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天地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普天科技20250902
2025-09-02 22:41
公司业务与行业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普天科技专注于公网通信 专网通信 智能制造三大主业 并积极布局低空经济 卫星互联网和空间地网络等新兴方向[2][4][8] 公司核心业务包括专网通信产品 数字化解决方案 PCB设计制造一体化服务以及食品金证业务[6][7][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专网通信领域实现产品自主可控 全国轨道交通市场占有率约50% 新签合同额显著提升 尤其在轨道交通和卫星PTT移动基站等领域[2][4][6] * 智能制造板块PCB订单增加 但受生产交付周期和结算周期影响 收入和利润将在第三季度体现 公司PCB业务定位于中小批量 多品种 高可靠性产品 核心客户包括军工 航天 电力和高铁[4][7] * 公司计划从5G向6G发展 推动地面网络向空天地一体化演进 重点布局卫星互联网 低空通信及智联网相关业务[2][8][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在海外设有五个分公司(印尼 马来西亚 缅甸等) 积极拓展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与运营商及通信服务企业合作[3][10] * 公司自主研发投入集中在通信产品(基站 核心网交换设备等) 行业应用(数据治理) PCB和食品金证新工艺研究 并与高校(西电 华南理工 中山大学)及研究机构(中国移动研究院)合作[11] * 卫星互联网发射加速预计提升公司业绩 但直接受益不会立即显现 产品价值量主要集中在通信端[12][13] 技术发展与行业趋势 **核心观点与论据** * 5G经营效益尚未显现 发展应集中在工业互联网 无人驾驶 低空等领域 运营商正拓展5G+行业及5G+工业互联网 推动算网融合[9] * 卫星网络(星网)将逐步公网化 与C端及各行业结合 国家将出台专网频段频率支持特殊场景专网建设 CT与IT融合是重要趋势[9] * 卫星互联网领域需要技术积累和资质 空间通信功率受限 地面通信频率受限 公司股东单位(如54所)具备卫星通信领域积累支撑成果转化[14]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参与低空经济顶层规划设计咨询 与运营商共同推进低空智联网建设并开发平台软件[4] * 在空间计算领域 公司主要与智疆三体合作 同时关注其他空间计算项目发展[15] 新兴领域布局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低空经济:公司参与顶层规划设计咨询 与运营商推进低空智联网建设 开发平台软件支撑工作[4] * 卫星互联网:公司拓展专网通信产品卫星功能 推出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专网通信产品 承接中国星网项目 进行地面信号覆盖测试验证[2][4][5] * 空间地网络:公司与之江实验室 泰星光年和北京亿星成立应用合作中心 推动空间算力业务发展 包括光通信与微波通信融合研究 存储与计算芯片研发及商业模式探讨[4]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基于与运营商合作基础 拓展低空通信及智联网业务 同时在数据治理 核心数据空间等ICT融合产品和服务方面取得业务规模[8]
“万星计划”加速落地 空地通信融合是大势所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22:28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 鼓励电信运营商依托低轨卫星互联网拓展服务 支持企业为地面网络无法覆盖区域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服务[1]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在近期向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正式颁发卫星互联网牌照 标志着卫星通信商业化进入前期准备阶段[1][13]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全球在轨运行卫星数量从2019年2272颗大幅跃升至2023年8862颗 2020-2023年复合增速达35% 增长主要来源于SpaceX"星链"卫星大批量发射[3] - 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明显加速 2024年12月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后已发射10组卫星 其中2024年7月27日至8月26日一个月内发射6组低轨卫星[1][8] - 低轨卫星互联网具有低延迟(10-30毫秒接近5G)、高带宽、低成本三大技术优势 单星成本可降至百万美元级[5] - 全球约三分之一人口无法上网 地面移动通信网络仅覆盖全球陆地面积不到20%(地球总面积约6%) 低轨卫星可解决通信最后一公里问题[8][9] 产业链影响与市场机会 - 卫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建设到运营均有望逐步获益 包括卫星制造中的相控阵天线、太阳能电池、通信载荷等上游企业 以及各类卫星终端和运营企业[4] - 低轨卫星及配套商业火箭制造需求将成为我国内需新增量 银河航天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将卫星研制周期缩短80% 可实现年产百颗以上中型卫星[4][12] - 手机直连卫星成为商业化重点发展方向 需要复用地面移动通信产业链 