措施支持各国适应气候变化并加快实现向清洁经济的"公正转型" [1] -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和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提交年 全球气候治理迎来关键节点 [1] 主要参与方动态 -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贝伦气候峰会上正告全球气温上升的严重社会经济后果 希望COP30开启加速行动的十年 [1] -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正式议程 "中国角"将举办多场活动展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和成果 [1] - 美国政府确认不派遣任何高级别官员出席 这是美国30年来首次缺席联合国气候谈判 [1]
欧盟就2040年减排目标达成一致 强调致力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
中国新闻网· 2025-11-10 21:20
核心观点 - 欧盟成员国就2040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并提交了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1] - 欧盟强调其致力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并坚持到2050年实现气候中立的道路 [1] 减排目标 - 到204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减少90%,其中包括85%内部减排目标和5%国际碳信用额度 [1] - 根据《巴黎协定》提交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净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减少66.25%至72.5% [1] 气候融资 - 2024年,欧盟及其成员国提供317亿欧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 [1] - 额外调动110亿欧元私人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并适应其影响 [1]
美国30年来首次缺席国际气候谈判,COP30如何研判“交卷年”?
第一财经· 2025-11-10 20:29
COP30会议背景与核心议题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在巴西贝伦市开幕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且为各国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截止年[1] - 美国自1995年以来首次缺席COP会议 白宫已证实不派高级代表参加[1] - 会议重点任务之一是评估各国在减缓与适应行动中的集体进展 并决定能否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3] 《巴黎协定》十年进展与挑战 - 《巴黎协定》阻止了全球升温走向4℃至5℃的更糟糕情景 且无其他国家效仿美国退出该协定[1] - 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已是化石燃料的两倍 超过80%的经济体承诺实现净零排放[1] - 清洁能源领域创造了3620万个就业岗位 超过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行业就业总和 太阳能发展速度是2015年预测的四倍[4] - 但现有国家自主贡献仅能实现约10%的减排 与2030年前全球排放量需减少60%以控制升温在1.5℃以内的目标相距甚远[3][4] 气候融资目标与路线图 - COP30将推进实现每年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 并采取新措施支持各国适应气候变化[6] - 《巴库至贝伦1.3万亿美元路线图报告》提出五项资源动员优先方向 包括充实多边气候基金及将主权债务转化为气候投资 后者有望为发展中国家释放高达1000亿美元资金[7] - 发达国家承诺到2035年每年为发展中国家筹集至少1.3万亿美元气候资金 其中发达国家承担每年至少3000亿美元的份额[8] - 美国未兑现资金承诺 造成了路线图中1000亿至1500亿美元的气候资金缺口[8] 美国政策转向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并退出联合国损失与损害基金理事会 同时签署复兴煤炭的行政命令并开放更多地区用于石油天然气勘探[5] - 欧盟气候变化专员将美方此次缺席称之为分水岭时刻 法国前气候谈判代表对特朗普政府反对欧洲气候目标的激进程度表示震惊[5]
记者Vlog丨探访COP30媒体中心 这里的“亚马孙含量”有点高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10 14:18
会议背景与地点 - 贝伦气候峰会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于当地时间11月6日至11月21日在巴西贝伦举行 [1] - 会议地点位于世界最大热带雨林亚马孙的边缘 [3] 会议主题与目标 - 会议核心意义在于亚马孙地区既是关键的碳汇也是应对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的前沿地带 [3] - 与会代表将审议各国气候计划并推进实现气候融资目标 [3] - 会议目标包括加快实现向清洁经济的公正转型 [3] 会议特色 - 巴西主办方在会场内高度集中呈现了亚马孙地区的特色包括动物植物和原住民文化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应对气候变化需加强国际合作
新华社· 2025-11-08 13:49
