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经济

搜索文档
演唱会能否成济南城市消费新密码
齐鲁晚报· 2025-06-30 14:36
演唱会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元 同比增长78 1% 观演人次超2900万 同比增长45% [3] - 2025年国内演出市场票房收入达53 03亿元 其中演唱会占比89 4% 达40 64亿元 显示持续高位增长 [7] - 跨城观演比例达64 2% 显示演唱会显著带动异地消费流动性 [3] 消费拉动效应 - 演唱会消费杠杆比为1:5 即每1元门票收入带动5元周边消费 包括住宿 餐饮 购物等 [5] - 青岛案例显示12万观众中70%为外地游客 直接激活"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3] - 典型歌迷消费账单显示380元门票衍生出超千元综合消费 含酒店400元 餐饮200元及景区折扣 [5] 城市文旅融合策略 - 青岛推出"票根经济"模式 凭演唱会门票享酒店优惠 景区半价及交通补贴 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3][5] - 新加坡与香港通过免签政策 航空补贴及顶级场馆建设 将演唱会转化为旅游经济增量 [6] - 非一线城市可采取错位竞争 通过音乐节等大众化活动打造差异化城市名片 [6] 区域市场潜力 - 山东凭借1亿人口基数 交通枢纽优势及政府补贴 具备演唱会经济沃土条件 本省5%参与即可保障票房 [6] - 济南案例显示周杰伦演唱会吸引超400万人在线抢票 6万坐席场馆引发全网热议及城市旅游攻略传播 [2] - 演唱会消费半径可扩展至数百公里 跨区域辐射能力显著 [6] 行业趋势特征 - 演唱会从单一文化事件升级为"文旅融合"消费场景 成为城市争夺的"消费入口" [7] - 社交媒体助推"演出+旅行"模式 歌迷自发传播城市景点 美食攻略形成二次营销 [2][3] - 城市配套服务(如接驳大巴 文旅礼包)成为提升消费转化率的关键要素 [3][5]
演唱会给海口带来怎样的惊喜和期待?
海南日报· 2025-06-30 09:26
演唱会经济效应 - 陈奕迅演唱会5场吸引5.91万人次观众,岛外观众占比69.26%,带动旅游消费3.95亿元 [2]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2场吸引7.01万人次观众,岛外观众占比95%,带动旅游消费6.55亿元 [3] - 坎耶·维斯特演唱会2场吸引近8万人次观众,岛外观众超95%,带动旅游消费约7.3亿元 [4] - 周杰伦演唱会4场吸引15.46万人次观众,岛外观众占比约62%,带动旅游收入9.76亿元 [5] 政府与市场联动策略 - 海口市政府联合商家推出酒店住宿8.8折、景区门票免费、免税购物代金券等多项歌迷专属优惠 [6] - 海南省发放满150减30元演唱会专属餐饮消费券,市区两级发放多轮旅游消费券 [6] - 海口市旅文局推动成立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联合会,整合"文体旅商展"行业资源 [6] - 与携程合作推出"演出门票+酒店"套餐,通过线上平台链接歌迷消费场景 [6] 城市营销创新 - 全城设置200多个陈奕迅元素打卡点位,包括5米高巨型充气人偶等主题装置 [8] - 机场、出租车、景点播放陈奕迅歌曲,营造沉浸式音乐氛围 [8] - 商场推出多品类折扣,日均客流量同比提升38.8%,零售总额突破3000万元 [9] - 餐饮品牌推出粉丝套餐实现8.2折优惠,营业额同比增长12% [9] 自贸港政策优势 - 免签政策便利境外演职人员及歌迷出入境,如坎耶团队多次往返中日港三地 [13] - 海南省及海口市对引进大型演唱会的主办方给予几十万至上千万元奖励 [14] - 海口推出大型演出活动审批"一件事"政策,实现加场申请当日审批 [15] - 首创64万株阻燃稻草舞台装置,展现舞台设计突破性创新 [15] 产业生态构建 - 商家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策划"宠粉行动",如酒吧单日营收增长约6200元 [9] - 免税城等参与"宠粉"商家数量较之前翻倍,形成消费生态良性循环 [10] - 成功吸引费城交响乐团、查理·普斯等国际级演出落户 [16] - 实现文旅部认可的"海口演艺效应",推动城市向国际演艺之都迈进 [16]
谁是演唱会第一城?1926场演出的增值“魔法”
经济观察网· 2025-06-27 17:53