但面临星地网络架构协同难、建设成本高、性能差距大三大挑战[16] 技术发展与竞争格局 - SpaceX"星链"计划扩展到4.2万颗卫星 截至2025年2月末在轨卫星已超过6750颗 与我国1200万个地面基站相比覆盖能力相差250倍[7][11] - 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从3G跟随到4G并跑再到5G领先 在技术和成本上有基础和优势 低轨卫星相关协议将与蜂窝通信相融合并纳入6G标准[8] - 火箭可回收技术大幅降低发射成本 猎鹰9号火箭可回收后发射成本大幅度降低 "星舰"成功后将进一步降低成本[10] 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 - 低轨卫星组网可弥补地面网络覆盖盲区 为偏远地区提供高速宽带 成为应急通信生命线 为远洋船舶、民航客机提供稳定联网服务[9] - 作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核心环节 可与地面5G/6G、无人机、物联网协同 赋能多行业数字化转型 为海量低功耗设备提供广域连接[9] - 核心应用目前集中在应急通信和偏远地区宽带 消费级市场场景尚未成熟 需培育更多杀手级应用支撑商业回报[15] 面临挑战 - 技术方面需解决星间链路与协同控制问题 攻克高精度轨道控制技术 地面接收终端体积大成本高难以普及 频谱干扰问题需解决[14] - 成本方面规模化组网总发射成本仍极高 卫星寿命5-7年需持续补发 运维与退役成本高 地面关口站建设运营需巨额投入[14] - 监管方面需通过国际电信联盟协调轨道与频谱资源 遵守不同国家通信监管政策 缺乏全球统一太空交通规则规范卫星离轨[15] - 生态方面应用场景落地不足 产业链协同不够 部分核心技术如星载芯片、高精度导航仍依赖少数国家[15][16]
中科星图20250829
2025-09-01 00:21
公司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4亿元 同比增长22%[2]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2.82% 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为负[1][2] * 毛利率下降至40%多一点 主要受大项目影响[27] * 研发投入3.1亿元 同比增长38% 占营业收入比例约23%[1][2][3][7] 战略布局 *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一体(地理信息)占收入80% 两翼(商业航天14.34% 低空经济4.73%)[1][5][6] * 提出空天地一体化布局 涵盖地理信息 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三大板块[10] * 目标十五五末期实现业务版图1/3分配:地理信息 低空经济 商业航天各占三分之一[31][32] * 计划从当前30亿收入 300亿市值 3000人规模发展到百亿收入 千亿市值 万人规模[32] 研发与技术进展 * 总申请知识产权超4000项 已获3400项[9] * 低空领域推出五位一体产品矩阵 覆盖规划 安全保障 协同监管等环节[11][14] * 商业航天布局四大星座计划(气象 电池 太磁杆式等) 预计明年发射卫星[3][19] * 星图云平台每日调用量达数亿次[18] * 洛书系统已应用于特种领域 智能化态势认知技术路线验证通过[24][25] 业务板块发展 低空经济 * 首次进入财报 占比4.73%[1][5][6] * 产品已与140个城市合作 规划150+应用场景[11][17] * 提出1+2+n+m战略:1个低空云系统 2个实验场景 落地100城市 构建200+应用场景[31] * 7月发布低空场景体系 计划10月发布升级版12,345产品矩阵[15] 商业航天 * 占比14.34% 由新图测控和星图天成主导[1][5] * 分为星座建设与运营 卫星火箭制造 航天测控运 空间信息应用服务四部分[3][19] * 星图测控推出太空云平台 提供数据 算力 算法分发服务[22] * 新图天成提供五大产品线 包括可回收火箭测量系统"天健"[20] 地理信息 * 仍为主营业务 占比80%[1][5][6] * 但面临毛利率压力和应收账款老化问题[27] 风险与挑战 * 扣非净利润为负 受印度GT业务及研发投入增加影响[1][2] * 毛利率下降至40%+ 因大项目影响和突击业务增多[27] * 应收账款体量增加 账龄逐渐老化[27] * 发展速度减缓 毛利率压力增加[26] 未来规划 * 紧密跟随国家商业航天 低空经济 深海科技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28][29] * 通过收购高毛利率公司(如星图天成 深海科技)实现多元化[5][30] * 25亿定增项目用于低空云 星图云 洛书系统建设[23][24] * 布局上游算力星座 包括太空太市港四大星座[30]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西藏地质科研60载变迁:从“地质老三件”到“空天地一体”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20:20
技术发展历程 - 西藏地质工作从依赖地质锤、放大镜、罗盘"老三件"的传统方式起步,逐步发展为多源数据与综合观测支撑的现代化地质调查体系[1] - 当前地质勘查采用"空天地一体化"模式,结合地面地球物理、钻探测试、航空与卫星遥感数据,实现跨尺度协同反演与综合判识[3] - 技术变革显著提升目标区圈定、地层构造特征刻画及成因演化规律研究的效率与精度[3] 地热资源开发成果 - 西藏羊八井建成国内首座中高温地热发电站,累计发电量超过35亿度,20世纪90年代冬季供电量占拉萨电网的60%[2] - 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实现单井发电潜力评估达"万千瓦级",为清洁能源开发奠定技术基础[2] - 地热开发坚持科学论证、分区分类、生态优先原则,推动发电与直接利用场景协同发展[4] 资源勘查重大发现 - 发现并评价全球珍稀的天然小分子团锂、锶、偏硅酸优质矿泉水资源[2] - 共同发现全球规模最大的新型铯硅华矿床[2] - 促成国家地质勘查专项《青藏专项》设立,专项在西藏基础地质及资源勘查中成效显著[2] 人才与科研体系建设 - 西藏本地地质人才规模持续扩大,本地人才占比超过50%,团队结构优化且年轻化[3] - 青藏高原孕育重大原创成果,中国两院院士中四五十位的重要研究成果源自该区域[3] - 科研机构与高校协同培育人才,青年科研人员在国际期刊与重大工程中崭露头角[3]
