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普惠
icon
搜索文档
乘坐5次公交车,碳减排量抵扣两元银行贷款利息
上海证券报· 2025-05-16 07:05
碳普惠金融创新试点 - 民生银行武汉分行与"武碳江湖"平台合作推出个人碳减排量兑换贷款利息抵扣服务 用户通过绿色行为积累减排量可兑换最高2000元消费贷款利息抵扣 [1][6] - 兑换标准为每1000克减排量兑换2元 相当于个人碳账户减排量价值达2000元/吨 显著高于全国碳市场70元/吨的均价 [6] - 具体减排行为包括:搭乘公交每次2125克 地铁每公里784克 新能源车充电每度525克 乘坐5次公交或充2度电即可抵扣2元利息 [6] 个人碳资产交易机制 - 武汉试点采用平台归集模式 整合滴滴出行、支付宝等多平台数据统一核算用户减排量 解决"小而散"问题 [10] - 湖北碳市场允许个人碳普惠减排量参与交易 最小交易单位为1吨 今年1月完成国内首批个人减排量交易 2000吨减排量获87万元收益 单价435元/吨 [10] - 该模式突破传统礼品兑换形式 实现个人碳资产直接变现 试点上线首日吸引5万新用户注册 [7] 碳普惠市场发展 - 全国已有27个地区开展碳普惠探索 包括北京"绿色生活季"、上海"随申行"等平台 [10] - 武汉试点服务受到多家银行关注 计划从武汉逐步推广至湖北全省 [7] - 行业认为随着参与机制完善 碳普惠有望释放巨大绿色价值 [10]
8点1氪|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被约谈;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小米SU7 Ultra订单截图被爆料能卖9.9元
36氪· 2025-05-14 08:21
外卖平台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企业,要求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并保障消费者、商家及骑手权益 [1] - 美团旗下外卖服务Keeta宣布进入巴西市场,计划5年内投入10亿美元,并与巴西总统卢拉签署投资协议 [2] - 京东外卖日均订单将很快突破2000万单,入驻门店超百万,骑手工服供不应求 [5] 新能源汽车动态 - 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被申请破产审查,申请人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 [1] - 小米SU7 Ultra因前舱盖风道设计争议遭近400名车主集体退车,实车测试显示风道未连接散热系统 [4] - 网传丰田汽车考虑收购哪吒汽车,双方均否认 [6] 科技与AI进展 - 苹果与初创公司Synchron合作研发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残疾人使用设备 [5] - 百型智能推出国内首个外贸垂类Agent Zoe,转化率比传统方式高10倍 [11] - 腾讯混元开源多模态统一CoT奖励模型,提升复杂视觉任务评估能力 [12] 消费与零售趋势 - 金饰价格跌破1000元/克,周生生、周大福等品牌足金饰品单日跌幅达13-16元/克 [4] - 小龙虾价格暴降近50%,中规格批发价从40多元/斤降至18元/斤 [5] - 淘宝推出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可过滤退货率超均值3倍的用户 [3] 企业战略与合作 - 沙县小吃进军中东市场,首店在沙特利雅得开业 [8] - 亚马逊与联邦快递重启合作,联邦快递将承担大件商品配送 [9] - 腾讯云与日本Vector集团子公司合作推出AI数字人视频生成服务AvaMo [12] 财报数据 - Fortinet第一季度营收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13] - 京东第一季度调整后净利润128亿元,同比增43.4% [14] - 软银集团第四财季净利润5171.8亿日元,AI需求推动扭亏为盈 [16] 新产品发布 - 三星Galaxy S25 Edge发布,搭载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起售价7999元 [17] - 爱彼迎新增"爱彼迎服务"和"爱彼迎体验",覆盖全球260及650个城市 [16]
海南开发建设碳普惠体系 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国新闻网· 2025-05-13 23:41