演唱会市场复苏与增长 - 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49.9%,万人以上场次同比增长84.37% [1] - 跨城观演成为主流,比例超过60% [1] - 2025年全国已官宣演唱会1926场,分布105个城市,上海以231场居首,广州168场、北京158场紧随其后 [4] 消费升级与市场需求 -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推动消费结构向精神文化需求升级,演唱会成为代表性载体 [2] - 兼具社交属性和情感价值的大型演唱会契合文化消费升级趋势 [2] - 新一线及下沉市场需求快速增长,740场演唱会落地15个新一线城市,占总场次40% [7][8] 演唱会经济乘数效应 - 云南曲靖5场万人演唱会吸引15万人次,直接拉动消费超7亿元,文旅消费环比增长最高达52.7% [3] - 三亚周杰伦3场演唱会吸引12.74万人次,82%为岛外观众,带动综合消费超11亿元 [3] - 门票消费对当地消费拉动比为1:4.8,跨省观众64.2%中78.5%停留2天以上,半数消费500-2000元 [9][10] 城市竞争与政策支持 - 哈尔滨五月天演唱会吸引10.5万人次,省外观众占60%,拉动相关消费约2亿元 [11] - 太原通过门票绑定免费旅游政策,5场演唱会带动综合消费超10亿元,接待游客568.52万人次 [11] - 四川提供最高500万元演唱会奖补,海南对符合标准演出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10] 行业趋势与未来展望 - 多元化发展成为方向,包括大型巡演、音乐节、沉浸式体验等 [13] - 超大城市因人口基数与消费能力将保持繁荣,三四线城市热度可能回落 [13] - 成功城市需平衡短期效益与长期规划,构建完整文化产业链 [12][13]
一票难求,多少人为一场演唱会赴一座城?
36氪· 2025-06-25 18:57
演唱会市场热度 - 2023年演出市场复苏后观众热情持续攀升 演唱会呈现"地狱级"抢票现象 孙燕姿 王力宏 林俊杰等头部艺人场次秒罄[1][3] - 2025年一季度演唱会场次达536场 大型演唱会同比增长7.3% 票房收入25亿元 4月5月场次同比增加37.5%和20.9%[12] - 观众群体显著扩大 35岁及以上人群占比达21.6% 同比增长2% 青少年群体占比提升至3.6% 中老年观众在刀郎 谭咏麟等演出中占比突出[14] 票务平台表现 - 大麦网2025财年收入20.57亿元 同比增长236% 成为阿里影业第二大收入来源 线下娱乐生态或成未来布局主线[15] - 票务平台分成比例较低 仅占演唱会总收入的3%-20% 头部艺人场次平台分成不超过8% 主要收入流向艺人和主办方[17] - 强实名制实施后黄牛乱象有所收敛 但退改难问题突出 消费者投诉平台"霸王条款" 退票规则由主办方制定导致标准不一[17] 产业链格局 - 华人文化演艺占据最大主办份额 一季度场次占比18.7% 旗下控股30余家文娱公司 具备全国巡演承接能力[19] - 行业呈现分散化特征 地方性经纪公司主导区域市场 如北京华乐非凡 西安后来文化等承接毛不易各地巡演[21] - 部分艺人深度参与主办环节 如凤凰传奇与北京罗盘文化存在股权关联 创始人薛利平与成员玲花为老乡关系[21] 文旅联动效应 - 演唱会显著拉动旅游消费 五月天哈尔滨场60%为省外观众 凤凰传奇青岛场70%为非本地观众[22] - 北京鸟巢周边商业体客流量同比增长50% 营业额增30% 海口周杰伦演唱会直接拉动9.6亿元文旅消费[23] - 多地推出票根优惠政策 上海前滩酒店凭演唱会门票可享千元抵扣 携程 摩天轮等平台探索"演出+旅游"商业模式[23][25]
任贤齐、五月天等公仔空降北京地标景点,演唱会未唱文旅打卡先热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9 08:38
夏季的北京又迎来演唱会旺季,大批歌手火热开唱。任贤齐、五月天等歌手(组合)的演唱会尚未正式开启,其歌手形象公仔已经空降北京,在 北海公园、朝阳公园、居庸关长城、首钢园等地亮相,"萌"态可掬的人物公仔与或古朴或时尚的城市地标搭配在一起,成为全新的城市景观,吸 引无数歌迷和市民打卡。当演唱会经济从体育场馆蔓延至城市街头,文旅融合的无限活力又一次显现。 歌手公仔为地标景点添新意 走进北海公园南门,步行没多远,就能看见一个两人高的公仔矗立湖边。公仔底座上写着"任学长",他戴着黑框眼镜,弧形上翘的嘴型仿佛向游 客笑着问好,沿着它背后的湖水碧波望去,远处就是北海的白塔,为宁静典雅的古典园林增添了 一丝可爱的气息。 "任学长"是歌手任贤齐的人物公仔。今年7月初,任贤齐将携"齐迹"巡回演唱会登台北京首都体育馆。北京对任贤齐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25年前 的7月,他在首都体育馆举办了他人生中在大陆的第一场演唱会。为了给此次演唱会预热,"任学长"率先来到北京。 无独有偶,近日,朝阳公园北码头附近的湖面上新添五个10米高的充气大球,粉色、黄色、绿色等不同的颜色,对应的是乐队组合五月天的不同 成员,也与今年7月25日至8月9日,五月天 ...