众合科技:二季度业绩改善明显,低空经济与低轨布局加速落地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21:31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6.88亿元 同比增长13.77%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6669.78万元 亏损同比收窄24.77%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68亿元 环比增长112.67%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减亏66.53% [1] - 业绩修复得益于智慧交通项目交付加速 半导体业务增长及成本管控优化 [1] 智慧交通业务 - 智慧交通业务收入4.39亿元 同比增长16.77% [2] - 新增订单10.46亿元 同比增长52.89% [2] - 中标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轻轨信号系统项目 实现中国轨道交通技术首次出口"一带一路"沿线 [2] - 绍兴 沈阳 杭州等多地项目顺利交付 [2] 新兴业务布局 - 通过子公司众合智航 众合智翔布局低空经济 重点发展飞控计算机 智慧起降场和低空综合服务平台 [3] - "杭临样板"在浙江落地 湖北十堰低空管理平台即将启用 [3] - 战略投资辰极数智卫星公司 布局星务平台与仿真工具 [3] - 辰极数智已推出六款核心软件产品 [3] - 与城投资本集团 鸢飞科技合作覆盖低碳能源 时空大数据等领域 [3] 战略合作进展 - 与杭实集团旗下低空产业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聚焦低空政务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 [4] - 打造全国领先的低空综合治理平台 拓展低空管控应用系统 [4] - "一网统飞"杭临样板项目实现市区两级联动 [4] - 未来将加速低空核心技术迭代与应用落地 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4] - 公司持续深耕核心主业 同时孵化低空经济 数智健康等新兴业务 [4]
这个“国企开放日”带你揭秘电力应急“尖兵”如何养成
搜狐财经· 2025-08-17 13:58
公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公司在全国率先构建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南方)和国家级电力应急研究中心(广州)的双国家级平台 形成"一基地一中心"应急体系架构 [2] - 公司首创应急特勤队准军事化驻训管理机制 实行"一年两批 每批一年"培养机制 常备30名应急特勤队员并保持7×24小时备勤值守 [19] - 公司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三方四家应急演练 协助国家能源局首次组织5个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联合开展"光明守护-2025"跨企业跨区域电力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19] 科技创新与应急装备应用 - 公司应用VR实训系统进行沉浸式演练 使队员在安全环境中积累登杆 接线等实战经验 [1][6] - 应急装备库配备6大类先进设备 包括履带式立杆机器人 钻孔立杆车 高通量卫星便携站 照明无人机 载重无人机等科技"新利器" [14] - 在全国首次应用"中继无人机+卫星实时传送"技术 通过卫星通道实时传送灾情画面至应急指挥中心 [15] - 综合应用人工智能 大数据 算法等技术 开发应急指挥数字化平台和"应急一张图" 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立体防灾救灾科技体系 [15] 重大灾害应对实战成效 - 应对超强台风"摩羯"累计出动人员42530人次 车辆13127台次 应急发电车336台次 发电机728台次 2万余名党员奋战一线 [7] - 10天内实现广东104余万用户全面复电 并承担海南主网过半抢修任务 提前2天实现海南受灾地区"户户通电" [7] - 应对广东怀集超百年一遇洪灾时 组织超2500人团队 72小时内全面恢复当地4.97万户居民供电 [13] - 在怀集县抢修复电中运用照明无人机 载重无人机 数字集群通信等科技设备 大幅提升抢修复电效率 [14] 社会责任与行业引领 - 公司发布2024年"五星佳"社会责任实践报告 展示应急实力与社会责任融合成果 [1] - 通过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开展对外开放日活动 展示VR实训 台风体验室等应急准备设施 [1][6] - 应急管理理念从"事后补救"转向"全程守护"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19] - 公司定位为支撑经济大省挑大梁和一流湾区建设的重要安全保障力量 [19]
一箭11星吉利星座第四轨卫星成功升空 中国商业航天全球化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25-08-16 04:37