碳普惠体系建设 -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张静表示海南多措并举建设碳普惠体系以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推动绿色发展[1] - 碳普惠是对小微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的节能减碳增汇行为进行量化后赋予信用指标并运用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市场交易等方式建立的正向引导机制[1] 制度体系与管理系统 - 海南于2023年公布《海南省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碳普惠、碳账户等基本概念并规范了低碳场景管理、碳普惠方法学管理等内容[1] - 依托"海易办"平台建设全省统一的碳普惠管理系统[1] 低碳场景创建 - 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将经营场所、公共场所、公共机构等打造成为低碳场景实现"一网通办""零跑动"、新能源汽车出行、步行和亮码办事四大绿色应用场景[2] - 在绿色低碳行为中实现碳积分收集与权益兑换[2] 碳普惠方法学开发 - 海南发布了《海南红树林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海南省碳普惠(橡胶林碳汇)方法学》鼓励科学申报项目减排量[2] - 依托相关方法学开发了万宁小海、琼海沙美内海红树林碳汇和白沙地区橡胶林碳汇等减排项目备案减排量合计超过24000吨[2] 减排量消纳与价值实现 - 倡导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海易办"碳普惠管理系统自愿购买减排量实施碳中和[2] - 鼓励大型活动自愿购买减排量实现碳中和并积极探索"司法+碳汇"实践拓展生态产品消纳场景[2] 未来发展计划 - 海南将依托丰富的蓝碳资源以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库资源培育和开发更多蓝碳、绿碳和低碳产品相关方法学[3] - 计划创建绿色景区、绿色酒店等低碳场景健全碳普惠激励机制向全社会普及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3]
搭地铁、乘公交可抵扣贷款利息!“低碳即收益”,碳普惠如何更好激励全民参与碳减排?
央广网· 2025-05-13 16:43
碳普惠机制创新 - 武汉推出"武碳江湖"碳普惠平台,市民通过低碳行为积累碳减排量可兑换打车券、购物券及抵扣银行贷款利息等实际收益[1][3] - 平台采用"1000克减排量=2元"的兑换标准,市民魏英成功用4.5万克碳减排量抵扣90元贷款利息,成为首个案例[1][8] - 该机制由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与民生银行武汉分行合作推出,打通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通道[3][4] 平台运营数据 - "武碳江湖"小程序上线后用户数突破150万,推出利息抵扣活动后新增用户超5万名[9] - 平台累计个人碳减排量超5万吨,按湖北碳市场40元/吨均价计算产生200万元经济价值[15] - 覆盖11种低碳场景,包括公交(212.5克/次)、地铁(78.4克/公里)、骑行(93.3克/公里)等精确计量[10] 商业模式设计 - 采用"分布式账户"概念,与互联网平台/便利店/餐厅/金融机构合作收集市民低碳行为数据[9] - 银行将用户碳减排量纳入碳市场交易,同时通过金融权益回馈消费者形成闭环[4] - 平台通过第三方归集个人碳减排量参与碳交易,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10]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扩展至湖北省范围,建立省级碳普惠平台吸纳更多城市用户[17] - 将持续开发新低碳场景方法学,增加可量化减排行为类型[17] - 拟将武汉模式复制至全国,推动碳普惠平台规模化发展[17]
坐地铁可抵房贷利息,环保需要多点创造力
南方都市报· 2025-05-12 23:34