《巴黎协定》十年成效与清洁能源进展 - 《巴黎协定》达成十年来,清洁能源革命蓬勃发展,有效控制了全球气温的失控上升曲线[1] - 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加速集体行动,并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充分参与,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1] 清洁能源投资与发展 - 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额达到2万亿美元,是化石燃料领域投资额的两倍[1] - 全球新增能源装机容量的90%来自可再生能源[1] 气候融资目标与效益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设立目标: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资金,以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1] - 气候解决方案投资能带来就业机会、更清洁的空气、更健康的身体、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以及更强大的能源和粮食安全保障等多重效益[2]
古特雷斯:希望COP30开启“加速和落实的十年”
央视新闻· 2025-11-07 15:53
COP30目标与行动框架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COP30大会开启加速发展和落实气候行动的十年[1] - 目标是在21世纪末前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1] - 未来十年需大幅削减排放并加速化石燃料淘汰[1] 具体减排与能源转型路径 - 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气化和提高能源效率[2] - 需建设现代化电网和大规模储能设施[2] - 到2030年需遏制并扭转森林砍伐并减少甲烷排放[2] 气候融资目标 - 需在2035年前实现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2] - 发达国家需率先每年筹集3000亿美元的融资[2] 长期气候目标 - 到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并随后过渡到持续的净负排放[1] - 需大幅增加对适应和韧性建设的投资[1] - 在2027年前实现全民早期预警[1]
【环球财经】多国领导人呼吁加速应对气候危机行动
新华社· 2025-11-07 15:29
峰会核心观点 - 多个国家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呼吁各国团结一致,加速应对气候危机的行动 [1] - 峰会旨在为即将到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谈判提供政治方向 [1] 气候与能源议题 - 加速能源转型和保护自然被视为遏制全球变暖的两大最有效途径 [1] - 科学必须是决策的主要指导原则,气候议程应成为每个政府、每个企业、每个人决策的核心 [1] - 强调扩大清洁能源投资和为欠发达国家提供融资机制的重要性 [1] 国际合作与承诺 - 联合国秘书长指出,需要采取更快、更有效的行动,尤其是来自较富裕国家的行动,以扭转当前局面 [1] - 各国必须继续携手合作,履行《巴黎协定》中作出的国际承诺 [1] - 当前必须明确如何履行已制定的目标,并找到一个既迅速又公平的气候危机解决方案 [2]
是什么让这一国宣布迁都?
金融时报· 2025-11-06 20:48
COP30大会背景与安排 - 巴西政府将首都临时迁至贝伦以配合COP30大会举办,时间为11月11日至21日,期间三大权力部门可在贝伦办公 [1] - COP30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目标是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以避免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 [1] - 本届大会焦点是将过往承诺转化为切实行动,为人类、自然与气候共建更繁荣、安全和韧性的未来 [1] COP30的核心目标与预期成果 - 关键目标是推动各国设定与净零排放目标一致的更具雄心的减排目标,并推动能源、农业、交通等关键部门的系统性转型 [3] - 具体行动方向包括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使可再生能源规模增至三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遏制森林砍伐并大幅削减交通排放 [3] - 各界期待大会发出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巴黎协定》不动摇、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势不可逆转的积极政治信号 [3] 气候融资框架与投资路径 - COP29同意由发达国家主导在2035年前提供至少每年3000亿美元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并努力使资金规模增长至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 [2] - “巴库至贝伦路线图”是COP29和COP30主席团为实现1.3万亿美元目标所制定的联合计划,旨在明确具体行动路径 [2] - 实现融资目标的关键在于增加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公共及私营部门投资,并停止对化石燃料等危害环境领域的投资 [2] 资金协调机制与重点投资领域 - 各国需建立国家平台以协调公共、私营、国内和国际等多元化气候资金 [2] - 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亟需提出新的融资计划和改革方案,重点投资于气候韧性粮食体系、清洁交通和可持续海洋经济等领域 [2]