演唱会火爆的背后,还有这些需要注意
金融时报· 2025-06-16 22:56
演唱会市场热度 - 演唱会热潮席卷全国,一线和二线城市周末均有明星演唱会举办,包括孙燕姿、林俊杰、周杰伦等歌手,甚至相声演员岳云鹏也跨界开唱 [1] - 演唱会现场座无虚席,"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成为文化消费景观,受众群体从年轻人扩展到中老年人 [1] - 95后群体是演唱会忠实粉丝,部分粉丝会多次参加同一歌手的演唱会 [1] 演唱会经济规模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其中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其他收入216.75亿元 [2] 票务消费问题 - 票务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包括退票被拒、"柱子票"、"墙根票"等影响观看体验的情况 [2] - 部分票务平台设置不合理退票条款,如"票品为有价票券,非普通商品,一经售出,不支持退换" [2] 票务纠纷案例 - 消费者方某在某平台购买两张演唱会门票,平台规定48小时内可无条件退票,但仅允许退一张票,另一张仅退80%票款 [3] - 法院判决平台应退还剩余20%票款,认为退票规则应清晰明确、公平合理,且解释应有利于消费者 [4] 行业规范建议 - 最高人民法院指出退票规则应兼顾演出影响和消费者需求,内容需清晰无歧义 [5] - 演唱会门票价格较高且时间性强,市场繁荣需建立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基础上 [5]
演唱会:让快乐持久的密码
金融时报· 2025-06-06 11:21
演唱会市场表现 - 2024年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占演出市场总票房51.1% [2] - 端午假期北京营业性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75%、130% [2] - 凤凰传奇鸟巢演唱会两场票房收入约7900万元,刷新单场观演人数纪录(6.5万人) [2] - 孙燕姿巡回演唱会北京场和重庆场想看人数分别达163.2万和119.1万 [2] - 林俊杰北京9场演唱会想看人数达468.6万 [2] 消费者行为特征 - 歌迷跨城市观演现象普遍,外地观众占比高达85%(周杰伦南宁演唱会) [6] - 观众重复观看同艺人不同场次演唱会现象明显(如6场华晨宇演唱会) [6] - 演唱会成为年轻人社交货币,社交网络分享观演体验成潮流 [3] - 演唱会为观众提供情绪价值,被视作"充电"方式 [5][6] 文旅联动效应 - 端午期间热门演出举办地出游热度上涨40% [1] - 周杰伦南宁演唱会3天累计17万人次,预计带动消费超10亿元 [6] - 北京端午期间大型演出拉动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显著增长 [6] - 福州为陶喆演唱会布置沉浸式体验专区,联动三坊七巷等景区 [7] 演出形式创新 - 凤凰传奇演唱会因观众整齐互动被戏称为"军训现场" [4] - 观众在演唱会现场进行刮彩票等创新互动行为 [4] - 艺人通过新歌或新编曲创造"限量版"现场体验 [6]
驭风而行,湖山之间见未来——打造文化与旅游协奏共鸣的“杭州样本”
杭州日报· 2025-06-06 10:43
杭州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杭州以"以文塑旅、以旅兴城"为核心理念,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科技、生态深度融合,打造"世界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目的地"[2] - 2024年杭州接待游客2.4亿人次(同比+7.5%),实现全域旅游收入3450.3亿元,其中入境过夜游客116.69万人次(同比+107.8%)[5] - 构建"一核三带三极"旅游空间格局:以西湖/大运河/良渚等为核心的都市休闲核,3条文化带(杭黄廊道/大运河诗路/天目吴越带),3个乡村发展极[4] 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 