碳普惠平台创新模式 - "武碳江湖"小程序是武汉的碳普惠综合服务平台,市民通过乘公交、骑行等11种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累碳减排量,可兑换优惠券、实物或抵扣银行贷款利息[1] - 该平台2023年6月推出后用户超过150万,持续升级优惠玩法扩大用户基础,例如武汉市民用4.5万克碳减排量抵扣90元贷款利息[2] - 平台创新点在于将商业领域常见的积分兑换模式应用于环保领域,通过实际利益驱动市民形成可持续的环保习惯[2] 平台运营优势 - 计入项目覆盖绿色出行、绿色用电、快递盒回收等多种场景,提高用户参与度[2] - 线上平台突破线下活动覆盖人群限制,运行时间长且延续性好[2] - 提供丰富优惠选择实现惠民实效,使环保行为真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2] 行业推广潜力 - 类似"粤省事""浙里办"等现有政务平台可复制该模式,利用现有用户基础推广低碳激励活动[3] - 该模式符合国家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地方政府需主动创新推动生活方式转变[3] -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更多创新实践,武汉案例展示了有效的市场化激励手段[4]
坐地铁公交可抵扣房贷,多赢之举何妨一试 | 新京报快评
新京报· 2025-05-12 19:16
房贷是许多家庭的重要支出项目和经济负担。图/IC photo 不过,虽然个人理论上可以参与碳排放权的买卖和交易,但由于个人碳减排量相对"小散",一般居民个 人的减排量远未达到可以上市交易的标准。然而,通过第三方平台归集,个人减排量可"打包"达到交易 门槛。 此次,武汉市民通过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的碳排放,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即房贷利息的减 免。这种"低碳即收益"的即时激励模式,有望提高市民参与低碳生活的积极性。 事实上,类似的"碳积分"奖励做法并不鲜见。此前,多地曾尝试过用个人碳减排量兑换商品或服务,如 兑换电影票、购物券等,但这些做法大多局限于小额奖励。此次,武汉直接将碳减排与个人房贷挂钩, 很具吸引力。 毕竟,房贷是许多家庭的重要支出项目和经济负担,通过日常低碳出行就能在一定程度减轻这一压力, 有望激发更多市民选择绿色低碳出行。 房贷利息的减免意味着需要有人承担一定的成本,这部分资金从何而来?据业内人士介绍,此次武汉坐 地铁公交可抵扣房贷利息,其资金正是来源于相关合作银行。当然,银行此举,一方面体现了履行社会 责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进入"绿色金融"新业态的积极姿态,一方面,也可以起到为自己引流获 ...
完善“碳普惠”释放绿色动力
经济日报· 2025-05-12 05:59
绿色消费与碳普惠发展现状 - 绿色消费成为消博会焦点 展现我国推动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的积极行动 [1] - 碳普惠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个人、家庭、社区及中小微企业绿色减碳 将分散行为转化为"绿色权益" [1] - 我国在碳普惠制度设计、平台建设、方法学开发等方面取得进展 各地出台特色方法学 [1] - 数十个地方数字碳普惠平台上线 如北京"绿色生活季"、上海"随申行"、武汉"武碳江湖" [1] - 平台实现个人碳减排量计量与可视化 支持兑换礼品礼券、捐赠公益项目、参与碳中和众筹 [1] 碳普惠体系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 碳普惠体系处于探索阶段 制度体系不健全 技术规范和应用场景不成熟 [2] - 缺乏系统价值量化机制和市场转化路径 需打通"减排—资产—融资"链条 [2] - 推动碳减排价值资产化 探索与碳市场、绿色金融协同 [2] - 需出台国家层面方法学指南 制定统一核算规则、标准和认证机制 [2] - 探索地方碳市场+碳普惠双轨机制 开发碳资产证券化产品 [2] 数字化碳普惠平台的应用拓展 - 需完善平台系统架构、方法学、核算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 [3] - 运用物联网、区块链、AI技术提升全场景低碳行为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 [3] - 探索碳积分与绿色信贷、消费券、供应链招标联动 增强激励成效 [3] - 拓展减排量在企业碳抵消认购、大型活动碳中和、生态修复等场景应用 [3] 碳普惠与公共治理融合 - 探索碳积分应用于场馆预约、医院挂号、金融服务、公益捐赠等领域 [4] - 引导商超、酒店、餐饮、金融网点参与 激励居民绿色消费 [4] - 推动平台与社区数字治理系统互联 将减碳表现纳入基层评优体系 [4] - 建立"低碳社区"激励机制 依据减排绩效与参与率评星评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