商业航天产业加速发展 - 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加速资本市场布局,中科宇航启动上市辅导,蓝箭航天、屹信航天已启动IPO辅导 [3] - 吉利星座完成第四轨卫星发射,目前在轨卫星41颗,预计两个月内增至64颗完成一期组网 [3][5] - 赛迪智库预测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政策扶持加速,产业进入转型升级期 [3] 国内外商业航天竞争格局 - SpaceX收获首份火星商业载荷发射订单,星链项目已有超过8000颗卫星在轨运行 [4] - 国内商业航天进入"提速期",航天驭星完成4.3亿元C+轮融资,低轨卫星密集发射 [4] - 国内GW星座发射频率显著提升,组网速度加快,或进入高密度组网期 [5] 吉利星座的发展与优势 - 吉利星座由时空道宇自主设计运营,已完成四轨卫星发射,单星制造成本约100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传统物联通信星座 [6] - 吉利星座核心技术可应用于智能网联、海洋渔业、工程机械等领域,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已规模化上车应用 [7][8] - 吉利星座与全球20多个国家电信运营商合作,重点布局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10] 商业航天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 - 商业航天技术为智能汽车与低空经济提供核心技术底座,形成"空天地协同"格局 [7] - 吉利星座车载卫星通信技术已搭载银河星耀8、领克900、极氪001等车型,提供应急通信服务 [9] - 时空道宇与沙特运营商ATSS合作,推动吉利星座在沙特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商用落地 [10]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航天发射153次,我国完成35次且全部成功,商业航天发射占比40% [5] -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未来三年我国年发射能力有望突破2000颗,但卫星应用服务市场尚未完全打开 [7] - 毕马威报告认为商业航天技术正以全域覆盖、实时感知等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7]
陕西华达:公司三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通讯等领域,为遥感监测、数据传输等关键环节提供配套支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3 17:00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三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通讯等领域 为遥感监测和数据传输等关键环节提供配套支撑 [1] 业务应用领域 - 产品服务于航空航天领域 在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持续发力 [1] - 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助力空天地一体化体系建设 [1] 未来发展规划 - 以现有产品为牵引 不断拓展新兴业务领域 [1] - 通过加快募投项目建设 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与交付能力 [1]
陕西华达(301517.SZ):三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通讯等领域,为遥感监测、数据传输等关键环节提供配套支撑
格隆汇· 2025-08-13 16:45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三大类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通讯领域 [1] - 产品为遥感监测和数据传输等关键环节提供配套支撑 [1] 战略发展方向 - 公司以现有产品为牵引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 [1] - 在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等领域持续发力并拓展新兴领域 [1] 产能与技术建设 - 通过加快募投项目建设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与交付能力 [1] - 助力空天地一体化体系建设 [1]
海格通信:公司以应用与产业互促推动低空制造与服务融合
证券日报网· 2025-08-11 18:40
低空业务战略布局 - 公司以应用与产业互促推动低空制造与服务融合 基于研发+制造+服务能力积累构建智能装备+数字平台+场景服务解决方案 [1] - 创新性构建数字化智能化低空管服体系 助力实现低空密集飞、灵活飞、安全飞、开放飞 [1] 核心平台技术优势 - 天腾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融合大模型通用泛化能力与小模型垂直专精技术 [1] - 天枢无人机智能运营平台深度融合多机型协同与全流程智能管控能力 可接入多款主流品牌机型 [1] - 集成AI任务分析及报告自动生成功能 实现全自动飞行与无人值守智能化作业体系 [1] 未来发展重点 - 持续自主创新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 [1] - 加速空天地一体化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1] - 促进新质生产力加速生成 [1]