西湖免费开放政策成为全球旅游改革典范,重构城旅关系并推动全域旅游发展[3] - 南宋御街设立"寻城·城市记忆空间",百名专家组成CityWalk导师团队,开发超50条文化漫步线路(2025年将扩展至100条)[6] - 连续五年举办"杭州奇妙夜"活动累计接待450万人次,推出"5000年中国看杭州"国际旅游产品及全国首个文旅智能体"杭小忆"[7] 演艺经济带动文旅升级 - 2024年举办演唱会/音乐节154场,票房超20亿元(同比+400%),2025年前5月已举办48场吸引82万观众,全年预计超85场[9] - Ed Sheeran演唱会吸引65%省外观众及2.5%境外观众(主要来自日本/新加坡/新西兰)[9] - 五月天演唱会创奥体中心24万观演纪录,带动周边酒店预订量+180%、景点门票+128%[10] 创新文旅融合模式 - 推出"演唱会+演艺"联动计划,提供7大演艺项目五折优惠票,形成艺术共振效应[10] - 实施街头艺术汇演,融合国潮IP与传统文化表演,吸引跨城观演游客辐射全城[10] - 通过《赛会之城·购物天堂》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演赛展商旅"联动机制,推动文旅产业系统化发展[11]
为追星女孩保驾护航,能做成一门赚钱的生意吗?
36氪· 2025-06-03 20:09
演唱会+旅游产品市场分析 - 旅行社推出BLACKPINK演唱会+沉浸式追星旅游产品 人均8980元人民币 包含往返交通 酒店 接送机及演唱会门票[1][3] - 同类自由行产品两人总花费约11000元 若自行抢购最前排门票则需14000元左右 旅行社产品性价比更高[3][5] - 该产品咨询量很大 反映出年轻人对省心追星服务的强烈需求[6][7] 行业商业模式创新 - 旅行社将门票成本控制在总成本的30%-35% 主要利润来自提前控团队机票 酒店及用车服务[16] - 部分门票资源来自韩国旅游局 演艺机构及地接社合作 非黄牛渠道[16] - 行业转向"旅游+X"模式 如K-POP演唱会 足球观赛 电竞比赛等主题产品更受年轻人青睐[7][18] 目的地经济带动效应 - 演唱会消费对当地经济拉动比达1:4.8 即100元门票带动480元周边消费[17] - 澳门演唱会观众人均消费达五六千澳门元 远超普通游客的3100澳门元[17] - 青岛等城市推出门票联动景点优惠 打造"演唱会之都"概念以刺激文旅消费[1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人更愿为情绪价值付费 对奢侈品消费祛魅 但愿为悦己产品买单[7][8] - 粉丝接受"先抢票后维权"模式 反映演出市场供需失衡现状[14] - 消费者拒绝被当"提款机" 对OTA捆绑销售高价酒店行为强烈不满[12][13] 行业竞争格局 - 演艺公司直接销售"贵妇票"套餐 包含门票+酒店+周边 价格约1万人民币[10][11] - 大型OTA凭借资源优势占据市场 但中小旅行社可通过细分主题产品突围[18] - 行业需转向反向定制模式 根据前端需求打包服务而非传统产品逻辑[18][19]
提振消费进行时丨前五月南宁演唱会拉动经济增长超16亿元
广西日报· 2025-05-31 10:11
演唱会经济效应 - 刀郎演唱会在南宁吸引观众约4.76万人次,拉动经济增长近1亿元 [1] - 1至5月南宁举办8场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接待观众约24.05万人次,拉动经济增长约16.43亿元 [1] - 南宁市通过创新举措和精细化服务管理推动演唱会经济,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带体"的良性循环 [1] 城市文化推广策略 - 南宁演唱会融入在地文化,如刀郎演唱会上献唱广西民歌、伴唱身着民族服装 [2] - 嘉年华活动设置漂流夜市,涵盖旅行社、餐饮、宾馆、景区、文创、非遗美食等商家,展示本地特色文化 [2] - 活动现场免费发放包含广西特色商品、手绘地图、美食兑换券等在内的文旅宠粉大礼包 [2] 粉丝互动与体验优化 - 设置南宁文旅老友音乐季打卡点,开设5个群众舞台、3个老友互动现场,为未购票歌迷提供展示平台 [2] - 推出48项宠粉措施覆盖景区、餐饮、商超、公共交通等消费场景,强化"演唱会+"聚集效应 [1] - 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实现城市与粉丝的"双向奔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