COP30倒计时:中国已提交NDC,欧盟等缔约方仍未交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4 20:35
COP30大会背景与挑战 - COP30开幕前关键成绩单亮起红灯,NDC提交进度严重滞后[1][2] - 仅有64个缔约方提交新一轮NDC报告,占总数178个缔约方的36%,覆盖排放量仅占2019年全球总排放量的30%[2][4] -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拥抱化石能源,欧盟NDC3.0处于难产状态,多边框架面临现实拷问[2][4] 国家自主贡献(NDC)提交情况 - NDC是《巴黎协定》核心履约机制,要求缔约方每五年通报一次气候行动目标[3] - 中国于11月3日正式提交2035年NDC报告,衔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3] - 欧盟因领导力不足、政治更迭频繁导致NDC提交延迟,德国国内问题削弱其引领作用[5] 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与机遇 - 地缘政治冲突、经济复苏乏力及逆全球化削弱互信,全球多边治理进程面临不确定性[5] - 绿色低碳转型是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平台,可创造就业机会并推动合作[5] - 尽管美国联邦政策转向,州政府和企业仍通过绿色债券等工具推动低碳转型[6] 气候资金缺口与融资挑战 - 37个发展中国家气候资金需求达3.4万亿美元,但仅获得608.4亿美元资金[12] - 发达国家2016-2022年累计动员气候资金不足6000亿美元,赠款仅占5%[12] - 发展中国家到2030年需近7万亿美元实现NDC目标,但资金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12] 私营资本参与障碍与解决方案 - 气候项目存在"资金过剩、项目短缺"瓶颈,可融资项目供应不足[7][13] - 项目风险回报不明确、缺乏统一标准及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私营资本流入[15][16][17] - 公私合作(PPP)模式可通过政策保障和风险缓释撬动私营资本,亚洲开发银行采用"Finance++"策略以每年100亿美元资金撬动更大规模社会资本[18][19] 可再生能源建设与全球合作 - 各国NDC减排量距《巴黎协定》1.5°C目标仍存在250亿吨缺口[7] - 中国贡献全球超60%可再生能源增量,但全球南方国家清洁能源投资严重不足[8] - 地缘政治分歧与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全球能源转型提速,需加强国际合作[8]
净零行动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最新进展、问题及建议|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1-04 16:59
全球净零行动进展 - 区域与双边合作深化,例如中国金融机构通过伦交所发行了总值120多亿美元的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2023年中国银行发行3年期6亿美元境外绿色债券用于支持英、法、荷等国绿色信贷项目 [3]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机制成为全球气候资金主要提供者,2020年气候资金排名全球第11位,2013-2021年提供了约343亿美元气候相关资金 [3] - 格拉斯哥净零金融联盟推动金融机构承诺净零目标,截至2024年末有122家成员银行,其中118家已自愿披露净零目标,76家公布了转型计划 [3] 技术合作与标准协调 - 推动碳市场与标准统一,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用于碳结算,G20建议建立通用碳信用数据模型提高市场透明度 [4] - 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2023年发布气候信息披露“全球基准”,并在多国采纳实施,2024年中国、欧盟和新加坡发布IPSF《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 [4] - 世界银行和IMF通过国际合作帮助各国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并建立多个气候数据平台支持科研和政策制定 [4] 资金缺口与结构性矛盾 - 发达国家气候资金兑现不足,直至2022年才首次实现每年1000亿美元目标,提供了1159亿美元资金且贷款占比超70%,预计到2030年前发展中国家资金缺口将达到5.9万亿美元 [6] - 全球清洁能源投资不平衡,人口占比20%的非洲清洁能源投资仅占全球的2% [6] - 企业“净零”承诺存在模糊性,部分化石燃料企业以“净零”名义掩盖扩张计划,引发“洗绿”与可信度危机 [6] 地缘政治与政策挑战 - 能源安全与产业竞争加剧,欧盟碳边境税等保护主义措施可能引发贸易战,美欧绿色产业政策存在分歧 [6] - 国际谈判中关于气候资金出资方范围存在分歧,发展中国家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6] - 部分大型金融机构退出净零银行联盟,个别主要经济体调整气候政策,出现气候行动政策倒退现象 [6] 实施意识与能力短板 - 多数净零目标为自愿性质缺乏强制约束力,调查显示28%的企业未来12个月无减碳计划,23%对2050年目标无信心 [7] - 地方金融机构缺乏净零行动意识,以利润为导向未能将可持续发展纳入战略规划,政策传导存在梗阻 [7] - 多数国家处于“重规划、轻落实”阶段,缺乏清晰的阶段性减排目标、实施细则及有效的问责机制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